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儿向涛头立”——记改革大潮中的民革安徽凤阳总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5:48
“凤阳本是帝王乡,花鼓悲歌远四方。忽忆当年大跃进,韶山亦是有流亡。”这是一位诗人当年游凤阳时写下的一首《偶感》。千百年来,这里农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直到30年前的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按下了18颗鲜红的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在全国实行农业“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性序幕。民革安徽凤阳总支,作为参政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85年,民革凤阳县支部成立。现在,凤阳总支辖3个支部,有党员46人。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为凤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老党员钟家宽在担任小溪河区文化站站长期间,提议促成了“小溪河文化体育节”。安徽省烟草研究所副研究员陆天胜,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14项,成绩斐然,其中1项获省一等奖,2项获省三等奖,4项获省四等奖。凤阳师范高级讲师李掌平,在《物理实验》、《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及《安徽中师》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凤阳中学高级教师汤明珠学高身正,深受学生爱戴,被学生评为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被学校誉为“学者型教师”,荣获首届“滁州市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凤阳二中体育教师蒋元慧教学成绩突出,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她多次出任凤阳县大型文体活动的总编导,数次作为教练带队参加县市运动会并取得骄人成绩。
凤阳总支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党员参政议政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参政议政积极分子,支部参政议政工作成绩显著。
主委张家水在安徽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在濠河上建节制闸的建议》受到充分重视,有关部门立即着手办理,现在该工程已建成;他在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改建凤淮公路的建议》作为滁州市代表团的集体建议提交大会,2002年,省交通厅等相关部门落实了该建议,目前凤淮路的改建已结束。滁州市人大代表周爱珍在市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建设全市天气雷达探测网络和人工降雨指挥中心》的议案,引起市领导重视,副市长张忠孝多次到省气象局汇报,省气象局将全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中的“江淮分水岭人工降雨基地”建在了滁州市。李成志提出《关于整顿出租车乱停放的建议》,县文明办很快出台整治措施,规范了出租车停放场地,解决了出租车乱停放问题。凤阳县政府针对县政协常委汤明珠提出的《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提案,专门成立了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并从省教育厅争取到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调整学校布局。
总支不仅充分调动党员个人参政议政积极性,更加大作为民革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力度,先后产生了一批优秀集体建议。
2002年,总支提出《引凤阳山水库水作生活饮用水源水》的提案被县政府采纳,政府投资1500万元,自凤阳山水库铺设约15公里的全封闭管道,解决了府城、临淮、门台子三镇1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问题。总支提出的《关于加强凤阳县城规划》和《关于加强乡镇规划与管理》的提案,针对规范凤阳县城镇建设、加强凤阳县乡镇规划管理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凤阳民革总支关注社会,心系民生,积极参与“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经常开展捐款、捐物、送医下乡以及为下岗工人送温暖献爱心等各项公益活动。主委张家水先后资助7名失学女童,20多次义务为中小学设计教学楼,为学校节约设计费累计120多万元。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多次到贫困地区送医送药,开展义诊和疾病防治。唐怀林医生免费为特困家庭烧伤儿童实施烧伤疤痕切除和皮肤移植手术,为患者节省手术费3千多元。多年来,支部和党员共捐款物折合人民币约4万元,资助失学儿童11名,先后8次到贫困地区送医送药,义务诊治患者2千多人,免费发放药品2万余元。
(王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