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缅怀你,我的亲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2:06

拿什么缅怀你,我的亲人!

——写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

顾训中

        转瞬间,曾经夺去近十万国人生命、造成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家庭遭祸,并因此震憾全球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临近一周年了。这一仿佛已被岁月淹没了的重大灾难在此周年之际重新回到了眼前,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深切关注和悲情议论。

        在种种关注与议论中,有两则新闻引人注目,不可忽略。

        一则是新华社发自成都的报道,标题十分引人眼球:《汶川县将举办十一项活动纪念地震一周年》。这些活动包括:评选一批“荣誉市民”和“道德模范”,举办一次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举办一场万人公祭活动,以及将把震中映秀的“灾害知名度”转化为“发展吸引力”,将其打造成全球知名的“震后第一镇”品牌。

        另一则是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于上周二的4月21日凌晨在家中自杀。尽管根据其博客中最后的遗言,人们对其确切死因莫衷一是,但其主因应该没有歧义,那就是他至爱的年仅8岁的儿子冯瀚墨在去年那场大地震中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且迄今未有找到遗体,引发了这位父亲无法释怀的深深悲伤和哀痛。看着他那一行行思念爱子的字句、那一张张饱含热泪的照片,不由人不一掬同情之泪!

        或许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逝去亲人的祭奠,无分对错。汶川县委宣传部在介绍举办这十一项活动的初衷时提到,他们是为了“深切缅怀遇难同胞,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表达汶川人民感恩真情”。该县县委宣传部长吴开明还加以具体说明,“举办这些活动是灾区广大群众的普遍需求和迫切愿望,对于广大灾民恢复信心、鼓舞斗志、走出阴影、面向未来、重拾希望以及铭记恩情等具有重大的人性意义”……这一切难道会有什么不对的吗?

        假如说有什么不同,那么最为明显的在于,汶川县委此举更多的着眼于明天,在为明天的汶川而营造氛围、追求效应。能证明这一判断并没有强加于人的证据或许是这样一句表述:“将把震中映秀的‘灾害知名度’转化为‘发展吸引力’”。而冯翔之死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他依然没有走出那个黑暗的昨天,甚至到了不惜一死,实现他所表白的与儿子“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的意愿。

        不能说放眼明天不对,更不能说执着昨天有错。因为,这个近十万亲人逝去的“昨天”仅仅过去才一年;更因为,这个“昨天”还有着许多牵挂让人们与冯翔一样地无法释怀。例如,人们对这场大地震中罹难的数以万计的年轻学生就无法忘怀。

        还在地震刚刚发生时,无论大陆还是海外,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地震中的校舍情况如何?学生们能否幸运地逃生?当我们不幸地得知,许多校舍在几秒钟内即无情倒塌,整班整班的学生被埋在一片废墟之中,而不少老师为了救护自己的学生,在房屋倒塌那一瞬间,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时,人们的悲愤、责问、甚至斥骂铺天盖地而来。

        为了应对这些义愤之声,当时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纷纷出面作出承诺。人们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报端不时出现类似的消息:

        5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出的中小学房屋倒塌比其他建筑严重的问题表示,“我们对学生的伤亡非常痛心。如果最后调查出来有偷工减料等问题,我们一定要严肃查处。” 

        5月2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教育部门,在灾区倒塌学校问题上态度非常明确,一定会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果其中有偷工减料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对“豆腐渣”工程或者贪污受贿行为的,绝不姑息。   

        5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支树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有关学校建材质量的提问时说,在灾区某些地方已经对倒塌的学校开始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处理,肯定毫不含糊,毫不手软。

        5月30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要求,对损毁校舍建筑,要进行科学鉴定,收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样本,为灾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发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确属存在违法问题的,要依法查处。

        6月6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民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学校倒塌、孩子死亡的情况,灾区当地政府承诺,只要灾情稳定之后,一定要进行深入调查,请专家鉴定,这到底是不是建筑质量问题,一定要向社会作出一个公开透明的解释。

        ……   ……

        为了求证那些倒塌的校舍中究竟有没有那些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许多媒体都深入现场,及时报道。其中,南方报系的《21世纪经济报道》于5月28日发表了题为《汶川地震199万平米校舍垮塌之谜》的报道,不仅透露了四川省建设厅出具的关于5·12汶川大地震中校舍大面积垮塌情况的专项分析报告,其中提出了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建筑设防标准低,二是地震烈度太大,三是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还具体透露了什邡市洛水中学四层高的整栋高中教学楼在不到10秒钟内就垮塌了的建筑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该栋教学楼的承包商是德阳建筑公司第六分公司二处,实际施工的却是一些没有相关建造资质的包工头。其中为该楼建造水磨地板的包工头之一杨吉芝就没有相关资质,也不是这个德阳官方建筑公司的成员,而是以每天3块钱工钱的价格揽下了这个活,并雇用了10多个当地农民一起干的活。

