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已为中国股市掘好坟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8:06
基金经理:已为中国股市掘好坟墓 (2008-08-11 23:34:08) 标签:杂谈 

基金经理:已为中国股市掘好坟墓

今天,随着中国熊市的来临,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国基金一个个象被脱去美丽外套的丑八怪,纷纷露出了他们的丑陋面目,它们在中国股市呼风唤雨的“本领”,也一项项象死狗一样被拖到太阳底下,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个无法抹去的黑色记号,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又一个有着“特色”的历史笑话。

近两年中,中国的基金经理们曾经手握3万多亿资金、在中国A股市场上天马行空,坐庄抬轿、追涨杀跌,把中国股市搞得呼上呼下,暴涨暴跌,乌烟瘴气。那么,它们在中国A股市场中又是如何发挥巨大的“稳定”作用呢?

在去年的牛市中,基金经理们一直在叫喊,中国上市公司的价格不能跟着国外股市走,定价权应该掌握基金经理们手中。因为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基金经理们也如愿以偿地掌握了定价权,于是,基金经理们与上市公司的领导们凑在一起,联手将上市公司的合理价格定到50倍—100倍市盈率。但奇怪的是,在今天,同样是那些基金经理们现在又开始叫喊中国股市有泡沫,要回归国际股市的定价水平,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应该在20倍以下,并且,为了“进一步向国际靠拢”,他们又在上证2500左右,大量抛售股票来达到自己的“圈定”的市盈率标准。比如说中国平安(证券代码601318),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们去年10月份150元仍有价值投资而大规模建仓,而今天已经暴跌到了40元左右,同样是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们却认为股价仍然偏高而大肆抛售!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们这样的分析判断绝对不只表现在中国平安这一只股票上,对中国神华(证券代码601088)、中国石油(证券代码601857)等股票的分析评价莫不如此!

    从历史数据上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在股市上涨到高点的时候,中国基金的仓位往往很重,并且还在一直拼命买进;而在股市下跌到低点的时候,基金的仓位却又通常处于历史低位,并且还在不断恐慌地抛售。

基金经理们玩弄股票的方法,常见的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几种。

一、由上市公司提供内幕,券商的研究员出具假报告,基金经理们配合买入

通常,由某一券商牵头,组织数家基金经理与上市公司的高管会面,公司高管要求基金经理拉抬公司股价,并提前泄露将在数周或数月后公布的重组等种种“利好消息”。会面之后,基金经理们开始买入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时,券商派出研究员针对该上市公司撰写“研究报告”,待基金布局完成后便对外发布报告,利用舆论优势引领散户们跟风,此时基金锁仓推高,然后在高位出货。这种基金、券商与上市公司勾结合谋的炒作方式在前两年股改的过程中被充分表现出来。基金、券商与上市公司坐在一起,为共同利益商量如何对价,对价后如何炒作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曾详细描述过这样一次“三方会谈”的情景:由某一证券公司研究员牵头,组织上市公司高管与几位基金经理“喝茶”,决定共同炒作某股票。会后各自开始建仓。建仓顺序是:先种“自留地”(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先买,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老鼠仓”),再建基金仓。但是,由于各自私心过重,以至于“自留地”面积太大,基金的仓还没建完,股票价格已经暴涨起来。于是,众基金经理、券商、上市公司高管们相互对骂,局面混乱,一个个丑态百出。

二、为共同利益相互勾结,弄虚作假

某一被多家基金联合锁仓的电器公司,业绩本来毫无出众之处,但为了该公司报表“好看”,临近年末,几家基金公司直接掏钱高价全款买下该公司的全部库存电器。等待年度报表公布之时,销售收入奇高,利润也“异常出色”,而应收账款却出奇当然地少,这批买下的电器在坐庄结束后全部削价处理,结束战斗,吃亏的当然是基民,不是他们又能是谁呢?

还有一个例子是某银行股,重仓该股的基金向该银行存入大量现金,然后再从该银行大笔贷款,贷款利率很高,期限较短,年末更是大笔申请贷款。待报表公布后,该银行存贷款均快速增长,利润也大幅提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也急速下降,基金经理顺势拉抬该股,散户们在高位接货后基金顺利出逃,随后该银行股的业绩也自然“一落千丈”,最终吃亏的当然是散户,不是他们又能是谁呢?

