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警惕西方金融陷阱,管理层已经在救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2:06


    人民日报:印花税是调控股市有力之手

    http://www..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8: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热点聚焦)

  当前沪深股市持续下跌,印花税调整与否成为市场热点之一,这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我国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的关注。怎样看待印花税政策?如何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怎样征税?本报今天发表一组报道,供广大读者参考。
  ——编 者

  近几个月来,股市连续下跌,要求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印花税调整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许志峰

  近几个月来,股市连续下跌,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此时,市场期盼政策“利好”伸出援手,推动股市摆脱低迷状态。其中,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调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调整印花税能否扭转股市的走势?应该如何进一步调整完善印花税?市场人士对此众说纷纭。

  印花税,调控股市有力之手

  □1990年以来已进行7次印花税率调整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针对证券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而言,印花税是增加税收收入的手段,也是调控股市的重要工具。自1990年开征印花税以来,我国已进行了7次印花税率调整。

  无论是老股民还是近一两年入市的新股民,大多体验过印花税对股市的“威力”。2007年3月至5月,沪深股市在短期内大幅上涨。5月30日,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提高至3%。,随后一周内上证指数跌幅超过20%,个股大面积跌停。现在回头看,此次上调印花税对抑制投机的作用非常明显。印花税调整前,市场交易异常活跃。到5月底,沪深两市每天的成交金额一度接近4000亿元。其后,虽然股指再拾升势,迭创新高,但成交金额却有明显下降。

  回顾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印花税一直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政策风向标之一。从印花税的历次调整看,基本上是在市场低迷时下调税率,在市场过热时上调税率,透露出明显的调控意图。其中,比较成功的调控还发生在1997年5月,当时印花税率从3%。提高到5%。,股指也相应形成了当年的高点。

  调与不调,市场看法不尽相同

  □有人认为是实质性利好,也有人认为调整时机是否成熟有待考虑

  自去年10月股市见顶后,由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再融资等原因,指数节节下滑。今年3月,股市开始加速下跌,市场陷入恐慌。在这一背景下,要求调整印花税的呼声日渐提高,有专家建议直接降低税率、实行单向征收或者设计差别税率。然而,对于调整印花税的政策效果如何,市场的看法不尽相同。

  赞成调整者认为,印花税的税率或征收方式的改变,会对股市换手率、活跃度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走势。去年提高印花税率对于防范市场风险、抑制投机炒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市场已经低迷,政策也应相机作出及时调整,以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有专家认为,2007年全年股票交易印花税额高达2005亿元,日均印花税额达8亿元,相当于每天有3—4只中小板新股发行。在目前股市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调整印花税政策相当于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是股市的实质性利好。更为重要的是,调整印花税还是一个政策信号,反映出对待资本市场的态度,对于稳定股市的作用不可小视。

  对此,也有市场人士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去年调高印花税时,上证综指在4300点,深证成指在13000点。目前股指与当时相比,沪指数仅相差700点,深成指则几乎相当。此时推出救市的印花税政策,时机是否成熟有待考虑。

  关于政策的效果,历史经验表明,股市涨跌受宏观经济环境、上市公司利润增速等多种因素影响,印花税调整很难改变股市本身的趋势。如1998年6月、2001年11月及2005年1月的三次下调印花税,股市在短暂上涨后,很快都重回下跌趋势。

  股市税收,应进一步完善

  □关键是加快资本市场税收立法

  对于印花税政策如何调整,目前市场最希望的是直接降低税率。从历史上看,印花税率最高时为6%。,最低时为1%。,目前税率处于中等水平。但就绝对数额而言,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去年印花税税收比2006年增长约10倍,几乎相当于前16年的总和;今年以来,两市的日成交金额基本上在 1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日均印花税额超过6亿元,应当有下调的空间。

  还有专家认为,印花税调整应以鼓励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为目的。因此,应当实行印花税单向征收,由卖方纳税;设计差别税率,持有股票时间长的适用低税率,以促进中长线投资氛围的形成。据了解,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中,就证券交易环节征税的市场已是少数,而这其中大多为单向征收。

  另外,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历次调整,都会带来股市的剧烈波动,因此也往往颇多争议。有观点认为,这种争议的背后,是我国税收立法进程的滞后,目前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课征依据还是1988年颁布的《印花税暂行条例》。因此,应当加快包括印花税在内的资本市场各税种立法工作,证券交易印花税征多少、如何征、如何调整,都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以保证征收的公开、公正与透明。


  在香港证券市场买卖股票,交给的,只有印花税一项。近年来香港印花税税率不断调减

  香港股市如何征税

  本报记者 刘 韬

  □印花税税率已从1998年的1.5%。调减到目前的1%。

  3月25日中午,港岛西环一家银行的股票即时报价室。连月的股市下挫让这里清静了许多,往日两三人“轮候”敲打键盘查看报价的“红火”场景已不再,尽管这天上午港股大涨近千点。

