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方法 天涯网友交流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18:53

『关天茶舍』读《论语》的方法

         作者:李青鱼 提交日期:2005-7-13 12:34:00 访问:10040 回复:176

——多见以己见误解、诬解《论语》及孔子、儒家者,祸莫大焉;作此文,望能挽其弊于万一。亦多见欲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读《论语》者,惜乎未尽得其法,作此文,望能有助于学者于万一。

 

  一、为什么要读《论语》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爱读书之中国人,无不知《论语》。知而不读者,或是尚未来得及读,或是因对孔子、《论语》一些间接的不好的印象,不愿读《论语》。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人皆知自由好,罪恶虽假自由之名而行,人不会将罪恶归之于自由。然而罪恶假孔子、儒家之名而行之,人却将罪恶悉归于孔子、儒家。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误解在它们的周围。

  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爱读书者,自己亲眼读一读《论语》才好。读了,或许会有一些真切的感受。

 

  二、要把孔子,和历代后儒,分开来

  历代后儒,虽都尊孔子为圣,但实际上各有各的主张。所以,历代后儒所论,不等于是孔子所论,历代后儒所论之儒,未必就是孔子之儒。真正儒家的衡量标准,在孔子,在《论语》。程、朱、陆、王……等历代大儒,实际上都对于孔子、《论语》有极大的偏离,导致诸种流弊。我们万万不可把程朱陆王,等同于孔子、《论语》。

  --------------------------------------------

  注:关于对程朱陆王的批判,是思想史中的大事。程朱陆王到底错在哪里,这里不多说,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论之极详,有兴趣者可以找来参照。

 

  三、读《论语》的方法(1):要读人,不要读书

  《论语》是“语录”体。读“语录"之法,不在读文字,在于“读人”。

  读其言语,仿佛面对问答,又如见其人,陪伴左右,耳濡目染,须眉表情历历。读得多了,知其品质、脾气、好恶、性情、知识、见识……哪怕是经典中没有记载,也知道他会在何时大致说何等言语、作何等选择;也知道他在何时断不会说何言语,断不会做何选择。

  读人之法,不在于刻意去记问,而在于熏陶、涵泳、耳濡目染……便如我们与人处,无须刻意去记忆其人其事其语,但不经意间,自自然然见到听到,时日渐增,便知其人。《论语》之中,孔子及诸弟子,皆个性形象鲜明,读来生动,跃然纸上。对于时间少的人,读《论语》,无需太刻意,只需放置手边,偶有兴致,取而翻阅,读数句而止,如此日积月累,便可渐渐了解《论语》,了解孔子及其诸弟子。

  读人之用,大矣哉。

  譬如我们,与某人甲相熟,一日,某人乙告我们某人甲某事某言语,尽管我们并不身临其境,但常常会说:对对,某人甲就是这个样子;或许又会说:不对,不对,这事这话绝对不是某人甲作的说的。如果我们读《论语》,把孔子这人读出来了,那么后儒的很多扰乱,就可以排除。比如朱子说:存天理,灭人欲。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论语》之中关于孔子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讲究这个,讲究那个,诸如此类记载,举不胜举,若我们懂得了孔子这个人,便可知道,若是孔子在,万万不会说出这等话来,亦可以知道朱熹的主张,是违背孔子儒家宗旨的。这便是读人之大用。

  ----------------------------------------------------

  注:常常见人用所谓的”历史局限性“或者具体情境下的具体事件,来批评古人。这是极端错误的读书和理解方法。比如古人主张“男女授受不亲”,那是特定环境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主张。但试想一想孔孟这样的聪明人,在今天,还会主张“男女授受不亲”吗?如果有人这样想,那不是把古人当活人,是把古人当木偶。

  注:承上注,依照僵化的方法来读书,便满眼都是“局限性”,都是毛病,便看哪怕今天最愚蠢者,亦似乎比古代的圣贤,都要更聪明。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傻的读书法吗?

  注:再承上注,今人要从古人那里学东西,就必须把古人当活人,读他们的话他们的语录,不仅要知其然,还要思考其所以然,而这个所以然的背后,也许还有一个所以所以然……。 直读到觉得《论语》之中,句句在理,句句圆融,才算是真正通达。

  注:再承上注:《论语》的圆融,不是读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圆融,而是它原本真正圆融,读到那个份上,才能见到它的圆融通达。

  注:再承上注:通达了,才能变化,才能抛开纸面谈儒,谈孔子,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再谈超越,再谈扬弃。

 

  四、读论语的方法(2):当知孔子之可爱,知孔子为可爱之人

  读论语,第一条,要读孔子之可爱。

  孔子之可爱,首先在于孔子之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之可爱,其次在于孔子之性情可爱,孔子之性情,既严肃又活泼,既讲究又随便,既通达事理人情,又超然于世俗之上……所谓夫子,正是孟子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孔子之可爱,再其次在于孔子之知识渊深广大,所以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的可爱,是我上面的言语所能传达、描述的吗?非也,吾不能传之于万一,可爱之人,人多亲近之,不亲近是为自远于人情。两千年来,学儒者多矣,然知夫子之言,不知夫子之性情。夫子性情,至为可爱,不知夫子之可爱者,虽学儒而不知儒也。今之人也多远儒,盖不知夫子之可爱,若知夫子可爱之至此,儒道不衰也。

  孔子亦不仅仅是可爱,如果认认真真去读论语,就会发现,无论是以古代还是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孔子都是一个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更不用说的完美的人。反过来,我们想:这样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讲究又随便,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的人,按照他的一些处理事情的原则,方式、方法,在今天的情况下,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世界呢?这便是我们真正的“活学活用”了。而不是照搬语录。

 

  五、读论语的方法(3):怀敬畏之心,读《论语》

  可爱,则可亲近,但亲近,便容易不尊敬。读《论语》,便要既亲切,又尊敬,不要太随便。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是圣人,这个圣人,绝非虚名虚架式。中国历代大儒,无论多自负,于夫子、《论语》无不拳拳服膺。比如小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明清诸子、近代以来的熊十力、梁漱溟……哪一个不是自负自信到极点的人。梁漱溟当年自述:“孔孟之学,现在晦塞不明。或许有人能明白其旨趣,却无人能深见其系基于人类生命的认识而来,并为之先建立他的心理学而后乃阐明伦理思想。此事唯我能做。又必于人类生命有认识,乃有眼光可以判明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位置,而指证其得失。此除我外,当世亦无人能做。前人云:“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第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熊十力少时亦以陆九渊诗自许:“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历朝历代,有你骂我我骂你,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的,但无论多自信自负的天才,对于孔子、《论语》,无不奉若拱璧,真心倾倒。

  孔子是真正的圣人,要读圣人之书,就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执见放到一边,腹虚才能饮食,心虚方能读书。

  ----------------------------------

  注:屡见自负之人,自以为聪慧,自以为多才,欲以自己之见识,取代夫子之言语,诚可叹,诚不知天高地厚。

  注:承上注:中国数千年历史,大浪淘沙,留下这唯一的圣人,若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圣人,那便是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历代数千年亿万之中国人,狂妄者,莫过于此,而愚蠢者,也莫过于此。读《论语》,无敬畏之心而多持己见,吾将见其日从事于学问而距学问日远也。

 

  六、读《论语》的方法(4):读好的,自己认为不好的,也要读出好来。

  任何言语表达,总是有限的。一句话,从特定的角度说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正确不过。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似乎就不对,就错。

  夫子说话,句句对,句句是真理。但圣人不可能用有限的语言,传达面面俱到的信息。要理解孔子的教导,就要知道他是从何种角度在何种心情、考虑下说这样的话,这才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找到了他说话的出发点,才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就看到他的对他的好了。

  所以,读书,读到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自不待言;读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更要将精神贯注其中,深思明辨,把不好读到好,才算真正读通。这种方法,我将其称为“熊十力读书法”,看这个小故事:

  徐复观在其《自述》中记:复观于1943年在重庆北培勉仁书院以军人的身分初次拜见熊十力,请教熊氏应该读什么书。熊氏教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说那书早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以不高兴的神气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过了些时候,徐复观再去看熊十力,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熊问,有什么心得?于是徐便接二连三地说出许多他不太满意的地方。熊十力未听完便怨声斥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比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这一骂,骂得徐复观这个陆军少将目瞪口呆。脑筋里乱转着,原来这位先生骂人骂得这样凶!原来他读书读得这样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部书的意义!正如徐复观后来回忆时所说,这对他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这次见面对其后半生的影响甚巨,从此使他决心步入学术之门。

  --------------------------------------------

  注:这个“十力读书法”,也是历代大儒所传的读书法(梁漱溟是同样的方法,参见梁的《朝话》,程朱也是同样方法,参见《二程集》、《朱子语类》论读书之诸篇章)

  注:“十力读书法”,若能体力遵行,于为学益莫大焉。读书之中,若遇与己之素所知素所见者有冲突之处,当摒弃己见,深思书中所言,当如何理解,方能圆通,背后又有何种深意……故凡有冲突处,便是用力处,亦是长进处得力处。

  注:十力读书法,主张摒弃己见,似乎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其实不然。因为虽然抛弃己见,却并不等同于盲从。不理解、想不明白的地方,依然要努力想明白,只是这个想明白,不是否定经典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肯定经典。想不明白,就带着疑问继续看书,看到一定程度,或许就因缘荟萃,明白了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在这个从不明白到明白的过程中,自己的看法始终在,但是以疑问的形式存在,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正确。  注:又,妄执己见,为读书之大忌,害莫过于此,学者万万戒之。

 

  七、读《论语》的方法(5):用心读,而非用思维读

  读书,非不可用思维,但不可过度思维。

  但始读《论语》,万毋太过思维,应读其文意,感受其氛围,以夫子及诸弟子之心灵,触动己之心灵,最触动你的那一些话,便是你最应该读、最应该体会的话。汗漫读书,偶有所动,这是初读《论语》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读人的方法。

  初读《论语》,不必每一节穷其究竟,只需依次汗漫读来,亦何妨不求甚解,待到触动处,便可以初尝滋味。一遍读下来,若能有35句,深印于心,便真正有所得。这便宛如花园之中看花,放眼一望,那百朵千朵之中,最为招眼的几朵,可以跃然而出,那才是对你来说,最美的花朵。若一朵一朵究究竟竟看来,沉迷于细节,看下百朵千朵,早已为细节所蔽,不知道到底哪一朵更漂亮了。吾年十四岁第一次读《论语》,一遍看下来,只记住了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读时身心震动,从此奉为人生之指南,其后数十年而能稍知为人为学者,自此而始也。

 

  八、读《论语》的方法(6):读到心里,便要躬行

  夫子在《论语》上的教导,本不是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有人问某禅师,佛法大义何在,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其人曰:这个话,三岁小孩都会说。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说得出,八十岁老翁做不到。

  读《论语》而无所触动,或者不能真正起而行之的(不必句句行,哪怕行一句),那不是读《论语》,只是识字而已。

  《论语》中的教导,无一句虚言,处处都落在实处,这是自孟子以降的后儒所望尘莫及之处。程朱陆王诸人,如果能体会到这一点,后代怎么又会出来“腐儒”这个词呢。

 

  九、读《论语》的方法(7):择要紧处,贯通义理

  读《论语》,若仅为了解,闲读,则到上面就够了。若有心于学问,首要在于贯通义理,义理通透,则诸章句无不可解。语孟通,则六经可以不治而通,这是历代大儒的通识,何以能如此,纲举目张也。语孟为六经之纲,而《论语》亦自有其纲。识其义理经奥所在,则千言万语,皆可豁然。《论语》最吃紧处不过十余句。一年读一遍,看到三句便够,历数年而读数遍以上,大义贯通,始可以谈论语。

 

  十、总结

  以上列读《论语》方法共七种,并不是分别使用的七种,而是应当七种方法融汇在一起,结合使用。如能真正领会,应用得当,对于求学求知识,会有真正莫大的帮助。这些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读其他的经典。不过必须指出,儒家经典,唯《论语》为无可挑剔,其余孟子以降各家,均有其未明处,宜从《论语》,以阙其疑,不然恐不知何从也。

 

作者:羽戈 回复日期:2005-7-13 14:39:08 

 

作者:金城客 回复日期:2005-7-13 14:48:02 

  受教,收藏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5-7-13 15:10:16 

  顶!

