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转型?—中国经济何处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1:49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很忙。虽然市场上负面消息频传,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却正是寻找入市机会的大好时期(当然,我要入的市,不是大家习惯意识中的股市)。我在淡市中看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好机会,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因为在现阶段,实操比理论更重要。所以我很忙。最近,群友征求我对后市的看法,我都说是看好,但是没有时间去解释,或者说,是懒得解释。
  决定要写这篇帖子,是因为群友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同学来向我讨教意见了。这位群友的工作不错(稳定收入高),生活在江浙地区的中小城市里,经济行为随大流、但他有自己独立的宏观思考能力(我之前出过一些考题,他能用社会生活经验,直觉判断给出一般网友给不出的答案)。他的生活圈子在现实网下,我认为可作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之一。
  之前他一直很忙,忙于大多数中国男人都在做的事:上班、买房子、炒股、疼老婆、养孩子。他是务实派,不经常上网,事业心强,又眷顾家庭。这样的群友,对群的贡献不大,但却属于我最看重的经济标本人物。之前群里很多叫嚣崩溃的声音我不在意,而一直闷声闷气、踏实稳重的他,一旦公开表露出心情不好,我就不得不重视了。
  最近他为什么心情不好,相信原因大家都知道了——房价跌了、股市滑了、很多工厂关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什么行业都不好混了,自家所有的小本投资都连环被套;
  本来经济已经是全线滑坡跳水,愁云惨雾、不见光明,偏偏又添一道雪上霜——最近媒体爆出,自家孩子的奶粉,也出问题了……
  信心崩溃不算,经济不景的重压之下,随之而来的,上司的脸色不好看了,回到家里,老婆的声音也大了:)
  ——中国经济的现状,正如这位男人肩上承受的重重压力,内外交困、身心俱疲。
  看来中国的经济,真的要走向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
  关键词:洗牌?转型?中国经济发展何处去?还有,当城门失火的时候,大帮无路可逃的池鱼——小民小众,该如何应对?
  
  我对他说,你的心情我理解,现在不光光是实业难做、服务行业难做,其他产业,也一样难做。不要说你是打工阶层小日子难捱,现在是老板更不好做。
  最近,一位有多年文化产业资历背景的朋友,厌倦了老本行的尴尬规则和风险,意图转型,将数千万元的资金投入传统制造业项目,他说看来看去,最终还是实业可靠,向我讨教意见。我说现在制造业正需要转型,你不明就里,不要轻易来踩坑。比如,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制造业的零利润、负利润常态生存规则?现在市场的困境,正如围城,城内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因为我多年制造业出身,现在正考虑向文化产业转型。如果好做,哪里都好做;如果不好做,哪里都不好做,不如我们一起来合作,研究一下市场空间和赢利模式。
  
  暂且打住题外话,回归正题。我说今年这些风波,无论是规律还是意外使然,都是好事。大家听到这句话肯定惊讶,这么严重的经济滑坡,竟然是好事?
  
  当然是好事。如果不是经济形势开始转下,房子和股票都炒不了了,如果你还一路爆发、不断膨胀,你早就去追随股票大师的神话了,你还有冷静的头脑和心情听我这番话吗?你能有机会回味我一直以来的忠告吗?我说远离不健康的股市,意义正如远离赌场。如果经济一路向上,房价和股票都只涨不跌。一路直窜冲天,你会安心吗?你说见好就收,在顶峰之前撤退,但是你又何曾准确判断过顶?正如你现在一直一直看不到底一样。而且这一次你成功逃顶,就意味着你身后很多同战壕的兄弟被“成功套牢”,成为你胜利的牺牲品。记住,你不会次次都能跑第一。这样的零和游戏,千万不要玩入火。心态不健康,玩什么生意都会输。这个道理相信不需要我多说。
  