  “没办法啦,股市跌成这个样子,都熊市了,反弹1000点也帮不到什么。”虽然吴伯还在报价机前,但股市低迷实在让他意兴阑珊。谈到印花税,他说,其实千分之一、二的印花税对小股民影响很小,但对进出动辄上亿的机构应该有吸引力。所以,他也希望港府能取消或降低印花税,“刺激机构入市,我们才有救。”

  在香港证券市场买卖股票,交给的,只有印花税一项。印花税是香港最早开征的税种,根据香港《印花税条例》,投资者在股票交易时,买卖双方均须分别缴纳每宗交易金额1%。的股票印花税,不足1元作1元计。在交易所上市的权证无须交税。除此之外,香港证券交易费用还有经纪佣金、交易征费、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过户费等,其中经纪佣金普遍为2.5%。,是“路费”中的“大头”。

  近年来,香港印花税税率不断调减。1998年股票印花税税率由1.5%。下调至1.25%。,2000年进一步下调到1.125%。,2001 年9月开始执行现行的1%。。降印花税就是降股票交易成本,对股市自然是“利好”,但由于税率本身不高,下调幅度有限,对市场影响也就不太大。以上述三次香港公布调减印花税当天情况来看,除了1998年那次股市大涨4%外,其余都是微升或微跌。

  □印花税占财政收入近13%,降低交易成本是国际趋势

  今年2月,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香港交易所夏佳理公开呼吁取消印花税,他说,全球市场经验表明,取消印花税有助于刺激金融产品买卖的成交量,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即便不能完全取消,至少也应调低。一位证券业界人士也认为,印花税是“夕阳税种”,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金融市场买卖股票早已无须印花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理应“从善如流”。

  业界希望取消印花税刺激交易,从而增加收入。然而考虑的自然更多。早在去年10月,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已表明立场,无意取消印花税。他认为印花税是特区税收的重要来源,必须要衡量税收来源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2007年港股交投活跃,恒指屡创新高,股票印花税收入也达到创纪录的350亿港元,占上年度财政收入近13%。

  中银香港高级研究员黄少明认为,一个税种的取消或者设立很难,要经历复杂的立法程序。再加上香港税制简单、税负较低、税基狭窄,从平衡税务结构上看,印花税不宜取消。另外,印花税只占交易额的很小部分,调整税率对市场只有短期刺激作用,人们不会因此而改变投资行为,市场走势终究要看经济基本面和公司盈利情况。

  不过,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已是国际趋势,香港屡次下调印花税正是顺应这一潮流,未来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相对而言,内地整体税收占GDP的比例已经偏高,且股票印花税较重,不妨下调,或者改为单边收税。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税收体系不完整、课税不公平、税负较重等问题,专家建言献策 

  盼股市税收更合理

  本报记者 欧阳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市税收政策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日益重要,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近日,记者就资本市场税收政策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完善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应当鼓励中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包括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其中印花税是证券市场的主体税种,主要在流通环节征收。但实践证明,这种相对单一的税种难以承担多重政策目标,如调节市场参与者的收入水平,区别对待中长期投资和短期投机等。

  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交易成本较高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证券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佣金和印花税。2007年,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数额巨大,达到2005亿元,已经超过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91%,比2006年增长近10倍。

  有的专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整的税制体系,税种覆盖面有限。近期,正逢大小非解禁高潮,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集中出售股票套现获利的行为。对此,有专家指出,对这些套利行为没有相应的税收约束,会助长市场的投机氛围。除此之外,对一级市场的投资行为,二级市场上的交易差价收入、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投资所得、场外交易、有价证券的继承和转赠等,均缺少税收约束。

  还有专家指出,资本市场税收存在不公平。明显的表现是,国债投资者不纳税,但股票投资者要纳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股利收入要纳税,但国有股、法人股的股利收入不纳税;对可流通股交易征收交易印花税,但对法人股交易、期货交易以及基金交易不征收交易印花税。一些税赋也不很合理,比如没有根据持股的时间长短、交易额大小或者起点等,设置差别化的税率。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重复课税现象。如个人股息、红利所得要按20%的比例税率上缴个人所得税,而实际上,股份公司派发给股东的股利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的,这就造成对股利的重复征税。不但不利于提高股东分红的积极性,也让不少投资者并不在意股东分红收益,不愿意长期持有,这不利于鼓励长期投资。 

 

    人民日报:警惕西方金融陷阱,管理层已经在救市!