  今人读书,总以自己所存之见去批评古人,遇见古人所论不合自己时,不肯思考古人为何这样说之理。如此读书法,读来读去,还是一个“我”字!试问,天地之大,历史之广,“我”此几十年之身,之智,之阅历就能对历史/万物/万事有正见乎?

  在煮酒论史,时常见一帮“高人”,面对历史事情,认为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按照“我”的高见,当时事情绝对不可能酿成如此“悲剧”及“失败的结局”。如果,“我”是直角坐标,,那么,我可不可以放下“我”,去向对方虚心学学“极坐标”?而不是一辈子都在“直角坐标中”沉缅不出?我读来读去还是我。

  

  读书三种境界

  我读我之见,我永远不理解别人之见

  我读别人之见,我理解了别人为何这样见之见

  我读我之见,此时,我之见已经不是小我,愚我,私我之见,而是我与历史时间,以祖先,与外人之见容为一体之见。是主体和客体高度统一之“我见”

  此深契:禅宗云修行之三重境界: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3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奈何今人一头钻到自由主义中,“我”永远是小我小我如何识得大历史?大智慧?

作者:善待自己gz 回复日期:2005-7-13 15:24:00 

  受教,收藏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5-7-13 15:25:58 

  今人深受西方自由主义影响,认为有个性,有主见就是要有我自己的见解。我如果90%理解别人,以为着我只有10%的主见和个性。故今人多好发奇谈怪论,而于事无补。虚学浮躁矣!

  看看我国这100多年来,在研究历史文化思想中出现的“新成果”恐怕超过了过去的5000年。但是我们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哲学文化贡献却惨不忍睹。

  “新成果”=学术泡沫?,新思想=脑精急转弯乎?

作者:细剪一夜秋 回复日期:2005-7-13 15:27:32 

  喜欢孔子。可爱、可亲、可敬,一个有情趣、有抱负、有原则又灵活,既讲究又随便,既脱俗又入世,多才多艺的人,

  评论很当!!

  不喜欢孟子。 哪个倔老头,人家扬朱,墨子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说:是禽兽也!蛮很无理,死打蛮缠。可笑可笑!!

作者:yuanc 回复日期:2005-7-13 15:34:41 

  :)楼主好文......

作者:千江有水月千江 回复日期:2005-7-13 15:38:08 

  也正在学读中。不过说真的,如果没有解释,很多语句都了解不了啊。

作者:山羊木子 回复日期:2005-7-13 15:46:44 

  占一楼,认真学习

作者:思觉失调的猫 回复日期:2005-7-13 15:50:52 

  已收藏了~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3 15:59:42 

  写的确实不错!!!我读过《论语》三遍,一遍原文,一遍与杨伯峻注释合读,一遍对照朱熹《论语集注》,遍遍收获不同。准备结合《论语正义》读第四遍。

作者:李青鱼 回复日期:2005-7-13 16:06:15 

  若有读《论语》两遍以上者,都请说一声吧,青鱼不才,很想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读《论语》,并且读完一遍之后还会再读。谢谢。

作者:鹤鸣岛 回复日期:2005-7-13 16:06:47 

  读《论语》只作修身,做事还要读一读《孙子》,如此这般也算是“与时俱进”,不然让人耻笑。我赞赏作者的苦衷。

作者:renansese 回复日期:2005-7-13 16:13:54 

  读了三遍,但许是方法不对,虽然有收获,但都不大!

作者:这个那个 回复日期:2005-7-13 16:25:06 

  呵呵,在下《论语别裁》倒是津津有味的读过四五遍,抛开讲解完整的读《论语》本文,好像一次也没有。

作者:彭东吴 回复日期:2005-7-13 16:30:33 

  读〈论语〉数载,至今未深读,只捡浅的道理力行、苦行。收获颇丰。有感慨!读〈论语>还是由浅入深为好,注重“行”为关键。一味苦读求大成不可行。

 

作者:江山如是闲 回复日期:2005-7-13 16:30:48 

  难得.我读论语,何止百遍.谈不上有益.

作者:鹤鸣岛 回复日期:2005-7-13 16:40:57 

  当今社会谁读《论语》更合适呢?官员应该读但不读,读懂了就难于升迁了;文盲不会读,文人学者用不着读。读了也是做文字游戏、忧心忡忡,何苦呢!

作者:jin888555 回复日期:2005-7-13 16:51:31作者:江山如是闲回复日期:2005-7-13 16:30:48难得.我读论语,何止百遍.谈不上有益.  =============

  受益于不知不觉之间,所谓润物细无声。读论语应该象古代的小孩,熟读但不思考,时间长了其义自见。

作者:白开水955 回复日期:2005-7-13 16:53:51 

  读论语五六年了,时常读,历久弥新。最初是从论语别裁入手,后来读复旦大学来可泓注解的论语,遂厌恶别裁之粗鄙,丢弃送人了。现在论语就在床头,时常睡觉之前翻阅翻阅,已经不看注释了,可以记诵三分之一的内容了。

作者:cam2046 回复日期:2005-7-13 16:57:05 

  论语要弄明白 不是那么简单 要用时间来沉淀 你的方法可能只适用于你!

作者:滴水穿铁 回复日期:2005-7-13 17:06:14 

  LZ好文.

作者:雅皮狗 回复日期:2005-7-13 17:16:48 

  读了半部

作者:HomeLake 回复日期:2005-7-13 17:19:43 

  “行”为关键。重复前面人的说法。

  出国前带了《论语》,《金刚经》,《老子》,本想儒释道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后面两本被扔进橱底,《论语》到是一直在床头,为啥?《论语》太实用了。于为人为学有直接指导作用呀

作者:醉舞斜阳 回复日期:2005-7-13 17:34:16 

  “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果然自负!读《论语》,才发现孔子也是可爱的老头子,读了一半,,其余的到是在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了

作者:在线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5-7-13 17:38:40 

  顶!!!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去找来读一读!!

作者:54julin 回复日期:2005-7-13 17:40:37 

  恩

作者:秋上之心 回复日期:2005-7-13 17:42:32 

  写的确实不错!!! 我读过《论语》三遍,一遍原文,一遍与杨伯峻注释合读,一遍对照朱熹《论语集注》,遍遍收获不同。 准备结合《论语正义》读第四遍。—————————   杨的注解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多多注意:)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17:46:00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3 15:59:42   写的确实不错!!! 我读过《论语》三遍,一遍原文,一遍与杨伯峻注释合读,一遍对照朱熹《论语集注》,遍遍收获不同。 准备结合《论语正义》读第四遍。

  -----------------------------------------------------------

  《论语正义》中华书局出版了吗?我在上海怎么一直找不到啊?

作者:爱轮回 回复日期:2005-7-13 17:55:57 

  等什么时候有这种心情再来读好了

  现实总是让人觉得心烦意乱静不下心来读书了

作者:熊熊扑通 回复日期:2005-7-13 18:01:07 

  读了几遍,不是很深人。但感受还是很深!很受启发!

作者:纤雨满衣 回复日期:2005-7-13 18:10:52 

  受用了~

作者:jackysos 回复日期:2005-7-13 18:13:08 

  ...圣人...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3 18:14:27 

  注:关于对程朱陆王的批判,是思想史中的大事。程朱陆王到底错在哪里,这里不多说,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论之极详,有兴趣者可以找来参照。———————————— 东原论程朱陆王之失,可笑。 孟子告我立乎其大,勿听小人儒之言。

作者:七闲 回复日期:2005-7-13 18:57:32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作者:本不重要 回复日期:2005-7-13 19:13:05 

  up

作者:红茶杨威利 回复日期:2005-7-13 19:17:22 

  受教了.:)

作者:屈士子 回复日期:2005-7-13 19:24:50 

  第一遍看《论语》是没有注释的,发现其中很多谬误,后来结合高专诚先生的《论语通说》看第二遍,发现自己当时浅薄得可爱。

  如今常常关注古代书籍,又看君所言读书要读其好,深受益!

  当铭记是也。

作者:人生简简单单 回复日期:2005-7-13 20:16:01 

  古有圣贤书,今人多不读。尽信书不如无书,人生可读的书很多,《论语》虽好,但就如京剧一样,进入的门槛太高,以致很多人都无法从中受益。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0:22:15

  作者:人生简简单单 回复日期:2005-7-13 20:16:01 古有圣贤书,今人多不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人生可读的书很多,《论语》虽好,但就如京剧一样,进入的门槛太高,以致很多人都无法从中受益。

  ------------------------------------------------------------

  借助注解,第一遍懂30%应该没有问题啊?

  很多都是一句话,甚至几个字.

  我先读钱穆的<<论语新解>>,个人认为入门还不错.

作者:遥寄海西头 回复日期:2005-7-13 20:45:45 

  《论语》读过好多次了。第一次读的是地摊上买的蓝皮本,译、注的水平都极烂,只好当故事来读,但读完之后孔夫子、子路等人可亲可敬的形象仍然跃然纸上(呵呵,个人觉得子路和宰我最真实、最可爱)。第二次读的是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李的不少观点颇有意思,收获远比第一次大。后来结合《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史记*鲁周公世家》等史料来读,对当时孔子在特定场合说的特定的话的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杨伯峻注的版本还没读过,有机会一定要再看一遍。

作者:txbyg 回复日期:2005-7-13 20:48:45 

  孔子只是个忠厚的老头,有天生的领袖才能,熟悉中国人所有习惯和喜爱,希望当时的国君能重用他,希望他的思想能传播到每个国人的心中。他做到了他是伟大的。还有耶稣、穆罕穆德、马克思等。可是世界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希望思想也会进步,不要老是活在老祖宗的思想里面了!

