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汉字简繁之争:说法不一,证据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6:43
最近有报道称,联合国将在2008年废除中文繁体字,全部使用中文简体字。这一消息一经抛出就在海外内产生强烈震荡,引起了台湾《联合报》等媒体的质疑。
一方面,台湾《联合报》等几家媒体撰文指出,废繁用简之说子虚乌有;另一方面,这也激起了新一轮繁简之争,特别是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访美时公开表示他个人非常反对联合国废除中文繁体字以后,这场争论就变得更加白热化。
废繁用简之说:来自一份国际中文报纸
据国内关于“2008年后联合国使用中文将一律用简体”的报道称,消息出自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陈章太之口。
而陈章太的依据是一份据说来自于联合国的《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用力调查报告》。为此,有人把矛头对准了陈章太和那篇联合国的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网易工作人员连线了陈章太本人及《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
陈章太表示,他的《2005年世界主要语种、分布和应用力调查报告》出自一份国际中文报纸《新闻早报》,是由一位美国朋友传真给他的,而且据他所知也有国内其他学者见过该报道。不过他没有去查过原文,也无从查起。
陈章太特别强调说自己在公共场合两次提及该调查报告和“2008年后联合国使用中文将一律用简体”的消息,都是为了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五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无传播新闻之目的。而且《新闻早报》在今年2月23日就已经发表了关于此信息的报道,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也证实,几天前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纪念简化字及汉语拼音方案发表五十周年大会”也正式宣布了从2008年起,联合国的中文工作用字将一律使用简体。
联合国只用简体-联合国简繁并用,两种说法无从核实
有质疑媒体指出,三十五年来简体中文一直是联合国唯一中文字体,2008年废繁就简的新闻根本是子虚乌有。
根据《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联合国总部中文部一位工作人员讲,从1973年他到中文部工作至今,根本没有使用过繁体中文。但陈章太认为那位中文部工作人员只是说他只使用简化字,并没有否认联合国的这个调查报告的存在。
陈章太说,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联合国一直使用两种中文文体。而台湾《联合报》一位记者在给他的电话中,也有提到联合国一直使用繁简两种中文文体。
联合国内部到底使用几种文体,简体中文是否一直是联合国唯一中文字体,陈章太表示自己只能说有上述报道的根据,但无从核实这个根据是否绝对准确。
后记:汉字的简化应补漏纠错
繁简中文文体之争由来已久。郝铭鉴表示,如果关于2008年联合国使用统一简体中文的报道属实,这将在政治上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自己的文字应该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一方面,郝铭鉴赞成汉字简化,因为简化汉字符合历史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便利国人的文化学习和知识传播;另一方面,他认为目前对汉字的简化应该后退一步,因为汉字在简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疏漏,我们现在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更正。
疏漏有四:
一、在简化过程中,与传统文化没有很好的接轨,以至于现代汉语中不存在的问题,到了古代汉语中就有问题了。
比如苏东坡的词里面,“早生华发”的“发”是头发的“发”,“雄姿英发”的“发”是发展的“发”,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但到了现代汉语里,却成了同一个字,以至于苏东坡这首词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二、简化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简化方法没有坚持到底,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
比如多瑙河的“瑙”和脑袋的“脑”,右偏旁原本都是一样的,但是一个简化了一个没有简化,以至于没有规律可循。
三、在当前文字应用中,有一种不正常的观点,认为繁体字身价更高,简化字不登大雅之堂,有些人习惯于在某些场合用繁体字,但是又恰恰缺少繁体字的知识,结果洋相百出。
四、计算机对繁简字转化的处理还没有跟上来。在使用计算机转化繁简字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电脑程序设计有待更新。
郝铭鉴认为,在50年代,简化字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一些疏漏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当时我们不知道实际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半个世纪以后,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再不抓紧时间改正就不可原谅了。
郝铭鉴还认为,海峡两岸在文字的使用中存在很多矛盾,如果我们退后一步,认真解决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汉字的统一、和谐,更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