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再回避“敏感话题”(南方都市报 2009-3-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9:22

官员不再回避“敏感话题”
各地官员纷纷利用网络平台与群众互动,坦诚面对“敏感话题”

日期:[2009年3月5日]  版次:[AA23]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温家宝

  以往两会,面对“敏感话题”,事发地的政府官员大多选择“低调”和沉默。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各地的政府官员执政理念发生了转变:不再回避“敏感话题”,大多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坦诚面对,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整改措施;有还通过网络发表政府的声音,让公众更加了解事件真相。

  黔渝官员总结突发事件教训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前日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瓮安事件”的启示是“给老百姓一个说话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随后还接受了新浪网等网站的采访。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抢烧事件。因不满县公安局对当地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的结果,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

  如今贵州各级政府部门作了整改措施。禄智明说,只要是群众上访,各地、县、乡委书记都要亲自接待。

  去年11月3日重庆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停运事件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3日做客央视《小崔会客》栏目时,总结2天内解决该事件的主要原因“处理速度快”“第一时间面对群众”。他还称,要从体制上、机制上、根本上采取措施,“不能做表面文章”。

  无锡市长解释拆除报亭原因

  从今年2月23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管部门以整治市容环境为由,大规模拆除遍布城区的1000多个当地政府为安置下岗职工等人群设置的便民亭,引起了公众的质疑。

  无锡市长毛小平3日在新华网访谈时解释说,被拆除的亭棚大多是未经市一级规划部门审批,或者是由街道或部门越权审批,都是违法的,这次的大规模整治其实是一种“纠正行为”。他表示,整个整治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强拆的事例。

  突发事件“躲猫猫”效果适得其反

  许多政府官员逐渐认识到,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声音要跑在谣言的前面,只有让老百姓了解真相,才能博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消除恐慌和误解,及时化解矛盾。

  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教研室讲师齐惠博士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封锁突发公共事件消息成为不可能,也不现实,有时更会适得其反。

  去年的“山西溃坝”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在死亡人数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最初通报事故只有“11人被埋”,并将该事故定性为“因下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所致的自然灾害”。随后,网上,一篇记者博客曝光了对该事故的质疑,温家宝总理做出批示,要求核查,死亡人数升至目前的260多人,时任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

  中央高层触网做出表率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官员与群众互动的平台,近几年两会前夕,许多代表委员都通过网络向群众征集议案提案。

  通过网络与公众互动的做法,中央高层已作了表率。继去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交流后,今年2月28日,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这是中国政府总理首次与网友进行实时交流。

  交流时,温家宝并没有回避网友问的“剑桥扔鞋事件”,他说,事发当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人的尊严,要维护中国和英国的友谊,要把演讲继续下去而不受干扰。“即时是危险品,也不动一丝一毫”,总理的回应博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有网友认为,对“敏感”事件的正面回应是自信的表现。

  温总理与网友交流当天传出了一个“信息公开、推进民主”的信号:“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本报两会记者组 杨章怀 实习生 王莹慧 梁淋淋 发自北京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3/05/content_720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