  泡沫总是要被挤掉的。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只涨不跌的商品。
  多余的供应,自然要被市场规律抹掉,不健康的游戏规则,就是应该推倒重来。最近的奶粉事件,其实是源于一个不健康的游戏规则。垮掉的产业,远不如垮掉的信誉可惜,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重建规则。劣币因何驱逐了良币?不是市场需求所致,正是因为不健康的游戏规则所致。把板子打到企业家或原料供应商身上,并不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是重建产业,也不是重建信誉,而是重建规则?因为行业垮了,庞大的相关从业人员、设备、资源、特别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并不会垮,所以只有条件适合,不需要人为去推动,产业自然会迅速复兴;而信誉,靠什么去建立?不是靠广告宣传、不是靠口头担保、不是靠自我道德约束,也不是靠很难操作的第三方监督、或者无法有效到位的政府监管,甚至我认为严刑峻法也不会有太大帮助。暴利不见得只有在毒品等非法产业中存在,在规模产业中,一点点利润的提升,也可以有非常大的规模放大效应。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人性很难坚守底线。可以说是利益的诱惑放大了人性的弱点,而不是他们生来就是丧失人性的恶魔。这个非法添加剂造成的恶果,如果不是累进逐步加量,应该不至于到今日才事发(因为婴儿是一代代阶段性使用奶粉,不是10多年一直累积使用)。每增加一点点掺假成分,降低一分钱的成本,乘以巨大产销量基数,也可以获得很大的总额利益。就是这么一点点地侥幸、一点点地不知觉沦陷,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那一天。
  罪案的还原过程,并不一定触目惊心,但是结果却仍然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对不健康规则的长期依赖,心存侥幸。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恶果。——这才是我们应得的教训。而不是每一次出事,都要找到出气的替罪羊、安上脸谱去丑化它、打倒它,并踏上一万只脚,就能解决问题的。这是非常幼稚的心态。如果规则意识不建立。重新洗牌后,状况将依旧重现。
  这不是没有先例的:
  在毒奶粉之前,大头奶粉事件难道不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训吗?为什么教训之后全行业依然故我、重蹈覆辙?我们一定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这次事件,我们必须思考,是规则问题,在哪里出错了!
  
  其实无论是今年制造业的倒闭风潮,还是毒奶粉事件,在一个经营者的视角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说它正常,不是说它正确、应该,而是这个悲剧结果,是注定无法避免的。因为路指歪了。
  
  哪里出错?有一句经典的企业经营指导思想:企业是一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换言之,无利润或赔本的生意,企业是一定不能做的,这肯定会被社会、投资商所嘲笑或者抛弃的。
  那么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当市场的低端消费能力,不足于支付合理的价格,以保证企业的利润,那么他们只有偷工减料、或者掺假。我说这个话很逆耳,似乎是在为企业推脱责任,实际上大家可以平心静气观察,过几年之后,风水虽然轮流转了,但是这个市场的恶劣风气依然不会改变。具体到这一次,深入追究到底是企业的责任还是奶农的责任,并无意义。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就是企业变相纵容或者无奈默许奶农这么做的。因为逻辑明摆着的,不用任何科学检测,用网友的话说,“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这个结果就是必然的。因为规则已经注定了结果。而所有的最终责任,都实质必须由企业来承担了。
  
  其实我说,我们片面误读了这个经典经营理论。没错,企业不能不赚钱。但是企业不应该,或没必要在所有的产品线上都赚钱,在某种策略上,零利润、甚至负利润都是可行的。尤其是大型企业,它们更应该负起这个社会责任。国外私人的富豪都可以捐出他们的大半身家,我们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不能负担起在低端产品上救济穷人的责任?有人辩解说奶制品行业是微利的,没错,但是不能孤立来看单品利润,要结合产销量。另外,如果说因为微利就要采取饮鸩止渴的自杀策略,不惜企业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那更是荒唐可笑的。
  一个有社会公益形象的企业,不全线经营则罢,要想占全市场份额,就应该实施低端:亏本或平本、中端:保本或微利、高端:赚钱,的合理经营策略,不仅要完全让利给低端消费者,也应该扶持中小奶农、建立优质原料供应体系。这才是长久经营之计。这些行为,不应该全靠企业家自觉,更重要的,还要靠信念支持、理论支持、政策支持、还有社会舆论环境的配合。可以说,这个工作是完全可以做起来的,我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没人是愿意昧着良心做恶人的。相信他们看到那些无辜受难的婴儿照片,会一辈子都不得心安。大家相信吗?违规企业家除了必要的赎罪和受罚之外,只要我们公众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舆论空间,他们之中,一定会有人响应我这个倡议的。因为这个正面广告宣传的效应,比任何商业广告都强。因为信誉完全出于人心所向。
  
