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上班族的宣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0:24

博客:上班族的宣泄?

2007-05-25 08:30:34 来源: 星辰在线 网友评论 26 条 进入论坛
  •   怨气宜宣不宜堵。网络语言不够文明固然不好,但不能因为要文明就侵犯了人们的言论自由。

作者:薛涌  旅美学者

我一年半前被编辑赶鸭子上架开了博客,如今的访问量眼看快过千万了。突破千万这个心里屏障,多少让我有些兴奋,于是对自己博客的访问量盯得紧了。这一紧盯,才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看出来的门道。

国内行里人早就告诉我,博客的访问量,是上班时间多,休息时间少。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这倒不是怀疑对方的权威,而是觉得荒唐:博客是闲暇的佐料,上班忙得四脚朝天,谁有工夫看博客?但是,这次通过五一长假和前后的几个周末的观察发现:不管怎么荒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上班日博客火得爆棚,一过节或者周末就那么几个人来,闹得我也懒得贴文章了。

细想这个发现,实在兴味无穷。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坐办公室的人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大家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力低下,国家赤贫。如今,中国眼看就成了世界第三大经济,没准儿在我写文章这一刻正在超过德国成为老三呢。这一成就,还不是大家拼死拼活干出来的?刚刚看了报道,说白领们尤其辛苦,有70%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基本没有休息日,三餐不定,比过去的“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过劳模”,好不容易赶上个休息日,大概要赶紧补觉,他们不看博客并不奇怪。问题是,什么人在上班时间来看博客呢?当然不是民工或劳动阶层。因为在工作时间上网的至少是那些坐办公室的人,当然还必须是老板看得不紧的人。不管是谁,反正博客属于上班文化。

仅把博客定义为上班文化还是什么都没说。我们还要看看这是什么样的上班文化。不用说,个人博客的访问者,一大部分是自己的“粉丝”。这些人非常固定,而且常常说些“粉丝们”爱说的好听的话。另有些是关心我说谈论的问题的人,或者是一贯反对我观点的。他们大多非常认真,常常要讨教,辩论,我也不时和这些人“过招儿”。这两部分人,即使都穿着“马甲”,我大体还是认得,有些还真这样成了朋友。

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骂客,你讲什么他们都要骂你。有几位,是常任骂客,大概是看你不惯,盯着你骂,而且给你起了固定的外号(当然是最难听那种)。还有一部分则属于骂骂咧咧的“流动人口”,来无影去无踪,不过火气不减常任骂客。我常把他们的谩骂收集正式贴出来展览。

最近,不少海外的人也开始看我的博客。有一位还是小时候的朋友。她在美国已经住了二十年,最近才联系上。那天她打电话对我说:“老天爷,你怎么受得了?要是我会气得睡不着觉。”我告诉她,她从小是好孩子,我则是淘气包,是在和人骂来骂去中长大的。另外,我在中国媒体用中文写作,必须对中国有实感。她在和和气气,民风淳朴的美国乡间住得太久,忘了吵架是北京街头最常见的景观。我一进自己的博客,就好象回到北京了,也算体验生活了。

不过,我这里讲的北京,不是街头的叫骂,而是埋在办公室里安静气氛下的冲天怒气。有了这一认识,再分析一下许多谩骂的留言,就豁然开朗。固定的骂客是针对我个人的,不过这种人毕竟很少。最多的则是谩骂的“流动人口”。他们骂起来没头没脑,有时甚至文章也没有看清楚。显然,他们不是针对我个人,只是有口气想出,然后到我这里找个出气桶。比如,不久前我写了个《税表上的国际竞争》,主要讲美国的纳税业正在向印度等过外包,这是笔好生意,油水比制造业大,建议中国设法参与竞争。于是一群骂客没头没脑地冲上来,说我崇洋媚外,看不起中国,更有的声言印度比我们穷多了,有什么好学的等等。过几天我又贴出一篇文章,建议中国不要匆忙加人大飞机制造业的竞争,因为技术优势不足,结果又出来一帮人,骂我是卖国求荣,存心要把市场给被人。最近我转贴了一篇文章,报道假药不仅危害国人,而且出口后毒死了外国人。一位网友马上说:有没毒死我们,关我们屁事,你自虐惯了吧!

看来,我不留神揭了一些白领们的疮疤。如果你设想一下,这些留言是从表面上安安静静的办公室发出的,你就会庆幸自己没有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

我过去曾反复声明:怨气宜宣不宜堵。网络语言不够文明固然不好,但不能因为要文明就侵犯了人们的言论自由。让大家把怒气发泄出来,心理重新获得平衡,日常生活反而文明些。我倒希望我博客里骂声连天,但办公室里大家彼此相当文明。不过,这种骂声,总还是体现了我们社会的一个侧面。用我的话来说,这可能就是“中产阶级的愤怒”。他们是坐办公室的优越阶层,但是总觉得自己在老板手下忍气吞声,压力太大,工作负担太重,心里充满怨恨。于是,老板一不在,就冲到网上宣泄一番。

柏拉图说,闲暇培养美德。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闲暇的产物。但我们博客文化却有所不同。对许多人而言,博客成了上班族的宣泄,离培养美德的文化,似乎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