作者:翦子 回复日期:2005-7-13 20:52:24 

  《论语》确实是国粹,谁都有想过读上一遍,特别是中国人.我真希望孔孟之学能像圣经那样有那么多的阅读者,崇拜者,信仰者,可是如何要求别人呢?自己也一遍都不能读完.说白了,读什么都要有个心情.楼主肯定是个博学的文人,佩服,学习之!

作者:涧水湛如蓝 回复日期:2005-7-13 21:02:15 

  我第一次读《论语》的时候,觉得很惊讶。因为书中的许多话都做为经典流传至今。直到现在,书中的许多思想一直都在统治着我们,控制着我们的日常行为。我那时边看书边想,说得真对呀,真是伟大呀,道理过了2000年了,仍然不过时。后来读了鲁迅才明白我们中国人都是古人的提线木偶,控制着我们思想的居然是那些古人。我这么说并不是不尊重传统文化,而是这些文化的确应该加入新鲜血液了。

作者:糊涂哥 回复日期:2005-7-13 21:09:37 

  孙子取大,庄子潇洒;  老子不败;孔子不衰.

作者:镇天使 回复日期:2005-7-13 21:10:12 

  有时间慢慢看,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作者:lwm0572 回复日期:2005-7-13 21:18:45 

  要好好学习一下了

作者:戌戍戊 回复日期:2005-7-13 21:21:07 

  找来看看!

作者:一块飘渺的肉 回复日期:2005-7-13 21:25:17 

  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论语可不读吗?读就不能按照楼主的说法读,什么敬畏之心呀,不要。论语之对现实依然是有意义的,论语还可以借来阐释现代伦理道德机制。一下也说不太清,反正就是一本必须读,又不可当圣经读的书。对论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在论语上,采取禁锢的思维肯定是错的。

作者:快使用RB 回复日期:2005-7-13 21:29:11 

  说得好

作者:带着翅膀的女孩 回复日期:2005-7-13 21:44:03 

  喜欢论语

作者:还没登陆 回复日期:2005-7-13 22:20:45 

  又把孔子拿出来鞭尸了。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2:45:06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为什么是半部论语呢?全部《论语》不更好么?究竟这半部《论语》是哪半部?前半部?后半部,还是中间半部?

   呵呵,说真的,《论语》恐怕大家读的最多的感觉就是实用,中国人太实际了,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经世哲学,讲究个人修养与治事、入仕治天下的统一,有实际的作用,说白了还是功利性的,比老子什么的实用多了。但为什么中国士人人人读《论语》确并没有多少太平盛世呢?而一个半部《论语》的典故确如此流传呢?

   我个人觉得很简单,《论语》讲究修身,讲究仁义道德,讲究礼仪、首先讲究注重个人修养,希望人人都成君子。可是你想,历史表明凡是做君子的都没什么大出息和好下场,君子斗不过小人,在政治权利斗争中,是讲究权术、谋略,斗争,哪还讲什么道德!!!

   所以你看,凡是做君子的除非遇到贤明国君的其下场都不怎么地!!儒家讲修身,讲道德,但在实际战斗中,却最不能要讲什么道德,自古成大事的没有不是两面三刀的!即便最近被大家推崇倍至的曾国藩,号称中国儒家思想贯彻实践最成功之人,有内圣外王之美誉,却不只这”曾剃头”杀人如麻,如剃头一般一发不留,哪还有什么怜悯和道德;在政治斗争中,为了实现目的,勾结贪官,打击异己,手段也是高明之极。

   可见,读《论语》要看怎么读。提高个人修养,平定心气,淡薄名利是主要方向,但其中的哲学只能用来“静心”之用,真正还要用法家、墨家、道家为表才行!!!

作者:0令狐0 回复日期:2005-7-13 22:50:08 

  :)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2:55:49 

   看了楼主文章中所说的,读论语要读人,呵呵,论语中的人,没一个有什么大出息的,孔子么,只能当当什么老师,好在著述等身,流传千古,但政治上是没什么出息,而且后来思想还被人错误发挥,祸害中国千年。至于孔子最欣赏的颜回,死的很早。“一飘饮,一箪食,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迂到这么样,都没什么生存能力,还谈什么造福社会,孔子害人啊!!!所以,论语中的人是不能学的!!!

作者:子非韩 回复日期:2005-7-13 22:59:41 

  强贴留名!

作者:烂脚丫 回复日期:2005-7-13 23:00:38 

  从前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先还小心翼翼,读到一半,方觉恶臭难耐,且不说论语如何,单说南怀瑾,便是个大大的腐儒、妄人、骗子。

  现下听楼主一吹,我又想翻论语出来好好看看了,不过,希望这次不要失望——俺对儒家抱的希望实在不大。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3:11:54 

   中国反对孔子的最有名气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老毛,呵呵,鲁迅是从文化、思想上认为儒教对中国社会的祸害。老毛其实是一个法家思想更深的人,你看老毛搞文化大革命,和法家代表李斯给秦始皇出的主义焚书坑儒何其相象!!!从这点上大家就知道儒家思想的误人很深了。其实,其实我觉得如果要读的,读一读中国兵家的书,里面有很多哲学,包括做人的哲学,远比儒家思想更好。中国兵书之首《孙子兵法》有对将的要求:智、信、仁、勇、严。《诸葛亮兵法》中为将的十害,真是至理!比如《曾胡治兵录》是蔡锷收集曾国藩、胡林翼著作中的带兵语录,更是做人、管理的好书!!所以,读书要分析,要看历史,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分析,不要别人说好就好!!开卷有益,但读死书同样害人!!!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12:26 

  作者:烂脚丫 回复日期:2005-7-13 23:00:38 -------------------------先不要抱成见.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16:44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3:11:54 --------------------

  根据我的体会,你把那些书读得滚瓜烂熟了,就会想更深入一步学习更多更深的东西,就想知道那些兵书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是站在哪个学术流派的角度上,和其他各派学术有什么渊源,你就很可能要上溯到原典儒学.

  儒学是讲究学以致用的,做不到这点,是读者自己的事,不能推究为儒家学术或者孔子的误导.

作者:扇贝说话 回复日期:2005-7-13 23:18:04 

  读了,留名。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3:25:54 

   说了这么多,〈论语〉不好的地方,但〈论语〉却也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来心血澎湃!〈论语〉的语言优美,简洁就不说了!〈论语〉在提高个人修养上的确是很有助益,同时论语对分析社会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好书还是好书,不能一棒子打死!!

   而且,现在最应该读〈论语〉的应该是官员们,可是食肉者鄙,哪里还讲什么道德,况且,在青少年教育上我们更是失误更深,应试教育出来的全是垃圾,道德意识,政治素质,人文理想统统的没有,中国危险啊!!!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33:4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

  呵呵,论语里面读来心血澎湃的句子太多了,数也数不来,有些开始没有理解的没有觉得什么,等领会了就会刮目相看.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36:1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作者:灯火下楼台 回复日期:2005-7-13 23:36:41 

  师傅,师傅,俺老孙怕你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37: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君子。”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38:22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3:38:45 

   针对有人说 “他各派学术有什么渊源,你就很可能要上溯到原典儒学”,呵呵,我真的不赞同, 中国士人读〈论语〉应该算是功课吧,可是大家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儒家思想其实只不过是我国百家之一,只是到了汉代才尊儒罢百家。可是〈老子〉有一句,治国如烹小鲜,汉初,真是遵循黄老之学,采取无为而治取得了天下养息,是难得汉朝盛世。到了汉武帝,推行内圣外王,穷兵黩武,结果老百姓没过什么好日子,他汉武帝却被儒生吹上了天,却不知如果没那他的小舅子一个天生的军事奇才,还不知道大汉朝要死多少人,老百姓是没什么好日子过。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39:28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42:54 

  曾国藩日记一则  道光21年7月14日.

  又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先生言当以《朱子全集》为宗。时余新买此书,问及,因道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又言治经宜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先生自言平生最喜读《易》。又言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时河南倭仁前辈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又言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又言第一要戒欺,万不可掩着云云。听之,昭然若发蒙也。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44:20 

  是以学者之事,必先为己;其为己有余,而天下之势可以为人矣,则不可以不为人.故学者之学也,始不在于为人,而卒所以能为人也.今夫始学之时,其道未足以为己,而其志已在于为人也.则亦可谓谬用其心矣.---王安石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45:07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3 23:50:32 

  好一个为己!!!害人!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3 23:54:30 

  你怎么理解"为己"?

作者:亚汀 回复日期:2005-7-13 23:54:39 

  西方和东方的文化思想完全不同,一个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之上,一个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因为怀疑才能苟日新又日新,因为信仰才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怀疑也许会陷入虚无主义,信仰也许能得到寄托,但我还是相信“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一切站在本体的基础上出发。

  世尊初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顾视四方,:“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句话我有一解:每个人只能凭借自己的“自我”来认识一切,这个“自我”才是最根本最尊贵的,任何外在的寻求,最后也得落实到自我之上。

  中国的神、圣人太多,孔夫子大概不知道“民主”“联合国”“潜意识”是什么吧,这就是局限性的问题,谁说这一两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倒退,那一定得煽他耳瓜子。

  圣人者,不可超越也,太缺乏可操作性,对某些天赋极高,转世修炼几辈子极有慧根的人适合,我想还是做一个我就好了,只要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我可以尽可能发展我的天性、智识。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4 0:15:11 

   呵呵,学以致用,是儒家思想吧!可是大家想想,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娼妓横行,官员大行贪污误国之道,请问个人的“为己”只怕是独善其身吧!可是,人在江湖,真能独善其身?“立德”与行“法”谁更重要。或许我想“立于无有之乡”还比“为己”更符合个人自利原则!!

作者:故事熊 回复日期:2005-7-14 0:42:30 

  呵呵,我是读《论语》该过两遍了吧。觉得就是个修身处世之术,值得批判的地方倒觉得不少。也许是读得不透哈。

作者:逍遥子888 回复日期:2005-7-14 0:43:54 

  孔子有点迂但很可爱,可惜中国只有孔子却没有马基亚维利,也许这是中国人的天性善"伪"吧.

作者:PJM19800607 回复日期:2005-7-14 0:46:15 

  谢谢楼主啊!

  我没有仔细读过《论语》,一直感到遗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古文功底不行。所以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大家要在年轻时候学好古文,或者是让自己的小孩子学好古文。

  我要说的第二个建议是独独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这是老先生用白话讲解《论语》的课堂实录。

  很高兴能够结识大家,QQ:366198067

作者:思不语 回复日期:2005-7-14 0:47:01 

  我看过三遍,第一遍在大学看的《四书集注》,第二遍是后来看的钱穆的《论语新解》,第三遍是看的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以前还看过南怀谨的《论语别裁》,不过觉得写得我不太喜欢,没看完:)

作者:逍遥子888 回复日期:2005-7-14 0:49:47 

  不管儒家到底是不是该被打倒,光从文化的传承上来说,我们还没有吸收好外来的精华却又把原来的也全扔了,这是民族的悲哀,中华文明的悲哀.