  这个工作如何做?很简单。这个低端产品线的产品,既然是零利润、或者负利润(补贴)的产品线,就完全可以实行透明监督,对无利润产品,企业可能会没有动力去做好部分环节的服务(如原料监督、产品推广、销售、物流等),但是社会志愿者力量可以辅助。至于供应量,国家可以以补贴指标的方式去控制企业行为。社会在舆论上理解这样的企业行为,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信念支持,没有人愿意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企业家,一直背着原罪的心理枷锁,那么这个社会无法实现双赢。让政府或企业顶全部的骂名,消费者心理是可以舒服,但这不解决任何问题。这个社会,也难实现由完全公益运作的体系,能有效提供商品供应。除非我们不忌讳贪污和低效率行为,否则这样的事情,不要指望国家出面去操办。
  谩骂不解决任何问题。店大必定欺客,不见得就是铁律。如果不是一种根深蒂固、理所当然的习惯信念在支使,那么企业的行为,不见得事事都必须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标。多年垒起的品牌高塔,因为错误规则的累积,一夜之间轰然垮塌,已经活生生演现在世人眼前。没有人愿意亲见大厦悲壮的毁灭。我们必须深刻反思。
  这不仅仅是企业的选择,也是我们消费者必须面临的严峻选择。要不然,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大品牌声誉倒了,难道靠新品牌、小企业或者地下黑作坊就可行吗?还是我们全部去投奔国外品牌,付出昂贵的代价不说,让洋人赚我们的钱我们会舒服吗?那些低收入者又如何做到?再说,洋品牌就一定可信吗?我从不相信洋人做生意会吃素,其实这完全是理念的指导思想在作怪——规则决定结果。
  
  大家不用去做无用的哀叹,只要有足够的舆论支持,自然会有企业响应。合理的执行规范,也可以摸索出来。中心思想,用简单几句概括:一个品牌、高低端经营策略性分离;一套人马、两套运作;社会监督、志愿者力量辅助。
  
  接着说说企业转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另外一位朋友。现在制造业的困局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帖子都有展示,我就不用多做描述。中国的制造业是有深厚根基的。无论怎么转型,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资源基础、人力基础、技术水平基础、行业配套基础。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制造业要根本性跨行转型,或大幅提升台阶式的转型,都是行不通的。
  怎么办?依我个人的意见,“中国制造”的生产能量严重重复、过剩,所以洗牌和转型都是必然的需求,大部分力量应该要转向研发端。我那位朋友刚好是做创意产业出身的,一听这个建议就毛了。这个不好做啊,兄弟。我知道确实不好做。中国的创意设计水平,地球人都知道,我们不需要讳言。
  那还怎么做研发?我说我们要做客观概念化分析。不要说中国,其实全球的高端设计、创意资源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比如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我们做外贸服装及饰品行业,很清楚这个底细,不要说中国,其实全世界都在抄。不光是我们抄洋人的,洋人也抄洋人的。说高端点,可以说是借鉴、启发,或者说抄得更加精彩,“让翻唱胜于原唱”。世界上每年能出的真正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原创概念设计,犹如凤毛麟角,而且还集中在少数国家,少数几位精英设计师身上。但好的东西一旦出来,复制如流感一般的快,流行风一起,瞬时河山一色、世界大一统。这个高端理念和创意设计需要非常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是我们明显弱势的部分,全世界可以说都在互相抄,我们就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或者以短比长。
  我们的传统优势在制造端。但是制造端仍然有文章可做。在制造和创意设计这两大端口之间,还有很大一个研发空间,叫工艺开发和工艺设计。我们都知道,同样一个设计图纸,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去表现,效果大大不同。简单类比如衣服,同样一个设计,同样做工,但是料子不一样,最终的效果就绝对不一样。如果按分工,一个产品的出生,由策划师、设计师、工艺师、制造师去实现。前两项我们不擅长,但是后两项,我们是完全有能力做好的。
  工艺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配套资源和人力资源,所以我提出一个概念,叫海量开发。这是一个通过海量的初级设计师,人工组合优选的过程,这不需要高端的技术,就是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就可以做好。设计师指明了方向,工艺师“按图索骥”,去细化和实现它。而这些人力和配套资源,都正好是中国的优势资源。
  
