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网校的发展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00:01
[摘要] 本文尝试从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网校,从网校的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探寻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校 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网校的本质是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网络教学服务。从90年代中期诞生到今天,中小学网校一直起起伏伏,褒贬不一。但是,如同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又一次工业革命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也必将带来教育的变革。这不是幻想,挤去互联网的泡沫和浮夸,我们已经看到国际上以网络教学为核心的巨型开放大学取得了丰厚的教育成就。
当然,与开放大学定位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同,基础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教育几乎可以肯定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但不能忽视的是,教育共性的本质上都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互动的过程。那么,面向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网校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呢?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和总结一下国内基础教育网校的发展。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及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背景下,课外辅导和家教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而这种需求也正是网校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中小学网校基本上都定位在第二课堂,即为中小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课外辅导,试图承担与课外辅导班和家教同样的功能。
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中小学网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是1996年到2000年。网校在教学服务形式上基本以同步课堂为主,同时挂靠名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课堂搬家,把名校的教学内容上移植到网上,如讲义、试题、试卷等。与辅导班和家教相比,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投资获得名校教学资源的网上服务,这是这个阶段网校建设的基本理念。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技术原因,课堂并没有真正地搬成家,学生虽然得到了名校的教学内容,但缺少了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同时教学内容也只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辅导,因此网校在最初的红火后很快降温。虽然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很多网校开始认真地总结网校的定位以及网络教学的优势和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更加针对课后的练习、总结、巩固、提高,同时提供了教学答疑、网络测试等一些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的网络教学工具,但与辅导班和家教比起来还是很不成熟,不能普遍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网校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校在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有了实质的进步,尤其是音视频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声画课件、网络实时可视课堂应运而生。所谓网络声画课件,是指把教师的语音讲解和同步电子板书打包在一起,通过高效音频压缩处理后适合在网上传播的网络课件。这种课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声音与教师的板书过程同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所谓网络实时可视课堂是指利用网络会议技术实现在网络上的可视交流,学生可以看到老师的视频画面,同时可以用文字、声音等方式与老师交流,得到与传统课堂类似的现场感;但由于采用实时的模式,对网络服务器、带宽等要求较高,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这时期的网校在教学形式上依然以同步课堂为主,没有实质的变化,但是较好的课堂教学模拟基本上达到了课堂搬家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在网上获得与辅导班及家教相似的学习感受和效果;同时,因为实现了课堂搬家,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加贴近学生课外辅导的需求,从新课讲授到阶段总结、重难点分析、考试复习指导等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随时随地的便利,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另外在教学平台的设计上,网校也更加注重人性化、个性化,提供了更多的网络学习工具,如学习计划、学习笔记、网络答疑、在线测评、作文训练、英语听力训练等,使学生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中小学网校的这些新变化已经获得了相当的认可,网校也因此进入了又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经过8年的发展,从教学功能的角度看,目前的中小学网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效补充。但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在目前网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都没有实质的变化。所以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网络教育究竟应该并且能够承担什么样的教学功能?难道就仅仅是学校教学的课堂搬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质实施阶段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就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那么,这一系列变革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都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同时新课标强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强调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应用;强调科学课程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主动完成,等等。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意义深刻,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有效学习、高效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课外学习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在某种程度上它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全程(即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预习、课堂、练习、复习、测试、拓展等)中充分有效地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是必需面对、必需有效解决的问题。
我们必须在上述背景下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网络教学,这倒不是为了迎合教育改革的口号而做形象工程,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个改革目标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有效保证,所以网络教学应该(也能够)在推进教改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网校应该做实实在在的教育工程。
网校应该在继承现有模式中优秀成分的基础上,从教学资源的内容、资源的呈现方式、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几方面逐步向“为学生的全程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探究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服务”的方向上发展。
在服务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必须认识到课外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共同支撑学习的过程。
在服务内容上,在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下认真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阶段(如预习、练习、复习、测试、拓展等),针对不同的知识属性(如概念型、辨析型、拓展型等),设计并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恰当的内容表现形式(比如问题的形式等);分析学生学习的共性需求,兼顾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整合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包括整合优秀的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形象化、可视化的学习课件。
在服务交互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构建方便实用的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环境。
这里,最重要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服务中渗透先进的教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避免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体现落后的教学思想,更不能形成机灌代替人灌得局面”。
这样,网校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校”,而不再仅仅是辅导学校和家教的模拟。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未来的基础教育将是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依靠网络学习,学生可以优化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学负担,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同时,网校的开放可以让全社会共享优秀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获得优秀的“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