作者:firefoxin 回复日期:2005-7-14 0:51:27 

  诸恶莫做,诸善奉行!!!   110673720

作者:故事熊 回复日期:2005-7-14 1:00:10 

  上面有人建议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我的感觉是,功底好点的应该读读,功底太差最好别读,那书虽然通俗好读,伤却太多。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4 1:19:23 

   我读〈论语〉却是最简单的那种,浅浅的两三句解释,只在个人理解,读书不求甚解,个人自己适合就可以了,〈易〉是很难读了,上次找了个牟宗三关于〈易〉的讲义,很有点味道,但还是没怎么懂!

作者:体重80KG 回复日期:2005-7-14 1:21:12 

  顶这句: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14 1:47:27 

   中国人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太少了,现在恐怕读〈论语〉的万人中没一个吧,看看论坛中地位吧,回贴的人都很少,估计没多少人读过,恐怕很多人知道“温故知新”却不知道出自〈论语〉。支持一下,还是希望大家多读〈论语〉,多读古典思想名著!!

   不过,前面说了很多〈论语〉不好的地方,但什么都是两面的,〈论语〉半部就可以治天下了,关键还在辨证的去读。

   儒家思想其实还是很实用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作者:点睛 回复日期:2005-7-14 7:21:13 

  我迟到了!补完课再说。

作者:金城客 回复日期:2005-7-14 7:57:50 

  作者:故事熊 回复日期:2005-7-14 1:00:10 

  上面有人建议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我的感觉是,功底好点的应该读读,功底太差最好别读,那书虽然通俗好读,伤却太多。 -------------------------------

  极其赞同。不但伤多,做学问的方法恐怕都有些不妥当。所以我是极其反对没看懂《论语》,就看《论语别裁》的

作者:心灵天空 回复日期:2005-7-14 8:06:55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作者:高身含笑 回复日期:2005-7-14 8:22:32

  <<论语现代读>>. 东方桥, .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从古到今,为“圣经”做注做疏作解释作今译的读物如汗牛充栋,若论深入浅出的功夫,都不及这本《论语现代读》之别具一格。在亲切体会经典妙义的同时,您还能欣赏作者幽默智慧的情趣。

作者:minger1979 回复日期:2005-7-14 9:23:49 

  强

作者:一壶漂泊破东风 回复日期:2005-7-14 9:33:21 

  我觉得,读古籍不应包功利之心,指望读完之后就能对自己处人谋事有多大帮助是不现实的。

  一盏孤灯,一杯清茶,端坐而读,乐趣自在其中了,何必计较那么多得失呢?

作者:李青鱼 回复日期:2005-7-14 9:45:18 

 

  补:读论语的方法(8):读本的选择

  《论语》为先秦古文,若古文功底不强,读来颇为困难。初读者建议选用“原文+少量注解+白话译文”的版本。注解必不可少,比如注音释义,介绍某某人是某某身份。原文实在看不懂,参考一下白话译文,虽然译文粗俗,但一般大义不失。

  初读《论语》之时,可能不得不借助译文,但读到第二遍、第三遍,一般就可以直接看原文,不用借助其他了,因为先秦古文虽然古奥不同于唐宋明文,但读多了,习其句式语法,便可以通达无碍。

  能读原文之后,便最好直接读原文,方知原文之美,其精炼深奥、言词隽美,入口生香,丁丁作响。

  读《论语》,若非专业研究,不建议读集释集注本,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读来读去,读的都是别人的《论语》,而不是夫子的《论语》。比如朱熹四书集注,其中牵强附会以一己之见强解夫子者,屡屡可见。至于所谓别裁、旁通、新解……诸如此类,最好不读。读原文最好。

  然读《论语》原文两遍以上,渐渐熟悉,但一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难以深入。这是常见问题。这时候,宜找师友参解,或者找前辈的文章,看他们如何读论语中的某句话,怎么理解。比如梁漱溟、冯友兰……都有所谓“随笔”提到自己读《论语》中某一节、某一段,有何感悟,找来读后,可以大受启发。或者这个阶段,再来看别裁、旁通、新说……之类,才为有益。

  何以一开始不可读集注、别裁之类,盖因各种别裁、旁通、新说……多为各人各抒己见,其见解或超出一般人,但和原文相比,相去难以以道理计,初读读这些,所谓取法乎下,上亦为之所蔽也,先入为主的某些错误观点一旦固化,以后很难改。

  先读原文,自己先熟悉,先立住了,再去看其他的参考,才能知道如何取舍,如何辨别,能得其参考之益,而不受其害。

作者:李青鱼 回复日期:2005-7-14 9:54:50 

  前面有朋友谈到“实用”/“功利”

  《论语》为求己之学,实际上主要是讲“立德立身”,对于经邦纬国,论之甚少,或者世易时移,其中的某些务实主张,不能硬搬到今天。在今天这样的社会,要真入世,做大事,当知兵法(读孙子、毛选),知历史(子曰:告诸往而知来者,就是这个意思),知经济(经济是今天几乎一切活动之中心),知事理人情……。当然,这些就有点扯远了,脱离我们的主题。但做事先作人,作人有根本,有权谋,《论语》之中有本有权而无谋,要学谋,就要向外了。谋有大谋,有小谋,有阴谋,有阳谋……,然而人而无根本,不知权通,纵有百般智谋,怕也是害物一个,害人害己。学者慎之。

作者:君 回复日期:2005-7-14 9:56:01 

  总结得不错!如果记性好,把那些精辟的句子记在心里,随时可用。一是修身养性,以壮行色;二是与人交流思想,传扬祖国文化;三是启迪一些处世之道,搞好上下左右人事关系。如是种种,肯定大有裨益。

作者:代乖乖 回复日期:2005-7-14 10:19:57 

  这个读书方法是适合读任何一本书。值得收藏!

作者:lxy145 回复日期:2005-7-14 10:49:02 

  补充的好!我正想提问呢?多谢,以前一直有读《论语》的想法,这次我一定好好拜读了。

作者:唐子涵 回复日期:2005-7-14 10:52:19 

  对于读《论语》,我认为顶好不要去读翻译成白话文的那种,哪怕是第一次,实在不懂,只看单个字,单个词的解释,熟读成诵,浸入骨髓,其义自现,其妙自现。

作者:樟木水桶 回复日期:2005-7-14 10:55:21 

  我开始读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来可泓著的《论语直解》,把我的兴趣读出来了,我觉得找一个好的注释本开始入门也不错。

作者:金城客 回复日期:2005-7-14 11:09:23 

  我不知道我的学法是否适当,幼时父亲逼我将<论语>背得滚瓜烂熟,按父亲的意思是冷水泡茶慢慢浓,可惜觉得现在好像并没有作用.

  很赞成楼主这句话:先读原文,自己先熟悉,先立住了,再去看其他的参考,才能知道如何取舍,如何辨别,能得其参考之益,而不受其害。 我觉得有很多人就是深受其害,根本不懂<论语>,只不过懂了<论语别裁>罢了

作者:度春秋 回复日期:2005-7-14 11:31:04 

  上学时看过完整的一遍,完全是强迫自己看的,后来没全部看完过,不过看过一些段落,书架上也有,偶尔也翻翻,我觉得现在除了研究这个的,要求看两三遍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作者:觀妙居士 回复日期:2005-7-14 12:12:45 

  先細細熟讀或囫圇背下.再讀朱子集注.再讀劉保楠正義.辭章義理庶可兼通.也就一兩年工夫.身體力行.一生受用無窮.

  至于冯友兰梁漱溟輩.儸儸嗦嗦.瑣屑不堪.初學者越讀越不得綱領.厠中翻翻便可.否則一輩子糊塗至死.

  别裁、旁通、新解 之類.臭不可聞.不妨抛入茅厠.

  不知朱子淹死了誰家孩子.一代大儒竟被人如此踐踏.朱註竟不值一讀了.若求通明曉暢之註本.捨朱註其誰與

   △△△△△△△△△ △△△△△△

  "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到了朱註.同樣適用.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2:51:17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夙夜忧叹,坐以待旦。闻鸡起舞,谈书论剑,只为我中华。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士尚志,志于道。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曰:“凡民待尧舜而后起,若夫豪杰则自奋起!” 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本论坛宗旨:儒家立场,儒学理念,儒教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起努力。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本论坛由中国儒学网、孔子2OOO网和原道网三大网站联合创办,由儒学研究论坛、简帛论坛、当代儒学论坛、礼仪三千论坛、洙泗之声论坛五大论坛友情加盟。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天下集儒家、儒学、儒教之信息、学术、思想、事业的论坛,唯我一家。论坛注册知名学者有庞朴、蒋庆、陈明、康晓光、王瑞昌、干春松、彭永捷、黄玉顺、韩星、傅谨、刘海波、秋风、范亚峰、闲言(冼岩)等数十人。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诚邀天下英豪来此谈书论道!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2:53:03 

  已经把楼主的文章转到我的论坛上了。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2:56:30 

  我手头的几个本子,供大家参考:

  1[]何宴:《论语集解》(汉魏古注十三经,下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2[]皇侃:《论语义疏》(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上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3[]邢昺:《论语注疏》(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上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北京),1983

  5[]刘宝楠:《论语正义》(上、下册),中华书局(北京),1990

  6[]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北京),1984

  7、程树德:《论语集释》(1-4册),中华书局(北京),1990

  8、杨树达:《论语疏证》(四部要籍注疏丛刊本,《论语》下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9、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2

  10、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版),中华书局(北京),1980

  11、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合肥),1998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3:05:57 

  钱穆,宋儒之进路也;伯峻,汉学进路也;泽厚,六经注我也。宾四先生之书,可为初学者所本。伯峻之本,若有不足,盖时势使之然也。恨乎泽厚之“西体中用”。

  一日齐集喝茶,泽厚先生问我有无读其书,并问有何观感。我乃列举读过之书目,并扼要总结其基本观点七条,又谓我恨“西体中用”。泽厚先生手指窗外高楼,谓:“年轻人,你看那高楼大厦,就是我西体中用胜利的最好说明。”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4 13:31:02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2:56:30 

    我手头的几个本子,供大家参考:

    1[]何宴:《论语集解》(汉魏古注十三经,下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2[]皇侃:《论语义疏》(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上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3[]邢昺:《论语注疏》(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上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北京),1983

    5[]刘宝楠:《论语正义》(上、下册),中华书局(北京),1990

    6[]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北京),1984

    7、程树德:《论语集释》(1-4册),中华书局(北京),1990

    8、杨树达:《论语疏证》(四部要籍注疏丛刊本,《论语》下册),中华书局(北京),1998

    9、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2002

    10、杨伯峻:《论语译注》(第2版),中华书局(北京),1980

    11、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合肥),1998

  ------------------------------------------------------------

  王兄,刘宝楠《论语正义》(上、下册)北京还有没有卖?我在上海买不到.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3:49:20 

  很多,这是一个不错的本子。

  把你的地址发到我邮箱:wzhongren@163.com,我买一套给你寄过去。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4 14:33:49 

  作者:王达三 回复日期:2005-7-14 13:49:20 

  很多,这是一个不错的本子。 把你的地址发到我邮箱:wzhongren@163.com,我买一套给你寄过去。多谢!

