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跟踪报告——供给冲击与货币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29:53

  面对创纪录的高库存,在2009年,是货币政策能间接起到缓解并消化供给冲击的作用,还是供给冲击会进一步恶化房地产行业态势,这是我们在当下需要讨论的最关键问题。
  在库存居高不下时,近期的营业税减免政策,客观上将加剧行业的下行压力。这一政策的实施,的确将推动均衡销售量上升,但也将刺激供应继续增加,名义均衡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当然,价格的下跌,将使供需双方受益,营业税减免的好处由买卖双方分享;但是,银行资产未来将面临进一步挑战,这或许也是并未对非普通住宅的营业税税率进行调整的原因。未来税收政策的调整空间已较为有限,个人售房所得税或将是下一个可行的选择。至于其它政策,如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也有望于近期推出。
  最终需求的萎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最终消费品价格高企导致的需求萎缩,这只是经济见顶并下行的开始;在CRB、PPI、CPI开始下跌后,企业因为减少投资而导致居民收入增速甚至绝对值降低,这是需求萎缩的第二阶段。
  价格粘性:CRB指数下跌与通货通缩。从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关系看,以矿石、石油等原材料为代表的初级品,以机械为代表的中间品,和以日用品、汽车、房屋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因为交易成本的不同,如价格形成机制的集中程度和谈判次数的不同,三类产品的价格粘性应该是由低至高的。因为全球定价机制和期货市场的存在,初级原材料的价格粘性最低,价格变化的弹性最大,反应时滞最短;中间品次之;至于最终消费品和劳动力的价格,因为价格形成机制的极度分散和难以胜数的供求双方谈判次数,其价格粘性是最大的,反应时滞最长。最终需求的萎缩,对三类产品的影响程度应该趋于一致。前期CRB指数的大幅度下跌,将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未来PPI和CPI仍将维持下降趋势,并导致企业投资意愿的继续萎缩。
  货币主义的狂欢?货币创造的一般过程,自央行开始,历经银行、企业、个人,再经由个人收入的增长,才转化为最终的需求,这是财政政策产生效应远比货币政策要快的根本原因。在著名的费雪公式MV=PY中,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将带来名义价格P的上涨。但是,未来PPI和CPI仍将维持下降趋势,企业投资意愿萎缩,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V的大幅度降低,名义价格仍难避免下降的趋势。
  货币的创造过程将面临企业投资意愿的萎缩。如果管理层对银行进行政策性指导,2009年M2增速为17%的设想或许能得以实现;但是,因为需求萎缩的第二阶段刚刚开始,企业的投资意愿并不会增强,货币创造的过程,将在企业停滞,暂时难以转化为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增强。
  货币政策发生效应,源自投资的扩张,这一过程将在风险充分释放的行业进行,以获取相对的收益。从CRB、PPI、CPI的下跌幅度看,这一过程或许将从CRB指数代表的上游行业开始,经由中间品行业缓慢进展至CPI代表的消费品行业,并带来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改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完成之前,M2为17%的增长,难以对CPI产生上行压力。
  在CPI仍保持下行趋势时,名义利率再次下调后,实际利率也将维持一定水平;对于消费者而言,收入增速不改下降趋势,面对价格风险尚未充分释放的住宅,保有存款是更好的选择。
  行业见底的最乐观预期,应该是2010年年中之后。以前一年的平均销售量来计算,中国主要城市商品住宅2008年的库存,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为17至21个月。而考虑到2009年的新增供应,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为34至40个月;在最乐观的预期下,假设销售量全国整体反弹50%,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也为23至27个月。当然,考虑到,土地供应的减少,以及维持一定库存的合理性;因此,我们认为,行业见底的最乐观预期,也是在2010年年中之后。维持对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行业配置,以应对2009年供给对行业的冲击。
  面对创纪录的高库存,在2009年,是货币政策能间接起到缓解并消化供给冲击的作用,还是供给冲击会进一步恶化房地产行业态势,这是我们在当下需要讨论的最关键问题。
