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卫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08:50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1983年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就任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996年升任正教授至今。191年至92年期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任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亚洲太平洋论坛(淡路会议)研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IDEG学术委员、日本国际高等研究所(IIAS)企画委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东京财团比较制度研究所(VCASI)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中国法与政治。主要著作有《超近代的法》(密涅瓦书房,1999年。获日本法社会学会首届优秀著作奖)、《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现代中国的法制变迁》(日本评论社,2001年)、《宪政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2005年)、《法律程序的意义》(小文库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中国审判的构图》(有斐阁,2004年)、《正义思考的轨迹》(个人法学系列之一,法律出版社,2007年;其余四种《秩序与浑沌的临界》、《宪政的理念》、《法治构图》、《制度、规范以及实践》也将在年内陆续付梓)等。
 

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
再论合宪性审查——权力关系网的拓扑与制度变迁的博弈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中国政治改革与组合最优化的制度设计
法治与普遍信任――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
网络化社会的戏仿与公平竞争——关于著作权制度设计的比较分析
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
违宪审查的不同制度设计在日本
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及其演化
上访潮与申诉制度的出路
界定法社会学领域的三个标尺以及理论研究的新路径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
宪政的规范结构——对两个法律隐喻的辨析
法律程序的意义
中国文明的经验与全球化时代的双向性法制范式转换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也谈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原罪意识、财产权以及法治的道德性
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改革
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执行难”的理论争鸣: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间的竞争与互补(多人讨论)
作为隐喻的ATM犯罪
宪政的复权
以法治指数为鉴
彭宇案的公平悖论
立法改革的”反刍胃”模式
解放奴工之路 ——继续关注-黑窑奴工
解放奴工之路
政体改革的两大棋眼:征税权与预算案
“牙防组”事件公益私诉启示
直面血案谈控枪
贪官的忏悔与制度反省
生死博弈与刑法改革
杂谈“有产政府”思路对税制的影响
落实信访条例还应另辟蹊径
作为象征的县长“灭门”案
“人治”与“狗患”
中国式司法动态均衡机制的一个图式化说明
“法律人个案评价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
阶级司法与贿买保护的循环圈
电脑量刑的是与非
“驻京办”与制度转型
失守的底线
判决书“市场化”忧思
误判死刑的沉冤是怎样发生的?
问责与制度环境
城市本该飘溢平等自由的空气
直面法律摩擦
网络空间也需维权
被漠视与被扭曲的权力主体——主权在民
网络社会的市场与公正
私产入宪后的社会公正问题
从法治到民主的里程碑
从教授嫖娼案看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重构
从农村的法律话语场看中国宪政的合意论基础及其缺陷
对法院误判怎样追究国家赔偿责任?
从审批到审计:法治政府在行动
对“南都案”定罪根据的质疑
法官人事管理方式中的宪政问题
货币的公法色彩
施米特宪法学说的睿智与偏见
哈耶克的法治悖论:有机体与自由
作为国家缩影的刑罚制度――福柯监狱结构论点评
以社会最小代价获取民主化最大成果——探讨中国政治改革软着陆的制度设计
当今中国宪政发展的阻力与助力——以强制拆迁和刑罚权为线索
重新界定法治与市场的关系——以当今中国实际存在的四种基本问题为线索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再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
中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
拨乱反正说程序
怎样界定律师的角色?
普法随谭
犹忆天涯宪政谈
在法学经典中感悟"两造抗辩"的奥妙
法不阿贵 方成公器――关于宪政之路与江平先生风骨的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