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56:28
2008年09月18日 14:31   来源:河北日报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法媒:中国推迟订购20架"空客"
·借鉴:我中小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两拓合并失败中国交900亿学费
·希拉里任美国务卿 对华成焦点
·外媒:美强行阻挠中巴机车合作
·证券日报:马尔基尔投资五原则

·孟买惨案:让印大国梦遭遇挫折
·外媒:西方何以对中国冷箭齐发
·卫报:全球资源危机正等着我们
·开始筑底?美股34年最大周涨幅
·专题:华尔街金融动荡震撼全球
·外国专家:如何对机制进行变革
核心提示
按照当前流行说法,中小企业的“冬天”来了。
统计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还有哪些?
政策调整,调整产业结构,放松信贷规模,破解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难题又该遵循怎样的思路?
答案的背后,人们希望中小企业尽早走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企业倒闭是正常现象?
据新华社9月8日报道,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在中国最大的运动鞋出口基地福建省晋江市,过去企业平均利润率可达10%左右,而去年至今仅有5%,许多中小企业已经面临零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
然而,国家发改委日前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正在缓解。数据显示,1至5月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产值6.58万亿元,利润6258亿元,同比增长30.8%。中小企业较集中的纺织行业销售额增长17.4%,利润增长8.4%。
尽管同期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但新增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98万户。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
央视特约观察员文宗瑜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这个放慢是国家宏观调控希望和渴望达到的一个结果。因此小企业增长放慢,甚至一部分企业倒闭,是正常现象。
“因为在一般年份里面,从我国过去五到十年的情况来看,每年都有接近5%到10%的中小企业在倒闭,中小企业遇到好的年份,可能有5%到6%倒闭,在经济低迷的整个时期可能有8%到10%。”文宗瑜判断说。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表现为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对就业增长影响比较突出。二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增长影响比较突出。正是这两个突出引发的问题,国家可能在统一调控下,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适当政策支持。
企业问题已经影响产业?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大概从2006年年底就开始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说。
数字反映,2006年、2007年的广东中小企业的出口增长超过30%,2008年一季度跌到了9%左右,二季度跌到了3%左右。扣掉人民币升值部分,实际已是负增长。
中小企业大概占了我国整个经济总量的一半,占每年新增就业的85%和存量就业的75%。全国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约2000万,就意味着有1700万是通过中小企业这个途径来解决就业的。
更严重的是,问题不只局限在中小企业里。根据对上海石化的调研,因为大量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业,如化纤面料、制鞋业大批企业停产,导致企业生产缩减。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国主要的集装箱港口,比如浙江、上海,最近一个时期出去的满箱还在增长,但是回来的空箱大大减少,本来应该平衡的,可是因为船运公司在这里揽不到货,就没必要把运过去的空箱再运回来。所以,从产业关联角度看,中小企业的问题,实际是全局的问题。”王新奎分析说。
资金短缺并非根本症结?