  近来全球股市的动荡让人联想起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引发全球股市一落千丈。但是,本次股市动荡与互联网泡沫造成的股市破灭不同。国际金融人士早已指出,美国互联网利用了全世界投资者的资金,却为美国孵化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高科技公司,从而为美国的实体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就是说,美国并没有亏,被套的是全世界的投资者。因此,有人戏云:"美国人玩了全世界一把。"那么,本次全球股市动荡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迄今为止,经济学家普遍把此次股市动荡的根源归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从去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西方经济学家们开始承认,过分乐观地看待了此次危机,并逐渐达成共识,那就是美国经济开始步入"衰退期"。但是,伤害美国经济的因素并不仅仅是次贷危机。历史证明,一个金融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政治的失误。对于美国而言,这个政治失误就是错误地发动了一场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导致美国"失血"过多。伊战5年来已使美国付出了约5000亿美元和死亡4000名士兵的沉重代价。为了支付这笔高昂的军费,美国不得不增加货币供给量,导致通货膨胀上升、美元走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过度投机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美次贷危机浮出水面。有评论认为,如果不是伊拉克战争,美国次贷危机或许还会被"捂"得更久。

  再观日本和德国,两国均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程度不一的影响,但目前还停留在金融领域,是否像美国一样,实体经济也遭损伤,目前尚无定论。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日元升值,股市、房市繁荣。殊不知,美国资本早已抄底入市,因此逼迫日元升值,并逐渐抬高日本股市和房市。而钱袋子鼓鼓的日本人还到美国各处购买房产,而当日本房市和股市最终崩盘后,日本人吃进的美国地产又不得不"割肉"吐了出来。

  两德统一以后,德国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首都柏林的房价迅速上扬,但是,好景不长,市场最终要回归理性,德国房地产市场仅繁荣了5年,便从1995年开始走向崩溃,拖累德国经济持续10年萎靡不振。

  总之,金融动荡不是空穴来风。决定宏观经济基本面走好走坏因素的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因素。有专家认为,美元疲软使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再次面临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只是大家都在一条船上,美元金融体系突然崩溃对大家均没有好处,因此必须维持该体系,使之"软着陆"。可以说,全球股市动荡还远远没有走到头。而对于新兴发展中国家来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内生性经济动力,重点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本国股市、房市稳步发展,同时规避风险,到欧美投资要慎之又慎,避免掉进西方的金融"陷阱"。 (人民日报 吕鸿)

 

    CCTV:沪深股市融资功能几近丧失

  昨天沪深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其中沪指大跌近200点,跌幅超过5%,直逼3400点,创近10个月以来新低,个股哀鸿遍野。

  昨天早盘沪深股市双双出现跳空低开,然后振荡走低,龙头股中国石油首次跌破17元大关,跌幅超过8%,再创上市以来新低。而继中国太保之后,中海集运和中媒能源今天也相继跌破发行价。指标股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神华跌幅均超过6%,宝钢一度跌停。1600多只股票中,超过1500只下跌。板块方面,所有的板块全部出现下跌,其中环保、外贸、石油等板块位于跌幅榜前列。收盘时,上证综指大跌195.37点,收于3411.49点,深证成指下跌377.68点,收于13111.41点,两市总成交金额为1154亿元,比前天略有放大。

  沪深股市融资功能几近丧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的股市再度大跌呢?投资者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股市呢?对于导致今天股市大跌的直接原因,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张刚说:“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产生了恐慌的情绪,因为新股发行将在4月初重新开始,同时中国人寿也表示今年将会继续减持股票,而使广大的投资者对后市产生了一个悲观的预期。”银河证券分析师 秦晓斌说:“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2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从这个数据来看,应该是大幅低于预期的。”

  今年1到2月份,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而去年同期为43.8%,全年为36%左右。据此,市场预期,今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速也会大幅下滑。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股市已经具有了投资价值,沪市50只权重股2008年的动态市盈率在18倍左右,在国际主要市场只是处于中等水平;与此同时,50多只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股票差价正在缩小,比如中国平安今天A股收盘价为48.99元,港股价为52.65港元,折合人民币为47.46元,两者相差不到1.5元。专家指出,目前股市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信心。西南证券研发中心研究员 张刚说:“增加资金供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证监会在春节后先后批准了一些新基金发行,但是从发行到真正进入股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有一个滞后效应。而要扭转目前市场格局,还需要更多强有力的措施。

  银河证券分析师 秦晓斌说:“(沪指)在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里面,跌幅超过40%,另外的话,一些股票已经跌破了它的发行价,也就是意味着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部分丧失。政府有关部门是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的时候。”