        学校建筑的基础钢筋必须是30#-32#的螺纹钢,但在废墟上找到的基础钢筋只是12#的圆钢。

        作为基础的混泥土标号应该在300#-350#,但在现场残留的基础混泥土“用手都能刨掉,肯定没有300#”,估计不到200#。

        按照规定,横梁应用28#螺纹钢,但废墟中发现的横梁只用了20#的螺纹钢,且未发现有减力筋。而减力筋的最大作用就在于防震。抬空横梁虽然主筋应用正常,但辅筋应该用16#-18#的螺纹钢,但发现的却只是12#的圆钢。

        四大角之间没有拉墙筋,而按规定,“至少应该是砌8轮砖一拉。拉墙筋的作用在于,增强四面砖混墙的稳定性,不至于瞬间倒塌。”此外还在基础钢筋里还发现了烧结筋,就是把两根12#的圆钢通过电焊烧结在一起。这也同样不符合要求。

        ……  ……

        洛水中学绝非孤例。该篇报道中根据截止到发表日的公开报道中收集到的在地震中垮塌或部分垮塌的学校名单即达42所,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上述问题。

        然而,自那之后中的将近一年中,人们并没有看到政府官员们承诺的对那些地震垮塌学校情况的具体调查结果,更没有看到对那些已经发现的质量问题的“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甚至连那个洛水中学建筑质量问题也没有了下文。如果不是孤陋寡闻,汶川地震后至今的一年间,竟无一人、无一单位因地震中暴露出的建筑质量问题而遭到追究。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当记者再度提出地震中“豆腐渣工程”问题时,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借用某些专家的结论性意见,称“地震级别高、强度大是造成学校受损和其它一些设施受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原因”,将上述四川省建设厅曾经出具的关于地震中校舍大面积垮塌情况专项分析报告中的三个主要原因压缩为一个,回避了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的问题,当然也就没有了所谓“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的事。

        然而,那位常务副省长可能低估了人们的记忆。相信不少人至今还会记得那些不同的故事: 

        香港慈善机构苗圃行动在四川南部资助监督建造了61所学校,其中有6所位于震中附近,它们没有倒塌,师生也没出现伤亡。一所学校比较靠近重灾区汶川,地震之后学校建筑只出现了一些裂缝。

        刘汉先生的汉龙集团资助并督建的绵阳五所希望小学在此次大地震中巍然屹立,师生未损毫发。

        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从1997年起花了10 年时间加固一栋不合格的实验教学楼,并为此无数次地申报经费,以致这栋楼建造时才花了17万元,而加固却花了40多万元。他还从2005年起无数次地组织了师生进行逃生演练。因此,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仅用了1分36秒成功疏散,无一伤亡。那栋实验教学楼也没有塌,而地震时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同样遭受了这一“级别高、强度大”的大地震,已然出现了如此不同的结局,却仍然不能促使某些官员、某些部门去反思、去追究其中的原委,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的彻查脚步?

        让人不解的是,虽然目前地震科学技术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但四川汶川一带处于地震区是早已知道的事实,为何那里的城镇、尤其是学校,没有较全面的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或者没有执行到底?难道这一切仅仅只是“级别高、强度大”这一原则得让人无法理喻的原因所能涵盖?

        其实,这一诘问从去年地震发生后即被提出,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圆满的答复,难怪人们无法忘却这一惨痛的昨天,无法自在轻松、了无牵挂地去放眼明天。

        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是,相关部门至今未能公布此次大地震中伤亡的准确人数、尤其是学生死亡人数。还是那位常务副省长对此作了种种解释,诸如“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有关规定来进行”、“涉及到很复杂的工作和过程”、“需要对遇难者的遇难地点、基本信息、本人的情况等一系列进行核实和查证”,等等,实话实说,一个也没有说服力。毕竟,时间已经长达将近一年;毕竟,如今已是被誉为高科技的时代。更无法解释的是,当民间力量自发地来做这件事时,竟然会遭到诸如“国家机密”、“侵犯隐私”、甚至“美国特务”的种种责难,让人怀疑今天是否还停留在那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

        其实,无论是关注责任、还是关注人数,都只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特别是对年轻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因为,生命毕竟是最重要的,而年轻的生命更关乎明天、关乎未来!

        记得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曾写过一本薄薄的书,名叫《激荡的百年史》,回溯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发生奇迹般变化的原由。其中留有深刻印象的叙述是:“明治的领导者们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增进一般民众的知识。”“因此,他们的想法是在全国范围兴办学校,普及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面貌。”“于是,国民教育迅速普及,到了明治末年(1912年),就学率已超过95%。直到今天,人们到乡村旅行时仍然可以看到,小学校的校舍大多是村中最好的建筑物,这也表明日本人对教育的尊重。”无论人们对日本人抱持何种观感,都不得不感佩日本人的这一深远谋划。

        如果我们至今还不汲取血的教训,下决心把最好的建筑物留给学校,而侈谈多么多么精彩的其他活动,那么,作为苟活者的我们真的愧对那么多罹难的年轻生命,同样地愧对中国的明天!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今天,拿什么缅怀你,我的亲人!

 

2009年4月30日

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