“中小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是资金紧张问题”。这几乎是业界一致的判断。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李子彬分析,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只占2%,直接融资占98%,“千军万马都在银行贷款上”。而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70%是直接融资,30%是间接融资。不少城市资本市场建设比较滞后,中小企业难以在债券市场上获得成功。
就在业界高呼政策性安排将为中小企业迎来转机之际,业内人士分析,单纯的资金问题并非中小企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分析认为,根本性原因是过去五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出口的高速增长,依赖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多数低端、没有品牌、缺少知识附加值的产品。
文宗瑜比喻说,中国现在中小企业出口到欧美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为欧美的穷人提供的产品,美国经济的低迷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让欧美国家的穷人日子最难过,而穷人的消费减少,也就直接影响到中国整个小企业产品的出口和生产。
“因此我认为小企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就是帮助它度过困境,我们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在整个资金上有所松动,但这个松动并不意味着国家要放弃目前的货币政策。”
专家指出,尽管我国出口产品的数量占到全球商品总量的10%,但由于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逐渐成为竞争中的鸡肋。比如,温州的打火机,一个在欧洲标价26欧元的打火机,中国企业只赚了两毛钱。同样一双在国外卖几百块钱的耐克鞋,中国企业也只能拿到一个零头。
也有专家分析,众多中小企业之所以产生如上的困境,与自己所选择的企业发展模式不无关系。
这些企业仅仅是依靠外贸出口生存,由此导致的结果也非常明显:第一,单纯的拼价格,无原则的让利,国内企业之间互相打架抢订单,只要有订单并保持一定的批量,企业照样可以过得比较滋润;甚至为了获取订单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这种情况的隐患是此类企业一方面极易被别的企业所取代,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一旦赖以生存的市场和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将无所适从。
李子彬也认为,导致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不单是融资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成本与市场、技术、产品等一揽子问题”。尽快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尚需重拾创业精神?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徐冠巨撰文分析说,长三角民企目前大致呈现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走在经济社会发展前列的企业。它们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有相对完善的管控体系,是长三角民营经济的领军企业。这类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提前消化了各种上涨的成本。但是,这类企业数量还非常少,抽样表明不到长三角民营企业的1%。
第二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的企业。它们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重视对宏观经济形势与全球市场态势的研究。这种类型也是优秀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企业估计占20%左右。
而第三类的企业,是面对残酷现实被动应对的企业,也是本轮宏观调控以来处于困境中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为数众多,是构成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塔基”。对于它们来说,虽然有生产能力,但在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方面尚无优势。
徐冠巨认为,目前这种类型的企业正在发生分化:一部分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进行艰难调整,通过自身努力,最终顽强生存下来,并在求生中逐步提升发展。但是,相当多的企业缺乏自我转型的内部基础和实力,最终在挣扎中逐步淡出市场,完成历史使命。由这部分企业倒闭所带来的就业压力、银行坏账等问题应当提前有所准备。
“当前最急迫的是如何对待第三类企业。政府应通过金融、税收、出口等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中的一部分渡过难关。”徐冠巨呼吁说。
就在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经历生死存亡考验,等待政府援手时,也有一些企业生产正常,经营正常,甚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份额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上海市工商联下面有个纺织协会,里面有一大批纺织厂,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经营形势严峻。当初想了几条路,一个是转出去,但是走不通。后来找到一个世博会特许产品特许经营商的机遇。每家企业拿出300万,成立一家公司,不足部分,全部由会长和副会长来认,一共筹了两亿资金,注册了一家新公司,然后用这家公司出面到世博会去竞标,成功了。这些面料厂、服装厂,一下就活起来了。
“除了政策扶持,根本之策还在于创新。这可能就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出路,也是我们讲的练内功。这个内功其实本来就有的,因为日子太好过了,内功就逐步废掉了。现在日子又难过了,政府以及工商联这样的机构就要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将这种企业家精神重新焕发出来。所以我认为,拯救中小企业,最主要的是要重新焕发他们创业的时候那种企业家精神,大胆地不失时机地去革新经营模式,如果真这样做了,资金会来,人才会来,机会也会来。”王新奎乐观地说。
相关
三大压力待解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三方面。
■生产成本激增
资金成本提高。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2007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17.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7.47%,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
劳动力成本上升。贯彻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后,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
企业资源环境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增高。2008年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
进口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也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
■融资困难加剧
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广东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外贸出口受阻
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下行,直接导致国际需求下降、企业出口减少。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外汇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对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影响。在汇率、退税率的双重压力下,相当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链接
■经济增长最活跃的一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崛起。如今,中国中小企业已有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就有460多万户,其余为3800多万个体经营户。
这批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交纳税收与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国的58.5%、68.3%、50.2%与75%以上,中小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是全球化时代商品流通的主要供应商。
■“走出去”是摆脱困境途径之一
9月7日在厦门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友好商会合作圆桌会议”即以“商会如何促进和服务企业‘走出去’”为主题,有关专家认为,“走出去”是中国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正迎来战略机遇期,但目前中小企业在“走出去”也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贸促机构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应强化作为,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面对出口下滑明显、国内投资不旺的新形势,“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无疑是中小企业脱困的一个有效办法。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战略机遇期。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存量只占世界总量不到1%的比例,发展空间巨大。但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不足、信息不灵、手段不多等现实困难。
中小企业走出去能否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取决于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会负责人一致表示,发挥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强大的外部支持系统,使商会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意义重大。
分析
危机改变企业经济版图?