作者:理闻 回复日期:2005-7-14 15:51:09 

  多谢楼主诲人不倦!论语确实难懂、歧义也多的。

作者:点睛 回复日期:2005-7-14 16:13:40 

  最近在网上搜得两部电子版的《论语》:李艳(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要》;钱穆的《论语新解》。

  请高人指点,值得一读吗,如果值得,就把它们打出来。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5-7-14 16:23:31 

  李泽厚的论语,实在是胡扯误人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4 16:49:11

  作者:点睛 回复日期:2005-7-14 16:13:40 

    最近在网上搜得两部电子版的《论语》:

    李艳(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要》;钱穆的《论语新解》。

    请高人指点,值得一读吗,如果值得,就把它们打出来。

  ------------------------------------------------------------

  钱穆的《论语新解》能不能给个网址?我只GOOGLE到上篇.

  

  

        

作者:李青鱼 回复日期:2005-7-14 16:56:06 

 

  

  雪庐和钱宾四先生之书,都不必读,也建议最好不要读,发挥太多。前面提到过,还是读附有简单释音释词注解的原文最好,字不认识,人不知道,词意不解,要看注释,至于整个句子的含义,最好自己看自己明白。

  

  实在不行,有用金山词霸查字查音,用google查人物及相关资料,读原文。

  

        

作者:幽兰芳微 回复日期:2005-7-14 18:47:24 

 

  这个帖子在现在的思潮下有必要支持。

        

作者:点睛 回复日期:2005-7-14 19:50:01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4 16:49:11 

    作者:点睛 回复日期:2005-7-14 16:13:40 

      最近在网上搜得两部电子版的《论语》:

      李艳(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要》;钱穆的《论语新解》。

      请高人指点,值得一读吗,如果值得,就把它们打出来。

    ------------------------------------------------------------

    钱穆的《论语新解》能不能给个网址?我只GOOGLE到上篇.

  ---------------

  

  http://www.lib.ctu.edu.tw/~cfcsoc/archive/doc/19-7.doc

  

  WORD版的。老师说最好别读……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4 20:20:24 

 

  作者:点睛 回复日期:2005-7-14 19:50:01 

    http://www.lib.ctu.edu.tw/~cfcsoc/archive/doc/19-7.doc

    

    WORD版的。老师说最好别读……

  ------------------------------------------------------------

  谢谢!我打开了.

  我觉得钱穆的还不错,李兄批的太厉害了,朱熹等他也批.其实戴震的观点也不全对.

  钱穆余英时说过学术不要有门户之见,我觉得应该这样,呵呵。

作者:zzyyx 回复日期:2005-7-14 20:39:47 

  好贴,顶一下!  修心,修性和学科学、学技术是需要不同的方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应该有这个功效,需要大大挖掘,发扬光大。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学习。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4 20:43:43 

  呵呵,老师的帖子塞点东西,描述一个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抽时间学人文的经历和将来的打算:

  科学院的压力很大,至少在我看来,没有谁会告诉你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只有导师经常过问你的实验结果.5年以内要完成毕业要求的论文,有的时候并不容易.大学和研究生相比,研究生的压力更大.一切看你怎么调试,怎么安排时间,怎么把导师给你的压力和你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的目标糅合在一起,怎么把当前的任务和你个人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来说,这个5年并不容易,当然现在都过去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是从那些书(含音乐,特别是贝多芬的交响曲《英雄》《命运》《合唱》)里面汲取力量和勇气.在我最紧张最忙的时候,我仍然会挤时间读书,在实验的间隙,在电梯里面,在睡前睡后的片刻时间,读几页是几页,读几行是几行.我并不喜欢打游戏,上网的时间也尽量压缩.至于长远理想,我并没有想太远,一步一步的来,这个世界有太多变数,你无法预测很远的将来,但是只要你掌握足够的本领,你以后总会有很多机会.如果让我预测一下将来的景况,我愿意去大学里面教书,我的想法是把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把科学和人文结合在一起,把道和术结合在一起.具体的想法和走法可能会和预期有出入.我毕业以后会出去做一段时间的博士后,如有机会我希望结识一些新儒家的人物,但是现在很难说.

  我不知道能否回答你的问题,呵呵.

 

作者:话说当年 回复日期:2005-7-14 22:02:17 

 

  先给楼主挑个错,“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这句话是罗曼罗兰说的吗?是法国大革命时的罗兰夫人!! ===================

  楼主的“五、读论语的方法(3):怀敬畏之心,读《论语》”我不赞同,读任何书都不要怀敬畏之心,敬要有,畏从何来?

作者:入神出化 回复日期:2005-7-14 22:29:37 

  同意楼上的。

  另外,熊十力的读书方法也不过一家之言。他是儒家,当然这样读儒家经典,但他决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读其它的书籍的,而是用儒家的理论去批判。

  读书当然要有批判眼光,当然要找出不好的地方。否则如果孔子什么都是对的,那么儒家理论就不能发展了。

  孔子思想如此,任何理论也都是如此。

作者:yuanc 回复日期:2005-7-14 22:37:50 

  :)

作者:李青鱼 回复日期:2005-7-14 22:53:05 

  谢谢“话说当年”:是罗兰夫人,而非罗曼罗兰,青鱼记错写错,特此郑重致歉各位。

  另,关于“敬畏”,古意敬畏意相近,今意敬畏意相远,我前面所写,是从古意。然写给今人看,宜从今意,也是我的错。敬,可也,畏则不必。

  另TO:入神出化

  

  十力读书法,并非仅用于儒家经典,而是可以应用于一些书籍,初为学者,尤其要善用这种方法,读一切中西书籍。之所以能批判,是读书读到一定份上,渐渐融会贯通,自然眼光炼就,可以批判。

  

  

  

        

作者:入神出化 回复日期:2005-7-14 23:52:06 

 

  楼主说的有道理。

  但是我有个疑惑:真正的初学者就是小孩们念三字经。否则那有初学者?

  我们除了专业儒家,必须研究儒家经典之外,都要要读别的书,自然有其它书和经验的底子。中国知识是举一反三的。一个人在系统接触儒家思想之前,也可以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上总结出一套判别方法。他们自有自己的思想。比如杨振宁最近说易经的坏话,如果熊十力碰到杨振宁怎么办?

  “是读书读到一定份上,渐渐融会贯通,自然眼光炼就,可以批判。”楼主这样说说可以,但谁敢说自己到了这个份上?如果一个人说到了这个份上,说的话和熊十力不一样,熊十力如何应对?

作者:话说当年 回复日期:2005-7-14 23:57:44 

  “是读书读到一定份上,渐渐融会贯通,自然眼光炼就,可以批判。”楼主这样说说可以,但谁敢说自己到了这个份上?如果一个人说到了这个份上,说的话和熊十力不一样,熊十力如何应对?

  ========================== 就像李敖,熊十力怕要撞墙而死!

作者:万人如海 回复日期:2005-7-15 0:06:02 

  年近而立,始读论语,恨不早识.一日, 携之如厕, 忽悟三十而立者, 立命, 非立业也, 五雷轰顶.夫子之学, 乐天知命者为己, 知不可为而为之者为人.朝闻道, 夕死可矣, 何晚之有.

作者:入神出化 回复日期:2005-7-15 0:37:57 

  话说当年这个强,李敖的例子很说明问题。我正面说说我的想法:

  为什么读论语?因为论语是中国文化的主根,不读不行。别人要我推荐书,我说:中国人就要读论语,如果读好了,有兴趣了,再读点孟子什么的都可以。如果你对西方文化有兴趣,就一定要读圣经,因为这是西方文化的根。

  如何读论语?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鄙视地读也可以,敬畏地读也可以,一气读完然后多读几个版本也可以,读一半放下几年再读也可以。我就是如厕的时候每次读几段,读了一年。有一点是对的:没有读过论语的人不配说论语。

  读书的方法:随心所欲,自己高兴就行。你精读也可以,泛读也可以。看看别人的评论文章也可以。世上以非法法也。

  不要辩论,真正社会科学的理论之争,是没有结果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除非有个评判团,如大学生辩论会。不如求同存异。合得来就多说几句,合不来就股的白。

  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你怎么去读,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都是你的事情,不要说别人也应该这样去做。

  所以,李敖遇到熊十力怎么办?各说各的。然后见面说:今天天气真好。 感觉楼主着相了。

作者:older 回复日期:2005-7-15 8:26:49 

  很受启发,谢谢!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5 10:00:05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3 15:59:42 

  写的确实不错!!! 我读过《论语》三遍,一遍原文,一遍与杨伯峻注释合读,一遍对照朱熹《论语集注》,遍遍收获不同。

  准备结合《论语正义》读第四遍。 ---------------

  《论语正义》中华书局出版了吗?我在上海怎么一直找不到啊?

  此书收入清人注疏十三经,为高流水点校的排印本,市面上还挺多的啊。兄如果找不到,可试试以下几个网址

  wew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5 10:00:54   www.book800.com  www.kongfz.com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5 13:07:15 

  以下也是我以前在一塌糊涂上发过的我自己的读书方法:

  我对很多问题都很感兴趣,因此很多书都想读.图书馆没有的书,只好自己买.反正钱的用途只是拿来买来某种形式的"消费",相比而言,书的性价比大概是最高的,因此,在我看来,买一些正版书放在身边,有空了再来读,比拿来投到一个"甚至不如一个规范的赌场"的金融市场,大概是很合算的.

  我喜欢交一些不同专业的朋友,在交往的同时要求他们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以及权威的教材和专著.因此,从学经济的朋友那里了解了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凯恩斯和他的<<通论>>,斯蒂格利茨和他老师萨谬尔森的关系和渊源.从学哲学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孔孟荀和柏拉图,了解了尼采和黑格尔,乃至被誉为"音乐哲学家"的贝多芬,知道了我自己应该看一些什么样的哲学.从学法学的朋友那里了解了<<联邦党人文集>>,了解了哈耶克.因为家里本来有不少亲戚是拿笔杆子的,因此没有费多大功夫,就很快喜欢看一些小说和名著了.

  借鉴一位北大表妹的学习方法,我尽最大努力克服过去那种心浮气躁的办事方式.在自己看书的过程中,也就慢慢积累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我想把这样的方法提出来,顺便回答一些朋友的"那来那么多时间看书""这么多书怎么看"的问题.欢迎提出更好的读书方式和方法.

  我说过,我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因此买的书也很多.很多书都舍不得不看.因此,我慢慢琢磨出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其实我以前专门写过一个帖子谈到过.

  我喜欢把很多书放在枕头边,睡觉以前看上几页,睡觉醒来再看几页.实验的空隙看上几页,上厕所的时候看上几页,甚至以前在农村干活,也不忘带上一本书.

  我不主张"苦读",我觉得读书的过程是很快乐的,甚至读到一些精彩的地方,或者了结了一个一直大惑不解的疑问,就想与朋友聊上几句,甚至想大吼几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候酒的消费就多了些.