  一、高库存之殇:真实的供给冲击
  如表1和表2所展示的,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在长久癫狂之后,未来将要吞下的苦果。表1为中国10个主要城市商品住宅2008年库存的吸纳周期预测,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在17至21个月之间。
  另外,竣工面积、销售面积与施工面积之比分别都大幅度下降,代表了开发商面对前期的市场萧条,多数选择了推迟开盘,而非如万科等少数公司前期选择的降价促销。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等待和观望之后,我们预期,多数开发商将在2009年选择增加推盘量,这将大幅度增加2009年的市场供应,这极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行业调整。从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情况看,如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供过于求的压力比全国总体情况要更为严峻。
  近期救市政策频繁出台,如前期的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两成和按揭贷款利率下调为七折,只是刺激了深圳等少数城市的销售量上升。而在从重从快的原则指导下,上周继续出台了营业税减免政策。
  二、税收政策:营业税减免效果一般,未来政策调整空间有限
  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六条意见。具体为:第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第二,减免房地产营业税,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第三,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第四,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职责;第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第六,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相关意见,不过是对2008年12月17日三点措施的深化和强调。
  营业税减免政策力度较大,可缓解交易环节税负过重的问题;但尚显模糊,仍有明确空间。中国房地产税制的复杂程度,冠绝古今中外。整体而言,呈现税种多、税负重、重流通、轻保有的特征。以此次调整的营业税为例,在房地产领域中,自1999年以来,大规模的调整已达4次。如果说1999年的调整,是为了培育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那2005年和2006年时隔仅1年的两次调整,则是为了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过热,以打击投机性需求为主;而此次调整后,营业税税负将恢复到2005年之前的水平,政策力度较大,将极大的缓解交易环节税负过重的问题。但是,此次政策对于非普通住宅适用的营业税税率没有涉及,仍有待明确。如延续前次规定,则对于非普通住宅而言,个人购买不足5年就销售,仍需全额征收营业税;若购买超过5年后销售,则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的差额缴纳营业税。
  注意二套房与二手房的区别,利好最大的是在二手房市场购买第二套自住房的交易行为。在此次新政第二条的具体条文中:“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购买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居民,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针对的是二套房交易,所谓“优惠政策”,如近期的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两成和按揭贷款利率下调为七折,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其中,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将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的规定,针对的是二手房交易市场。
  关于非普通住宅适用营业税率的规定,刻意的模糊?显然,如何界定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将决定此次政策的实际效果。如果严格限定普通住宅的定义,考虑到符合此标准的居民,其购买力极其有限,因此,效果将极为有限。但是,考虑到营业税为地方税种,而仅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就与部分地方财政的预算内收入不相上下;因此,对于非普通住宅适用营业税率的模糊,或许将变相鼓励地方政府对于非普通住宅定义的进一步放松。
