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信息技术奇迹的诞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5:17
---------------------------------------------
《复印,在几秒钟内完成》(Copies in Seconds) 一位孤独的发明家和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怎样创造了自谷登堡以来在信息沟通方式上的最重大突破——切斯特·卡尔森与复印机的诞生
复印机现在已经“沦为”我们想当然的普通物品了,就像空气、水和Google搜索引擎一样。我们只需走到复印机前,把原稿放在玻璃面板上,然后按下按钮就可以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只有在它出问题的时候才会注意到它。
但是 “想象一下,如果复印机的某个重要部件被拿走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呢”?有时这种想象“也是很有趣的”。这是戴维·欧文在他记述施乐(Xerox)复印机发明和发展过程的《复印,在几秒钟内完成》一书中所写道的。在他的想象中,一个没有复印机的世界将会:有更多的森林,没有五角大楼的公文,律师会更少,人们的记忆力会更好,能有更多的秘密,但“总的来说,获得的信息也会少得多”。
欧文是《纽约客》杂志的职业撰稿人,也写过很多本书。他并不是讲述切斯特·卡尔森发明影印机以及后来的施乐公司将其商品化这一故事的第一人。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版的几本书外,许多杂志也刊登过有关这一话题的文章,其中包括欧文约在20年前发表于《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上的一篇文章。而在书中,欧文通过大量的报道和巧妙的描写,把卡尔森刻画得有血有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他还生动地记述了一帮工程师和科学家想赶在别人前面发明一台复印机而展开的竞争。
欧文讲述的故事从书的开头就开始了,但并不是1906年卡尔森在西雅图出生——那是后来的事,而是500年前印刷术的起源。对大多数人来说,复制副本的历史脉络是这样的:从僧侣的手抄本,到谷登堡铅字印刷《圣经》,再到复写纸,最后是施乐复印机。但事实上,在过去的500年里,伟大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试图解决最终为卡尔森所破解的难题:如何做出和现有文本一模一样的副本。
在探索中人们试了很多条途径,探索者中不乏一些世界上最杰出的发明家。发明物包括从镌版术(包括平版印刷,后经改良被用于杂志印刷),到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自动印刷机和电笔,再到蓝图印刷、摄影术,最后是复写纸和打字机的结合体。
但是这些发明都不是很适用。二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复印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真正解决。切斯特·卡尔森于1938年就找到了解决方法,但是把他的发明变成一种适销产品却花了22年的时间。这其中的故事构成了欧文书中的核心部分。
当许多人质疑卡尔森基于静电电荷和光电导性原理的这一技术能否一直有效时,他却很坚定。他的这种坚定源于他悲惨的童年:家境贫寒,父母疾病缠身,经常搬家,孤独寂寞,使他生性腼腆而独立。在他母亲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和他备受结核病和关节炎折磨的父亲甚至住在废弃的鸡棚里。在卡尔森上中学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书中引用他的话说:“发明,是使人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的一个机会。”
虽然卡尔森从贫民到富翁的故事很吸引人,但是这本书最精彩的一部分却在于其他的一些人:几十位不知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赋予卡尔森的专利发明以生命的商人。其中一些人,如当时就职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Battelle纪念学院的工程师爱德华·怀斯,他早就看好卡尔森想法的潜力,并成为他发明的代理。另外还包括纽约州罗彻斯特的Haloid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威尔逊,该公司就是后来将这项发明商品化了的施乐公司。这些人疲于应付一个又一个挑战,从找出合适的光学透镜到让机器保持低温使纸不至于着火等。又如,调色剂必须很快熔化,但又不能太软,不然会产生污迹。墨粉必须很细才能印出清晰的图案,但如果太细了,又会产生其他一些问题。所以施乐公司的先驱工程师鲍勃·贡德拉克告诉欧文说:“你对静电印刷术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惊奇它居然能行得通。”
欧文在书中得体地表达了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对贡德拉克及其他所有工程师而言是多么重要。卡尔森的专利期已满,他们必须争取时间,而且还要面对各种恶意批评,对多数人来说,探索已成为他们的职业,甚至是生命的定义。如果说《复印,在几秒钟内完成》这本书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它把重点过多地放在卡尔森身上,而对这些令人感兴趣的助攻手和有胆识的商人描写不足。
有人可能会说,在数字时代,这本书的话题显得有些离奇。但在媒体负荷过重的今天,《复印,在几秒钟内完成》这本书会让我们记住人们为实现信息民主化的奋斗是多么艰苦,而又是在多么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把它视为理所当然了。
作者:南妮特·伯恩斯(Nanette Byrnes)
翻译:毛小菁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