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心理宣泄功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2:35
樱花渡月 原创首发于 2006-4-22 15:32:21
山歌原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
三天不把山歌唱,两岁孩子白了头。
——————题记
“一个人要么做政治家,要么做艺术家,要不就要学会吵架,否则会有心理阻塞甚至障碍”,这话有点危言耸听,明显的悲观,涉及到心理问题,前提当然是成年人。
生活过程中不参与争夺和争斗、或者不在艺术的天地里驰骋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受气时不会适当的寻找宣泄方式,神经可能会出问题。
以前喜欢心理学一类的课程,因为觉得可以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特别是学过弗罗伊德的心理学后,惊讶于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觉得心理问题的确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懂点现代心理的疏导和宣泄方式,对保持精神上的收支平衡,对于身心健康,的确是“善莫大焉”。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胶水把一只老鼠的肝门封住,这只老鼠排泄不出自己的粪便,大为怒火,就紧紧追住自己的同伴咬,不依不饶,只到把同伴咬死为止。心理学家追踪了几个精神病例,发觉经过一些良好的疏导和宣泄治疗后,一些歇斯底里有精神分裂倾向的焦虑病人或好斗狂,都会在神清气爽里变的平易近人,也容易受到温馨欢乐气氛的感染,治疗的时间久了,总是喜欢极端方式的倾向会得到大大的改观。而很多生活顺利,和外界、家人、朋友都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人,往往容易有慈悲和博男某Α?lt;br/>    所以,大家看看,心理能量也会象大便一样,不宣泄出去,可能会让你乱咬不已啊。
心理宣泄,在这里不等同于发泄,宣泄是有计划和理智的疏导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欲望、冲动等,发泄则是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盲目性。宣泄有建设性宣泄和破坏性的宣泄。人都有所谓的“佛”、“魔”心态,宣泄得好,你可以成“佛”,宣泄的不好,你就会象个破坏分子,比如,有可能会骑着老鹰去撞美国的五角大楼等,有可能站在地球仪上乱撒尿等。
这里特别想要提醒女士,如果会宣泄,会使你魅力风发,迷死一大群男人,如果不会适当的通过宣泄,保持自己的风度和风情,那么,有可能就会成为讨厌鬼,青面獠牙的,会让老公去找二奶。所以,为了你的倾国倾城和风情万种,努力地,宣泄吧。
下面我就介绍点关于文艺的宣泄功能的文字。
【一】文学是感情的外化
原始人不知道文字,当然也不会写文章。所以,心情的好坏,表现在外部,就是围火跳舞,或者嚯嚯大叫,把内心的心理能量推到外部去。歌舞乐的产生原因,很多学者和专家,争歪了嘴巴,到目前好象也依然是公公和婆婆。
“山歌原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
三天不把山歌唱,两岁孩子白了头”
看看,文艺的作用主要还是把心理能量宣泄到外部去,不让自己便秘。
由于我是搞旅游的,曾经在云南民族村和云南的一些佤族山寨里看到佤族围火而歌的放纵。人们兴酣的时候,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和欢乐融合在一起,欢声笑语,歌舞齐下。这种狂欢,在世界很多民族那里至今可见。只是我们被儒家化,乐总是伴随着礼,歌舞上很少那么放纵而已。比如巴西的桑巴舞、傣族的孔雀舞,很是有宣泄心理的功能,艺术上得到一种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抒发后,的确有回春之效。
“消愁莫如诗”、“愁来半凭诗谴兴”、“诗可以怨”,这些古老的诗学告诉我们诗歌的心理宣泄功能。在网络上也不难发现,一些生长在其中的植物,写出美丽的文字。
我曾经写过爱情小说《一季斜阳》,酝酿了半年,把初恋的感觉写出发表,发了后长嘘一口气,目光明亮。那几天觉得自己比平时帅了好几倍,于是就在网络上疯狂的找mm视频。
结果,好几个mm都心醉似的给我留下了电话号码。
看看,文学还有美容的作用啊。
【二】游于艺
文字是个人感情和心理积郁的散发,这是没错的。
看看网络上的文字,哪个不是在文字中深深埋下“我”的影子呢?