  难得的帕累托改进:考虑到供过于求的现状,预期效果一般,相比当下供求关系决定的均衡价格,未来名义均衡价格将有更大幅度下降,但有利于刺激住宅销售量,并增加供需双方效应,营业税减免的好处由买卖双方分享,此次营业税政策调整,为明显的帕累托改进。按照经典的税收政策对供求关系影响的理论,我们可以给出下图1所示的传统模型:假设在政策出台之前的市场中,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1为供应曲线,OP为当下价格,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为M,对应供应曲线上的点为N;当然,这一假设认为,在当下价格的市场,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此时价格对应的需求量和实际销售量为OQM,对应的供应量为OQN,而无法出清的供应为QMQN。显然,在这一供求关系下,市场长期的均衡点为O1,均衡价格为OP1,均衡销售量为OQ1。
  考虑到营业税为比例税,其减免的影响基本可以简化为供应曲线S1向右等比例位移至S2,具体程度可量化为税率的变化幅度t,而总的税率为T。显然,如果价格仍然维持在OP的水平,则需求量和销售量仍保持为OQM,对应的在供应曲线上的点为L,供应量将由OQN增加为OQL,而市场未出清的供应将增加为QMQL,供应的增加将加大价格的下行压力。显然,此时市场的均衡点为O2,均衡价格为OP2,均衡销售量为OQ2。
  税收减免政策,将带来市场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销售量的上升。但是,价格的下跌肯定是小于0P1与t之积,而市场销售量的上升肯定是小于税率变化幅度t对应的销售量上升QNQL。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市场均衡价格由OP1下降为OP2,对于卖方,包括开发商而言,其实并不是坏事。理由很简单,在税收减免之前,虽然均衡价格为OP1,但考虑到营业税的存在,卖方获取的实际价格为OP1/(1+T);而在税收减免之后,卖方获取的实际价格为OP2/(1+T-t)。我们可以证明,(OP2(1+T))/(OP1(1+T-t))的值大于1,因此,OP2/(1+T-t)大于OP1/(1+T);其实,如果税收减免在逐步逼近免征的条件下,t逼近T,则这一结论表现的更为明显。至于买方的效应改善,在价格方面可简单表达为价格下跌P1 P2。因此,此次税收减免政策,买卖双方都将受益。(证明过程在此不再详述)
  当然,价格下跌有“好”的下跌和“坏”的下跌之分。“好”的下跌如上所述,减免供应方税收,供应曲线S1向右移动至S2,虽然均衡价格由OP1下跌为OP2,但均衡销售量由OQ1上升为OQ2,供需双方效应都得到改善;至于“坏”的下跌,比如住宅需求方——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则其需求曲线D1向右移动至D2,不仅均衡价格由OP1下跌为OP4,而且均衡销售量也由OQ1下降为OQ4,供需双方效应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现有的宏观经济情况看,后面这种情况,将是我们在未来所要遭遇的。收入增速预期的下降,将是房地产行业未来最大的挑战。
  名义均衡价格的下跌,对于拥有房地产实物及衍生资产的所有者而言,肯定是利空,如银行和已经购房的个人。对于管理层而言,此次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正在于此。若将此政策推广至非普通住宅,此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由此看来,对于非普通住宅适用营业税率的模糊,或许正是忌惮于此。
  税收政策调整预期:未来调整空间已经较为有限,对个人售房所得税进行调整,或将是下一个可行的选择。至于未来税收政策可能的调整空间,可以从税种的征收难度来判断:征收难度越大的税种,其实际征收效果越差,则减免相关税种的效果越小,税收调整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如下表所示,对个人售房的所得税进行调整,或许将是下一个可行的选择;除此之外,对其他税种进行调整的效应较小,可能性也相对较小。由以上模型,可以推而广之的就是,若对个人售房所得税实行减免政策,与营业税减免政策相近,将带来名义均衡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和均衡销售量的进一步上升,且供需双方都或将受益。至于其它政策,如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也有望于近期推出。
  政策提及的取消城市房地产税,我们认为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在1994年两税制改革之后,对保有环节的物业进行征税,开始内外有别: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城市房地产税;对于境内企业和个人,征收房产税。如下表所示,两者在以物业原值为税基计税时,税率没有区别;但在以租金收入为税基计税时,税率有所不同。在加入WTO之外,这点明显不符合其国民待遇的原则。因此,城市房地产税的取消,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认为,同样本着国民待遇原则,未来对外资企业和个人,不可能不对其征收物业持有环节的税收。因此,在此之后,预期将对其改征房产税;而在物业税出台之后,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将同样征收物业税。
