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曾国藩:士大夫阶层的捍卫者和掘墓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11:41
点击这里开始聊天

曾国藩:士大夫阶层的捍卫者和掘墓人
  
  我喜欢说,“历史是诡异的”。这句话,放在曾国藩身上也是合适的。
  
  关于曾国藩,目前的史论越来越倾向于正面评价。这基于对他一生做的两件大事,平定“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持有越来越多的肯定之上。
  
  一、曾国藩是士大夫阶层的捍卫者
  
  从自由主义的立场来看,“太平天国”是一个比清王朝更野蛮和更专制的政权。它搞“政教合一”,将最高政治权力和思想权威同时集中在最高统治者身上,对民众施加更严厉和范围更大的管制,加上“太平天国”多数的领导人个人品性卑劣,行为乖张。所以,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是有功于国民的,客观上避免了国民陷入更加专制与野蛮的统治之下。
  
  当然,我们不能说曾国藩是出于自由主义的立场而反对和打击“太平天国”,他的目的很清楚,是为了要捍卫“名教”。因为,他认为“太平天国”的反对儒家纲常思想的主张与行为是最不能容忍的。
  
  他在“讨粤匪檄”写道:太平天国致使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象不灭;斯又鬼神所并愤怒,欲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从他这些话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他对太平天国破坏纲常伦纪所作所为的愤怒。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对他的动机做进一步深入分析。为什么他要捍卫“名教”呢?当然,你可以说,他就认为中国长久以来就是如此,天经地义。如他所说“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但我觉得并不这么简单。我认为他之所以要捍卫“名教”,最根本的是要为了捍卫士大夫阶层,或者说捍卫读书人阶层,捍卫他们在这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太平天国”的政治框架内,是没有读书人阶层的位置的。这个道理很显然,既然太平天国搞“政教合一”,集政治权力和思想权威于一体,那当然就用不着读书人了。在承认“名教”的清王朝和以往的其它王朝,都需要读书人来贯彻,传播、诠释和维系儒家思想。因而这些政权都必须倚重读书人,给予了读书人很重要的地位,容忍他们来掌握整个社会的价值解释权。
  
  而现在,“太平天国”毁“名教”,这个政权要自己掌握话语权,所以就根本没有必要倚重读书人。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直接管理所有的土地和货物,那也不需要宗法家族和读书人来管束和教化民众了。
  
  反过来看,曾国藩说,即使如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乱贼都知道尊“名教”。言下之意是说,如果太平天国不反名教,他就不一定要去征讨它。本来中国以往的朝代更迭就是这样,如果现有的王朝暴虐无道,大多数读书人判定其命数已尽,是会反过来支持和辅佐反抗者,并发现“真龙天子”。假使“太平天国”不反名教,像以往的反抗者一样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的革命思想为理论依据来反抗清王朝,那么说不定曾国藩在认定清王朝王道已失,气数已尽的情况,不去征讨太平天国也是有可能的,甚至反而同情和支持太平天国也是有可能的。但太平天国要改变已往的社会结构,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在这个社会结构和游戏规则,“太平天国”没将读书人阶层当回事。要反“名教”,“名教”既毁,读书人就没有依托之处。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所以,曾国藩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作为既得利益者,会本能地坚定地反对“太平天国”,捍卫名教,捍卫士大夫阶层的寄托之所,捍卫士大夫阶层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使这个阶层能够存续下去。

    二、曾国藩也是士大夫阶层的掘墓人
  
  曾国藩做的另一件大事,便是开启了“洋务运动”。
  
  不论“洋务运动”的初衷如何,是强国也还是富民也好,最终,它的最大成效是加强了专制的力量,专制才是“洋务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这里的专制并不限于清王朝。就挽救清王朝的命运而言,“洋务运动”是失败了。这要怪清王朝太腐朽了,无可救药了。但从更广视角来看,“洋务运动”却挽救了专制的命运,并加强了专制的力量。
  
  自中国社会从分封制转入郡县制后,郡县制便绵延了2000余年,历经大大小小的改朝换代,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改朝不改制。变化是有的,但基本的大框架和结构却非常地稳定。
  
  郡县制的社会结构,很好地适应和解决了中国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与物质生产高度分散的经济格局相协调与相互济的问题。它有两个政治结构和三种基本的政治力量。一个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一个是以皇权为最高权力的官僚体系。皇权通过郡县的行政体系而到达县;在县以下乡村,则主要由宗法权力来支配。三种基本的政治力量则是民众、士大夫阶层和皇权。国民受到两个政治权力的管辖,而读书人则掌握着社会价值解释权,维系着儒家的忠孝价值观。进则成为官僚体系的一分子,退则栖身于宗法家族之内,成为沟通和调和两个政治结构的桥梁。皇权虽然握有最高权力,但却要受到儒家价值观的微弱的软约束。
  