“寒流”中涌动“转型潮”
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正在寻找出路,其中代表词汇非“转型”莫属。
来自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6月,全省共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946家,关停因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中小企业320家。
同期,山西省关闭中小企业5397家,新设立中小企业7300家,合计中小企业个数增加1903家。从各行业分布来看,仅采矿业和制造业两个行业就分别减少中小企业888家和856家,而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企业增量最为明显,分别增加2180家、745家和360家。
在困难境况下,“转型”成为中小企业寻找解决方案的最现实路径。
其实“转型”、“转移”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乃至众多中小企业而言早就不是新鲜词了。早在数年前出现政策、土地、成本、利润、贸易壁垒等危机时,广东、江苏、浙江就已经倡导中小民营企业实施“第二次创业”,其主要内容是企业要主动调整,适应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需要。
但转型、转移并不简单。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孙秀春说,经过20多年发展的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产业链。少数外企迁到内地,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但不完整的产业链会导致原材料配套成本的上升。“有时可能缺少一个小配件,或物流跟不上,企业就运转不灵。”
这一判断与企业界反馈的信息相契合。
现在广东各地都在提出,加工贸易要转型,要建立品牌要创新。但惠东县永庆鞋厂的老板谢龙辉非常困惑:如今他的鞋厂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想通过做品牌来翻身,实在是太难了。“对于我们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企业来说,根本就没有财力去打广告。”
“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高新技术企业增多,是件好事,也是珠三角的希望。但问题是操作上太急了,替中小企业考虑得少了,应多给一点时间。大多数企业还没准备好,突然喊撤,自然会乱了方寸。”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操之过急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不少外资企业负责人置员工和供应商的利益于不顾,放弃工厂卷款潜逃,最终为这些企业“买单”的往往是当地政府。
“必须看到真实的产业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展中出现大的回落。”孙秀春说,劳动力成本过低、对劳动力保护弱化、环境保护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是多年形成的。如果很多促使企业转型的政策或做法密集出台,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但时间太紧,手段太急,力图全部集中在一个时期解决问题,恐怕会导致转型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但转型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夏杰长认为,产业升级是中小企业的一条必经之路。他称,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可以为部分中小企业转产、转型创造一条新的出路,也为遏制通货膨胀提供一个新思路。
夏杰长说,中国基本上具备了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条件,而且,从人均GDP的水平和城市化进展的需求,都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向服务型转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想脱困,也要向服务业转型。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也认为,应该有一个政策性的引导,中小企业特别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关注,给企业调整一个缓冲期。在税收政策上,对于技术创新能力强、节能降耗、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各级地方政府一定要给予税收优惠。外贸政策必须保持稳定,适当、有选择地考虑恢复已经取消的出口退税政策。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张军说,转型当然是痛苦的。而且从全国范围来讲,可能不仅是为了解决多少企业能活下来的问题。“在我看来,很可能就是另外一波企业的崛起,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自身转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应对不力,很可能有一些区域就此被取代,而新一波的企业将崛起在别处。所以我们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因为这场危机,很可能会改变现有企业成长的经济版图。”
各地动态
上海:系列政策减负
日前,上海市政府在陆续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的同时,还连续向“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开刀”,取消和停止了首批14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占目前总收费项目的四分之一强,市、区两级政府因此每年减少收费20亿元。
浙江:创新发展模式
浙江省近日宣布,将于近期启动“万家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并计划在3年时间内,实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超20万家的目标。以期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信息化管理运作。
广东:启动村镇银行
广东为活跃民间资本,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在央行和银监会正式下发相关管理办法之后,启动了村镇银行的试点工作,在江门恩平和韶关乳源实施试点。如果年底能够再次获得指标,这一试点将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根据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在发起人上明确要求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