  三、价格粘性:CRB下降与通货紧缩
  除了上述税收减免政策之外,市场对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充满期待,如再次降低基础利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管理层2009年M2力争17%增速的设想。就长期而言,中国基准利率的下降空间其实已经极为有限,现在2.52%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距历史最低的1.98%,并不太远;作为最为重要的货币工具,政府的选择或许应该更为慎重。当然,现在14%的存款准备金率距历史最低的6%,下降空间仍极大。
  我们认为,因为价格粘性的不同,未来收入增速不改下降趋势,这是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至于货币政策,因为发生效应时间较长,而企业投资意愿萎缩,将进一步减弱其短期效力。
  收入增速或绝对值的下降,其实不过是最终需求萎缩的第二个阶段:需求萎缩的第一阶段多数是因为最终消费品价格高企而导致,这只是经济见顶并下行的开始;在CRB、PPI、CPI开始下跌后,企业因为减少投资而导致居民收入增速甚至绝对值降低,这会进一步导致需求萎缩进入第二阶段,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未来要面临的挑战。
  业投资意愿的继续萎缩。从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关系看,以矿石、石油等原材料为代表的初级品,以机械为代表的中间品,和以日用品、汽车、房屋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因为交易成本的不同,如价格形成机制的集中程度和谈判次数的不同,三类产品的价格粘性应该是由低至高的。因为全球定价机制和期货市场的存在,初级原材料的价格粘性最低,价格变化的弹性最大,反应时滞最短;中间品次之;至于最终消费品和劳动力的价格,因为价格形成机制的极度分散和难以胜数的供求双方谈判次数,其价格粘性是最大的,反应时滞最长。最终需求的萎缩对三类产品的影响,特别是对PPI和CPI所代表的行业的影响,仍没有完全体现。显然,以CRB、美国PPI、CPI在2003-2007年和2008年的表现差异为例,可以很明显的得出以上结论。
  回顾中国经济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CRB、PPI、CPI三者呈现很强的相关性。前期CRB指数的大幅度下跌,我们对于未来PPI和CPI短期内能维持稳定甚至上行,或许不应该再心存幻想。
  四、货币主义的狂欢?
  在著名的费雪公式MV=PY中,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将带来名义价格P的上涨,这也是多数投资者对货币政策抱有极大期望的主要逻辑。
  我们并不否认货币政策将发生效应,但其反应时滞远比财政政策要长。货币创造的一般过程,自央行开始,历经银行、企业、个人,再经由个人收入的增长,才转化为最终的需求,这也是货币政策产生效应远比财政政策要慢的根本原因。
  另外,古典的费雪公式,只是对货币供求长期均衡的解释,而没有考虑在中短期内,货币在创造过程中停滞的可能。我们认为,近期CRB指数的大幅度下跌,预示着PPI、CPI所代表的相关行业,其风险尚未释放。因此,在经济尚未结束调整前,银行惜贷情况将非常严重;同时,企业投资意愿萎缩,这两点将导致货币流通速度V的大幅度降低。
  美国经济最近的表现,正为我们提供这一观点的最佳注解。美联储基准利率已降无可降,但银行仍抛弃信贷市场,而选择国债市场;美国的TED利差,也创造了20年来的新高。而M2的大幅度增长,也显然无法阻止CPI掉头向下。从更长期的历史看,自1959年以来,美国M2与CPI的关系,就从来没有在中短期内较为吻合;无论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或是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年代,M2增速尽管维持高位,但在此之后的中短期内,其CPI都难以维持上行趋势。
  中国的货币创造过程,就算因为政策指导而导致银行加速放贷,但也将面临企业投资意愿的萎缩,流动性陷阱其实并不遥远。如果管理层对银行进行政策性指导,2009年M2增速为17%的设想或许能得以实现;但是,因为需求萎缩的第二阶段尚未开始,企业的投资意愿并不会增强,货币创造的过程,将在企业停滞,暂时难以转化为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增强。另外,在PPI、CPI仍保持下行时期,优质企业暂时不会有贷款冲动,而困难企业则急需资金解困;如果管理层对银行贷款额度设定下限,逆向选择现象将大行其道,困难企业获得资金,多为缓解财务压力,难以产生真实的投资。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信贷放松,客观上将改善其财务压力。对于购房者而言,在企业加大投资,并间接提升其收入之前,其购房意愿并不会大幅加强。