  能源类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绩增幅不均

  到今天,能源类上市公司已经有38家公布了2007年年报。这些公司虽然全都实现了盈利,但业绩增幅不均衡,其中,煤炭板块赢利大增,而电力石油则增幅较小。

  在已经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中,中国石油最为引人关注。虽然赢利一千多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长仅2.4%。截至今天,中国石油股价已经由最高的48.62元跌至16.99元,跌幅超过65%;而其总市值也已经缩水超过5.8万亿元。至此,中国石油让出了盘踞5个月之久的全球市值最大上市公司的宝座,让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又重新回到了老大的位置。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分析师 银国宏说:“石油价格的高企,中国石油从中能分享的利益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在电力板块A股58家公司中,公布了年报的25家公司全都盈利,但盈利能力并不高。影响这些公司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煤炭涨价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煤炭行业的12家公司业绩却从煤炭涨价中收益,整体业绩不错。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说:“中国还是多煤、贫油、少气,煤炭消费还是我们国内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再加上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这样一个天然的格局,这就使得煤炭在中国今后很长的一个时间内扮演主角。” (CCTV《经济信息联播》)

    新华社:市场期待信心重建

  26日,两只偏股型基金"突击"获批。但管理层增加市场资金供应的良苦用心依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27日,沪深股市在大盘股和创投概念板块的拖累下再现大幅下挫。其中,上证综指跌破3500点重要心理关口,跌幅超过5%。

  减持:资金面"难以承受之重"

  27日,沪深股市双双低开。上证综指震荡盘跌,很快跌破3500点并一路逼近3400点。当日沪指收报3411.49点,跌幅高达5.42%。按照2007年末的数据计算,上证综指在不足3个月时间里下跌幅度高达35%。

  在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看来,除了海外股市走软拖累、国内上市公司再融资冲动不减等因素外,"大小非"解禁进入高峰期对市场资金面形成重压,是沪深股市难以走出持续调整的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2008年全年解禁的大小非市值将超过3万亿元。截至3月16日,今年以来"大小非"解禁市值总计324亿元,平均每周解禁市值高达近30亿元。

  "‘大小非‘减持与市场下跌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即减持给市场资金面形成压力,导致市场重心不断下移,而市场低迷本身又成为导致大小非减持意愿日趋强烈的主要因素之一,"程文卫说。

  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认为,在宏观紧缩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非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预期降低,并产生了抛售冲动。另一方面,宏观紧缩令非流通股股东本身面临资金紧张的财务压力,也引发了抛售套现的刚性需求。

  创业板让大盘蓝筹很"受伤"

  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创业板终于呼之欲出。

  然而,征求意见稿发布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双双出现4%以上的巨大跌幅。27日,两市再度大幅下挫。

  在新一波调整中,蓝筹大盘股首当其冲。继中国太保成为这一轮牛市中首只跌破发行价的个股后,中煤能源、中海集运等大盘股27日盘中"破发",名列A股市场权重"前茅"的中石油和建行当日最低价距发行价也仅一步之遥。

  "在股票市场资金面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推出创业板并进行大规模发行,无疑会进一步加大股票的供给,从而加剧市场供求的失衡,"海通证券高级分析师雍志强表示,"市场资金分流将导致蓝筹股进一步‘失血‘,在大盘股特别是权重股屡遭重创的情况下,股指加速下行在所难免。"

  股市热盼风险管理工具

  许多成熟市场的经验都表明,在资本市场出现巨大波动的时候,金融衍生品工具都发挥了对冲风险的功能。A股市场的这一波巨幅调整,也让中国内地推出风险管理工具的呼声日益高涨。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因为各种内部与外部的不确定性,中国股市今年之内必然会是一个大起大落的行情,如果不尽快推出避险工具,可能会继续对整个资本市场乃至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巴曙松看来,目前股指期货已经迎来推出的好时机。"作为市场的‘减震器‘和‘稳定器‘,股指期货有利于平滑市场风险,有效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巴曙松说,现阶段,推出股指期货有助推动蓝筹行情和恢复市场信心,长远来看,对股市健康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海通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雍志强也认为,对于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的A股市场来说,推出股指期货可以活跃相应的现货市场,平抑现货市场波动,为市场提供避险手段和风险管理工具,改变投资者单一的盈利模式。

  "在目前股市处于相对低迷状态的背景下,宜先推出股指期货平抑市场波动,待蓝筹群体企稳后再推出创业板。"雍志强说。

  市场期待信心重建

  新基金发行遭遇困境,二级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蓝筹股频频创出上市以来新低,研究机构不断调低调整目标位……种种迹象显示,在这一波牛市中凝聚起来的人气正在股指的"跌跌不休"中渐趋消散。

  "股市涨涨跌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跌到什么时候才是底。"上海股民王以菡说,过去几天她在股市的资产大幅"缩水",而跌得最凶的恰恰是她最看好的几只蓝筹股,这让她感到十分困惑。

  实际上,相对于股指下跌本身,A股市场面临的更大挑战来自于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政策的预期。

  期待信心重建。面对A股市场的不断下行,这已经成为包括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的呼声。(记者 潘清)

 

