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治本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11:04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治本方略

发布于 2005-09-15 被读 861 次 【字体:

    世界银行提供的经验数据表明,劳动者所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可拉动GDP增长9%,显示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巨大效应。那么,怎样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并且发挥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巨大优势呢?我以为,当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最重要的是三剂“药方”:
    一是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要适当向农村倾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1980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的高水平,然而教育、卫生等公共投入却没有跟着“水涨船高”,有的年份甚至出现“水涨”反而“船落”的不和谐局面。就城乡而言,乡村公共投入之“船”落得更低,严重地制约着乡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前城乡差距扩大,不仅是收入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公共资源占有和分配上不公平的扩大。要想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身体和文化教育素质,就一定要打破这种资源占有和分配上的不公平状况,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即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实现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适度向农村倾斜,让农民同城里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支配资源的权利,这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治本的方略。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民工进行二次培训。目前,世界农业劳动力总体上达到或接近高中水平,发达国家大多达到大专水平,不少国家以立法形式强行推行义务教育,保证了包括农业劳动力在内的全社会劳动力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仅仅依靠正常的教育办法去解决难以奏效,难以使已经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必须对其进行分层次的、分门别类的培训。要巩固农民工进城和转化为城镇人口,确保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大力开展对农民工的二次培训,是当前需要大力推广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是推广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适当加大奖扶力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同农村生育率较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按照人口经济学孩子成本———效益理论,完成由投入孩子数量成本向质量成本的转移,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前提。当前控制人口增长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村育龄人群因农村劳动力素质不够高又成为突出的矛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倡导优生、优育、优教与少生相辅相成,育龄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就是生育率的降低。自从一些地方开展农村计划内生育子女父母老年退休奖励扶助政策以来,收到良好效果,减轻了子女负担,有利于素质的提高。现在的问题是,一要大力推广;二要适当提高奖扶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