  最后,货币政策发生效应,源自投资的扩张,这一过程将在风险充分释放的行业进行,以获取相对的收益。如果从CRB、PPI、CPI的下跌幅度看,这一过程将从CRB指数代表的上游行业开始,经由中间品行业缓慢进展至CPI代表的消费品行业,并带来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改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完成之前,M2为17%的增长,难以对CPI产生上行压力。
  在CPI仍保持下行趋势时,名义利率再次下调后,实际利率也将维持一定水平;对于消费者而言,收入增速不改下降趋势,而供应压力加大,面对价格风险尚未充分释放的住宅,保有存款是更好的选择。
  五、2010年中之前,行业难言见底
  我国房地产市场不仅面临库存消化的压力;从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比例变化看,未来一年之后的供应也不会大幅度减少,多数城市甚至呈增加态势。(其假设为新房的预售时间,一般在开工之后的一年左右)虽然我们认为营业税减免效果一般,而货币政策发挥效应得时间较长;但就算按最为乐观的预期,我们假设2009年全国商品住宅的销售量整体反弹50%(这将超过2007年的销售量,其实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国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依旧长达23至27个月。
  当然,考虑到土地供应的减少,以及维持一定库存的合理性;因此,我们认为,行业见底的最乐观预期,也是在2010年年中之后。
  最后,我们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来较为形象的解释相关论点。此次美国房地产的超级泡沫,从1995年起步,期间美联储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5%至7%之间。这与石油危机时期的利率水平虽仍不可同日而语,但考虑到期间美国资本帐户盈余呈加速扩大状态,其长期利率应呈下降趋势,这一利率水平其实已经较高,但行业仍维持景气运行。而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格林斯潘大幅调低利率,这直接推动了富余资金涌向房地产领域,助长了泡沫的扩大;2004年中以来,美国利率再次提高,但行业仍然维持高度景气,并最终在2006年迎来顶点。在此,我们很难发现利率和行业的负相关关系。
  繁荣时期的销售,不应成为未来的参考标准,美国过去10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期望中国住宅2009年的销售量能接近2007年的数值,看来是非常乐观的判断。因此,行业在2010年年中之后见底,应该是最为最乐观的预期。
  在价格下跌之后,美国居民购房的承受力指数大幅度升高,但销售却没有任何反弹迹象。因此,我们对于利率和按揭贷款的放松,不应期望过高。
  考虑到潜在的刚性需求在短期内变化极小,行业下行的根源,还在于供应的大幅度增加。中美都是这样,只是中国的供应压力比美国的更为严重而已。
  六、估值与投资建议
  行业见底的最乐观预期,应该是2010年年中之后。前期CRB指数的大幅度下跌,将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未来PPI和CPI仍将维持下降趋势,并导致企业投资意愿的继续萎缩,并使货币政策发生效应的时间延长。在CPI仍保持下行趋势时,名义利率再次下调后,实际利率也将维持一定水平。对于消费者而言,收入增速不改下降趋势,面对价格风险尚未充分释放的住宅,保有存款是更好的选择。以前一年的平均销售量来计算,中国主要城市商品住宅2008年的库存,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为17至21个月。而考虑到2009年的新增供应,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为34至40个月;在最乐观的预期下,假设销售量全国整体反弹50%,其加权平均的吸纳周期也为23至27个月。当然,考虑到,土地供应的减少,以及维持一定库存的合理性;因此,我们认为,行业见底的最乐观预期,也是在2010年年中之后。维持对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行业配置,以应对2009年供给对行业的冲击。
,供应曲线S1向右移动至S2,虽然均衡价格由OP1下跌为OP2,但均衡销售量由OQ1上升为OQ2,供需双方效应都得到改善;至于“坏”的下跌,比如住宅需求方——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则其需求曲线D1向右移动至D2,不仅均衡价格由OP1下跌为OP4,而且均衡销售量也由OQ1下降为OQ4,供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