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梭罗:读《瓦尔登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06:50

几乎所有意图避免浮躁的朋友们,都会向我推荐美国作家梭罗的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他们说看了他的书以后,你的心灵会在浮躁的尘世中清澈一些。说实话,我们大家都在为生计忙忙碌碌,没有多少人能真正静下来省察自己的内心,功名利禄之累早已让我们无限的疲惫。
朋友们的建议引发了我内心的对生命中文学的愧疚,我已有半年没有读书作文了,这对以文字为人生志向的我来说,是最对不起自己内心的事。年关时节趁一个空当,我特地去书店找这本书。我已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去书店了。怀着一份虔诚,我小心翼翼地又回到了书香的氛围中,在一个清寂的角落里,我发现了沾满了灰尘的梭罗的《瓦尔登湖》。
1817年梭罗生于康科德城,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执教,然后他住到了思想家爱默生家里当助手,并从此开始写作。1845年,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此后他患了肺病,医治无效,于1862年病逝,终年仅44岁。《瓦尔登湖》1854年出版,当时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及至成为世界文学经典。
《瓦尔登湖》用非常自然与质朴的语言解构了作者与自然、生活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及自然与自然的种种接近本质的关系。在湖边,梭罗说湖水跟生命比,是多么的美丽,跟性格比是多么的透明,连来这嬉戏的野鸭子也是干净的。梭罗对这些自然的美好事物充满了怜爱与感情。这样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是不少见的,问题是并没有引起我们对她的一种油然而生的能进入生命深层的感情。
而对人生,梭罗更是倾注了自然主义的关怀,他说:“无论你的生活多么卑微,你都要勇敢地面对,坚强地生活,不要回避它,也不要谩骂它,它毕竟还没有你坏。最富的人往往也是最穷的人,就是在天堂,喜欢挑剔的人也会找岔子。热爱你的生活吧,尽管它很贫穷,就是在贫民院,你也可能度过一些快乐宜人,激动人心的时刻。落日映照在富人的寓所,同时也映照在贫民院的窗上,而且同样光辉灿烂。门前的积雪也同样在早春融化。我想,一个人只要清静淡泊,那么他生活在贫民院就跟生活在宫殿里一样心满意足,思想愉快。”
读着这样深入肺腑的心灵之抒,我们浮躁的心能不引发震荡吗?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在自然中,然而我们并没有好好地打量这一切,包括我们自身内心自然的需要。我们肯定梭罗,当然不是说一定要效仿梭罗,以那样的方式去珍爱自己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保持这种自然的生活态度。
据说英国作家毛姆是非常推崇梭罗的,他说梭罗的文字清晰、平易而优雅。我也非常认同这种说法,但我更喜欢和看重的是梭罗的人生态度。我们周围有的是为生存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的内心在现实的物欲世界中被扭曲,生活只教会了他们去放手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的内心没有平静的时候,尽管他们也常去大自然游玩,但那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之外的休闲而已。而梭罗呢,他是个彻悟主义者,他沉浸于湖边的小村,与禽兽为邻,在最纯净的大自然里阅读、寻找自然与内心的诗篇。
在19世纪中叶,美国正因商业和技术而走向大工业化国家。这样的社会变革,让梭罗很是不安,工业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不但如此,由此带来的剥削也让梭罗充满焦虑。对我们常人来说,工业与后工业社会带给我们的与让我们失去的相比,至少不会让我们对这个社会躲避、排斥。而梭罗的人生目的和他要到达目的路径,却要以这种离群索居素面朝天的方式,这是我们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也正是梭罗的人格魅力。
冬天读《瓦尔登湖》正是最合适的时机。窗外静静的,室内静静的,书静静的,心也是静静的。是的,《瓦尔登湖》原本就不是属于热闹的,它只是一本孤独的书。梭罗就曾说过“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 (蔡诚/文)
《青年时讯》2004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