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豫:精神病贵族的道具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02:00
“理性”成为知识界的关键词后,人们对“非理性”的关注也逐渐接近某种非理性的疯狂:主流心理学界早已冷眼视之的精神分析学说,仍在别的领域风靡不息,弗洛伊德的形象也越来越接近宗教领袖。因为天才常常具有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给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贴上种种精神病分类学标签,并从他们的生活细节中找出相关证据,日益成为传记作家的潜意识喜好。自从精神病成为凡高名誉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有精神病史的艺术家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以精神病人为题材的电影不仅拥有卖座的票房,还能引发文化界的众多讨论(如《飞越疯人院》、《雨人》、《沉默的羔羊》等)。连日常话语所使用的词汇,也由原来的“精神病”、“脑子有问题”、“疯了”细化成“人格分裂”、“双重人格”、“抑郁”、“神经衰弱”、“自闭”等,正如性交成为公共话题之后大家都喜欢说“做爱”,现代人也更喜欢张口闭口说“心理问题”了。
概念的变化体现着认识的变化,前现代时期人们使用的则是“被魔鬼附身”、“与撒旦做了交易”等称呼,前者虽然带来危害,但当事人也是受害者,后者却罪无可恕万死不足了。《雅致的精神病院》一书所讲述的时代,正是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渐入人心、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心理学探索也十分活跃的年代,各种关于治疗的奇思异想给患者(此时是“患者”了)和家属带来一线线希望——有人愿意为冒险实现这些希望买单了,于是波士顿郊区诞生了美国最豪华的精神病院——麦克连。

该书的作者艾里克斯•宾恩收集了关于麦克连的详细资料,包括建筑布局,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病人、家属、工作人员的口述、信件、记录、文学作品等,试图向读者展现美国上流社会精神病患在麦克连的生活经历。
宾恩不愧为记者和专栏作家,他在提供那些最能抓眼球的信息时像圣诞老人一样慷慨,对各种荒诞离奇甚至可以写入惊悚小说的治疗手段娓娓而谈,同时不忘反复提及那些曾经或者可能曾经在麦克连生活过的著名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逸事,其中不仅包括两度普利策奖得主诗人罗伯特•洛威尔、诺奖得主数学家约翰•纳什、爵士乐大师雷•查尔斯等顶级人物,甚至包括美国心理学的一代宗师威廉•詹姆斯。仅这些名字就足以让读者惊叫,而作者还不时有意无意地诱导读者对麦克连进行浪漫的想象:风景优美、设施豪华、精英汇集,病人可以在清醒的时候随心所欲而在疯狂的时候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庇护……
然而,生动详实的资料必然引发的某些思考,却是这本书的深度难以承载的。麦克连可以让病人家属摆脱亲自照顾患者的麻烦,给他们一种远离危险和责任的生活,并让他们顺理成章地掌控病人的巨额财产;可以给各种学派的精神病学家提供亲身实践治疗灵感的机会;给社会营造一种异己已被隔离的安全感。这一切都能让麦克连作为高级服务机构顺利存在下去,而无需给其直接服务的对象提供真正帮助。
麦克连宽松人道的规章制度令人难以想象,但至多不过是招徕顾客的广告。轻度的精神病患完全能够生活自理,给他们常人所能享受的自由对医院毫无损失。有时他们甚至能得到比待在外界更多的自由,因为家属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在作者眼里,麦克连却因此成为天才的庇护所。当重性精神病人犯病时,为了不让他们凄惨的号叫和剧烈的挣扎打断正在艺术沙龙里听室内乐的其他病人,电休克不失为一种节能高效的方法。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就是损伤患者的短时记忆,使他们清醒后把犯病的恐怖一幕忘得一干二净,留下的只有温馨的回忆。麦克连历史上不高但确实存在的治愈率,光读一读作者对治疗刑具的描写,就能想象尚存些许理智的“病患”如何在恐惧的驱使下克制住了自己的异常行为。(在那些严格的精神病诊断标准尚未建立的年代,不少人仅仅因为“另类”而入院,精神病治疗史上一些成功案例现已被认定归功于治疗器材的恐吓作用。)至于统计数据中那些自杀和逃跑的人数,作者更没想起追问缘由。
精神病治疗的种种阴影被淡化,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生”,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玫瑰色。对照之下,“死”的色彩自然而然被稀释。作者花在“死”上的笔墨,是按照死和生在存在时间上的比例严格分配的。一个患者在精神病院中生活的数十年间,医生和护士得为他提供无数次治疗和看护,家属也得支付巨额的疗养费用,麦克连豪华的设施亦可以借机展览数十年,而一旦患者死去,唯一要做的只是打个电话到镇上叫人来拉尸体并封存一份病历。在麦克连,死亡似乎仅仅担负一个生物上的“代谢”责任。作者在书中略微介绍了死亡的前因后果,但很难说作者讲述了死亡本身。
作者笔下,“死”纯属私人事件,“生”才是万众瞩目的舞台事件。先进的设施、高昂的价格、精心设计的规章和口号,家属显示的金钱和同情心双重富有,甚或社会借此体现的所谓“人道”,都不过是展示在舞台上的道具和台词。精神病人的内心体验,他们自己世界里的生与死,却从未被重视。不少人之所以患上“精神疾病”,正是由于他们的私人感受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共情,异常行为也往往是他们对孤独宿命的情绪化抗拒。真正人道的精神治疗,是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他们的爱和痛,帮助他们面对包括死亡在内的个人精神境遇。如果因为某个精神病院拥有最豪华的设施、最昂贵的门票和最精英的患者,就认为该病院特别到足以为它写一本书,那么这种“特别”,实不足观。
[美]艾里克斯•宾恩著:《雅致的精神病院:美国一流精神病院里的死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