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袁昶--李幼谦话芜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5:07
晚清名臣袁昶 [ 2007-12-25 9:51:00 | By: 李幼谦 ]   0 推荐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桐庐坊郭(今桐君街道)人,他在芜湖担任过五年的“芜关道”。

他于“同治六年(1867)以廪生中举人,充后补内阁中书;光绪二年(1876)恩科进士,殿试二甲,授户部主事;四年兵部奏准,兼袭云骑尉世职;九年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十二年充会典馆纂修官、补户部江西司员外郎;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二十四年奉调入京,授三品京堂衔,在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同年授二品衔,迁陕西按察使和江宁布政使(未到职),旋授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

袁昶在芜湖居官五年,颇多善政。他在京里当了二十多年京官后,1894年任徽宁池太广道(因兼管芜关税,人称“芜关道”)道员。他思想解放、积极培养人才,推行《时务报》、《湘学报》和《盛世危言》等当时比较进步的报纸。他在芜湖重印了张之洞的《劝学篇》,创建了尊经阁,购买几万卷藏书供读书人阅。

1895年他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扩办了芜湖中江书院,“捐廉俸银四千余两,修建书院斋舍,课以实学。引聘品德优良、学识渊博的人才担任学舍主讲。”当时西风渐进,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经史、义理等知识,还亲校书刊,引入掌故、时务、性理、舆算、格致(物理)等当时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调任前夕,为中江书院立案存银五千两作常设经费。在此期间他还著文申言“停棺”、“悬葬”的旧俗之害,劝导屏弃与掩埋火化多年的“悬棺”,不仅揭开了皖江教育近代化的序幕,对开启民智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896年,袁昶积极推行洋务,在芜湖设立新式邮政局,取代了旧有的驿馆和民信局,几年后安徽各州县相继设立分局。袁昶支持徽商,在芜湖创办了安徽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泰昌轮船公司,结束了英国太古、怡和、和日本日清等外国轮船公司在芜湖的独霸天下,发展了地方经济与交通事业。

他诚心善政、为民造福,他严约僚属、痛抑胥吏、维护地方治安,加强武装建设,带头捐出百金,组建义勇军,以美食美酒稳定英舰停泊江中,保障了地方安宁。他狠抓地方财政建设,重视关税收入,清理关税,解禁开放纳新关谷米出口税,弥补了地方财政的不足,可以说他为官从政有远见卓识,政绩斐然。
    他重视水利建设,到任后捐银五千两兴修水利,调集粮食与民夫修筑河堤。不到两年,就修好了从芜湖大关亭至澛港十二里长的江防大堤,新增筑防洪大堤三百七十丈,使旱涝之大为减少。他认为芜地近江浙,适宜农桑,捐银购桑苗几万株分发给百姓,并设课桑局刻《齐民要术》、《种桑辑要》等书刊,推行富民政策。后经吏部考核政绩为最,1903年,芜湖人建“袁太常祠”于中江书院,汪畸攥《袁太常祠记》刻石传纪念他。

1898年,袁昶以昂扬的爱国激情向朝廷条陈了时政二万言书,让光绪皇帝十分感动并高度重视,针对他的陈条,连下四道诏书采纳。袁昶在文坛也颇有造就,他的诗独树一帜,与沈增植同为晚清浙江诗派的代表。其诗作中好多是反映晚清重大历史事件和世界风云,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热情。 他的著作甚富,已刊行的有《渐西村人初集》十三卷,《安盘诗续抄》十卷,《春闱杂咏》七卷,《永明楼集》一卷,《于湖小集》七卷,此外还著有农桑、兵匪、舆地、治术、掌故等书,搜集到的刻本、影印本、铅印本达71部之多。

袁昶的变法维新还裁撤了政府冗员。庚子事变时因主和直谏与许景澄、徐用仪等人一同被处死,后被平反并追谥为忠节公。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著的《清史演义》中有言:“袁昶名臣也,以忠谏至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