   证监会要求基金坚持长期理念价值投资
  对基金专户理财提出三项明确要求 将推动基金业建立稳定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基金部日前召开会议,对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明确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该项业务试点,起步初期特别要强调规范运作,务求特定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个良好开局;二是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得进行保底保收益承诺,不得预测收益率,要在人员安排、投研环节上公平对待公募基金和专户理财的投资者,不得损害公募基金持有人利益;三是要避免恶性竞争,不得打价格战,自觉维护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会议还就下一步基金管理公司如何建立、完善和落实公司层面的公平交易制度、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稳步推进QDII试点工作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近一阶段基金行业人员频繁流动的现象,会议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员工队伍。会议强调,下一步监管机构将一方面推动有利于业内人员稳定的长效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加大监管力度,按照综合监管的思路和要求,在继续关注基金换手率、风格一致性的基础上,将公司人员稳定情况作为产品审核、业务资格等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条件。会议还通报了基金监管部在简化行政审批、做好政务公开方面的具体安排。
  基金监管部负责人强调,经过十年的发展,基金资产规模稳步扩大,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基金行业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要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都要始终坚持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都要始终把基金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强化内部控制,防范市场风险。
  同时,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理财服务,为投资者谋取更多的回报,传播更多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与稳定,积极推动市场创新,促进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和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捐助等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 