一位基金经理曾坦言,自该基金成立以来,每天宾客盈门,上门拜访的全是上市公司代表,话题只有一个:“请买我们公司的股票,我们共同发财致富”。“我们当然也对他们的话当真,首先还是必须配合我们发布‘利好消息’,有些会和我们交换各种利益或关系渠道,比如银行,甚至有公司直接购买我们的基金以表相互支持。”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上市公司在增发圈钱过程中,他们除了及时与基金公司沟通求得赞成票之外,还会要求基金公司在增发前拉高股价,从而提高增发价格,在成功之后,差价归基金经理们所有,而在这些幕后交易过程中,吃亏的当然是普通股民,但不是他们又能是谁呢?

最近,某上海本地股公布配股事项,该公司董事长之前特地北上拜访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把酒言欢,“喝了很多,目的只为求基金参与配售,从而稳定股价。”一位参与该酒席的人士透露说。

三、集中持股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单只基金持股不得超过某一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但基金公司却大搞“曲线救国”:即由数家基金结成同盟,或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集中持股。其比例加起来足以达到超过流通股的“控盘”程度,进而操纵股价。从现有法律上讲,每只基金持股比例未达到某公司总股本的10%并不违法,表面上看也没有“控盘”的嫌疑,但有的基金公司重仓的股票表现得令人咋舌,对于分散投资、组合投资的基金公司来说,其主要的股票组合股价被疯炒到天上,确实让人惊叹。在过去两年的大牛市中,这种拉抬股价的方式被基金经理们运用到了极致,被业内称为“人有多大胆,股价有多高”。

四、基金经理们不学无术,高度依赖券商报告,研究员调研就是吃饭聊天

基金经理们买股票需要研究报告,而绝大多数基的金公司经理们不懂调查研究,只好依赖券商们的卖方报告。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经理承认,他们完全根据研究机构的报告来买股票,对上市公司根本没有实地考察,“以我们的能力没有可能对每一只股票都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基金业内人士坦言。“现在的研究员到上市公司进行调查,获得的信息有几个是自己蹲流水线看库存得到的?还不是找董秘或者高管人员聊聊天,瞅瞅厂房,无法建立对一个企业的全面认识,他们只是打听一下公司全年的业绩和重组动向。”但这位人士也承认,恰恰这种含金量极高的“内幕消息”,偏偏能得到基金经理们的青睐。

五、新股发行搞特权,获配更多份额

新股自上市之前,就与基金、券商默契合作,在圈钱方面是能多圈就多圈。目前,国际上发行新股的询价一般采用直接询价的方法,而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询价制采用先初步询价、再累计投标询价的方法,这样做能够使基金多次获配新股,和散户们大搞不公平竞争(因为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证券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是最假的)。由于这种发行分为战略配售、网下申购与网上申购三部分,而散户个人投资者只能参与网上申购,相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其中签的比例就大大降低了,属于明显的不公,另外,这种发行方式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搞内幕交易,同时为个人捞取更多的好处。该发行制度还莫名其妙地规定,基金等机构在初步询价时不用支付任何保证金,也不必申购,完全是“空口说白话”。通常情况下,保荐券商为了争得新股发行的巨额发行费,保荐券商会承诺上市公司有个较高的开盘价,之后保荐券商会给参与询价的基金一个指导报价,要求基金以此价格询价,作为回报,保荐券商会给予基金更多新股获配份额。三角利益关系紧密相连。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保荐券商与基金此举的目的在于在累计投标询价时能够以低价申购到新股,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新股的发行价,给市场以错误的价格信号。而新股上市当天,由于机构手中有大量的筹码,拉高股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盈率也随之急剧提高,和二级市场的同类股票相比,导致股价明显偏高。”

六、互相捧场

中国的上市公司、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利益环环相扣,各方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相互勾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榨取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这其中普遍的勾结方式是你买我的基金,我买你的股票,然后共同发财致富。通常每只基金发行前,基金公司领导都会倾巢出动,兵分各路到全国各地拜访上市公司高管,董事长、董秘或财务负责人。基金公司请他们认购一定数量的基金,使基金不仅顺利成立,而且初始盘子较大,基金公司脸上有光。

那么,基金公司是如何说服上市公司高管的呢?一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通常有两大绝招。一是互相捧场的约定。你现在认购我的基金,将来我就持仓你的股票,必要的时候进行拉抬,为上市公司造势,同时使自炒股票的上市公司获利,并顺利出货。二是按认购金额,回扣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给高管。他透露,一些手中有闲钱的上市公司参与捧场,还有另一个原因,基金一旦成立,就该上市公司反过来求基金公司了,不如早点当好人。事实上,基金公司与上市公司互为依托,基金公司需要上市公司捧场,上市公司也需要基金公司添砖加瓦。

