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宏:新闻圈里的“无眼之王”(中国青年报 2007-9-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5:41
传奇 新闻圈里的“无眼之王” 2007-09-26 本报记者 林天宏     当了10多年记者,可张骥良从来都不知道,一份完整的报纸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双目近乎失明,只有把报纸紧紧贴在鼻子上,才能勉强看清上面写着什么。他有出门前洗脸的习惯,因为报纸上那些油墨未干的铅字,会随着他鼻尖的移动,印到脸上。

    但即便这样,路上遇到的熟人也不会嘲笑他,他们都很亲热地喊他“张记者”。此时,这个身高仅1.50米的“盲人”,就会朝着眼前那团朦胧的光影咧嘴一笑,眼球却拧向相反的方向。

    这种表情,在张骥良脸上已经出现了近50年。不足一岁时,一场高烧毁坏了他的视觉神经,从此,他只能靠着一线微光度日。1994年,当赖以谋生的那个残疾人企业破产倒闭后,他的生活彻底陷入了黑暗。

    早先,这个文学爱好者曾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过近百首诗歌、小说等作品,下岗之后,有作协的朋友见他走投无路,便帮他联系了一些名人做专访,赚点稿费。这个“盲人”的“记者”生涯便由此开始,并一发不可收拾。

    “我没别的,就一粘乎劲,被我瞅上的人,他就别想跑。”张骥良说着,露出得意的神情。

    一次,他得知一位著名教练下榻某宾馆,就前去采访,可是对方推说没时间。于是,他每天都在那人的房门口蹲着,最长一次等了6个小时,对方终于接受了他的采访。

    还有一次,张骥良同另一名女记者,一道前去采访某名人。此人是出了名的“刺头”。在那富丽堂皇的别墅门口,他掏出事先备好的鞋套,女记者却径直进入。结果,女记者被骂跑了,张骥良则和那人谈了足足两小时。

    张国荣、施瓦辛格、巩俐、赵薇、巴金、冰心……从张骥良近600人的采访名单里随便拎出一个,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于是,那些年里,张骥良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采访名人最多的残疾记者”。

    这曾让张骥良感受到“某种从未有过的尊严”。但在一次新闻作品研讨会上,一个记者直言不讳对他进行了批评。“你是个残疾人,但又是生产文字垃圾的壮劳力。”对方说,“记者的目光,应该向下看,去关心那些被漠视的人群。”

    张骥良“好像被猛抽了一耳光”,“我也是穷苦人啊,差点忘本。”

    此后,这双近乎失明的双眼,便掩护着张骥良,采访了北京这个大都市里大量的边缘人群——乞丐、发票贩子、职业卖血者、医疗垃圾收购者……为了得到他们的信任,他曾和卖血者一样,用啤酒吞食烟灰来稀释血液,也曾穿上捡来的破烂衣服,在污秽的地下通道里,向一个女乞丐下跪磕头拜师,还把女乞丐9岁大的女儿喊作“师姐”。

    “我是个瞎子,什么苦没吃过?我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他说。

    事实上,张骥良也没法在意,双眼眼力仅有0.01,眼前任何人对他来说,都只是一团模糊晃动着的光影。

    他曾写过整整两个版关于北京乞丐的文章,据说引发了一场持续半年的大规模治理乞讨人员的行动,这甚至惊动了北京“丐帮”的最高头目。有传言说,这位“帮主”发出了悬赏令,用10万元人民币,换张骥良的人头。

    最惊险的经历在他暗访卖假发票的人群时。七八个壮汉把他围在一个角落里,一把冰冷的三棱刮刀顶在他的脖颈上,一个冰冷的声音问道:“你是雷子(警察)派来的吧?不说清楚,今天,哥几个认得你,这把刀可不认得你。”

    “有让瞎子当雷子的吗?”他侧着头,认真地模仿当时的情景,“我眼神不好,哥几个眼神也不好?”

    “我是个残疾人,要想在新闻圈里做得比别人好,还不得付出比别人百倍千倍的努力?”张骥良开起自己的玩笑,“什么无冕之王,我是无眼之王!”

    至今,这个“无眼之王”,已经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了近400万字的文章,最多的时候,每个月能收到数千元稿费。现在他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一本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长篇小说,内容来自多年来他对溥仪身边人的采访。

    每天夜里,张骥良都在家中那张配有老式灰色台灯和生锈挂锁的书桌上,用一种独特的姿势,开始他的写作:为了把字写在格子里,他的鼻尖紧贴着纸张,握着笔的右手食指,用力地靠在脸颊上,来保持某种平衡。如今,脸颊上已经有一个手指形状的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