  为什么郡县制的社会结构能稳定绵延这么长久呢?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产发展水平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专制社会本身并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它在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只能依靠偶然的获得,而不能通过创新机制系统性的大量获得。所以,在2000余年里,中国社会的生产技术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但“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技术渐渐传到了中国。这使得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专制社会也能获得和应用先进的技术,也能获得和应用建立在这些技术上的组织管理手段。本来,技术进步既可能增进自由的力量,也可能增进专制的力量。但在中国人仍然秉持“君权至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下,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就只能增进专制的力量。铁路的修建、电报的使用等等都加强了专制对社会的控制力。
  
  当专制力量强大到可以直接控制整个社会时,它自然而然地就会不再依赖宗法家族和读书人阶层,而要消除它们。它就会“灭孝强忠”,剥夺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阶层的价值解释权。“太平天国”应该算是这一冲动的最初尝试。当然它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国直接控制整个社会的手段还不够强大。
  
  “洋务运动”除了增强专制的力量,从而为专制力量消除士大夫阶层提供了可能外,还在另一个方向上转化士大夫阶层,即将读书人从价值领域转向工具领域。“洋务”本身为传统读书人提供了一条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的途径。
  
  所以,“洋务运动”可以看成是埋葬“士大夫阶层”的最初举措。而曾国藩毫无疑问挖了第一揪土。
  
  我最后要说的是,不摒弃“忠君”意识,不树立起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没有这样一个前提,任何的社会改革运动只会增强专制的力量;相应的,民众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也会越来越少,会受到专制越来越多的管束。所不同的是,过去的束缚也许就是几根铁锁穿骨,极其野蛮;而后来的束缚却是密密地富有弹性的锦索捆身。


作者:大国小民 回复日期:2009-02-25 10:00:34 
    精华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0:55:39 
    作者:大国小民 回复日期:2009-02-25 10:00:34
      精华

    -------------------------
  谢大国小民 斑竹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0:57:53 
    请版主将两段合并一下

作者:我是布衣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9-02-25 12:43:47 
    俺又来挑刺了,先生不会不欢迎吧。俺也觉得俺不厚道,老和先生作对,只是先生的观点,让俺有说一说的冲动
  先生第一个观点,俺姑且同意。而第二个观点,俺就完全无法苟同了。洋务运动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埋葬了士大夫阶层。但这里说的洋务运动埋葬了士大夫阶层是指洋务运动的失败让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出了问题,而不是说洋务运动的宗旨就是要埋葬士大夫。
  从曾国藩到中兴名臣李鸿章再到张之洞之流,他们对晚清国运败落的思考根本就没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在这些国之栋梁看来,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并没有什么问题,依然是好的。问题只出在军事技术方面,也就是洋人只是在军事技术方面比我们先进,只要我们在军事技术迎头赶上,就又能恢复我天朝大国的地位。落后的仅仅是技术,也就是说有洋枪洋炮就行了,连现代的军事组织体系,指挥体系都没有进入他们的法眼。典型的就是李鸿章的淮军,虽然有现代的枪炮,可组织指挥体系仍然是旧时的绿营乡勇体系,分散而互不隶属,旗下各营长官都把军队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营勇也只效忠自己的长官。一旦长官崩溃,军队也就分崩瓦解。
  在甲午战争中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淮军烟消云散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让中国人重新思考中国落后失败的原因,这次,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旧文化和旧的政治体制。
  

作者:我是布衣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9-02-25 12:57:40 
    至于先生现在把士大夫阶层和专制区别开来的说法,我要说的是士大夫阶层本就是专制体系的一部分。由于专制是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的,所以古代的君王们扶持了一帮地位高于普通民众的士大夫,给他们相应的待遇来维持专制统治。封建王朝的士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是不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是世袭的,并且君王们很难控制士大夫的意识形态,而进入了秦汉以后,皇帝们对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变成了只有支持皇帝统治才能为士。到了明清,皇帝已经牢牢的控制住了士的意识形态,士已经成为了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4:08:13 
    洋务运动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埋葬了士大夫阶层。但这里说的洋务运动埋葬了士大夫阶层是指洋务运动的失败让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出了问题,而不是说洋务运动的宗旨就是要埋葬士大夫。
  -------------------------
  我是这个意思呀!我文中说“不论“洋务运动”的初衷如何,是强国也还是富民也好,最终,它的最大成效是加强了专制的力量,专制才是“洋务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要不然我怎么说历史是诡异的呢?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4:15:15 
    作者:我是布衣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9-02-25 12:57:40 
    至于先生现在把士大夫阶层和专制区别开来的说法,我要说的是士大夫阶层本就是专制体系的一部分。
  -----------------------
  它们之间是个交集。一部分士大夫或者读书人在君权专制中,一部分在宗法专制中。我这里的专制是批君权专制,没有特别指出。
  