基金公司若“采取抽奖、回扣、送保险、送现金或基金单位,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基金认购、申购费用打折;以低于成本的销售费率,对投资者承诺在购买一段时间后为其保底”,这些行为是明令禁止的。然而,若基金公司与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做出一些违背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决定,成为凌驾于其他中小流通股股东之上的另一利益集团,这在中国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潜规则。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领导、基金与券商相互勾结炒作股票部分案例

一、利用职务内幕交易

广发借壳案:原高管涉嫌内幕交易亲属牟利

作为上市公司一方,对公司将要公布的利好消息一般都能做到提前获知,但全世界证券市场相关法律都严令禁止公司内部人员通过此内幕消息达到获利目的。

但是在中国,在理应最懂法的券商高管身上爆出了此类内幕交易案件。

2006年4月中下旬起,“S延边路”股价持续飙升,但直到当年6月2日,S延边路才承认广发证券借壳一事。随后媒体质疑有内部人士借机获益。

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等人在上述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嫌疑,2007年5月,证监会将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过程中有关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移送公安部。

同年6月1日,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突然主动辞职,随后广发证券十多名员工被带走问话;7月19日,公安机关对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的董正青等人执行逮捕。随后该案被移交至司法机关。

2008年5月,检察院对该案提起公诉。董正青在押期间承认利用职务之便,将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的消息提前告知其弟董德伟,董德伟即投入数千万资金购入延边公路股票,并因此获利4000余万元;同时,董正青的大学同学赵书亚也因此获利100余万元。董正青其后在公开审理时当庭翻供,不承认向其弟泄漏内幕消息。

“证券公司高管通过内幕交易,建老鼠仓获利,在市场上司空见惯,”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理解。他还表示。“无论是操纵股价还是建老鼠仓,调查的难点通常在于很难取证。”

“更关键的是,如果检察机关对于广发证券内幕交易一案是董正青个人行为的结论,获得法院的认定,则内幕交易案件将不涉及广发证券公司本身,那么意味着广发证券借壳上市一事有望继续向前推进。”也有业内相关人士认为发生如此重大案例,上市公司本身监管体系就存在问题,并不符合上市公司本身理应具有的防火墙条件。

二、三方联手炮制业绩神话

杭萧钢构虚假订单案:公司联合私募基金拉抬股价

与广发证券案例不同,杭萧钢构一案系公司内部人员(甲方)与私募游资(乙方)联合拉抬股价所致。

2007年2月12日上市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的杭萧钢构突然爆发,股价连续3个涨停。2月15日,杭萧发布公告称与中基公司签署金额344亿大单,当日复牌后股价又是连续3个涨停。2月27日,杭萧钢构开始停牌,停半个月。3月13日,杭萧钢构再次公告确认签订344亿合同。当天股票复牌后,又是连续4个涨停。3月19日,上证所对杭萧钢构实行停牌处理,相关监督部门正式介入调查。

至此,杭萧钢构10个交易日股价飙升至10.75元,累计涨幅159%。

虽然已经被监管部门调查,但基金也没有放弃这次短炒的机会。2007年4月初,长盛基金公司旗下同智成长基金在两日内速买速卖杭萧钢构,获利108万元,信诚基金公司旗下的信诚精萃基金在杭萧钢构停牌前一日追进,4月2日复牌后即卖出,获利122万元。

经过近一个月的立案调查和审理,中国证监会日前对杭萧钢构下达了行政处罚书,认定杭萧钢构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此案最后提起公诉的当事人分别是:罗高峰、陈玉兴和王向东。

据调查核实,2007年1月下旬,陈玉兴从杭萧钢构安徽子公司总经理王更新处获悉“杭萧钢构签了个18亿元左右的合同。”2月5日左右,陈又在与杭萧钢构成都办事处主任罗晓君等人聚会时,从罗处得知杭萧钢构正与中基公司洽谈安哥拉项目,金额高达300亿元。

于是他指令王向东从2月12日开始全仓买入杭萧钢构股票开始,至3月15日陈玉兴从罗高峰处获悉证券监管部门正在调查杭萧钢构公司,再指令王向东于3月16日全部卖出杭萧钢构股票时止,两人所持的961896股杭萧钢构股票全部卖出后非法获利高达4037万元。4月10日,陈玉兴又将晁某帐户上的42800股杭萧钢构股票全部卖出,非法获利367810.90元。