  因此,我很少难为自己去"苦读",我这个时候对这本书感兴趣,我就放下以前读的书,先看这本书.过了一些时候对另外一个问题感兴趣,就又换一本书.这样我基本上是一段时间同时读很多书,每本书每次读几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列的那个书单,我是同时有很多书要看的.

  我认为这个方法大概在科学上是有原因的,在实践上我也认为是成功的.这个方法也可以同时在不同的文化和在以不同方式描述的同一文化与心理之间做出比较,领略不同文化和心理的异同.

  我认为科学和人文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只要不在看书的时候把DNA或者蛋白质跑到缓冲液里面去,不让液化气或者酒精灯着火,只要不影响你看专业的文献.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人文的研究只会促进对科学的理解.也使我不至于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以我的经历,大概还会让你做实验的时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许实验会做的更好.

  我不知道有人所说的"看懂"是什么意思,因为这是些不容易有固定的指标可以测定的问题,比如做一套标准化的试题,再打个分数以认定你"看懂"了还是"没看懂".我以前是听了杨振宁的"多读点不容易懂的书"的建议而多读了这些"不相干'的书的.

  既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经济学家有一千个经济理论,那么,你怎么判断谁的主张正确?谁把这本书读懂了?在我看来,读书乃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交流,读者和作者关心相似的或者相同的问题,因此读者就选择了该作者的书.

  我以前很关心"大学之理念"这个问题,我认同一位红衣主教的观点,大学应该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教师,是一些年轻的求知欲强的聪明的青年人探讨问题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类似于经济学上的"资本",一个个具体的工厂企业只不过是"资本"的载体,其作用只不过是实现资本的升值.一个个具体的大学和大学的课堂也不过是探求真理的场所,没有了这个目的与作用,大学的课堂与民居没有什么两样.

  知识分子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这样称呼的,关键一点大概是在看他是不是具有某种程度的责任感.因此,学识没有什么好买弄的,因为你认为是"真理"的内容大概第二天就会被认为是"谬误".关键是鼓励年轻人去怎样探求真理.

  算了,不说了,有事.

 

 

作者:入神出化 回复日期:2005-7-15 13:15:54 

  同意楼上的

作者:jiaguotianxia 回复日期:2005-7-15 13:26:38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5 10:00:05 

  此书收入清人注疏十三经,为高流水点校的排印本,市面上还挺多的啊。兄如果找不到,可试试以下几个网址

  wew  作者:reagan_hw 回复日期:2005-7-15 10:00:54  www.book800.com  www.kongfz.com

  ------------------------------------------------------------

  谢谢兄弟!王达山兄说帮我从北京买《论语正义》邮寄过来。

  我最近一直在筹措买13经。我过几个月要出国做博士后,想带些中文书过去读。我初步打算带的书有《通鉴》《史记》《新唐书》《新五代史》《论语正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文史通义》《庄子集解》《孟子正义》《老子》(我忘记是哪个版本的老子,只记得是中华书局的根据帛书参照的)《11家注孙子校理》《国史大纲》《朱熹的历史世界》《荀子集解》。

  但是我不能带太多行李,我还要带专业书和生活用品。因此,现在思想在激烈交锋,要不要买13经,呵呵。不管怎么样,还是得感谢兄弟的建议!

 

作者:atong2439 回复日期:2005-7-15 16:10:56 

  与先生交流:『关天茶舍』禁止对《论语》的批评是一种愚昧——六驳李青鱼先生的“读《论语》的方法”

   作者:atong2439 提交日期:2005-7-15 9:31:00

  自从我在论坛上连载发表“《论语》是非辨析” 系列读书札记以来,各种反响热闹非凡,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对于赞同的声音,我看成是对我的鼓励,对于反对的声音,我看成是对我的鞭策。如果大家仅就文章的观点进行辩论,那么不管最后结果谁是谁非,我想对争论的双方都是有收益的,正所谓“批评和争论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接近真理”。然而我也感觉到有一些批评者,他们根本不是以平等之心来交流或争论,而是以真理拥有者的权威姿态勒令我闭嘴。他们要求我闭嘴的表面理由是我对论语的批评会误导读者,然而这表面的理由掩盖不住他们不允许任何批评《论语》声音存在的真实意图。我觉得这种不允许批评《论语》的做法不是一种健康的学术讨论的风气,本质上是“独尊儒术”阴魂不散的表现,也是一种与我们这个日渐走向开放的时代主旋律非常不和谐的杂音。

  李青鱼先生是这种杂音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于2005712在我的“《论语》是非辨析”的回复中与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然后于次日专门发表了“读《论语》的方法”一文,系统阐述了他关于应该怎样读论语的看法。我仔细拜读了他的文章,觉得其中有些观点我是赞成的,有些观点我是非常不赞成的。尤其是那些我所不赞成的观点,我也在其他地方多次重复听到,可见他的观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与这些我所非常不赞同的观点进行一翻交流和探讨。为了吸引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所以题目上用了一个“驳”字,更加确切的字应该是“商榷”。

  必须特别说明的是,我这里想要驳斥的只是先生这篇文章中我觉得是错误的观点,并不排斥先生这篇文章中有正确的观点,更不排斥我对先生的尊重。正如先生批评我的观点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和鞭策、怕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不自知。我写这篇文章反驳先生的观点,也是出于对李先生的尊重。所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我又怎能面对先生的错误观点保持沉默呢?我的观点当然并不代表真理,但是我坚信,不同观点的争论,可以让我们大家都更加接近真理,不同观点的争论,也可以让我们加深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侧面的认识。

 

  一驳“以己见误解、诬解”说

  先生在文章开头说“多见以己见误解、诬解《论语》及孔子、儒家者,祸莫大焉;作此文,望能挽其弊于万一。亦多见欲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读《论语》者,惜乎未尽得其法,作此文,望能有助于学者于万一。”

  有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先生只是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管这学习方法是否完善,都无可非议。显然先生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希望以自己这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取代其他的各种错误的学习方法。这就值得怀疑了,因为谁能证明李先生的学习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呢?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人类尚未找到一条适合所有人的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不同人的效果不一样,各种学习方法本身也各有长短。所以那种认为某种学习方法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其本质不过是一种“以我的是非为是非”的狭隘的心态在做怪而已。

  先生把误解《论语》看成是“祸莫大焉”的事,那么我们必然要问:谁的解读才是正解呢?在没有得到所谓的正解之前,是不是不读《论语》比读《论语》更好呢?在科举时代,曾经有过皇帝钦定的唯一正解——朱释论语。然而先生并不认同这个正解,他在文章中说“程、朱、陆、王……等历代大儒,实际上都对于孔子、《论语》有极大的偏离,导致诸种流弊。”“程朱陆王到底错在哪里,这里不多说,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论之极详,有兴趣者可以找来参照。”也就是说,先生将戴东原对《论语》的解释看成了两千五百年来对《论语》的唯一正解。

  个人认为,从阅读的基本原理来说,原则上不存在正解误解之说。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书本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造的原料。由于每个读者的阅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认识能力不同、这个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读者那里会制造出不同的产品。就好比钢铁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产品,但我们不能说只有某一种产品是真正的钢铁产品,其他都不属于钢铁产品。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不是比所有的人心目中只被允许存在一个标准的林黛玉更好些吗?

 

  二驳“历代后儒所论之儒,未必就是孔子之儒”说

  先生为了强调正解《论语》的重要性,以极大的勇气否定了孟子之后的历代后儒属于孔子之儒的观点。他在文章中说:“历代后儒,虽都尊孔子为圣,但实际上各有各的主张。所以,历代后儒所论,不等于是孔子所论,历代后儒所论之儒,未必就是孔子之儒。”个人觉得先生此论未免太过狭隘了一点,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味道。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离不开历代儒生的继承和发扬,将历代儒生的思想从孔自之儒中割裂开来的想法是荒唐的。儒家思想并不只是单指孔子一人的思想,而是指包括孔子在内的历代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总和。事实上就是在《论语》中也不只是孔子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还有其弟子们的思想和言论。《论语》本身更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观点。在孔子去世之后,儒家分为八个分支,他们都宣称自己是孔子的正宗,排斥其他分支是歪曲了孔子的思想。那么谁又能证明这八派之中哪一派才是真正的正宗呢?

  因此那种认为只有某种思想才代表了正宗的孔子思想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个人认为,那八派都属于孔子的正宗传人、正宗的儒家思想,列朝列代的儒家代表人物也都属于孔子的正宗传人、正宗的儒家思想。他们的观点之所以有所不同,一方面是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儒家思想更加适合变化了的时代要求而向不同的方向作了发挥。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孔子是最反对善辩的,而被尊为“亚圣”的孟子却以雄辩而闻名。难道我们因此可以说孟子继承的不是孔子的儒家学说吗?

  所以要想让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根据不同时代的是非观,对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进行整理和筛选,将其正确的部分发扬光大、对其已经落伍的、甚至已经被今天的标准证明是错误的部分进行否定和抛弃,才能使儒家思想获得新生,否则只能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根据今天的是非观进行整理、批判、继承后的《论语》,尽管在许多观点上可能会与当年的《论语》所主张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我认为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之一。

 

  三驳“要读人,不要读书”说

  先生在文章中说:“《论语》是‘语录’体。读‘语录’之法,不在读文字,在于‘读人’。”怎样才是读人呢?他接着说:“直读到觉得《论语》之中,句句在理,句句圆融,才算是真正通达。”“通达了,才能变化,才能抛开纸面谈儒,谈孔子,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再谈超越,再谈扬弃。”

  先生虽然在这里转弯抹角地说了一大堆,关键只有一点:〈论语〉句句在理,如果你觉得某一句没有理,说明你没有读懂,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是圣人,而圣人说的话是不可能错的,如果有错,只能是读者错。所以任何人胆敢批评孔子或批评〈论语〉,唯一的可能是批评者没有读懂孔子这个圣人。

  如果先生的这个观点可以成立,那么还谈什么超越或扬弃呢?除了全盘接受、顶礼膜拜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选择呢?先生这样的观点看似是爱护孔子爱护论语,客观上只能起到僵化儒家,让大众远离孔子,甚至抛弃孔子的作用。因为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却还不放弃两千五百年多前的错误观点。

  如果先生的观点可以成立还将产生另外一个非常恶劣的习惯,那就是我们在看书时,不是应该根据书中内容的对错来决定取舍,而应该根据书的作者来决定取舍。同样的一句话,圣人说就是真理,小人说就是谬论。这可以称之为正确的读书方法吗?