  士大夫阶层是一个意识共同体。虽然其中不乏投机者,但却没有公然反对儒家思想的。也许明代的李贽是个例外。

作者:杏风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9-02-25 15:02:33 
    太平军抓到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一个不留;反过来,清军也是动辄屠城。这是阶级斗争?这是名教之争?大概只有脑袋被驴踢过的才会这么认为,这分明是民族战争,是明末抵抗运动的延续,而曾国藩在这场战争中站在满洲人这边屠杀汉人,和尚可喜之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曾国藩打下南京之所以要屠城,是因为不屠城不足以表忠心,而屠城之后,再打着反清复汉的旗号起兵造反的号召力就没有了。

作者:杏风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9-02-25 15:16:43 
    至于什么洋务运动加强了专制,更是莫名其妙的观点。
  
  满清是典型的征服王朝,它本身就没有合法性,它的统治全靠屠刀和愚民维持,而太平天国削弱了非汉人的军事实力,到处都是租界四面透风,民智一开,满清的统治就崩溃了。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满清殖民统治崩溃的过程,明明是在崩溃,怎么能说专制加强了呢?!

作者:杏风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9-02-25 15:37:0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日本用的是攻心战,打出的是《告十八省豪杰书》。满汉互相猜忌,而人家君臣一心,武士道武装起来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如何能赢?

作者:123176 回复日期:2009-02-25 17:51:58 
    小店有1000多种饰品供大家选择~随时恭候大家的光临o(∩_∩)o... http://shop36223408.taobao.com/
  QQ176071176旺旺 shuangtianluoye




作者:老Wxs 回复日期:2009-02-25 18:01:12 
    文章能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

作者:nickeyue 回复日期:2009-02-25 18:40:53 
    太平军抓到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一个不留;反过来,清军也是动辄屠城。这是阶级斗争?这是名教之争?大概只有脑袋被驴踢过的才会这么认为,这分明是民族战争,是明末抵抗运动的延续,而曾国藩在这场战争中站在满洲人这边屠杀汉人,和尚可喜之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曾国藩打下南京之所以要屠城,是因为不屠城不足以表忠心,而屠城之后,再打着反清复汉的旗号起兵造反的号召力就没有了。
  --------------------------------------------
  说的有理啊

作者:小弟弟冰凉 回复日期:2009-02-25 18:45:28 
     当专制力量强大到可以直接控制整个社会时,它自然而然地就会不再依赖宗法家族和读书人阶层,而要消除它们。它就会“灭孝强忠”,剥夺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阶层的价值解释权
  太平天国力量不够。我朝就够了

作者:我是布衣我怕谁 回复日期:2009-02-25 19:52:00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4:08:13 
    我是这个意思呀!我文中说“不论“洋务运动”的初衷如何,是强国也还是富民也好,最终,它的最大成效是加强了专制的力量,专制才是“洋务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
  呵呵,先生不会也是大学教授吧?俺斗胆来臆测一番,先生这么文思敏捷,大作如此频传,想来也是有学问的人
  至于俺为什么认为先生是大学教授,全在于俺和几个大学教授龃龉一番后,发现那些所谓的教授逻辑推理水平就和先生一般,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让俺这个布衣都有了少许优越感
  后来一想,俺错了。其实那些人并不是没有逻辑推理能力,只是先设定论点,再为论点找论据。只可惜这先决的论点太过荒谬,自己都不信,所以论据也有些云里雾里。也可以说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典型
  先生不是这样的大学教授吧?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9:57:47 
    作者:nickeyue 回复日期:2009-02-25 18:40:53 
    太平军抓到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一个不留;反过来,清军也是动辄屠城。这是阶级斗争?这是名教之争?大概只有脑袋被驴踢过的才会这么认为,这分明是民族战争,是明末抵抗运动的延续,而曾国藩在这场战争中站在满洲人这边屠杀汉人,和尚可喜之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曾国藩打下南京之所以要屠城,是因为不屠城不足以表忠心,而屠城之后,再打着反清复汉的旗号起兵造反的号召力就没有了。
  ---------------------------
  屠城杀平民 是不对的。但他到主要不是要表忠心,是为了斩划除根,并节约供给,收括财产而已