其实,带着功利的,想从文字中挖出宝来的念头,反而难有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好作品。纵观历史,凡是生活不好过的人或者时代,就会有大师出现。为什么呢?因为大师倾吐的其实上一个时代的郁闷和痛苦,这些痛苦一样的反映到他身上而已。而衣食丰饶的贵族文学,有高质量作品的,也往往出现在急剧变革的时代。
单纯的个人宣泄,以及直接的宣泄,其实也容易令人生厌,唠叨总是令人不乐意接受。很多写出让读者爱看文字的人,还很注意表达形式,良好的写作技艺,给作者读者带来的是赏心悦目。
我国的足球在前几年,总是进步不大。请来了外国洋教练,他们在面对国足时,无奈的说;“你们的肩头上总背负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光的重担,为踢而踢,那怎么可以踢好,而且配合上也有问题,容易嫉妒同伴。你们要把足球当作一种游戏,在足球里,就象一个儿童忘情于他的天地那样”。把足球当玩,以如此心态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水平。
同理,如果把文学当玩,那么就不仅仅是宣泄,而是调养了。文学既然是一种艺术,那么当然就不可能大喊大叫,把愉快和不愉快统统不加改变的写在脸上。对生活和感情的加工,使文字成为升华的感情,就可以把原始的粗糙的情绪转化成甘甜的艺术品了,人就可以改粗暴为暖和,这不是很好的吗?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不难发现里面的很多游戏笔墨,妙趣横生,调侃诙谐,嘻笑怒骂,别有趣味。
很多文学作品,象美国著名的俗文学《飘》,同篇读来,就感觉写的调笑幽默、轻松愉快,作者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所以,良好的文字,不论是写是读,都可以给人来愉悦。会象是经历过一场醉心的淋浴,心情轻松,心情愉快。
生活的真实不同于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区别在于:审美。把感情寄托在外物上,在审美意象里完成自己的情绪散发或酝酿。
所以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就是件快乐的事情,用审美的眼光去处理生活,心理能量就可以以一种优雅的、规则的方式倾泻出去,对保持心理健康大有益处。玩的愉快,写的快乐,这就是文字巨大的魅力吧。
【三】形式征服题材
记得以前我们班上的班花,学习好,容貌也漂亮,可是她有个僻性——不喜欢时尚和打扮,认为美是自然的,涂脂抹粉就是做作。那时候,她的观念是很固执的,
多年后的她,开始时尚起来,头发也烫了,衣服也新潮了,一问,答曰:“马靠鞍妆人靠衣妆”。“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我开始对现代科技大为惊讶了。还有就是对形式的重要性也看的更明朗了。
我觉得重质量轻形式的观点是偏颇的。买来好菜,如果不好好的加工,那么再好的菜味道也会打折扣。不修边幅,只重品德也是很狭隘的,气质需要从外而内的化。需要选择形式并且从形式过度到内容。
很多美女是人造的。
看过保留下来的慈僖太后和几个娘娘的照片,这些曾经号称沉鱼落雁的美女,要是突然出现在现代,简直就是外星人,会吓人一大跳。看不出美在哪。目光无神,还闭月羞花呢。所以,很多美女虽然是“形式美”,可是也是美,让人上当而乐意。
看过一篇关于情杀的小说,真实的报道很残酷,看了就不想看这类文字。可是小说却把气氛和情人间的情调写的很轻松活泼,不乏幽默和欢快,到最后发生了情杀,给人的启示也是要珍惜感情、爱护生命和慈悲忍让的感悟。这就是小说巨大的成功,有轻松的形式,征服了凝重严肃的题材,在读者流下泪的那一刻,粗暴的事情却转化为巨大的美感,得到的启示比“活生生的原教材”要丰富的多。
这方面的论述,在古人的文字中也见过,谁说的忘记了,大概是说,文字的语气要轻松,风格要诙谐,词句要轻灵欢快,立意要健康有趣,构造要新奇巧妙,“文贵曲,不能直”等,因为文字本来就有娱乐的功能,心情不好的时候,文字是天堂,而还要看凝重板实的文字,就会导致双重不快,云云。
所以,“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我觉得是重要的。当然,文字很多人都会写,而且写的很好。这里不需要多唠叨。但是,通过好形式征服题材,把题材写的光艳动人,则无疑是需要的。
【四】社会实践
文学有宣泄功能,可并不能代替人的全部宣泄。
劳动和创造是所有快乐和道德的来源,并不算错。
文艺本是因为人的感情而生,是将感情外化的。心理外话化有很多种,诉说、打架、赌博、竞技,都是,内化的感情会导致自杀,这是有心理学根据的。所以,心理和感情外化的轨迹精致化,也就是艺术的雅化过程。
但是,如果文字一旦脱离了直接的现实生活,脱离了真正产生感情的事物,变成象牙塔,那么,文字就开始成为空虚的无病呻吟。一个人脱离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往往会导致空虚,文字不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就会以一种空虚来弥补另一种空虚,时日一久,即会有气无力。
有朋友笑我这类话乃是“老生常谈”,我笑着说;“老生常谈不谈”。
文学有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种相反功能,文学可以扩大一个人的眼界,培养一个人的情操和良知,使人超越陈俗观念,而洞见人生本质,这是它开放的地方,可是文学容易使人雅化,容易使情感单一和狭窄化,也容易让人脱离世俗,而孤芳自赏,直接的结果是容易使人自闭,这很不利于一个人和外界的交流对话,时间一长,孤独加重,不利于健康,这是文学的封闭性。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学的活源头,社会生活、人情世俗,都是使文学的内容和背景得以丰富的土壤。别拒绝现实真实的生活,虽然现实平庸,这是有人大声喊的。
文学毕竟只是众多的宣泄方式之一。不和其他的社会活动相辅而行,容易走进纯白脆薄的象牙塔。晶莹却可能缺乏生气。
所以,工作、劳动、交朋友、物质目标、事业……可以使文字更生动。
当然,我辈不去想着当文豪,仅仅写玩而已,文学二字,不如说是文字二字。可是,既然写了,文字对人就有陶冶作用,潜移默化,也不可小视,文字会影响你的观念和心态,这非虚语。能注重社会实践,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通过文字来抒发感情,使自己心态更好。
毕竟,现代社会里,道德好不好,已经不单是遵守规则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仁义道德,而心态不良,何来道德呢?
所以,美育是我们的一道精神大餐啊,用美的方式疏导心灵,不是很好的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5 14:47:13编辑过]

2006-6-25 1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