三、基金助公司粉饰报表

四川长虹库存案:主力出钱买电器拉高股价

股市上,甲方与乙方合作的高级境界在于买方帮助公司粉饰业绩,从而推高股价获利。

历史上,当初的四川长虹成为该坐庄模式典型,该股从九元多启动,经历1995到1997年连续两年多的炒作,最后最高涨到了66元。同时,四川长虹也拿出了令当时所有市场人士大开眼界的惊人业绩,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个每股收益超过1元的“绩优股”、“大蓝筹”。于是,广大的投资者争相追捧,当其股价见顶回落到40元左右并在技术上构筑平台的时候,散户和大户争相买进――因为当时四川长虹的市盈率,按公式计算只有30多倍。在“高成长”的旗帜下,四川长虹40元的高价被市场轻而易举地接受了!

然而,四川长虹1999年年报给出串串令人失望的数据:主营利润由1998年末的31.6亿元下降到1999年末的15.7亿元;利润总额则由23.28亿元下降至6.21亿元;每股收益0.243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06%,低于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任何一年不得低于6%的配股条件的标准。

由此,四川长虹的股价也一路下滑,走了一条十年回归路,股价从1998年的最高点66.18元跌到一直跌至2006年的2.95元。

四川长虹1999年业绩的突降除了与行业恶性竞争有关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主力不玩了。

坊间传言,当年几家控盘四川长虹的主力,其中包括公募基金,为了粉饰四川长虹绩优股的面目,临近年底竟然直接掏钱高价全款买下该公司的全部库存电器。等待年度报表公布之时,销售收入奇高,利润也异常出色,而应收账款却出奇得少,这批买下的电器又在坐庄结束后全部削价处理结束战斗。

作为一只三年大牛股,庄家一般都会长线资金锁仓性买入的个股,这样一来就会有足够时间来粉饰上市公司业绩,最后即使买家自己不炒也不愁没有人抬轿。

四、买方卖方有时互不买账

中国神华百元案:强势瑞银强推神华招来抵触一片

作为甲方的券商研究员,对于上市公司发展前景做出的客观判断理应受乙方基金公司重视,但在牛市期间,即便是国外投行亦有脑子发热之时,乙方基金对此选择用脚投票。

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在其去年11月撰写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刚在A股市场上市的中国神华现在的股价已充分反映2008年度预测利润以及公司在长期煤价每吨70美元水平下的营运和收购情况。该行以内地煤炭股最高的74倍市盈率为基准,给予神华15%的溢价,因而将目标价由每股35.15港元调高至101港元。

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神华基本面不可能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预测非常惊人。101港元的估值,相当于其他国际顶级投行(其中包括花旗集团、里昂证券、中银国际)估值的2-3倍。而针对H股和A股普遍存在的至少50%的折价计算,如果中国神华H股股价达到101港元,则意味着A股可能高达150元。

该报告出台后,业界一片哗然。在之后的几天内,关于神华的估值在国内外机构中演变成一场口水仗。大部分机构认为瑞银评级属于“非理性”甚至可笑,里昂证券研究部主管甚至表示,若神华股价达标他将“穿上超短裙上中环步行”。

市场最初仍给予该报告以积极反应。10月11日当天,中国神华H股股价大涨24.01%,盘中冲高至57.95港元;但其后便一路下挫,截至近日8月8日收市,其股价仅有25港元。

在知道了乙方基金的厉害后,瑞银不久就将目标价位下调至76.64港元,虽然瑞银仍然维持对中国神华的“买入”评级,并称此次下调是以新方法分析出来的结果,但瑞银早前将中国神华的目标价陡然提升至101港元,时隔不久就大幅下调,被业内认为是瑞银自打嘴巴。

当时就有市场人士指出,瑞银的大胆判断,预言着本轮牛市即将见顶。市场人士认为,如果市场需要这么耸人听闻的消息才能作出反应,推动股价上涨,那么可能预示着这一波牛市已经走到最后,未来将缺乏上行动力。

五、新股询价互行方便

哈投股份主营打新股,上市公司打新被叫停

借助前两年的上市公司大扩容,中国特有的打新模式造就了28%的无风险收益率,在这种高诱惑背景下,各渠道资金汇聚一级市场分一杯羹,其中包括作为甲方的上市公司。

参与新股配售、申购所获得的无风险利润,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收益远超实业投资,于是有些上市公司还动用刚从市场中募集而得的资金来“打新股”,这些上市公司包括冠城大通、新黄浦、金融街等,最后竟然冒出了一家主营打新股的上市公司哈投股份(创造了又一项基尼斯世界记录)。

