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搜代表了搜索行业的发展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3:54:52
中搜代表了搜索行业的发展方向?


时间:2005年08月29日15:27   来源:搜狐IT   作者:赵月旺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收藏本文即时新闻通知进入IT论坛相关新闻:

搭乘IT直通车,订阅精彩IT新闻
【编者按】:本文作者赵月旺系搜狐IT《企业解读》栏目特约顾问,为搜狐IT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今年的互联网很热闹, 百度上市和Yahoo中国和阿里巴巴合并等事件,揭示出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些规律,具体如下:
互联网开放、透明和自由的特点决定了一种商业模式只能存在一个寡头网站,除非其竞争者能够创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1)">
传统行业由于存在着地区、政治、文化、民族和资源的差异,多巨头模式现象要比寡头模式更普遍。比如,在家电、通信、钢铁、旅游等行业,多个巨头长期并存和竞争,谁也不能把谁打败。例外的情况是微软和Intel这类企业,它们站在了价值链的最前端,与地区、政治、文化、民族和资源的关联程度不高,除了某些细分行业如手机,没有其他企业可以抗衡,一枝独秀。
互联网企业所处的价值链比较短,最早的门户网站只有2个环节---网站和网民,随着电子商务、搜索类网站的兴起,现在出现了3个环节---信息提供者、信息汇集和呈现者(指网站)、信息获取者,仍然比较短,因此,商业模式就不可能复杂,网民的对商业模式的认知培养比较容易(一般需要1~2年),同时,寡头网站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网民的选择成本,最终,造就了如今Yahoo、阿里巴巴、Google的格局。
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搜狐,面对国际门户Yahoo的挑战,为什么能够生存和发展?原因就在于搜狐对商业模式的创新是Yahoo不可替代的, 搜狐专注于中国,在汇集第3方信息的同时,也针对网民关注的问题,大量采用原创内容,维持了与网民的长久关系。比较而言,Yahoo中国是没有能力这么做的。
另外,作为后来者的百度,面对国际搜索老大Google的挑战,为什么能够在 NASDAQ上有惊人的表现?原因就在于百度对音乐搜索的特殊理解,比Google的全搜索定位,有不可替代之处。
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导的时代,传统行业的商业规律并没有过时
前几年互联网热的时候,造就了多如牛毛的门户、电子商务、娱乐、搜索网站,泡沫破裂的时候,也是消化支撑这些网站的新技术的时候,在商业模式上深挖和不断进取的网站最终成长起来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有:
腾讯,作为即使通讯行业的寡头,在其起步和成长的过程中,环伺周围的网站不下十家,其成功的诀窍在于持续关注网民的实际需要,在保持领先的期间,传统零售行业的“选择成本最低”(客流量大的热街道店铺多,店铺多的街道客流量大,互相促进)原则逐渐起了作用,竞争对手的命运只能是被淘汰。
阿里巴巴,作为B2B行业的寡头,在其起步和成长的过程中,各种以连接企业之间供需信息为商业模式的网站也很多,其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信息呈现的技术有多么先进,和“选择成本最低”的关系也不大。我认为,其成功的诀窍在于解决了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沟通时普遍存在的“信用焦虑”和“效率焦虑”,诚信通、支付宝等工具的推出,展现出马云和他的团队在解决网民的现实需求的时候展现出来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百度,作为细分搜索行业---音乐搜索,的寡头,其成长的过程深得传统行业“差异化竞争”(不做与行业老大一样的产品,同时,看准行业老大的资源限制,只做行业老大不能迅速覆盖的产品子类)和“品牌识别”(企业品牌中包含独特功能定位)原则的精髓。在百度网站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始终关注互连网免费音乐资源的“可获得性”问题,造就了百度如今的盛况---“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最近几天,中搜获得风险投资的事件有成为了一个新热点,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有关这方面的分析文章已经有很多,这里只提出我的几个观点:
首先,为什么慧聪会放弃对中搜的控股权?
慧聪是做企业咨询起家的,现在开始涉足B2B业务,与阿里巴巴的思路不同,慧聪的优势是对行业本身的理解比较深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交易,也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和运营,因此,与阿里巴巴的定位不同,更适合大企业之间的B2B。而对于中搜来说,本来应该是慧聪的“大B2B”模式的得力支撑,但是,由于其桌面工具的智能化水平不高(规模和团队的技术能力,尤其是知识加工能力不强,即使如Google也不敢贸然涉足),团队对信息的二次人工加工能力有限,使得其“内容提供”业务仅具有二流行业咨询公司的水平。这个时候,把IM功能加入到这个桌面工具之中,以“平台”的定位来谋求一定程度的垄断,可以说是一个败笔。这时,慧聪通过表面上“甩包袱”的形式,吸引可以在商业模式上提供帮助的风险投资,尤其是熟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IDG和在电子商务上有过教训的联想,便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因此,我的结论是,慧聪退出控股权,不是因为不想管,也不是因为缺钱,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加强,提升中搜的知识加工能力,可以是技术上的,也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与专业的行业咨询公司形成一定程度的联盟;
中搜的吸引力在哪里?
我认为,中搜的价值在于行业咨询经验的工具化方向,中搜后面的慧聪给这个方向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希望。
Google的全搜索和百度的音乐搜索,从技术上说,均属于低级阶段,从情报挖掘的深度来看,也仅仅停留在汇集和分类的层面,远远没有达到提炼(点评、抽象化和预测)的层次,更不要说个性化挖掘了(针对某个企业的长期分析,如收集连续1年某个企业领导人的讲话,对其个性和战略进行预测)。而中搜如果能够在获得风投后,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加强,应用BI领域的成果,结合慧聪的长期行业咨询经验知识库,是有可能在 Google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的;
IDG为什么对中搜的评价是也许会成功
获得风投后的中搜,通过加强人工二次加工能力,或者通过与其他专业的咨询公司的战略联盟的形式(比较难,因为慧聪本身也是一个咨询公司),可能会提升其桌面工具的“内容提供”的质量,但成本也会同时增加。从技术上看,中国一直落后于外国,通过这些资金,要想在Google的技术的基础上,往智能化的方向上迈一步,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IDG而言,通过这次投资,把握搜索行业新动向,大概才是它的本意。
_xyz_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