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8:09

追赶人生--记录人生旅程

网站首页 | 网页地图 | 留言本 | 精华美文 | 资料课件论文下载 |关于wished.cn| google adsense

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

【英文标题】Study on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标题注释】[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01)03-0008-(07)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725002)和信息产业部软科学资助项目
【日期】[收稿日期]2001-06-15
【作者】侯伦/唐小我
【作者简介】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侯伦(1957—)男,四川成都市人,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唐小我(1955—)男,四 川彭州市人,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加速推进的必然性。从信息化的组织建设、信息基础 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入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全面评估一个企业信息化程度 的指标体系。对该指标的讨论可以为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结构性诊断、突破瓶颈、加快信息 化建设,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依据。
【英文摘要】The basic concept,necess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informatio nizati on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Then some level indicators used in e 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enterprise's informationization were for the f irst time studied.Th 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make a structural diagnosis,solve the bottleneck of informationization,accelerat e the realization of informationiz 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s a dvantage competition.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价/Enterprise/Informationization/Indicator system/Evalu ation
【正文】
国民经济信息化按层次划分,分为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按经济行为主 体划分,分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无论是怎样划分,企业信息化在其中 的地位都是不容质疑的。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其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起着 基础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及指标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 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和作用包括:企业利用国际先进信息 技术,实现跨跃式发展;企业通过信息化促进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企业利用Internet网 ,扩大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电子商务;通过企业信息化,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实 践证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信息化 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提升国际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信息化 也成为我国企业迎接这种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实现信息化的进程中,常常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首先,由于我国在信息 化方面起步较晚,观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这就使得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常常 分析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诊断企业的信息管理结构。其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发生,相关主体,包括国际国内相关企业、政 府等对企业的综合评价的需求,尤其是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要对一个企业信息化进行准确的评价,需要首先分析影响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主要因 素。换言之,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衡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建 立起一个完整的、合理的以及能够充分反映目前进展的企业信息化度量的指标体系。因此我 们应从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指 标的确定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信息化组织建设评价指标
(一)IT部门组织结构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各种技术问题;有与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各种人 员打交道而带来的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但在诸多因素中,企业一把手的态度,CIO的权力 以及IT部门的地位至关重要。
1.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企业信息化要求强化企业决策层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企 业的信息化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一把手的重视程度。
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企业的一场根本性变革,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上的全新变革。这 种思想变革并不是一个计算机部门的负责人能够推动得了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一把手 的实质参与和支持,企业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2.企业信息主管(CIO)及其权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一把手亲自抓,但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由一把手亲自抓。一把手的主要 作用是把握总体,在关键时刻为企业信息化扫清障碍。总体设计及日常事物处理需要有一个 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个人就是企业信息主管,即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这个CI O一定要提高到决策层的位置上,使其具有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领导地位。企业信 息化涉及到企业的体制、企业的生产、企业的经营,要和企业的各项决策发生关系,一个信 息部门的负责人,只能接受上级指示,不可能参与决策,担当不起信息化决策和实施的双重 任务。
3.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