  工艺开发的好处,就是可以琢磨或组合出一些特殊的效果,它未必需要高科技,它往往只是实现的方法和窍门巧妙,这还可以有效的阻止短期的简单复制,比设计开发,更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举例说明:某些大品牌的设计,往往都非常简洁,都是通过材料或材质、特殊工艺效果去表现设计思想或体现品牌特质的。所以我们跟国外的客商的合作就是这样的,客户往往会反复下样品单,不断调整任务,只要你能最终做出一套看起来简单、实质上不容易复制的新工艺效果,或搭配出一种奇妙的配色或配饰方案,符合设计师的意图,又符合当前市场潮流需求的,那么大订单就来了。而且工艺的创新,还可以激发设计师的新思维,在你提供的新工艺和物料上做出新的设计,这叫互进式设计。而且这种设计开发是跟生产环节紧密配合的,如虎添翼。只要有工艺师的辅助,设计师就不用担心他设计的产品,生产不出来,即便需要通过大量手工的方法。就是说设计师的方案可能不合理,但是工艺师的方案,不可能不合理。而手工生产方法,正好又是我们的强项资源,还有,手工生产,又可以提升商品的内涵价值。
  
  我们要转换思维,要把世界上最好的资源,有效地组合利用起来,通过一种互补的合作。不一定要所有环节都自己掌握。我们要有“全球村”的产业分工概念,善于取长避短。我观察过中国最大的服装及饰品批发市场,发现工艺设计(打板服务)这一供应环节是最薄弱的,以某服装配料市场为例,它们的销售服务和生产能量是21世纪的水平,而打样服务,是18世纪的服务水平(工坊条件之落后常人难于想像,比如染坊完全没有任何计量或工艺控制设备,任何两个批次的色差完全无法控制,全部凭借师傅的个人手艺和感觉。跟中餐馆一个管理模式)。而偏偏这个环节就是订单的牛鼻子。只要你有样确认,迅速调整到让客户满意,他马上就可以下大单。如果你能长期保证稳定的质量,那么就会有稳定的订单。但是所有的大生产型企业的装备,都不适合快速给客户打板。而能高效打板的小企业,往往又接不了大单,或者它生产出来的批量产品,往往货不对版。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消费型产品,都需要工艺设计,不仅仅是服装和饰品,能创造附加值的,都在这上面。一件传统设计的商品,最简单比如一个杯子,可能只卖0.1美元,但是 创新设计的款式,至少可以卖3到5倍以上的高价。如果把一些新类型的应用功能组合上去,比如可以当收音机、MP3使用,那么卖上十倍几十倍以上的价格也很正常。这些附加值,不能简单都归类于设计附加值,其实很多就是工艺的创新,因为攻克了某一个工艺难题(比如防水、散热、能源供应等等),所以以前不能相容的功能,现在可以组合到一起了。可能你事先不知道哪一项微小的发明或改进,可以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但是一旦凑巧成功,在一个有效的生产系统和市场上进行快速复制,收益将非常巨大。这种投入,比投资搞什么高科技创新(比如什么水变油、XX芯),更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
  至于品牌建设,应该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这里就先不说了。