作者:大别山烽火 回复日期:2009-02-25 20:05:09 
    坚决支持布衣。

作者:大别山烽火 回复日期:2009-02-25 20:10:59 
    曾剃头屠城的时候是否想过士大夫?为的是顶戴花翎
  曾剃头洋务运动的时候是否想过士大夫?为的是屁股下面的凳子。
  不要为这些沾满鲜血的人去粉饰什么,可以去分析他这个人。但是坚决不能把他的目的想的那么单纯。
  标题党。

作者:飞逍 回复日期:2009-02-25 20:12:24 
    作者:江上小堂1 回复日期:2009-02-25 19:57:47 
    屠城杀平民 是不对的。但他到主要不是要表忠心,是为了斩划除根,并节约供给,收括财产而已
  
  --------------------------
  
  曾国藩主要是为了向他的满人主子表忠心,至于其他敛财之类是顺带了。
  在一个对汉人采取根深蒂固防范和压制的社会里,同胞的鲜血和头颅是曾国藩这个汉奸保住身家的绝好护身符。
  
  另外,屠杀平民不是‘对’和‘不对’的问题,这太轻巧了,简直是亵渎。
  屠杀平民,尤其是屠杀同族平民,是罪恶,是罪恶滔天!

作者:bw2007 回复日期:2009-02-25 20:25:26 
    楼主,太平天国反名教很自然,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所有造反的人都要首先反对名教,反对三纲五常。但他们掌握政权后,就会重新支持名教。叔孙通说,名教不能进取,可以守成,就是这个意思。太平天国也不会例外。
  
  曾国藩并非不知道满皇帝是毁其衣冠的外寇,他之所以保大清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认为满清政府还很强大,造反时机未到,他想站在胜利者一边,所以才会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不仅打击了名教,也打击了专制制度。火药摧毁了贵族,西方科技知识使士大夫和专制皇帝的无知和愚蠢尽显在百姓眼前,使他们从此失去了神圣的光环。
  
  因此,当洋务运动使百姓可以睁开眼睛看世界后,原来那些只会读四书五经的士大夫被掌握新知识的有识之士代替,原来那些无知无能的世袭皇帝被有能有才的能人志士代替,成了众望所归的必然。

作者:2009022 回复日期:2009-02-25 21:22:36 
    留记

作者:humbleness 回复日期:2009-02-25 21:23:40 
    “洋务运动”除了增强专制的力量,从而为专制力量消除士大夫阶层提供了可能外,还在另一个方向上转化士大夫阶层,即将读书人从价值领域转向工具领域。“洋务”本身为传统读书人提供了一条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的途径。
    
    所以,“洋务运动”可以看成是埋葬“士大夫阶层”的最初举措。而曾国藩毫无疑问挖了第一揪土。
    
    我最后要说的是,不摒弃“忠君”意识,不树立起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没有这样一个前提,任何的社会改革运动只会增强专制的力量;相应的,民众所能保留的自然权利也会越来越少,会受到专制越来越多的管束。所不同的是,过去的束缚也许就是几根铁锁穿骨,极其野蛮;而后来的束缚却是密密地富有弹性的锦索捆身。
  
  
  
  
  独到,犀利。
  作者用心良苦~~

作者:penghuilove 回复日期:2009-02-25 21:26:36 
     都有道理哈.

作者:humbleness 回复日期:2009-02-25 21:34:36 
    ……今人误谓中国过重虚理,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而不图精神之救药,势必至人欲横流,道义沦丧,即求其输诚爱国,且不能得。
   ——陈寅恪

作者:阴险的狮子 回复日期:2009-02-25 21:40:59 
    记号

作者:fxisha 回复日期:2009-02-25 21:43:40 
    记号

作者:夯哥 回复日期:2009-02-25 21:52:53 
    语言的力量很强大,无迹可寻,只有用心体会了。一些人看不懂楼主在说什么,就唧唧歪歪。哎

作者:bw2007 回复日期:2009-02-25 22:05:09 
    作者:humbleness 回复日期:2009-02-25 21:34:36 
    ……今人误谓中国过重虚理,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而不图精神之救药,势必至人欲横流,道义沦丧,即求其输诚爱国,且不能得。
     ——陈寅恪
  =======================================================
    人欲横流,道义沦丧,几千年来一直如此,看看二十五史就知道了。与功利机械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