为了实施信息化,在组织层面上,必须建立以企业信息主管(CIO)为核心信息工作体系,成 立一个类似于“企业信息化委员会”的机构,该机构至少平行于主要业务部门(如财务部、 市场销售部、生产部),由企业最高执行官员(CEO)任组长,由企业最高信息主管(CIO)任副 组长,其它部门(如财务部、市场销售部、生产部等)负责人均应为此委员会成员。在此委员 会下再设IT部门,具体负责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工作。IT部门与财务部、市场部、生产部等 平级。IT部门需要从其它各业务、职能部门获得原始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的结果 又要为这些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决策服务,因此IT部门既要独立于其它业务部门,又要与这些 部门有充分的联络,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CIO既要有充分的行政权力,同时又要与其它 部门负责人有良好的协调配合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构造IT组织机构的原则是:IT部门既能胜 任 企业运作与发展的需要,又能为所有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总之,IT部门的组织定位是 决定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另一关键因素。
(二)信息化规划及开发管理
1.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前瞻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周期长、见效慢、往往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效益需要通过其它业务部 门表现出来等特点。因此企业信息化要从长计议,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再由于信息技术和 管理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因此企业信息化也并非“一化了事”。企业的信息化的战略规划 应 当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能否随时跟踪信息化发展的主流,使企业信息系统能够扩展容易、 升级方便,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形成一个“动态信息化”,是判断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系 统优劣的重要指标。
2.信息建设政策的连续性
信息建设政策方面的连续性有助于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顺利实现。
3.信息系统的经济性
追求信息化的先进性,并非一味鼓励超前消费。任何产品,尤其是IT产品更新换代极快, 正 如Moore定律指出的那样,芯片计算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难以保证产品长期领先。因此, 信息系统虽然应当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需求和能力,务必实事 求是,追求较高的性价比,做到切实可行,才能避免投资的浪费。
4.信息化队伍的持续稳定性
IT业务部门、技术开发队伍的持续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新系统都要经过人机并行试 验、试运行,最后才能正式运行,所以业务部门要有持续稳定的心态。技术人员队伍也要保 持持续稳定,以免出现断层。
5.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其加以规 范。信息系统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信息系统应以数据为中心,应该面向数据应用开发,而不应 该面向处理过程。信息系统强调高层规划工作,即以总体数据规划为中心的总体规划和总体 设 计。有一套完整的“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相结合”的策略,还应当有完备的开发文 档的积累和保存制度。
6.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企业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的简单堆砌,而应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标准、规范和 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维护,使企业能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信息,从而保证企业信息 化处在正常、稳定和规范的发展轨道上。一个企业的信息管理是否真正走上正轨,其重要标 志是其信息流程是否实现了规范化,数据是否实现了标准化。要把建立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标 准,正确制定数据库计划和研制新的业务功能模型作为重点。能否抓住机遇进行一次正规的 总体数据规划,是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三)信息化人力资源的评价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更是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根本。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 人及其素质。不论是高层领导、技术人员,还是业务人员都要在信息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学 习信息技术,学习新的管理理论,转变观念以适应信息化进程。
1.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
企业中要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这里高水平是指这支队伍要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 与能力,同时还要有信息为管理、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要造就这样一只队伍,长期的、 稳定的信息人才培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2.干部队伍的素质
对于企业各级领导来说,应带头学习,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形成决策办事讲 科学、靠信息的工作习惯。领导的行为和观念,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它不仅 对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巨大支持,而且对企业全体员工起着示范和带头作用。要 按照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有意识地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培养新一代的中层管理干部。拥有 这样一批中层干部,是成功实现信息化的保障。
3.信息技术人员队伍
企业要有一批稳定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企业要长期加强信息 化人才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而且要培训他们的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要求他 们要能深刻理解企业业务。
4.业务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各类人才缺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企业信息化工程需要全体员工都具备较高的素 质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所以信息化过程中应当对人员培训、人员管理、甚至人才引进等问题 加以足够注意。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价指标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联机网络和电缆、光纤、卫星、微波、无线通信及电信 网等设施。
(一)基础设施的投资
1.信息化投资的比重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耗资巨大。信息化投资占企业全部投资的比重将极大 地影响企业信息化的程度。通常,运行良好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力度较大,信息化的 成功又使该企业运行的更好,形成良性循环。
2.软件、硬件投资比例
信息化投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恰似躯体和灵魂的关系,因而软 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人们有重硬轻软、以硬挤软这种通病的存在,在信息化过程中, 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经常产生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滞后而陷于“有路无车, 有车无货”的尴尬境地。正确的出路在于软硬结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以硬为主逐步转 向以软为主。硬件支配软件的时代正在过去,而软件支配硬件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软件 投资与硬件投资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的信息化的成败。
(二)信息化硬件平台
1.服务器
