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失落的古文明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19:59
【长篇连载】失落的古文明
穿越时空--探索人类早期文明历史
在我们的时代,文明 (civilisation) 的出现常常用复杂社会 (complex society) 的形成来衡量。所谓复杂社会实质上就是阶级社会在西方学术界的代名词,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表明贫富分化导致有产阶级对于社会经济活动拥有支配权。贫富分化是剩余价值的产生所造成的。
从考古的角度来说,文明可以更直接地用城市的出现来定义。城市的出现意味着农业的发展达到相对高的阶段以至于能经常和稳定地生产出足够的剩余产品来维持非农业人口,诸如工匠、商人、士兵、士大夫、统治者,等等。因而城市的出现是社会高度分化的标志,同时也往往伴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的分化即平民百姓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王公贵族的奢侈品的分化,后者包括了大型宫殿、神庙和陵墓。
如果我们撇开文化的发展不谈而只强调物质文明的累积,文明这个概念难免蜕变成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甚至变成阶级社会或者国家的代名词。一旦要谈文化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文字的使用是文化的其它方面的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不会有数学、文学、历史、法典,也不可能对全社会实施系统和有效的管理。
通常作为文明的社会发展指标并非都处于同一层次。一方面,阶级分化、有组织的宗教、城市、世袭统治权、政教合一、战争等社会现象从新石器时代就逐渐地出现在各种考古文化中;另一方面,文字、文学、历史、法典等文化现象是在铜器时代才出现的,属于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于从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作一个简单扼要的回顾。
新石器时代早期
土耳其东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Göbekli Tepe遗址存在着最早的宗教祭祀场所。在一万一千多年前的Göbekli Tepe三期 (PPN-A) 的椭圆形祭祀场所,T型石头上雕刻着狮子、蜥蜴、秃鹫等野生动物偶像,说明这里的先民属于动物崇拜教。当时农业还没有出现。在9500-8000年前的Göbekli Tepe二期 (PPN-B) 时期,祭祀场所变成矩形,围墙的建造也比较结实。这个遗址的研究促使考古专家重新评估农业对于文明的作用。把Göbekli Tepe说成文明社会虽然太早,但文明社会的要素之一—宗教显然已经在这个前农业社会里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目前发掘工作由前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Klaus Schmidt主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新石器时代中期
宗教信仰在Anatolia的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广泛存在。九千年多前的Cayonu Tepesi一期已经发现与人牲祭祀有关部门的若干神庙建筑。Çatal Höyük在六十年代的发掘 (由英国考古学家James Mellart主持) 进一步显示宗教在八千年多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成为西亚某些部落社会的重要特征。牛崇拜遍及Çatal Höyük各个家庭,壁画、雕刻等原始艺术形式也已经出现,并且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织物残片。Çatal Höyük没有街道,所有房子的入口均在屋顶上面,看来是出于防卫的需要。在顶峰时期,数万平方米内估计有数千人聚居,有人干脆称之为城市。Anatolia的牛崇拜蔓延到了伊拉克、埃及、爱琴海、印度、乃至印尼,其象征符号甚至传到了中国,对于新石器时代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Çatal Höyük遗址只有一小部分已经发掘。目前发掘工作由著名的英国后过程主义 (post-processual) 考古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Ian Hodder主持,相信新的发现会不断改写西亚农业社会的史前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长篇连载】失落的古文明
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欧洲的巨石文化 (Megalithic Culture),主要分布于欧洲沿海地区和地中海岛屿。马耳他的巨石文化从六千五百年前到四千五百年前,包括Skorba, Mgarr Zebbug, Xemxija, Ggantija, Saflieni, Hagar Qim, Mnajdra, Tarxien等著名遗址。巨石建造的神庙内部有祭坛和女神像,显示等级社会和具有高度组织的宗教。来自立陶宛的哈佛大学考古学家Marija Gimbutas提出马耳他也是母权社会的理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03.jpg (207.72 KB)
2010-1-5 11:28
【长篇连载】失落的古文明
失落的古文明-----连载更新第二季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无论是按照城镇的兴起、国家的形成还是文字的出现来看,美索不达米亚都是在公元前第四个千年后期进入文明社会的。从七千多年前的Ubaid新石器文化发展到五千多年前的Uruk帝国,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城镇兴起、国家形成、文字出现三位一体的历史进程。Uruk时期 (公元前第四个千年) 的两河流域是前文明国家的原型,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后期的Akkad帝国及此后的Ur III和古巴比伦则代表了已经进入文明门槛的国家形态,而介于两者之间的ED时代属于文字发展成熟的过渡时期。对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长篇连载】失落的古文明
连载更新第二季
文字的发展
人类语言出现在十二万年前。从语言到文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古老的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从token (可以翻译成代价券) 发展出来的。Token的使用在西亚地区从一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五千年前。每个token都代表一定量的产品,如一只牛或者一罐油。一旦被封闭在空心球内,这些token具备记帐功能。到了公元前第四个千年末期,这种记帐系统衍生出刻在粘土板上面的符号,并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后期变成楔形文字。法国出生的德克萨斯大学女教授Denise Schmandt-Besserat对于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的孕育和诞生过程进行了深刻和系统性的阐述。
文字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出现是一个好几千年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在后起的文明中一概缺乏,使人不得不怀疑其它文明从美索不达米亚那里借得了灵感。象形文字在公元前3400-3200年出现在埃及,估计是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古埃及和Minoa并未出现过前文明国家。古埃及和Minoa的国家建立不久即很快进入其发展的高峰时期可能是得益于文字的使用。中国的象形文字看来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刻划符号有相似之处,有可能也受到其影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长篇连载】失落的古文明
失落的古文明---连载第二季
Eridu
据传,Eridu是最早的苏美尔王朝。Eridu考古遗址可以回溯到七千多年前,其中第一期到第五期属于Uruk文化,第六期到第十八期为Ubaid文化。那里的Enki神庙在六千年前的Ubaid文化时期就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 (超过了二里头三期)。当时Eridu的城镇从神庙向周边地区分为三个居住带,分属于贵族、工匠和农民三个阶层;人口上万的城市则是在一千年后的Uruk时期 (4100-3150 BC) 才出现的。在两河流域,阶级分化始于Ubaid时期,而国家形态在Uruk时期走向成熟。Eridu考古遗址的发掘从十九世纪中开始,先后由英国考古学家J. E. Taylor, R. Campbell Thompson和Henry Hall主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