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拷贝“少林寺”(南方周末 2008-12-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0:04:30

电子报刊>>电子报>>南方周末>>第1297期

拷贝“少林寺”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谢鹏 发自河南登封 2008-12-18 07:25:39 来源:南方周末

对释永信来说,商业的手段只是少林寺在当前缺乏足够多的传播少林文化渠道时不得已选择,而非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来自国内外公司递交的商业计划书,让依赖少林寺拉动地方发展的登封市蠢蠢欲动

少林寺的优势是品牌,但资金严重匮乏 谢鹏/摄

方丈的雄心

12月13日,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高僧一行十多人来到昆明市官渡区,准备以少林寺治寺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昆明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和土主庙4所古寺庙进行为期20年的托管。

此前,当地政府出巨资重新修缮这四座寺庙,希望能够作为旅游开发利用,修好之后,面临寺庙里没有僧人的尴尬,为了将寺庙交给僧人来管理和使用,当地政府就从少林寺请僧人去接管。“它们不是少林寺私有,也不是哪一个僧人私有。外面的媒体说,赢利归我们,这是误导,寺庙将来即使有收入,也是用于僧人生活、文物保护和寺庙发展,以及地方和社会的慈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僧人以寺为家,维护好寺庙的利益,维护好寺庙的修缮,只是僧人的一种家务。派驻的僧人的数字也并不明确,而是“做好了就多去几个,做不好再跑回来”。

释永信表示,这4座寺院仍将在当地政府和宗教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将来的管理还是属地管理和寺庙自身独立管理相结合,少林寺只是派驻一些僧人去帮助当地政府。除了少林寺的僧人外,还有其他寺庙的僧人将参与到这四座寺庙中。

对于少林寺来说,当年由于战乱,很多少林功夫都随着僧众的四散流失民间,被传授给了俗家弟子。通过在昆明的分院,可以搜罗云南的少林传人,进而发掘整理那些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少林武功。“少林想先撒网,把珠子串联起来,恢复元代盛况。”一位接近释永信的知情人士对南方周末说。

以前方丈的居住场所狭小,一丈见方,所以叫做方丈。但释永信却有着一个大的雄心。“他有一个雄心,想成为少林寺的中兴之祖,就像在元代被皇帝封为晋国公的福裕方丈一样留名天下。那个鼎盛的时代,少林寺甚至在西伯利亚和内蒙都有分支机构。”上述知情人说。

少林寺曾鼎盛一时,直到上个世纪遭到内战和动乱,开始逐渐式微。到了1980年代管辖的只剩下几座寺庙。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全面主持少林寺工作,并于1999年成为方丈,开始了恢复荣光和复兴寺庙的艰难课题。在他的领导下,少林寺迅速向前推进。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释永信就给少林寺增加了很多下院寺庙。

为了保护少林品牌不被侵权,1998年释永信在郑州设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己担任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三百万元,请了当地一位俗家人来打理。

少林实业相当于一个品牌管委会,在商标上扮演着监管人的作用,对外界要来合作的客户进行评估,决定其是否能使用少林寺的品牌。

但少林寺在商业化上又十分小心翼翼。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释永信对于借助商业力量发展少林文化的谨慎。他曾答应台湾动画家制作52集的少林寺传说动画片,允许他们使用少林寺商标,释永信有权监督一系列动画,并特地指出动画中的禅宗龇牙咧嘴不行,不符合静的理念。

尽管少林寺在商业化和公司化上“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并不影响外界商业力量“闻风而来”。“树欲静而风不止,更何况树有时还想动一动呢。”上述知情人士这样形容少林寺对于采用商业力量发展少林的矛盾心态。

一块唐僧肉

在少林寺的公共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自国内外投行、公司和经济机构发来的商业计划书。

最近一位来少林寺寻求投资合作的投资商认为:“实际上西方是在看东方,东方看中国,有探索和学习中国饮食结构和修养之道的必要,而在海外被认同的中国符号中,少林寺无疑是个强势的符号。”

现在不光是很多寺院想成为少林寺的下院和分院,很多国外的经济机构也愿意跟少林寺合作,比如海外的养生健身机构,需要借助中国元素和中国功夫的公司,蜂拥而至找少林。

找上门来的都是著名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希望共同开发养生饮料,耐克公司希望开发功夫鞋。

还有一些国际上的投行和基金会,希望借用少林寺的文化符号,进行包装登陆资本市场。

不过,释永信对于借助商业和社会力量扩张很谨慎。不触碰政治禁区是其底线。马英九曾邀请释永信前往台湾访问考察,但由于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首肯,释永信最终放弃行程。

