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怎样避免现实对教育的扭曲(南方都市报 2009-4-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1:43

怎样避免现实对教育的扭曲

日期:[2009年4月28日]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5  条

  ■知道分子  之熊丙奇专栏

 

  前几天,一名考生来电咨询我,他一直梦想当医生,可是身高只有1.58米,北京大学今年出台了新的招生体检规定,不录低于1.60米的男生。“我想报复旦医学院,他们似乎还没有身高要求,但是,几年毕业之后,医院会招我吗?你看我该怎么办呢?”

 

  我一时语塞。我本想说,你可以报啊,只要你的考分达到学校的录取分数,他们没有理由不录取你的。可是,几年之后,如果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医院会不会因为身高原因,不招聘他呢?

 

  据我了解,在一些医院招聘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身高、体重,确实是一个录用人才的隐性因素(其实,不只医院,不少用人单位都有内部掌握的用人标准)。矮个子男生、女生,“胖子”不太容易找到工作,心中明明知道对方有就业歧视,但却无能为力———这么多学生来竞争岗位,你怎么就能说我不录用你是因为你的身高和体重呢?

 

  对这位男生,我没办法告诉他,你尽管报吧,今后医院因为身高原因,不招聘你,你可以告医院。你只要十分出色又优秀,也相信会打动用人单位的(这种话适合成功学培训)———我只能告诉他,我们要呼吁现实改变,呼吁就业公平,但你报考医学专业,还是要慎重考虑,五年之后,要求用人单位有完全平等的就业观念,不是很现实。

 

  这就是现实给我们的教育。在现实中,你按照自己兴趣选择学业,可能会被现实碰一鼻子灰,教师鼓励这个学生坚持自己的兴趣勇敢走下去,到时却可能让他这条路异常艰辛。从兴趣角度,是对的;但是,从现实角度,却是错的。这个时候,彻底人格分裂。

 

  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学校中,老师教育孩子要诚信,但回到家中,父母却希望孩子懂得复杂的社会,“太单纯”了无法在社会生存;在家庭中,父母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保持自己的兴趣与个性,可是学校老师告诉家长,只有搞好几门主课,去上与升学相关的培训班,你的孩子才有前途,升学时,学校看的是你的分数,不要忘记我们是应试教育,你不相信,升学关口马上给你“颜色”看;在很多时候,我们抨击学历社会,可是,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中,却不得不告诉他们,现实社会中,学历还是十分管用,是敲门砖、晋升台阶;此次北大的规定,无疑是“招生歧视”,可也很难否定他们对学生就业“现实处境”的考虑……在彼此的纠缠中,最终成为应试教育、学历社会、等级制度、潜规则的捍卫者、传承者与受害者,把这几者最后连成了一体。

 

  我一直认为,健康的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目标一致,并分工协作。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主要通过用人政策与社会规则,来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今天,当我们把很多教育乱象归罪于学校与家庭时,其实,学校与家庭也显得十分无辜。很多要求学校坚守底线,进而去改变社会的呼声,被淹没在强大的现实社会影响力之中。

 

  在笔者看来,当下正在制订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切不可只有教育部一家操作,而应该将教育的改革,与国家人力资源政策,人事与就业制度改革,协同起来。教育内部的改革,比如增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的竞争机制,推进校内民主管理,可以增大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缓冲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但如果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使用、管理体系不改革,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制于处处强调学历,时刻要看学校“出身”,在户籍、学历、性别、身高、体重等各方面,难以实践人人机会平等的用人环境。

 

  与我国邻近的韩国和日本,虽然他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远超我国,但高考升学竞争也十分激烈,甚至有人认为,韩国高考的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我国,可是,他们的基础教育,并没有由此演变为全面的应试教育,除了学校的管理体系(学校自主性更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程度更高)与我国不同外,更重要的是,没有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公民享有基本的社会福利,各行业劳动收入的差距小,用人制度中的歧视现象并不严重,这减少了社会传递给教育的焦虑,更避免了现实对教育的扭曲。(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4/28/content_773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