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模拟布什躲鞋现场学习物理知识(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5:36
[置顶][精华][推荐]

发表于:2008-12-26 10:08:51 作者:放倒爱更多作品博客
级别:上校积分:24738
-
昨天下午,杭州青春中学东新园校区初一(2)班的学生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还原“”的现场。
在这堂课,在班长施州荣的主持下,由体育委员钱潮鸣和科学老师何檑担任分析员,探究这“扔”与“躲”之中所隐藏的科学知识。
实验中,不少男孩子主动请缨要扮演布什,想想试试自己是不是也和布什一样身手敏捷。不过,最终胡昊日和缪浩杰被选为实验代表。

布什在伊拉克出席记者会遭扔鞋袭击。
第一轮:鞋子在空中打转
胡昊日扮演伊拉克记者,缪浩杰扮演布什,两人相距5米左右。为避免学生躲闪失败,何檑专门找了一个头盔让“布什”戴上。
“记者”右手拎起球鞋的鞋尖,用力一掷。只见鞋子在空中翻了几个跟斗,“布什”迅速往左一闪,鞋子落在地上。
钱潮鸣认为,胡昊日力气小,缪浩杰闪得快,这是导致没有命中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不过,何檑老师分析说,这一掷,由于投掷员没有拿鞋子的重心部位,导致鞋子在空中旋转,延长了鞋子到达“布什”脸部的时间,才降低了命中的概率。
第二轮:鞋子落在了身后
“记者”拿住球鞋靠近鞋跟的部位,高举右手用力一扔,鞋子高高地扬起。但“布什”只是往下一蹲,鞋子落在了他的身后。
钱潮鸣点评说,投掷动作很优美,但是没掌握好角度。
何檑赞同了这一说法:“扔出去后鞋子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度。虽然投掷员挺用力,但是鞋子扔得太高了,也会延长时间。”
第三轮:鞋子击中其他同学
两名同学互换了角色。
缪浩杰所扮演的“记者”拿着鞋子用眼睛瞄了瞄“布什”,直直得砸向对方。但“布什”一蹲就躲过了,鞋子结果击中了“布什”身后的同学汪施。
何檑分析说,这一回,“记者”对力的力的角度很好,加大了命中可能性,但是投掷的力度比较小,速度就慢了,让“布什”轻松躲过。
钱潮鸣补充说,缪浩杰瞄得比较准,但对目标瞄太久,不符合新闻事件中的情况。
第四轮:躲避失败被鞋击中
“记者”右手握鞋猛地一扔,鞋子低低地急速飞向“布什”,虽然对方还是用刚才“身体左倾下蹲”的姿势躲避,但这次没有躲过,被击中。
何檑认为,这一次,“记者”总结了前几次的经验,投掷在力度、角度上都掌握得很好,缩短了鞋子扔出去到落地的时间,所以容易命中。
总结呈辞:这是物理的“斜抛问题”
缪浩杰和胡昊日通过实验,总结出了一个最佳的躲避方案:身体往左倾斜,迅速下蹲,并用双手交叉护住脸部。
而何檑老师则从物理角度,对“扔鞋事件” 进一步分析。何檑说,实际情况牵涉到更多因素,比如投掷力度、角度、鞋子重量、投掷姿势、双方高度,属于物理的“斜抛问题”。
想要命中,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应让速度尽可能大,让抛射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尽可能小,从而让对方反应的时间最短。
何檑还提供了一个公式:L(距离)=V初*cosα*t(V指的是抛出去的初始速度,a指的是抛射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
这个“t”,是鞋子被水平抛出后到落地的时间,如果布什被扔中,那么实际时间比这个t小。而实际情况中,考虑到鞋子投掷时高度和对方身高的情况。
生物学者说毫秒间大脑早已反应一连串
伊拉克记者怒飞鞋子,布什巧躲飞鞋,虽然是刹那间的反应,然而,对大脑来说,则好比是一台精密仪器的的实战演习,两人的大脑各自经过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的YOYO博士,昨天详细勾勒了这个过程。
前奏:识别布什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形成物体的像。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类感光细胞,图像刺激视这两种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传递到大脑视觉高级皮层完成人脸识别,以伊拉克记者为例,记者的大脑识别出了布什,大脑调出相关的记忆,从而引发愤怒的情绪。
铺垫:愤怒激活指令
愤怒的情绪使得杏仁核激活,常常伴随着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加强、肌肉紧张度增强等现象,也引起大脑一些区域的联动反应,运动前区皮质开始计划下一步行动,额叶视区(控制眼动的次级运动皮层)则再次锁定目标并进行追踪,协调机体各部分运动的小脑则具体发出扔鞋的指令。