    证监会:基金专户理财不得损害公募持有人利益
  为了更好地落实《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日前,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会议,就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加强人员管理等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首先,会议对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该项业务试点,起步初期特别要强调规范运作,务求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个良好开局;二是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得进行保底保收益承诺,不得预测收益率,要在人员安排、投研环节上公平对待公募基金和特定客户的投资者,不得损害公募基金持有人利益;三是要避免恶性竞争,不得打价格战,自觉维护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其次,会议就下一步基金管理公司如何建立、完善和落实公司层面的公平交易制度,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稳步推进QDII试点工作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近一阶段基金行业人员频繁流动的现象,会议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员工队伍。会议强调,下一步监管机构将一方面推动有利于业内人员稳定的长效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加大监管力度,按照综合监管的思路和要求,在继续关注基金换手率、风格一致性的基础上,将公司人员稳定情况作为产品审核、业务资格等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条件。
  会议还通报了基金监管部在简化行政审批、做好政务公开方面的具体安排。
  最后,基金监管部负责人强调,经过十年的发展,基金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基金行业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要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都要始终坚持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都要始终把基金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强化内部控制,防范市场风险。同时,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理财服务,为投资者谋取更多的回报,传播更多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做好投资者服务;另一方面,要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与稳定,积极推动市场创新,促进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和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捐助等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承办。来自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以及证监会部分派出机构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证监会: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不得承诺保底保收益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不得进行保底保收益承诺,下一步将推动基金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并把人员稳定作为基金公司有关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条件。
  据介绍,证监会近日召开会议,为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和加强人员管理等有关工作做出部署。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在专户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基金公司不得进行保底保收益承诺,不得预测收益率,并且要在人员安排、投研环节上公平对待公募基金和特定客户的投资者,不得损害公募基金持有人利益。
  证监会还要求基金公司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避免恶性竞争,不得打价格战,自觉维护行业的形象和信誉,起步初期特别要强调规范运作,务求这一新业务有良好开局。
  对于近来基金业人员频繁流动的现象,会议要求各基金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员工队伍。据介绍,监管机构将一方面推动有利于业内人员稳定的长效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加大监管力度,在继续关注基金换手率、风格一致性的基础上,将公司人员稳定情况作为产品审核、业务资格等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条件。
  基金部有关负责人强调,随着基金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基金行业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要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始终坚持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始终把基金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强化内部控制,防范市场风险。
  这位负责人说,基金公司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理财服务,为投资者谋取更多回报,传播更多金融知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要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与稳定,积极推动市场创新,促进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和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
  据介绍,会议就下一步基金公司如何建立、完善和落实公司层面的公平交易制度、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稳步推进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证监会再打利益输送意在铺垫融资融券
  张荣旺"目前市场缺乏的是投资者信心。对策之一就是要尽快调整印花税政策,使其恢复到‘5·30‘以前的水平。同时,可以适当在交易制度上做出一些调整,创业板暂缓推出,先行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T+0制度等,通过政策信号的释放重振投资者信心。"
  3月24日,证监会发布针对基金业投资品种繁多可能引发基金公司内部利益输送行为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基金公司内部监控、评估、信息披露等方面严控不公平交易行为,并将在年内进行专门现场检查。
  "其实,这不是一个单纯独立的政策,而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加强了防堵基金公司内部利益输送,对券商同样有约束作用又使得基民股民对后市的信心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是为创业板之后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的推出做铺垫。证监会在下一盘中国资本市场中期大发展的大棋。"有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
  严防而非严惩
  证监会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首次引入公平交易原则,构建起由投资决策、交易分配、监控监查和信息披露四环节组成的一套完整严密的公平交易制度,对包括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社保组合、企业年金、专户理财等在内的投资组合作出明确规定。"严禁直接或者通过与第三方的交易安排在不同投资组合间进行利益输送。"可以说是政策法规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指导意见》并未提及处罚办法,也就是说,还是按照之前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惩戒,即违规成本并未因此而提高,要杜绝或减少利益输送,倚重的还是监管和自律。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表示,虽然中国基金业在证券市场成为相对繁荣的行业,但基金投资者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拥有的权利却很难实现。由于持有人大会很难召开,基金投资者对基金公司即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要基金公司一碗水端平就不大现实。即便建立了所谓的防火墙,但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爬墙"过去。
  实际上,基金业利益输送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问题。前有基金向券商输送利益,后有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输送利益。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出现后,利益输送链条的上游又多了一个环节。
  随着2005年以来证券市场重拾牛气,链条也是越拉越长,上市公司、私募基金、公司高管纷纷加入其中。唐建"老鼠仓"事件、*ST长钢(000569.SZ)异动事件频频曝光,基金业耀眼财富光芒被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但这些事件的最后处理如何?
  资料显示,2004年管理层曾收到上千份揭发"基金黑幕"的举报,并对部分较严重的事件立案调查。但由于当时沪指正处1300点的5年新低点,为避免对基金持有人和证券市场造成过大负面影响,侦查工作相当低调,至今也没对外公布调查处理结果。这也导致基金"利益输送"有恃无恐。2005年,基金公司以公募基金为社保基金利益输送的丑闻也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但直至华安事件爆发,公募基金协助游资获利与老鼠仓实现利益分成的手法才在业内广为传播。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惩戒最有威慑力,具体什么行为构成利益输送还没有界定。回首过往,每每牵扯利益输送问题的时候,关联双方都会不约而同地喊冤辩解,就是因为没有抓住他们直接可以定性定量的把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关于基金利益输送,有关部门目前掌握的最多是流程上的问题,还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也很难搞清楚。"
  融资融券利于市场稳定?
  "基金经理们也有自己的圈子,基金经理之间的业务交流也是常事,在重仓股票巨幅波动时,基金经理们会互相沟通信息,了解各自的持仓情况。"一位基金经理告诉笔者。
  "目前国内A股市场还是以投机为主,一直倡导的价值投资时代,并没有真正到来。发布《指导意见》不是在救市,只是加强管理,为创业板和融资融券铺路。"前述分析人士认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也认为:"目前市场缺乏的是投资者信心。对策之一就是要尽快调整印花税政策,使其恢复到‘5·30‘以前的水平。同时,可以适当在交易制度上做出一些调整,创业板暂缓推出,先行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T+0制度等,通过政策信号的释放重振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政府目前的态度和温和政策,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利益,但对市场长远发展是明智的,就是要将此前形成的泡沫挤出去,把投机的热钱挤出去,使大家回归到理性投资上来。"一位基金经理说。
  "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推出融资融券,或者是T+0制度等,风险是巨大的,所以2006年年底证监会叫停了一些非法的融资融券业务。"一位券商高层分析,但证监会从未停止过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准备,种种配套条款已经逐渐出炉。而《指导意见》不仅仅是针对基金公司,对券商乃至多数类似于利益输送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同样起作用。
  有消息称,3月20日证监会机构部人员走访了已递交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申请的主要券商,考察其融资融券开展的准备工作,为最后推出"冲刺"。目前已有十几家券商向证监会递交了融资融券试点申请,并均已设立了针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一级部门融资融券部(或证券信用部),而其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第三方存管工作也已完成,上证所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准备工作早已就绪,随时可启动相关业务。
  一些私募基金经理认为,该业务的推出是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兆,并将会对调整幅度巨大、调整达半年之久的大盘蓝筹股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中信证券(55.04,3.94,7.71%,吧)销售部总监杨辉分析认为,尽管开放融资融券业务,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力是难以估计的,但是就长期而言,可以有效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有助于市场稳定。
  渤海投资研究所秦洪则认为,融资融券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运作模式,并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牛熊循环。但融资融券推出后将对券商的盈利能力提供乐观的预期,因此值得投资者关注。