服务器的配置是否合理决定整个企业网络的效率。随着信息化地进行,服务器地需求量也 在 增加。为了提高效率和确保安全,应当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不同的服务器。如有可能,应当 设置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业务规则服务器、网关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在配置服务器,选择服务器的性能和档次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即不仅要考虑满足当前的 需要,还要考虑企业的中近期发展,留足余量,以确保服务器在经济寿命其内不过时,但也 不要造成资源浪费。
2.客户机平台
客户平台主要是业务处理平台。其性能和档次的选择也应当坚持“适度原则”。根据不同 的 工作岗位和业务需求配置相适应的计算机,企业客户端配置可能为:X86、Pentium X。此 外,还有国际品牌机、国内品牌及和兼容机之分。
人均计算机的台数也是反映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3.办公自动化设备
除了计算机外,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 仪、多媒体专用制作设备等的拥有量,也是度量信息化的指标之一。
(三)通信及网络支持平台
1.通信设施
包括人均电话拥有数、移动电话拥有数、传真机拥有数以及交换机拥有情况等。
2.广域网互连
与国家主干网的连接方式和带宽决定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外部Extranet和Internet交 互的效率,往往成为企业信息化、开展电子商务的瓶颈。通常的连接方式有通过MODEM接入P STN,ISDN,B-ISDN(ATM)、ADSL,X.25、Frame Relay、DDN和VPN。
3.局域网
局域网涉及到网络结构、设计流量、覆盖范围和介质种类等。具体来说包括:网络拓扑是 以太网还是令牌网或混合网;网络信息最大流量;网络线覆盖企业范围占企业全部可使用计 算机单位的百分比;网络线介质是双绞线或光纤,或它们各自的比例。网络的交换技术包括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以及ATM方式。
(四)系统和软件平台
1.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应当与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安全性要求相适应。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对硬件资 源要求较低,但管理较为繁琐;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rver)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 建设;Unix管理复杂,但其功能和安全性都超过其他操作系统。此外,Linux由于其开放性 和优良的网络支持功能已经异军突起,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可考虑。如果企业业 务对安全性有更高要求的比如涉及国家利益等,可以考虑采用我国拥有自主版权的红旗Linu x操作系统。
2.Internet技术
Internet技术的先进性,也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C/S架构的出现把数据从封闭的主 机系统中解放出来,C/S模式的好处是减轻了主机系统的压力,充分利用客户端PC机的处理 能力。B/W/D结构克服了C/S模式客户端多种程序所带来的企业资料的不一致性;而服务器端 的开放和基于标准的连接方案,大大加强了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同时,动态的、交互式的信 息发布改进了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增加企业的商业机会。基于Web的解决方案为企业计 算带来的关键利益包括:低成本、易维护的通用客户机(浏览器);开放的、基于标准的解决 方案;强有力的、多媒体的、交互式的信息发布。
3.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通常,特小企业可以采用Fox系列、Paradox 、Access,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Microsoft的QSL Server,中大型企业可以采用Sybase、Inf ormix,大型企业最好采用Oracle。
(五)内部网—外部网—互联网的建立
1.企业内联网(Intranet)
连通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网络,可以通过整合企业研发、生产、营销、仓储等管理信息资 源,强化业务流程管理,使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工作流程,促进科学决策,提高企 业运转效率。
2.企业外部网(Extranet)
连接企业及相关协作厂商之间的网络,促进企业之间的电子数据信息(EDI)交换、电子转账 、信息交流等,以提高沟通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
3.网际互联网(Internet)
连接企业内外网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实现企业对供应商与客户的信息沟通,进而形成由信 息流向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流整合的桥梁。因此,它是电子购物和电子交易的出口 。
(六)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1.安全规章制度
信息化给企业信息的传输、获取与挖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企业的数据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隐患。企业的营销资源、技术信息等商业秘密随时面临泄漏的危险。因此,严格 的信息安全制度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一套完整的安全体制和规章制度,将是企业信息化的 顺 利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
2.防火墙
从物理层面上保护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防火墙。它可防止从本企业到Interne t 上的不必要访问以及来自外部的非善意访问。
3.安全审计
企业信息化都必须依赖于数据库。为了防患于未然,对数据库的任何访问都应当通过安全 审计和保留详尽的访问日志。一旦出现泄密和安全事故,才有可能对非法访问进行跟踪和追 查。重要文件加密、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也是安全保证的重要手段。
4.入侵监测系统
除了设置物理上的防火墙外,还应当建立软件屏障,防止黑客或不明者恶意访问网络和对 网络进行攻击,还应当安置定期更新的反病毒软件。
5.电子商务的安全
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则应当采用安全电子交易(SET)规范或者SLL规范,以保证商务活动 的正常进行。
6.自动恢复系统
任何系统都避免不了故障的发生。如果不加以防范,故障将有可能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 损失。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以防患于未然。在故障发生后 ,网络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都应当具备自动恢复系统功能。具体方法通常可 采用双机热备份和UPS不间断电源供应方法实现。
    四、应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从应用的发展来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 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 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或最高水平。
(一)企业管理的规范与优化
1.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企业信息化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不能单纯依靠技术人员的努力,必须有全体管理人员 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信息化是为了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而在管理制 度不健全、管理机构不稳定的情况下,追求信息化必败无疑。用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的变革 才是成功之道。
2.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
企业信息化要求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国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大都是金字塔型的管理 模式,而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应引入精简化和扁平化的网络型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 理模式有以下几个好处:
(1)高效的管理机构
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层次和中心环节,使得从底层到高层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企业领导 层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且便于企业精简机构,减少管理费用。
(2)灵活的组织结构
