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宰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19:59:54
                           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宰场”       面对近200名国内中等教育学校校长及教育同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博士今(10)日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纪念专委会成立十周年所做的“规划纲要与中等教育改革”的报告中语出惊人。他在深入分析中国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积极倡导要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诉求,使其回归教育原本。

  无可厚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十分明确,其重点是实现教育公平,改革管理体制;其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原则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注重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需求。显然,科学发展就是要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注重质量,确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

  教育原本不是商业机构的复制品

  “当前急需解决的教育现实问题就是严重失真、严重失爱、杰出人才难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缺失。”储朝晖认为,教育原本不仅是灌输知识,更在于涵养个性,确立志向,产生信仰,怀抱理想,生成自由思想,培养独立精神,增强合作意识,追求真理做真人。同时,教育原本也在于提升个人涵养,启发自觉性,焕发创造力,养成合格公民,而不仅仅是为地位、职业、文凭、学位、报酬、奖励的“兑换券”。另外,教育原本还在于人的成长发展,是社会追求公正、公平、平等、自由、民主的手段,而非直接的政治原则、政绩筹码、经济指标,更非商业机构或行政机构的复制品和附属品。

  当然,要实现每个人的充分发展也十分重要。很明显,全民的梦想是公平,是每个人的个性与潜能都获得充分发展的教育服务;是幸福,是追求生活幸福之路上的教育支持;是尊严,是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尊严并提供与人心灵互育的教育环境。

  “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本该属于每位教育当事人的权力被剥夺,层层上收,学生难以成为真实的学习主人,教师难以成为教学的主角,以致千人一脑,千校一面,创新不显,人才难出。”储朝晖说,政府有责维护每个人的教育自主权,而不宜强求一律,并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建自主多样、适度竞争、优缺互补的教育发展良性生态。

  要解决该问题,首要的是应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将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将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才能有效适当利用市场配置教育资源。而当前,“一对一”地下达升学指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升学率上升而重奖局长、重奖校长、重奖教师的现象,无形中加剧了升学竞争,加重了学生、教师和校长身心负担,养成师生被动人格,也导致了学校的同质化、单一化倾向。

  详细的教案对师生都是双刃剑

  “学校规模过大,也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储朝晖说,目前,规模超4000人的较为普遍,导致质量、管理、安全问题。60%的学生在超额班级里学习,班级和学校规模过大,管理和教学均难以有效提高质量,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教育的评价标准错误也容易引发质量陷阱。在基础教育阶段,用精英标准评价学校和学生,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判别学校优劣的标准,就永远不可能有高质量,也不可能有个性和公平。真正的高质量使每个学生天赋的个性得到平等的充分发展,优势阶层的特殊利益是阻碍科学人才观的一事实的实际障碍。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课堂成为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宰场”。储朝晖认为,教师的教案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评职称或年终评奖时,教案是必备材料和依据。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几乎不考虑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要求和表现。

  可以这样说,详细的教案对师生都是双刃剑,实质上整堂课都是由教师来安排了。教师越是安排得细致,学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越少,学生没有自己去思考、探索的余地。中国教师难以理解其他国家一般教师上课没有教案的事实,显示出中国教师的教学哲学。虽然我国教书教得好的教师不少,但很少能培养学生“学得好”。

  现代学校制度就是“以人为本”

  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以人为本原则下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实现了这一目的,人力资源强国自然水到渠成,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能力自然提高。教育改革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从教育上实现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愿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储朝晖分析指出,要探索中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必须以解放思想为新起点,改变师生不动脑子地都照一个模式行动,没有思想,缺乏自主自觉思想的现状。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滋润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师生充分思想,让思想进入每一个师生自觉自主的学习过程;让每一所学校都实践在发展中自主建构,并不断积淀起来的学校理念和哲学,让每所学校都能在师生自主的基础上形成共同愿景。惟有如此,学校以及中国的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自然,建设以人为本的学校,而不是以学科为本、以考试为本、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从而改变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经验相脱离,“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弊端。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所要完成的,正是从“知识本位”、“学科中心”到“学生本位”、“生活中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制度建设得以保障。

  那么,现代学校制度如何建立?储朝晖认为,依法民主管理学校是大原则,授权与问责相结合,决策与执行相分离,使师生有责有权。明晰学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由教育家办学。当然,每所学校的发展最终由自身决定,《纲要》仅是改革的闸门,在洪流中,每个学校定位决定命运。只有这样,最终每个人才能走上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