    1.17万亿!基金去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58家基金公司346只证券投资基金2007年年度报告今日全部披露完毕。Wind数据显示,除QDII产品外,上述342只基金2007年收入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1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据Wind历史数据,2007年收入总额较创纪录的2006年劲增302%。2006年,基金实现的经营业绩是2709.2亿元,一度创下纪录,接近前7年的基金所有经营业绩的总和。若以 新会计准则核算,基金2006年收入约达2909.67亿元。
  随着单边上涨牛市的结束,2007年的纪录或许未来几年内都很难被超越。
  偏股型基金成大赢家
  股票市场无疑是去年基金巨额收益的最大来源。
  在1.17万亿元中,70.9%来自投资收益,达8303.8亿元;利息收入为108.39亿元;3269.98亿元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偏股型基金仍然是去年上半年市场大幅上涨的最大获益者。统计显示,股票型、封闭式、积极配置型三种类型的基金实现收入达到8136.52亿元,占全部基金实现总收入比例的98.08%。
  数据显示,342只基金的股票差价收入达8126.61亿元,占其总收入的69.41%;衍生工具收益和股息收入分别为82.71亿元和77.54亿元。
  从单只基金平均获取收入的能力来看,股票型基金的表现最为抢眼。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188只股票型基金实现收入达8939.9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实现收入47.55亿元,较上年同期劲增332%。此外,34只封闭式基金与43只积极配置型基金,分别实现收入达1450.71亿元、1084.8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实现收入为42.67亿元与25.2亿元。
  QDII基金损失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首度出海的股票型QDII基金,成此次年报中唯一亏损的板块。受次贷风波不断深化影响,海外市场在去年扭头向下,QDII基金损失惨重。Wind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四只QDII基金收入合计亏损了104.8亿元,若算上费用成本,该板块2007年度净利润更是亏损达118.01亿元。
  管理费收入猛增4倍
  年报数据显示,58家基金公司2007年管理费收入合计超过281.4亿元,相比2006年增长了近4倍。2007年也成为迄今为止基金历史上管理费收入增长最多的一年。
  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暴增的迹象在2007年上半年已经出现,截至2007年6月30日,5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计计提基金管理费8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近3倍。为最近3年来最快同比增幅,但是这个速度随即在年底被刷新。
  5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管理费收入最高的有18.9亿元,最低的也有1610万元。其中,7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超过10亿元,22家公司收入超过5亿元,48家公司收入超过1亿元,只有4家的管理费收入在2500万元以下。从管理费收入看,基金业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大部分"小康",部分已经进入"富裕"行列。


   封基去年可分配收益总额逾985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日共有58家基金公司旗下346只基金公布了2007年度报告,其中18家基金公司旗下34只封闭式基金的2007年度可供分配收益总额达到985.1亿元,单位基金可供分配平均收益为1.369元,另有19只封基单位可分配收益低于这一水平。
  数据显示,易方达旗下两只封闭式基金2007年度单位基金可供分配收益最高,占据所有封闭式基金单位基金可供分配收益排行榜的前两强,基金科汇每10份可供分配收益高达25.227元;基金科翔每10份可供分配收益为24.442元;此外,易方达旗下另一封基每10份可供分配收益也达到19.074元,该基金占据封闭式基金单位基金可供分配收益排行榜的第七名。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此次公布的年报显示封基可供分配收益总额数据惊人,但以单位基金可供分配平均收益对比来看,仍然有19只基金的单位可供分配收益低于1.369元的单位平均可分配收益,这占到封闭式基金总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创新型封闭式基金2007年度单位可供分配收益情况有些令投资者失望,国投瑞银、大成基金旗下两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单位基金可供分配收益最低:国投瑞银瑞福优先和大成优选每10份可供分配的收益分别仅为1.416元、0.163元。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7只封闭式基金公布了分红方案,其中长城基金旗下基金久嘉单位基金分红最高,每10份基金份额拟分红20.9元;国泰基金旗下基金金泰分红方案也较为诱人,每10份基金份额拟分红17.08元。宝盈基金旗下基金鸿飞拟向持有人按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现金红利15.5元,共派发现金红利7.7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封闭式基金运行的最大热点是基金大额分红以及分红后的折价率扩大形成的套利空间,如果在基金分红后的一段时期,A股市场表现相对乐观,基金净值稳定增长,则投资封闭式基金有望获取可观的填权收益。
  受即将到来的巨额分红预期影响,两市基指上周全周涨幅均超过1%,再度远远跑赢大盘。其中,上证基金指数全周上涨74.24点,深证基金指数全周上涨49.56点,两市的封闭式基金有超过八成出现上涨。