 

  四驳“敬畏”说

  先生强调要“怀敬畏之心读《论语》”,他在文章中说:“孔子是真正的圣人,要读圣人之书,就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执见放到一边,腹虚才能饮食,心虚方能读书。”“屡见自负之人,自以为聪慧,自以为多才,欲以自己之见识,取代夫子之言语,诚可叹,诚不知天高地厚。”“中国数千年历史,大浪淘沙,留下这唯一的圣人,若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圣人,那便是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历代数千年亿万之中国人,狂妄者,莫过于此,而愚蠢者,也莫过于此。读《论语》,无敬畏之心而多持己见,吾将见其日从事于学问而距学问日远也。”

  对于每一个愿意坐下来学习的人,我想对于所学习的内容都是一定的怀有敬畏之心的,否则有时间不如用来去打麻将,何必来读书?而且我还认为这种对书本的敬畏之心应该是面对所有的书籍,而不能只面对圣人的书籍。但是这种敬畏只能是对作者的劳动和智慧的尊重,而不应该根据作者的社会地位或历史地位的不同有所厚薄。因为孔子是圣人我们读他的书就敬畏,因为某人不是圣人我们就不对他表示敬畏,这是一种非常势利的不正确的读书心态。

  我们应该对前人表示尊敬,但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前人的所有观点,更不能把我们发表与前人不同的观点说成是对前人的不敬。什么是真理?这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存在相对的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通过不断追求和探索、证明曾经的真理是错误的过程,波普尔称之为“证伪”过程。所以如果我们在今天依然认为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中的观点全部是真理,那只能说明我们的认识真理的能力还停留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时代。

  认为中国数千年来只有孔子这一位圣人是对历史的无知,因为孔子自己从来没有称自己为圣人,孔子在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被确认为圣人。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完全是后代的人们为了自己的需要而人为塑造出来的。个人觉得,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像孔子一样杰出的人才是有许多的,只是他们没有孔子那么幸运而已。问题是,我们今天还需要继续将孔子这个神塑造下去吗?

  先生为了禁止别人批评孔子的错误观点,居然把任何批驳孔子错误观点的人说成是“以为自己见识高于历代数千年亿万之中国人,狂妄者,莫过于此,而愚蠢者,也莫过于此。”如此极端的语言出自以儒学专家自居的李先生之口,实在太出人意料了,难道先生从来没有理解过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的道理吗?难道先生不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吗?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承认自己错误的记录,孔子活着的时候尚且经常说错话,在孔子的学生们整理出来的《论语》中有些错误句子或观点,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先生虽然想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凡是派”,但是却不知道孔子却是并不欣赏“凡是派”的,孔子曾批评过他最欣赏的弟子颜回:“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我想如果孔子地下有知是绝对不会赞同先生这番高论的,否则他又怎么解释什么叫“不耻下问”、“以能问不能”呢?

    

  五驳“夫子说话,句句对,句句是真理。”

  林彪曾经说过“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先生在文章中说“夫子说话,句句对,句句是真理”。如果有人对孔子的某句话有疑问怎么办?先生认为“读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更要将精神贯注其中,深思明辨,把不好读到好,才算真正读通。”

  读书要“深思明辨”是对的,窃以为既然要“思辨”就难免会有是非对错的结果,如果已经预设了“孔子的一切观点都是对的”前提,哪里还需要去思辨?只要全盘接受就可以了。所以先生这里的“思辨”是假,“把不好读到好”才是真。用文革中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换句话说就是“百的是百的,黑的也应该理解成是百的,才算是正确理解”。个人觉得,如此读书才真正是“祸莫大焉”。严格来说如此读书已经不叫读书,而叫强迫洗脑。许多邪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兴风作浪,与此类读书法的存在大有关系——首先把凡人包装成神,然后告诉你神的话句句是真理。

 

  六驳“大义贯通,始可以谈论语”

  先生的这篇文章最关键的我以为还在于不让别人随便谈论《论语》,其本质无非是禁止别人批评《论语》,将谈论《论语》的话语权紧紧地控制在极少数人精英人物手中。他在文章中说:“《论语》最吃紧处不过十余句。一年读一遍,看到三句便够,历数年而读数遍以上,大义贯通,始可以谈论语。”

  先生在这里为我们设立了两个谈论《论语》的条件,一个是你必须先花数年时间学习《论语》,一个是你必须能对论语“大义贯通”。照理我在网上谈论论语,先生根本无法确认我究竟已经学了几年论语,那么他怎么能断定我没有资格谈论论语呢?可见他的根据主要还是判定我没有“大义贯通”吧?那么谁才有资格来判定谁有资格能谈论《论语》呢?怎样的标准才是达到了“大义贯通”呢?其实先生在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只要你赞扬《论语》就有资格,如果你批评《论语》就无资格。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谈《论语》,你今天学了一句《论语》,你就可以谈论你对这句话的体会。你谈的体会也许深刻、也许肤浅、也许正确、也许错误、也许被人理解、也许不被人理解,但是只要你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感想,我以为都是值得赞赏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禁止任何人谈论《论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使《论语》的普及和推广。那种认为只有精英才可有资格谈论《论语》的想法是腐朽的、可耻的,只有当“贩夫走卒之流”个个谈论《论语》之时,才是《论语》重新焕发青春之日。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依然紧抱着传统的那种皓首穷经的钻故纸堆式的读经方式不放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那样的读经方式只适合极少数的研究者或以此为职业者,对于绝大多数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的人们来说,是完全不适用的。要求他们花几年的时间来读一本《论语》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只是其中之一,连这儒家思想一角的《论语》也要花费数年功夫来学习,那么要想比较完整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世界文化,那岂不要等到三代之后?   2005/7/14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22 20:02:37 

   〈论语〉该怎么读,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读〈论语〉的目的个人也有个人的看法,有这么多人说了读〈论语〉,还是觉得没把〈论语〉或者说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的民族个性的关系联系起来。鲁迅为什么要反孔子呢?估计鲁迅也是很喜欢〈论语〉的吧!!

作者:80年代的 回复日期:2005-7-23 12:48:28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  --------- 不喜欢

作者:80年代的 回复日期:2005-7-23 12:48:57 

  作者:天下一条虫 回复日期:2005-7-22 20:02:37 

  〈论语〉该怎么读,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读〈论语〉的目的个人也有个人的看法,有这么多人说了读〈论语〉,还是觉得没把〈论语〉或者说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的民族个性的关系联系起来。鲁迅为什么要反孔子呢?估计鲁迅也是很喜欢〈论语〉的吧!!  -------------- 正确

作者:80年代的 回复日期:2005-7-23 12:51:16 

  朱熹的主张,是违背孔子儒家宗旨的。这便是读人之大用。----------------- 有问题

作者:80年代的 回复日期:2005-7-23 12:52:17 

  真正儒家的衡量标准,在孔子,在《论语》。

    程、朱、陆、王……等历代大儒,实际上都对于孔子、《论语》有极大的偏离,导致诸种流弊。------------ 也有问题

作者:逆旅小子 回复日期:2005-7-24 0:32:02 

  边提边学。

作者:踏地观天 回复日期:2005-7-24 0:38:23 

  ————孔子本人与后来的儒教也许真的很不相同。

作者:甘任远 回复日期:2005-7-24 1:43:28 

  有意思. <论语>读过很多遍, 但还真没有想过这个"""方法"问题. 我读先秦诸子, 都是一样的读法.

作者:堂-吉诃德 回复日期:2005-7-24 3:15:01 

    一、为什么要读《论语》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

  ——俺认为,不读周易和诗经庄子才是中国人最大的遗憾,论语嘛,排不上

    爱读书之中国人,无不知《论语》。知而不读者,或是尚未来得及读,或是因对孔子、《论语》一些间接的不好的印象,不愿读《论语》。

  ——“直接”的读了,仍然没产生好印象。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人皆知自由好,罪恶虽假自由之名而行,人不会将罪恶归之于自由。然而罪恶假孔子、儒家之名而行之,人却将罪恶悉归于孔子、儒家。

  ——自由(法治的自由)已经基本是普世的真理,楼主却拿争议颇多的孔儒来和这个词相提并论,欠妥啊欠妥。有的罪恶也假其他罪恶而行之,难道说,被“假”的那个罪恶就不再是罪恶?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误解在它们的周围。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盲目崇拜在它们周围。

    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爱读书者,自己亲眼读一读《论语》才好。读了,或许会有一些真切的感受。

  ——读了之后,亦是此等人,看来读之无用,无用之物,读它作甚?

作者:堂-吉诃德 回复日期:2005-7-24 3:16:05 

    一、为什么要读《论语》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

  ——俺认为,不读周易和诗经庄子才是中国人最大的遗憾,论语嘛,排不上

    爱读书之中国人,无不知《论语》。知而不读者,或是尚未来得及读,或是因对孔子、《论语》一些间接的不好的印象,不愿读《论语》。

  ——“直接”的读了,仍然没产生好印象。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人皆知自由好,罪恶虽假自由之名而行,人不会将罪恶归之于自由。然而罪恶假孔子、儒家之名而行之,人却将罪恶悉归于孔子、儒家。

  ——自由(法治的自由)已经基本是普世的真理,楼主却拿争议颇多的孔儒来和这个词相提并论,欠妥啊欠妥。有的罪恶也假其他罪恶而行之,难道说,被“假”的那个罪恶就不再是罪恶?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误解在它们的周围。

  ——孔子、《论语》、儒家,有太多的盲目崇拜在它们周围。

    程子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爱读书者,自己亲眼读一读《论语》才好。读了,或许会有一些真切的感受。

  ——读了之后,亦是此等人,看来读之无用,无用之物,读它作甚?

作者:大国小民 回复日期:2005-7-24 8:52:59 

  可笑^_^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5-7-24 10:17:54 

  小民关注论语--这事情本身就是高尚严肃的嘛!革命敬礼!

作者:JiMoWuTonG 回复日期:2005-7-24 10:25:25 

  受教~~~~~~~~~

作者:山城扁担 回复日期:2005-7-24 11:57:39 

  用宽容的心态和低微的心态去读。

作者:悲染居主人 回复日期:2005-7-24 14:50:28 

  李卓吾说,古来会读书的人,唯有陶渊明一人而已,因为他说过“读书不求甚解”,而现在人抱着文字冗长的“龙头讲章”为是,以为能够解剖经典,殊不知调入解经的陷阱里,执着于繁琐的文字,离开经典越来越远。回归经典,从后人浩如烟海的注解文字中抽离出一个原本活泼的经典,是读书的要理。所以说,读注释的书,目的还是要破除种种的迷障,还原一个真实。

  如何还原孔子?要从论语本身的文本中去体悟,记住是体悟,中国人读书特别讲究体悟的功夫,陆象山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还需急思量。”这便是“不求甚解”的意思。中国的书不象西方,有完整的逻辑条理,大部头的一摞摞,中国人传统的学术著作也多喜欢采用条注和札记的短小形式,篇幅虽短,内容却不少,所以有时觉得太隐讳,其实还是非常人性的,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读者去体会。如果后人不解先贤苦心,抱着短短的文字当至宝,那真是缘木求鱼、买椟还珠了。

  悟,就是体会,从文字上去体会,更重要的是从文字外去体会文字所不尽承载的东西。

  比如孔子说“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文字上不就是说让天下的老人都能有所安,年幼的都能有所爱护,朋友都能互相信任。简单的道理。我那时初读没有什么感觉,那次偶尔上街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在街头卖报,突然想起了“老者安之”这句话,眼泪不觉就下来了。道理平常,似乎对于我们这些长年浸润于“伟大理想”中的人太过平常,太过平庸,而社会发展至今,孔子说的三句话,如何得到了实现呢???