上市公司若一味炒股,忽视实业经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得不到实业扩张的支撑,很可能造成整个股市泡沫化。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称,打新股的资金迟早有一天会被套,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必然会将风险扩大化,最终可能影响到每一个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六、卖方也有股评黑嘴

广济药业:联合证券研究员王婆卖瓜

有时作为甲方的券商研究员亦会边写利好报告边自买股票牟利,乙方基金们然后用资金为其造势。

典型案例来自联合证券宋华峰与广济药业案。2007年4月17日,广济药业召开股东大会,据有关人士透露,当天股东大会上来了9个专业人士,其中有包括宋华峰在内的几个行业研究员,还有几个做私募的人。而就在当日,宋华峰完成了关于广济药业的第一篇报告,随之,公司股价就出现连续5个涨停。

此后,宋华峰又分别于4月23日、4月27日、5月11日分别发布了《VB2价格持续涨夯实广济投资价值》、《广济药业更新报告---2007年业绩增长趋势已彻底明朗》、《VB2价格再创新高,上调广济2007年盈利预测》三篇报告,在最后一篇研究报告中,宋华峰分析,广济药业VB2(核黄素)出厂价由240元/kg上调到340元/kg,涨幅高达40%左右,由此将公司2007年的盈利预测从0.49元调高至0.77元,未来四个季度的业绩将会达到1.1元。所给出的投资建议为:“只要股价尚处于合理区间内,产品价格仍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中,投资者应该耐心持有,充分享受因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超额收益。”

从宋华峰4月17日出炉第一篇关于广济药业报告算起,到5月11日四篇报告出毕,公司股价一直从9.42元上涨至19.10元,上涨幅度高达114.61%。5月14日周一开盘,广济药业被深交所进行临时停牌,深交所由此开始对公司股价异动进行调查。

深交所的最后调查显示,刚毕业不久的宋华峰利用其实名帐户仅从广济药业中获利12万元。

类似宋华峰的情况并不鲜见。2004年4月,著名股评家孙成钢就因炒卖自荐股票安源股份,成为首个被曝光的“黑嘴”。在A股市场不断创新高的当口,宋华峰再次成为“黑嘴”,自然引发人们对证券行业内幕交易的高度关注。

此案另一特殊性在于,能够对市场产生影响力的公司报告多出自大的券商公司,但一个去年才进入联合证券的小小研究员何以在市场上“掀起千层浪”?有知情人士透露,宋华峰背后应该有基金在推波助澜。

七、基金惹不起保险财主

平安:1600亿融资基金临阵倒戈

1月20日晚间,中国平安正式对外公布史上最大融资方案:增发10亿A股加400亿分离可转债,折合当时市价约1600亿元。据多位基金经理回顾,中国平安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融资方案公告之前,并未事先与相关基金公司沟通。

“我一早起来查新闻才知道平安融资事宜,太让人意外了。”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感叹平安做法不可思议。

“我觉得自己被严重忽视,怎么说我也持有不少平安股票了,他们一个电话也没关照过。”上海一基金经理表示不解,并询问记者平安是否联系过南方的几家基金公司。

于是,基金经理在被忽视与不解中纷纷选择用脚投票,抛售平安,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中国平安机构持仓比例从70%直线跌破40%。

此时,市场传言一批持有中国平安A股的基金经理计划联手在临时股东会上提出对中国平安增发的反对意见。于是中小投资者纷纷在各大股票论坛留帖表示,对投资基金寄予了厚望,希望投资基金成为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代言人。然而,在中国平安3月5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备受市场争议的巨额再融资议案获得了92%以上的赞成票,包括那些之前怨声载道的基金经理。

本来,由于股权结构的问题,在H股股东尤其是中国平安大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平安的巨额再融资方案获得通过是没有悬念的。但是,以92%以上的高赞成票通过,特别是在内资股的表决中,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同样获得了90%以上的高赞成票。

据了解,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关键性因素在于基金“倒戈”,除大成、诺安外几乎所有基金公司都投了赞成票,基金180度的态度转变,让中小投资者大惑不解。一位圈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基金集体倒戈的原因:“中国平安管理着多少钱?你知道他们有多少资产分布在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份额之中吗?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这两家保险机构几乎是所有基金公司的最大持有人。”

“哪只基金敢投反对票,平安明天就有可能赎回份额!”

(本文参考了理财周报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