   绩优基金降低收益预期 投资重点转向两大主题
  58家基金公司旗下346只基金的2007年年报今日全部披露完毕。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些绩优基金的年报中表达的观点更值得关注。阅读Wind资讯选取的2007年度业绩20强基金的年报可以发现,随着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期的降低,绩优基金普遍降低其收益预期,并调整投资标的,抗通胀、内需导向型两大投资主题成为关注的重点。
  普遍降低收益预期
  鉴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基金经理普遍认为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可能低于预期,同时也降低了今年的基金收益预期。"在企业盈利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明显低估的股票已很难寻找。"排名2007年度基金业绩20强的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这样表示。在措辞上,该基金谨慎地表示,已注意加强对公司的深入研究,力求基金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华安宏利同样指出,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行业趋势和企业盈利增长预期都可能发生变化,各类股东间的利益博弈和估值方面的分歧都可能导致市场的波动比较大。
  兴业全球视野在其年报中认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有可能影响上市公司2008年的业绩增长。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美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带来外需的下降;CPI高涨带来宏观调控的影响。"由于目前整个A股市场PB估值非常高,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波动,会带来业绩和估值水平双重下降的打击。"这份报告称。
  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期的降低,让不少去年的绩优基金纷纷降低今年的收益预期。"今年坚持价值投资面临很大压力。总体感觉我们要把收益率预期放低一点。"华宝兴业收益增长在年报中这样表示。
  事实上,一些基金认为正是对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降低才导致市场调整压力进一步增大。东方精选在其年报中指出,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增长环境的重新评估、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的预期和估值水平的下调,是指数发生大幅震荡的深层次原因。
  再融资成基金关注焦点
  根据披露的基金2007年年报信息,一些绩优基金将目前脆弱的市场信心归因于上市公司的融资冲动。"在下一次整体性的、以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机会到来之前,充分的调整是必要的,否则,投资机会将只是局部的和阶段性的。"排名2007年度业绩第一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认为,高估值将引发上市公司无节制的再融资冲动,融资用于不产生整合效应的外部并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仅靠内生性增长已无法支撑目前的高估值,而过度依赖外部并购将模糊中国股市与成熟股市以及实体资产的界限,进一步凸显高估值的脆弱性。因此,2008年估值水平有向下调整的压力,目前谈论调整结束还为时尚早。
  进入2007年业绩20强的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基金在年报中同样认为,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的逐步解禁和大规模的融资活动也给市场资金面和心理面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华宝兴业收益增长、东方精选、中邮创业核心优选等绩优基金在年报中亦将再融资行为列入2008年市场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大小非‘减持和大手笔的再融资最有可能改变股市游戏规则。"华宝兴业收益增长这样表示。
  回避增长预期降低的行业
  综合上述因素,基金在其年报中也表示将回避一些业绩增长预期明显降低的行业。华安宏利称,在行业和个股配置方面将保持相对分散,重点关注通货膨胀受益类、节能减排、医改以及经济结构性调整受益的公司,构建部分主题投资组合。
  上投摩根成长先锋也表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将把投资向抗通胀和内需导向型的公司集中,包括资源品、垄断行业、特许行业、有主动定价能力的行业和消费品行业;回避出口相关企业及高负债行业。
  广发聚丰基金在年报中透露,将改变原来单纯精选个股的模式,变成资产配置与精选个股相结合。"将继续重点投资消费服务、地产、机械装备、资源等成长确定的行业,同时阶段性选择估值偏低的其它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投资,另外适度关注国有大企业重组、资产实质性注入带来的投资机会。"
  "2008年通货膨胀和节能环保将是我们投资中选择的重要主题。"中邮核心优选表示,节能减排过程中所受益的行业如煤化工、精细化工、水泥、造纸和钢铁将是该基金关注的重点,同时回避毛利率下降的行业、受制于价格管制行业及由于升值压力导致的出口型行业。


   新基金入场要到4月中下旬
  上周五证监会再次新批出2只基金,从今年2月1日起,新批的基金已达到了29只,虽然这批新基金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但效果到底有多少,应该打个问号。观察所有的29只新批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偏多,而股票型基金偏少,这些新的股票型基金给股票市场带来的资金并不乐观。目前已经募集完的基金也只募集了预定目标的八成不到,这还不包括基金公司自己认购的金额,而绝大多数的新基金还处于募集阶段。这些资金大规模进入到市场可能要等到4月中下旬,远水不解近渴!
  在指数的下跌过程中,基金的净值也难以幸免,偏股型基金几乎均以绿盘报收,但净值表现还是能跑赢大盘;债券型基金表现好于偏股型基金,绝大多数的基金在上周还是实现了正的收益;然而上周的一个亮点就是QDII基金,由于香港恒生指数的强劲上扬,使得QDII基金全周走出了独立的上涨行情,但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QDII基金还是命运多舛。
  另外一个更大的亮点就是上周封闭式基金又走出了独立行情,虽然净值上封闭式基金仍然难以摆脱市场的影响出现下跌,但这并不妨碍其市场价格的上升。由于上周大部分封闭式基金公布了2007年年报及其年度收益分配公告,在年报大比例分红的预期之下,32只封闭式基金中有27只实现了正的收益,在一个这样的市场中是非常难得的。从长期来看,因为折价的交易价格以及相对来说不差于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净值收益水平,我们看好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
  对于现在的基金投资,很多人说要抄基金的底,我们并不赞同。虽然不能排除一些投资人能够在短期的波段操作中获益,但如果不能熟练的驾驭,面临的风险将会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