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业务,需要动态地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设置,使企业保持弹性,从而 可以大大降低人事成本。
(3)快速的信息反馈
有效地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冗余和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各个部门所出现的问题都可被及 时发现、及时反馈和及时解决,因此可以尽量避免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可能出现的漏洞,大大 地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3.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与商品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应该社会化和商品化。
(1)企业信息化建设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日常信息服务应由社会上的专业技术公司承担,本企业人员 协助,或本企业成立信息技术部门(即IT部门),但该IT部门不仅要服务于本企业,更要服务 于社会。
(2)信息服务商品化
商品化是指企业接受的信息服务不管是由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承担还是由本企业IT部门承担 ,都要按质论价,以便获得服务质量的保证。特别提到的是本企业的IT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 也要按质论价,也要商品化。这样做是IT部门服务成绩的认可,可激发IT人员的工作热情。 对服务不好的要给予惩罚,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服务的高水平、高质量。
(二)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是企业信息化中最容易实现,直接效果最明显的部分。
办公自动化需要OA。所谓OA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一部分办公业务借助 于各种设备,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 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助决策,以求取得更好的 效果,达到既定的目标。OA的支持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人— 机工程学等。OA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工程学、通信与网络、文字、图像、语言处理设备等。
OA系统覆盖的领域主要有:
1.数据处理
日常办公信息的管理、业务统计数据的处理和部分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处理等等。
2.文档管理
各种数据、报表、文件、档案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各类公文的准备、起草、汇报、 下达、审批、批转等等。
3.信息通信
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微波等通信技术,将办公室的各类信息(包括语音、图 像、文字、数据等)传送到办公室业务所涉及的各个地点。
4.音像处理
语音输入、电话/电视会议、音/像监控、音/像数据的存储和通信等等。
5.时程管理
自动编排办公业务、工作计划、准备工作文件、记录工作情况等等。
6.辅助决策
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数据或文档数据查询,提供现代化的高质量的通信系统,以扩大决策 者获取各类音像、数据和文档数据的能力,使其各种上报、下达、审批、批转工作不受物理 位置和决策者所处环境的限制。
(三)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1.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
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CRM),密切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系, 跟踪技术、客户、市场,确保对市场变化的及时了解、迅速反应,增强竞争优势。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以确定流程进行的数据及物质流动。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目的就是 管理企业数据流,以及处理数据流与物质流的关系。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如设计数据 、 生产数据、人事数据、财务资金数据、产供销数据、各类文档、技术数据等,传统管理方式 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数据的产生和流动过程不借用任何计算工具。企业的 数据由各自的数据系统集产生,产生的数据一般以纸为媒介,通过人的手传递。正是因为太 多的人为因素而出现管理问题,使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信息化工程最终将改善这些情况 。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当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考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情况。
(1)经营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当包括经营计划管理、销售管理和商务报价等功能。借助各辅助决策子系统收集 、处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信息,为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 度经营计划、营销计划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手段。根据市场及用户的需求向营销人员 及时提供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商务报价数据;管理销售合同并通过各种经营信息的统计, 对销售活动进行全面分析。
(2)物料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当涵盖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BOM数据维护、加工单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 理等功能。
(3)生产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当由能力需求计划制定、车间作业计划编制、工时定额管理和车间控制等功能组 成。
(4)财务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企业经营生产的每一过程、每一 环节发生的活动或行为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财务工作上。因此,财务管理子系统是企 业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子系统之一。
财务管理子系统应当包括财务预算与计划、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固定资产核 算和账务处理等功能。
(5)劳动人事管理系统
劳动人事管理子系统包括劳动工资计划、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功能。
(6)生产支持系统
该系统应当包括设备管理和能源管理。
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入Internet,进行企业的信息发布,并建设企业外部网(即Extranet )。通过采集和利用国家宏观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生产流通信息、市场信息 等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正确决策的能力。
(四)设计、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1.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
按照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实现基础管理、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化。借助企业资源计划( 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立对企业研发链、生产制造 链、供应链、客户链等支撑系统,实现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优化。
2.建立完整的生产流程
通过Intranet,形成一个生产、运营、销售、储存的流程,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3.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第一步一般是引进先进的产品设计及制造技术。大部分企业已认识到先 进的产品设计及制造技术是企业必须长期投资的基础技术,从“甩图板”到三维CAD/CAPP/C AM 技术,为了保持企业技术领先,许多企业为此投入大量资金且毫不吝啬。通过应用现代电子 信息技术(如CAD、CAM等),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使设备的使用更加有效,加速企业产 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