但这并不影响少林寺学习一些海外宗教组织的商业运作方式。如最近台湾法鼓山和慈济功德会均有顾问前往少林出谋划策,帮助少林“聪明”地进行运作。在这些海外慈善基金和宗教组织看来,少林寺的商业行为之所以不被国内接受是因为少林寺“做得太笨”以至于授人以柄。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并没有“少林寺”三个字的公司已经建立起来,表现上看这些公司跟少林寺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都是少林寺拥有。

少林就像是一块唐僧肉,谁都想来分食。

附近有一家素食店每年给少林寺进贡不少,一直都希望和少林寺谈成品牌授权,但是还是没争取下来,理由是少林寺嫌它太小了。

很多个人也想跟少林寺攀上亲。最近,有两个点穴按摩的大师,是气功治病领域的专家,在北京专门给退休老干部看病,也托关系希望能够皈依少林寺加盟少林寺药局。因为,按照释永信的时间表,少林药局将变成少林医院。

国内也有很多企业来找少林寺谈商业合作。“少林药局”系列健康品的市场推广曾联合以保健内衣起家、实力雄厚的婷美集团,携手以策划见长的蜥蜴团队开发少林牌神芝,当年婷美的胃口很大,号称半年投5000万元,但最后不了了之。

谈及原因,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如果把少林寺当作一个公司来合作,最后肯定是做不成的。你要把他当作一个组织,特别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组织来合作。

释永信也确实并非逐利之人。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早在十年前,美国一家商业公司就想投资几百万美元给少林寺网站,但是释永信没有接受,怕网站上出现商业内容,他对政治上的考虑和社会形象的考虑更为重视。

不过,对于少林寺和释永信来说,还有比考虑是否接受这些商业计划书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应对地方政府更为强烈的商业诉求。

对释永信来说,商业的手段只是一种少林寺在当前缺乏足够多的弘法和传播少林文化渠道而不得已选择的一种工具,而非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就与依靠少林寺作为财政支柱的登封市政府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地方政府的雄心

比少林寺的雄心丝毫不逊色的是当地政府的雄心。

当地政府一度有一个包装利用少林寺作为上市平台整合当地旅游资源的计划,当时的方案考虑将门票作为上市的资产,但由于门票是少林寺和当地政府共同分享,最终由于释永信的反对而作罢。

登封和少林寺的关系一千多年来都很微妙。少林寺作为皇家寺庙,历史上就十分的强势。

与九华山等多宗教重地都不收取门票不同,现在登封成立了风景旅游区,收取100元的高额门票。在少林寺看来,这减少了寺庙的香客。释永信甚至提议少收门票和或者不收门票,但遭到地方政府的拒绝。

地方政府有开发少林寺的计划,比如搞夜游,也遭到了方丈的反对。河南省旅游局曾连续办了三届世界旅游小姐大赛。释永信曾抱怨说:“我们一直担心,怕把小姐和僧人捆到一起说。很多人喜欢拿和尚说笑,拿僧人开玩笑。我们无奈,无奈又咋办。”

少林寺周边有很多武术学校,这也给少林寺带来了一种挑战:将功夫当作武术,可能会降低功夫的品质。因为每年打着这块招牌的人太多了。

不过释永信并不愿意挑明自己跟当地政府的矛盾。“我们是听话的良民,政府让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释永信对记者说。

少林寺旅游是整个河南旅游业的龙头,更是登封的旅游龙头。一张门票背后,最保守的估计也是四倍以上的经济带动。少林寺不光是带动登封的旅游,还带动周边如龙门石窟等沿线旅游景点。

登封当地武校多,学武的人在15万人左右。登封的财政支柱就是旅游,一个孩子一年的花费保守来说也在5000元左右。

单单对于少林所在地登封市来说,以少林寺历史悠久为主打的旅游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的“拳头产业”,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旅游观光者,旅游业已经成为登封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一项已占到登封市GDP的三分之一强。

不过,与白马寺与当地政府和谐的关系不同,少林寺的生存环境并不宽松。

商业的开发需要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少林寺的优势是品牌,但资金严重匮乏。

在宗教界里,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少林寺与白马寺相比是个“穷庙”。少林寺大部分收入被地方政府拿走了,加上少林寺的自有资金大都用来铺了很大的摊子,拓展分院和下院,中兴的局面初步形成,但也几乎掏空了少林寺。

直到最近依然有人建议少林寺拿门票当作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进行发展,但同样由于门票上少林寺和登封政府两个股东协调困难而无法实现。

不过,支持少林寺商业化的人对释永信提出了批判。他们认为,少林寺强调的禅宗理念讲究的本身就是自信和自我担当。“你抱着女孩子过河了,别人非议了你,你应该是在心里放下的。”他们认为少林在采用商业力量上缺乏自信是让其陷入商业化烦恼的根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2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