  也不知道谁教会了我们好高骛远,读孔子能够还原我们一颗平和的心。

作者:曲隐 回复日期:2005-7-24 17:12:31 

    俺看了四遍《论语》,第一遍还算清楚,到第二遍就有些惶惑了,第三遍简直有些不理解,到第四遍看完后,俺自信心完全崩溃了,简直不敢再看了。读了楼上诸位大贤的话,知道都是高手,谁能给翻一段下面的话,让俺明白明白。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者:大国小民 回复日期:2005-7-24 17:57:16 

  老砍:读书事是好事,读书读出毛病就不是好事^_^

作者:红茶杨威利 回复日期:2005-7-24 18:16:00 

  爱读书,而未曾读《论语》,是身为中国人最大的遗憾。----------------------------------------打击面太大了.

作者:曲隐 回复日期:2005-7-24 18:23:39 

  俺看了四遍《论语》,第一遍还算清楚,到第二遍就有些惶惑了,第三遍简直有些不理解,到第四遍看完后,俺自信心完全崩溃了,简直不敢再看了。读了楼上诸位大贤的话,知道都是高手,谁能给翻一段下面的话,让俺明白明白。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再次恳请!

作者:羽戈 回复日期:2005-7-25 7:46:40   :)

作者:lily817 回复日期:2005-7-25 8:02:56 

  看过一本《论语的智慧》,是山西省翼城县的一位政法委副书记所著。联系其职务,就可以知道该书理论结合实际,没有介绍多少读《论语》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政治、工作中的政治却大有裨益。作者并非职业学者,观点却颇新,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zhong_fan1314 回复日期:2005-7-25 8:03:21    很难的吧感觉是这样

作者:郑永明 回复日期:2005-8-2 14:47:23 

  一本书,每个人读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但是读论语如果用到修身上,而不是治国平天下,那么的应该读到一样的东西。

作者:katala 回复日期:2005-8-2 19:20:04 

  哎,览此文足见得楼主识见不斐,怎么会在那个骂伪儒的帖子里贩卖洋货呢,不解啊。

作者:王舍城 回复日期:2005-8-2 19:39:24 好帖子。吾亦时习论语,老而益觉其贵。

作者:飞熊太公 回复日期:2005-9-15 22:18:01 愿作楼主的马甲

作者:飞熊太公 回复日期:2005-9-15 22:20:40  楼主真知孔圣者也

作者:不戒色的和尚 回复日期:2005-9-15 22:35:14 和尚亦是读过的 总觉得孔老夫子不如咱佛祖可爱

作者:rixinge 回复日期:2005-11-21 12:04:18 看到比较晚,我的见解:

  大学时就买了《白话四书》,一直觉孔孟迂腐不通。几年一直从事管理工作,读《史记》、《通鉴》、《三国》、《贞观政要》、《老子》、《商君书》等中国古籍及西方管理学书籍,又受同事的影响,重读朱子《四书集注》,方知读书应“经史结合,经以明理,史以考事”,方知儒学的精微博大。梁启超说“《论语》字字真金美玉”,此言不虚!

作者:乔卡南 回复日期:2005-11-21 12:36:37 

  在下《论语》到看过两三遍,怎奈古文底子差,读书也很粗糙,所读《论语》版本都很差,所以约等于没读过,去年下半年我见到杨伯俊先生注释的《论语》,才知道版本的重要性。青先生所见极是,不过我认为无论如何我们是无法复原春秋时期的历史原貌了,所以每个人读《论语》的感受可能是有差别的,但青先生的方法显然很正确,对圆融和躬行是《论语》的关键,在下很是认同。

作者:焉得不伤悲 回复日期:2005-11-21 12:54:01 

  受教了

作者:梦周 回复日期:2005-11-22 01:35:06 

  先生见解令人服膺。那位ATONG先生,口舌伶俐,但要驳先生,还是应该老老实实按先生的方法看懂此帖,要不,真不知道你是在反驳先生呢还是反驳自己的虚拟先生、观点。。。。。哈哈,所谓辩论,经常是张冠李戴,然后来顿痛批,痛快当然痛快,然与所欲学则不免相去万里。

  另外,再泼点冷水:

  当今时世——其实古时亦然——将论语函永于心、发露其表,未必便是好事。如果你是世家子弟或者衣食无忧、又或者无心富贵、不求腾达,只想做个小老百姓,蛰身草根,那又另当别论。但如你切实履行,恐怕只能是富贵与你如浮云了。功成名就以后是好说辞好修养,但在进取之时,恐怕作用恰恰相反。你看如某党,某主义是要喊的,但其践履若何?这里面是有阴阳之辨的。

  就在下而言,当然希望国人都为君子,理想状况,希望都能守经达权,则国人幸甚!!

作者:民工主义 回复日期:2005-11-22 01:53:36 

  不就是古代的回字有许多种写法么,我就只懂一种简体的写法,怎么啦!

作者:柠檬好女人 回复日期:2005-11-22 2:58:21 

  @@

作者:一份子 回复日期:2005-11-22 08:51:45 

  楼主好文,所得不浅~

  在下偏爱王阳明的传习录,呵,觉得圣贤功夫亦简明易学,不象以前看朱熹集注的四书,不得要领。深觉得看朱熹集注的四书不如直接看原文加上白话注释的四书,更有趣味。只可惜不能持之以恒,所得不多,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

作者:尘埃末末儿 回复日期:2006-9-21 16:59:57 

  论语----就是说话做事,人的交流更多在语,慎于言而敏于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争论,辩论之前我不明白大家争什么,辩什么?

作者:sh4233 回复日期:2006-10-18 01:31:06 

  希望能建立一个qq群,共同讨论提高,qq:85488926

  李青鱼 能都将联系方法告知,希望能向您请教

作者:atong2439 回复日期:2007-10-22 8:57:03 

  提一提

作者:atong2439 回复日期:2007-10-22 9:08:56 

  20059月,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了拙著《半部论语学做人》;20079月,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拙著《半部论语学管理》。

  《半部论语学做人》

  序言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怎样做父亲的文章,记得他在文章中说,怎样做父亲的问题与每个男人都休戚相关,因为爷爷是过去的父亲,儿子则是未来的父亲。如果说怎样做父亲与所有的男人休戚相关,那么怎样做人的问题,则是所有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儿子女儿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做人谁不会,还需要专门来学习吗?再说了,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面,人们从小在家跟父母学,上学后跟老师学,踏入社会后跟社会学,哪里还需要专门来学习怎样做人呢?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理,其实经不住推敲。不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即便父母不专门对孩子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孩子也会从父母的日常表现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更会从学校老师那里、社会上、书本上受到各种关于怎样做人的影响。问题在于:其一,父母不一定都会做人,许多父母在怎样做人方面是非常失败的,那样的父母怎么可能给孩子怎样做人的正确指导呢?其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怎样做人的观点,如果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做人的观点与父母不一致怎么办?怎样来衡量谁是谁非呢?其三,当孩子面对父母、老师、社会、书本上的关于做人的道理各不相同时,他们又该怎样做出比较正确的取舍和判定呢?由此可见,怎样做人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儒家思想以人的基本人伦为出发点,处处着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然后引发出许多做人以及管理家庭、国家、天下的道理等,所以有人把儒家思想形象地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是否在今天依然可以起到“治国平天下”的作用,我对此表示严重怀疑,但是对于儒家思想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我是坚信不移的。

  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论语》也是国家录用官员考试的指定教科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国家的环境变了,治理国家的方式自然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指望通过两千多年前形成的《论语》上面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根据开放社会的理论、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围绕怎样学习文化知识和怎样学习做人的主题,从整部《论语》中选择了一半与此有关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顺、仁爱、诚信、礼节、义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这十二个分类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学会怎样做人有所参考。另外,为了保证《论语》的完整性,我们同时也在这本书的结尾,附上了整本《论语》的全文。一来可以让大家了解本书所选择的部分在《论语》中的具体出处,二来也可以为那些有兴趣学习整本《论语》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

  本书的正文部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原汁原味的《论语》原文,将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论语》原貌展示在读者眼前。二是通俗易懂的《论语》现代汉语译文,帮助读者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字阅读障碍,轻松快捷了解《论语》的意思。当然这里的译文只为读者理解原文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古文翻译的标准答案。我们相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主要不是为了学习古文,而是为了了解《论语》究竟告诉我们些什么,因此我们省略了相关的古文词语解释部分。三是根据作者约半个世纪的人生经验和学习思考《论语》的心得体会,对《论语》的相关具体内容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评论。这部分的内容与其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不如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学习理解《论语》的方式,让读者了解到:原来《论语》也可以这样去读。

  如果本书能激发你对《论语》的兴趣和对怎样做人的思考,那便是本书最大的成功。  2005/7/28修订

作者:atong2439 回复日期:2007-10-22 9:10:36 

  20059月,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了拙著《半部论语学做人》;20079月,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拙著《半部论语学管理》。

  《半部论语学管理》

  序言

  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管理方式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非常有效的某种管理模式或方法往往并不能有效地适用于其他所有的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和每个企业的人员素质、思维、习惯等不一样。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没有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呢?当然不是。比如说,ISO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就是一种适合所有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者说管理方法,这个体系尽管由二十三个要素构成,但概括起来只有三句话:“怎样规定、怎么做、怎么记录”,这三句话再凝聚为一句话,那就是“详细规定了人在企业中的行为规范”。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管多么先进完善的管理方法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来落实和推行,因此怎样让人与科学的管理体系融为一体,就成为了管理者最大的管理目标之一。正如企业管理界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真正成功的企业,不但制造高质量的产品,还制造高质量的员工”。企业要想拥有高质量的员工,就必须拥有高质量的中高层的管理者;企业要想拥有高质量的中高层管理者,就必须拥有高质量的总经理。

  高质量的总经理和中高层管理者从哪里来?《论语》中早已经清楚地提供了答案。《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儒家思想曾被人形象的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论语》不但提供了怎样成为高质量管理者的方式,还提供了许多现代企业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

  本书以开放社会的理论为指导、集数十年跨国企业高层管理实践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心得、结合时代特色、从整部《论语》中选择了相关内容,针对企业管理中经常遇到又非常棘手的问题、以在华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对策作为案例,分成“组织管理”和“人事管理”两部分推荐给大家,并逐一分析和探讨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儒家传统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希望能对大家怎样从《论语》中学会管理有所参考。

  德国人莱布尼兹受中国易经八卦的启发,发明了二进制的乘法计算机,他于1716年发表了《论中国的哲学》一文,明确指出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记数法。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涩泽荣一被誊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近代经济的最高指导者”、“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者”不但从《论语》中学到了智慧,还专门写了一本《论语与算盘》以指导日本的商人和企业家。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者能从《论语》中学到怎样的管理经验呢?读完本书,也许会给你一个意外惊喜的答案。

  200510月,我出版了《半部论语学做人》一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情鼓励和厚爱,迅速登上中国城市图书销售排行榜,同时也得到许多读者的批评指正,特此一并表示感谢!《半部论语学管理》侧重于企业管理的角度,也可以算是《半部论语学做人》的续篇。

    200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