  当然,我上面只是提出思路,要有效解决这个工艺设计的供应问题,还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不过这属于专业范畴,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即便是纯粹从生产资源方面考虑,也需要一个优化组合过程,比如我们接一个普通的单子,很多配件可能会用到浙江和广东、福建几地的配套资源,因为每一种配件都有它的地域优势。甚至可以说,每一款类型、规格的配件,都有它的专业厂家优势。就拿五金配件来说,有些厂家专业做铜材料,有些厂家专业做合金材料,有些厂家专攻车工件、有些专攻异型铸造,有些专业精细镶嵌……。甚至 具体到电镀这个工艺上来讲,不同效果的电镀,都各有专业厂家的分工优势……针对于饰品这个品种来讲,从大方向来分,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类型单一的配件,浙江一带有优势,生产类型比较复杂、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配件,可能广东或福建的某些工厂有优势。跟特殊原料供应有关的配件,则一般是产地比较有优势。有时候一件小产品,为了最优化节约成本,原料供应地、配件配套地、工艺产地、装配地各不相同。从某种角度来说,为跨国集团的大宗采购服务的生产订单分工组织,技术细节的繁杂程度,不亚于航天飞机或火箭的制造(虽然零件的精度要求不同)。而且普通消费品,还要考虑一个合理成本问题,航天飞机或火箭的制造,是可以不计成本的。就是这里就足以让工程量翻了很多倍。普通商品,如果性价比做不到全球最佳,你就肯定接不下全球采购大单。大家千万不要简单化以为,节约成本的唯一途径只有靠剥削工人的血汗。这是最低级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有识人士的抵制。
  工艺研发的价值特性就在于,如果你一件做得出来,那么一万件也能顺利做出来,结果批量成本是急剧降低。经济效益就这样出来了。而设计研发就不一样了,一件做得出来,不等于一万件也能顺利做出来,结果批量成本有可能是急剧增加。最终可能会因没有商业价值而夭折掉一个好的产品设计。
  因为这个特性,所以某些配套很多的产品,如果你有效借力的话,你可以让成本1+1<2。这个原理比较专业难懂,但可以有效解释为什么卖给外商的商品比内销便宜很多(售价<多项单项成本和)、质量还更好。而且配套越多,成本越发小得一般人无法理解,即1+1<2,1+1+1仍然<2。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相信聪明的朋友可以自行领悟。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制造业能成为全球大部分商品的生产车间,某些技术和配套的实底基础还是有的,而且民间投资池筑得非常高,中国经济垮不了。现在是调整期,只要供应关系调整过来了,经济状况很快就会复苏。
  制造业的另外一个转型方法,就是转型成生产组织中心。配套组合越多,越有效,成本越低。这个需要我们有全局眼光。不要说深说远,就我上面提到的简单升级思路,截止到目前,我就没发现哪一位经济学家提到过。这样类型的企业模式,我看到比较成功的,都是外资的。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坐在资源宝山里,看着别人过来赚钱。中国制造业的庞大制造产业群基础,在很多精英经济学家眼里是包袱、落后的标志。可惜这个包袱,仍然被外人在里面拣宝。只有我们自己当垃圾,甩又甩不出去、转又转不了、升又不上去。
  