(五)EDI、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
1.电子商业社区
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从自身的信息化转向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业社区。 通过互联网,在同业、在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 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
2.EDI的使用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电子商务的前奏,也是现代电子商务的核心之一。对于那些参与国际 贸易的企业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企业的EDI系统是否完善,使用效率是否高,反映一个企业 的信息化程度。将传统上基于增值网(VA Net)的EDI转向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覆盖范围 更广泛的基于Internet的EDI,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电子商务体系
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以信 息流向资金流、物质流递进,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4.物流配送系统
工商企业的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物质的输入、生产加工或保存、物质的输出三个阶段,除 了信息流和资金流之外,每一个阶段也都离不开物流,物流配送体系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 。 一个不具有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或者没有这样一个系统可资利用的企业绝对不可能真正地实 现信息化。
(六)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应当以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并把它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成 败的标准。
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效率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可大大减少人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可以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带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结果是企业的产出,企业的产出表现为产品或服务。企业信息化要 紧紧围绕着产出,为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快速供应、减少库存、扩大销路、缩短开发和 生产周期作出贡献。
3.社会效益
信息化应当不再是以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还应当充分考虑对社会的贡献、 公众形象以及客户对消费的满意度。
4.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 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包括:
(1)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幅度;
(2)产品成本下降的幅度;
(3)开发新产品周期的缩短幅度;
(4)产品的技术先进程度;
(5)创新能力等。
    五、企业信息化的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进行。一级大类指标3个,二级指标共15个,三级 指标,也是主要指标共56个。某些三级指标如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于 其复杂性还应当细分为若干四级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度量方式
               1.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专家评分
    信 1.IT部门组织结 2.企业CIO及其权力    分级
      构
    息          3.信息部门的组织定位   分级
    化          4.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前瞻性 专家评分
    组          5.信息建设政策的连续性  专家评分
    织          6.信息系统的经济性    专家评分
    建 2.信息化规划   7.信息化队伍的稳定性   专家评分
    设 及开发管理    8.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专家评分
    评          9.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专家评分
    价          10.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   分级
    指 3.信息化人力   11.干部队伍的素质     学历和比例%
    标 资源的评价    12.信息技术人员队伍    学历和比例%
               13.业务人员队伍      学历和比例%
      4.基础设施的   14.信息化投资的比重    占总投资的%
      投资       15.软件、硬件投资比例   软件/硬件投入%
      5.信息化硬件   16.服务器         档次分级和台/人
    信 平台       17.客户机平台       档次分级和台/人
    息          18.办公自动化设备     种类、台/人分级
    化 6.通信及网络   19.通信设施        速度、容量分级
    基 支持平台     20.广域网互连       速度、容量分级
    础          21.局域网         速度、容量分级
    设 7.系统和软件   22.网络操作系统      档次分级
    施 平台       23.Internet技术     服务类型分级
    评          24.数据库技术       DB类型分级
    价 8.内部网—外   25.企业内联网(Intranet)  普及率分级
    指 部网—互联网   26.企业外部网(Extranet)  普及率分级
    标 的建立      27.网际互联网(Internet)  普及率分级
               28.安全规章制度      专家评分
               29.防火墙         档次分级
      9.信息系统的   30.安全审计        专家评分
      安全保障体系   31.入侵监测系统      档次分级
               32.电子商务的安全     档次分级
               33.自动恢复系统      恢复能力分级
      10.企业管理   34.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专家评分
      的规范与优化   35.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   专家评分
               36.信息服务社会化与商品化 专家评分
               37.数据处理        效率、普及率分级
    应          38.文档管理        效率、普及率分级
    用 11.办公自动化  39.信息通信        效率、普及率分级
    信          40.音像处理        效率、普及率分级
    息          41.时程管理        普及率分级
    评          42.辅助决策        效率分级
    价 12.ERP、MIS和  43.企业外部信息资源的利用 专家评分
    指 DSS       4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专家评分
    标          45.企业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评分
      13.设计、生产  46.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 共享、利用率分级
      过程自动化与   47.建立完整的生产流程   专家评分
      信息化      48.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程度分级
               49.电子商业社区      专家评分
      14.EDI、网络营  50.EDI的使用       档次、程度分级
      销及电子商务   51.电子商务体系      专家评分
               52.物流配送系统      档次、程度分级
               53.效率的提高       效率提高%
       15.信息化目标 54.经济效益        收益提高%
       的实现     55.社会效益        专家评分
               56.企业竞争力       竞争力提高%