这一系列的指令,最后通过运动神经传达给肌肉,指示手臂发出抛鞋的动作,整个过程就算完成了。
高潮:躲比扔更快
至于布什躲鞋的动作,相对来说,就要简单很多。
具体来说,布什的大脑识别出鞋子这一阶段与记者识别出布什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这个视觉信息引起的是上丘的反应,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直接传达给肌肉完成躲避动作。上丘相当于鱼的大脑中枢,属于比较低级的大脑反应区域,因此,这个动作就好比遇火收手这类动作一样,属于本能反应,而且,由于在大脑中引起的“骚动”更少,所以反应速度也要更快。
当然,虽然无法确定这两个动作的发生具体需要多长时间,但肯定是毫秒级的,也就是说,几乎是在瞬间发生,而布什的躲避动作更快。
医学说
骨科神经科心理科都有说法 证明布什的颈椎、腰椎相当好
“能迅速弯腰躲闪,这恐怕和来外打网球、曲棍球等运动方式有关,证明布什的颈椎、腰椎相当好”,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主任陈哲认为,老外的锻炼方式和饮食习惯和国内不一样,他们年轻时常吃牛肉,同时重视跑步等锻炼,耐力相对较好。
另外,布什身边有专门的保养团队,为他安排营养和锻炼方式,所以他的体型保持得很不错,一般62岁年纪的人大都偏胖。从布什躲鞋时,腰和脖子的动作速度来看,他的骨年龄至少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
最惨的情况就是打中眼球
杭州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莎白认为,布什“是飞行员出身,参加过二战,本身有军人的素质,处理危机不狼狈,反而很优雅。而身边的特工人员还会训练他的反应速度,教他专业的防范方法,在远距离时,布什就能躲得掉”。
周莎白告诉记者,损伤和距离成反比,在发力一样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冲击力越小。如果是1、2米以内,布什肯定躲不过这只鞋子。从画面看,他估计两人距离在5米以上。因为神经穿行在骨骼里,即使鞋子打中面部,也不会造成严重损害。最惨的情况就是打中眼球,不仅会让布什变成熊猫眼,需要休息一周才会消散淤血,严重的也有可能造成晶体收缩和视网膜脱落。
再看到别人弯腰不会害怕
杭州市七心理科医生李敏觉得,布什能有这样的反应,说明他懂得印象管理,“大方的反应,和他的经历有关。他在竞选总统前要大辩论等等,都增加了他的胆识和随意性。即使再发生同样的事,看到别人弯腰脱鞋子,相信他也不会惧怕”。
语言学 “扔鞋子”最易走红 类似“打酱油”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陈建新教授
“扔鞋子”,没准将成为下一个“打酱油”。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布什被扔了鞋子,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这件事情的结果。在关注度这么高的情况下,和事件相关的“布什被扔”、“扔鞋子”、“记者扔鞋”等都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事件代名词。
在这些词中,“扔鞋子”最有可能流行,它和“打酱油”一样,同为动宾短语,并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大范围传播。
不过“鞋”作为一个名词,想要像“雷”一样,在生活中,改变词性并大范围流行,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刘云 整理)
法学 等同于侮辱国家 获刑可能大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朱建农副教授
这位记者获刑的可能性很大。
布什是国家元首,向布什扔鞋,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侮辱,也是对他国家的侮辱。而且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场合,在这样的场合向布什扔鞋,有很严重的侮辱性。
国家元首也是国家的象征,侮辱国家元首则等同于侮辱国徽、国旗。依据我国刑法第299条规定,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这种情况在我国,除非布什不追究,才会考虑给这位记者免罪。从目前国际政治关系上看,伊拉克很可能为了平息美国的怒气给该记者判刑。而具体量刑要看伊拉克的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