  考虑到制造业离我们大部分群友的职业都较远。我再举一个IT市场应用方面的例子。我多年为企业做服务得出的经验,市面上所有的专业软件,包括财务软件,行业管理软件,都不适合我身边客户的需求。当然这些都是小客户,但是基数非常大,比如批发商行的小老板、小工厂主,他们都需要应用电脑程序来帮助他们管理,简单说,比如记账。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学习复杂的软件操作,也没有能力聘请专业技术团队来做二次开发,所以他们需要的一些极其简单的应用功能,市面上没有软件可以满足。市面上的所有专业软件,灵活定制功能都非常差,稳定性不足,应用界面和维护后台,非常不人性化。我自己都搞不懂,就更不要说教我的客户了。所以他们让我推荐软件,我都说我自己都不用,无法推荐,因为应用和服务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其实他们有这个实力和意愿购买几千甚至几万元的管理软件,只要值得。但是关键是没有一个软件能让人快速入门、又能灵活定制的。如果他们能入门,步步精进,那么只要能帮他们实现经济效益,那么几万、几十万的收费,也不在话下。最近我粗略研究了JAVA语言,我发现其实很多功能,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网页程序编写实现。但是这么简单的技术开发,专业的人员不屑于做,而且做出来,也不知道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防止简单复制;而这样的开发,非专业的做不了。离市场很近的人,往往离技术就很远。没有人能把它们有效链接起来。其实,这个经典困境可以通过技术+市场的方法去解决,只是这样的跨行业解决方案,一般人想不到而已。
  这个市场空间非常大,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多,如果专业软件的应用,能跟网游一样能轻松入门,那么市场效益绝对比网游收益大,因为生意是时时刻刻都在创造价值的,而网游,用旁人的眼光去看,纯粹是在浪费生命。那些拿自己的钱来玩的,舍得一个月花几万买装备,难道一家经营性企业,一年花几十万来买程序,过分吗?因为好的程序,其实就是赚钱的工具。我就从来没见过砍柴的人,不舍得买快刀的。
  大家可以推算,一家企业,一年花1~10万软件及服务费,全国的中小企业,包括个人创业者,这市场空间有多大?更不要说这个海量开发平台,还可以开发其他程序,比如超级复杂的,跟现实生活完全真实映射的超大型真人网络游戏了。这个项目,我提起来很容易,但是要实现起来,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研究落实。有一个核心的平台需要建立,只要有这个平台,所有的一切核心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最后回到我给那位群友的建议。上面这些建议,并不是写给你个人的,但是你应该可以领悟,只要你掌握了经营的思路,提高眼界,并真正参与到一些前沿创新研发实践中去,你对经济的前景就不会这么悲观。为了写这篇帖子,浪费了我一天的时间,希望不仅仅帮助到你一个人。今天如果不写这篇帖子,那么我将写服务培训课程的,通过这个课程,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生意机会,都是丢在大街上的,你不捡白不捡。经济越萧条,这样的白捡机会就越多,只要你坚信,困难都是暂时的,没有只下不上的形势。不要幻想不劳而获,世界上所有的发快财的机会都不会属于你(想想为什么)。能马上赚钱的点子,就如拾物分赃的骗局,我捡了为什么要分你一半?除非是你自己付出的,或者我看得到,但是捡不完、并且我们有利益互助关系。
  你要做的,就是付出一定的代价,学习服务,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得你想要市场机会和空间。当你获得市场机会后,要考虑如何将这个机会,转给最高效的供应商,再换取更可靠的空间……这样几经腾挪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一张牌,能控制整个局面的,并且抓到自己手中。这样无论你做什么投资,都不会成为别人的奴隶——房奴、车奴、铺奴、工厂奴、供应商奴、加盟商奴、大卖场奴、大客户奴……一根利益的小铁链,一步步栓死你的脖子,让你最终沦为任人鱼肉的奴隶,这样的“奴隶血泪史”,社会上比比皆是。我就不用举例了。
  你不要只关注你理论上、名义上能赚到多少钱,你应该时刻关注,在这个牌局里,最大的牌由谁来掌控。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学会分析和观察,其实生意的原理非常简单,并且都是相通的。
  最后送你简单两句话:不要求人,应该学会借力、顺势;不要求物,只要你简单地,把别人丢掉的捡起来,把别人抢着要的让给他。就可以了。
  不要去恶意利用人性的弱点,不要去鼓动别人从事风险投资或经营。生意的本质就是低门槛,零门槛。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机会,只要不是强制骚扰别人的神秘链或广告轰炸,你都可以去试试。真金白银往里甩的生意,能谨慎的尽量谨慎。如果想投资,你必须能实质掌控经营,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最大的一张牌,在你手里。
  
  积压了半年的帖子,一次写完,让各位朋友看得比较累,最后说一声,抱歉了!如果你看完这篇帖子,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留言。对陌生网友,我的QQ和群号,这里不公布,必要的我会告诉你。谢谢大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