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反腐法”要求公务员公开财产(新京报 2008-12-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6:43
俄“反腐法”要求公务员公开财产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2-27 2:12:33 · 来源: 新京报

俄《反腐败法》生效,公务员须汇报所有涉腐行为

梅氏今年5月上任后即宣布,打击腐败将是政府首要任务。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5日批准并签署了由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通过的《反腐败法》。梅德韦杰夫表示,新的《反腐败法》涉及了包括国家公务、利益冲突、税收控制等在内的各方面措施,他要求执法机构详细研究这一法律,以便有效执行。
规定官员收礼价值上限
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反腐败法的实施是俄罗斯反腐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德韦杰夫今年5月上任后即宣布,打击腐败将是政府的首要任务,并成立了由他本人直接领导的反腐败委员会。
今年10月3日,梅德韦杰夫首次将反腐败法案提交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该法案在经过三次修改后,于12月19日获得了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12月2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
此次签署的俄罗斯《反腐败法》明确了“腐败”的定义,确立了预防和打击腐败的主要原则,指明了俄罗斯国家机关提高反腐工作效率的主要方向。这一《反腐败法》要求国家公务员公开申报他们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收入、房产和资产,并要求公务员汇报所有与涉腐行为和与潜在腐败行为有关的情况。
《反腐败法》还对官员接受礼品作出了限制,国家官员只能接受价值在3000卢布(109美元)以下的礼物,任何超过这一价值的馈赠将成为国家财产。
官员“下海”须提前申请
该法还规定,政府官员如欲辞职前往相关商业或非商业机构任职,须提前两年提出申请。
另外,此次通过的《反腐败法》还简化了司法程序,以便更易追究涉嫌腐败的官员。俄罗斯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如果涉嫌腐败案件都将受到追究。
俄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俄罗斯在反腐领域提起了1.05万件刑事诉讼,因腐败造成的损失共计10.1亿卢布。国际反贪组织国际透明组织的资料显示,俄罗斯的腐败程度在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147位,与肯尼亚、叙利亚和孟加拉国并列。(马晶)
■ 揭秘
《反腐败法》为俄未来发展奠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王郦久表示,梅德韦杰夫批准和签署《反腐败法》显示出了俄罗斯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
王郦久表示,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重大社会制度转型,导致法制混乱,滋生了一系列腐败。
他指出,大到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官场腐败,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腐败,腐败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对俄罗斯政治、经济造成侵蚀。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由于腐败蔓延,俄罗斯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受到影响,而俄罗斯的国际声誉也蒙上阴影。
王郦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反腐败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能否健全发展以及能否巩固俄罗斯国家发展目标、成为世界强国的指标性因素。
王郦久认为,梅德韦杰夫自上台伊始就积极推动反腐,此次俄罗斯《反腐败法》的签署,从制度上为反腐提供了保证,显示出了俄罗斯政府打击腐败的极大决心,也为俄罗斯未来社会、经济各方面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马晶)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ji/2008/12-27/008@021233.htm
俄“反腐法”要求公务员公开财产(新京报 2008-12-27) 俄罗斯“反腐法”要求公务员公开财产 阿勒泰干部财产被公开 少数人在京沪购房(新京报 2009-2-18) 王锡锌:官员财产公开要试验更要决断(新京报 2009-2-21) 韩国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启示 韩国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启示 韩国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启示 停车拒交费自称公务员(新京报 2008-11-5) 防腐课题组组长:公务员申报财产为反腐核心内容 “县处级以上人员应实名公布财产”(新京报 2008-3-3) 邓璟:反腐调查的对象为何能当选韩国总统?(新京报 2007-12-20) 新京报:官员自杀原因应公开 新京报:官员自杀原因应公开 阿勒泰官员晒财产风暴(新京报 2009-2-23) 樊夫:结石奶粉事件:以人为本必然要求信息透明(新京报 2008-9-13) 王琳:尊重和保障代表要求总理的权利(新京报 2009-3-12) 范慧芳:法官选任,不能和公务员等同(新京报 2008-3-11) 韩涵:公务员薪酬不透明,“零个税”必起争议(新京报 2008-3-28) 茆巍:“务实”是公务员破格提拔的理由吗(新京报 2008-4-15) 网络现"备注"考生名单 公务员考试被指有黑幕(新京报 2008-6-3) 河南商丘出资鼓励公务员下海(新京报 2008-6-6) 韩涵:机关能耗公开需要详细清单(新京报 2008-1-4) 陶短房:公开联系方式应成人大代表的法定义务(新京报 2008-1-15) 社论:突破雨雪困局 信息公开尤为迫切(新京报 200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