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企业本身,而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度量企业信息化的指标因 此也极其复杂。由于数据的缺乏和时间紧迫,因而,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可以付诸实用的 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遇到极大的困难,核心问题是各大类指标和各小类指标等的相对重 要程度——权重的确定。进一步的研究将尚需时日。
【参考文献】
[1]Scott Morton et a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N 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European Council.Europe and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Recommendation to the European Council,1994.
[3]Marilyn Greenstein & Todd M.Feinman.Electronic Commerce:Security.Risk Manage ment and Control.April,2000.
[4]吴基传.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M].新华出版社,2000,4.
[5]刘力.以企业信息化迎接经济全球化[N].经济日报,2000-11-16.
[6]王润理等.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道路的探索[J].电子与信息化,1999,(5).
[7]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9.
[8]姜旭平.电子商贸与网络营销[M].1998,12.

  • 网页关键字
  • 博客 职场 金融 投资 股票 ipo 外汇 .pdf 课件 论文 华尔街 ft金融时报 深信服 追赶人生 虚拟主机 .doc 下载 免费 day trading swift trade 美国嘉盛 求职 找工作 心情 理念 评论 原创 bbs google adesnse 搜索引擎优化 流量 信息与计算科学 web2.0 交易 纳斯达克 网络安全 vpn donews 华中科技大学 市场营销 cfa 武汉 wordpress 和讯 广告策划 职业规划 友情链接 投资银行 博弈论 深圳 六西格马 大四 数学系 fbs 中华英才网 勾心斗角 世界经理人 美国股票 毕业设计 gmail 摩根斯坦利 IT 留言本 matlab 网球 同花顺 sas 炒股 数据处理 IT社区 中国概念股 index 诗人

     

     

     

     

     

     

     

     

     

     

     

    相关文章阅读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