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监督“一把手”用人权(中国青年报 2006-7-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2:11
谁来监督“一把手”用人权
2006-07-19
本报记者 孙海华
“她干劲儿十足,极少回咸阳的家,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商州的模样。”
1999年10月,商洛改为地级市之前,张改萍从咸阳市渭城区交流到商州任市委副书记。
之前,张改萍早已在政治上“年轻有为”:26岁时,她已是咸阳市秦都区团委书记。1997年,刚刚40岁的她又升任咸阳市渭城区区长。
张改萍任商州市委副书记时,正处于官场生涯的黄金期,有研究生学历,又是个女干部。商州父老对她抱很大希望,盼着她能带来新的风气和思路。
事实证明,张改萍没有让大家失望。这个新来的女干部,说话干脆,行事干练,像个男人。2000年夏天,商州洪灾,张改萍徒步十几里山路,赶到受灾最重的砚池河乡抗洪救灾,慰问群众……一名新华社记者这样描述张改萍留给她的深刻印象:那年的抗洪前线,她高挽着裤筒,穿双解放鞋,就蹲在河边,大口大口吸烟,看起来雷厉风行,颇具号召力。
来到要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老区,张改萍备感压力。得知全市干部的工资经常拖欠后,她一边想方设法调动资金给大家补发工资,一边积极寻找招商引资、开源节流的新举措。
“她干劲儿十足,极少回咸阳的家,她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改变商州的模样。”事实上,商州的确有了变化。
5年前就到商州做水产生意的侯先生回忆说:“2001年来商州考察市场时,这里的房子破旧,马路又窄又小。可也就是几年工夫,商州跟以前不一样了,虽然规模上仍没法儿跟关中的一个大县城比,但市容市貌还是漂亮了,十几万元的商品房也有人买了。”
在老百姓眼里,张改萍成了“女强人”的代名词。那时,无论谁都能扳着指头,一口气数出这名女“父母官”的五个第一:商州历史上第一位女市长(2001年年底前商州是县级市);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女书记;第一位最年轻的市委、市政府机构的“女班长”;第一位党政一身挑的“女带头人”;第一位不拖家带口交流来的“女市长”。
“张改萍的‘刚性’性格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她能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压住阵脚,保证了商州的政令畅通,运行高效;另一方面,这种‘张扬’,也给她以后的说一不二、独断专行埋下了恶果。”一位商洛市人大代表分析说。
“没有我的同意,谁也不可能通过组织批准并被任命”
在商州,张改萍俨然成了官帽批发公司的经理。没有她的同意,所有任命都无法上常委会,组织部门不能考察。群众说:“规章制度算什么?选人用人,还不就是一把手的一句话。”
“作为书记,如果你不同意一个人的任命,他们能否被任命、得到提拔?”7月4日,在审判庭上,公诉人问张改萍。
“那肯定不行。”张改萍的回答很干脆,“我只是表示同意任命。但若没有我的同意,谁也不可能通过组织批准并被任命。”
“他们只要入了圈,具体使用与不使用,在书记办公会上我会发表意见,基本上都给帮了忙。”供述中,张改萍刻意强调她的“帮忙”是在按程序、在民主推荐基础上进行的。
然而,张改萍也承认:“一是我在和组织部长、主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在动干部前的小范围酝酿时,对这些干部有的是提议任用,有的是同意任用,在这个酝酿阶段,初步方案是我定的,我不同意的,这些干部就得不到任用;二是在以后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上,我作为书记对上述给我送钱的干部的任用都表示同意。”
这一说法在时任商州市委、区委组织部部长的周青海处得到证实。他介绍:提拔任用干部的程序是组织部长、主管副书记、张改萍先沟通,由张改萍拍板,形成初步意见,提交书记办公会研究后,组织部门考察,提交区委常委会确定任用名单。
许多人的任命,都是经小范围酝酿形成初步意见后,报书记办公会研究的。这些人,之后分别担任了商州区城建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安监局局长、区委办公室主任、林业局局长、人事劳动局局长等要职。而他们,均在27人的行贿名单之列。
周青海还记得区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原主任杨志敏的升迁过程:杨志敏调任区委办副主任前,张改萍事先问过我:“你看把志敏调回区委当副主任行不行?”“我理解,就是张改萍倾向让杨志敏当副主任,后在与副书记沟通时,形成了让杨志敏当副主任的初步方案。”
本报西安7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