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如何过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01:15
中产阶层就如同被鲨鱼驱赶的鱼群,在惊惶失措中游来游去,要想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焦虑,除了要做好职业规划、事业规划外,还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理财方式。
张东臣
在今年的中秋节提起理财,显然是件煞风景的事。因为,股市大幅下跌,房地产市场量价双降,到处都是不幸的消息。
相比之下,笔者的几位朋友算是比较幸运的。他们不仅及时在高位卖出了绝大多数房产(有的甚至住进了出租屋,耐心等待房价回落),而且股市损失也很小,有的甚至在6000点以来压根没有介入,完全避开了风险,还有的买了债券或债券型基金,收益比较理想。
即便如此,在和他们相处或交谈时,我仍能感受到一种焦虑情绪。比如,总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很难集中精力;对未来时有憧憬,却又忧心忡忡;总感到压力很大,实际的工作效率却不高……
这种焦虑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现象,它正在我们的四周蔓延。在这个秋风渐凉的季节,在国内企业家纷纷预言“过冬”的大背景下,这种心情不难理解。
首先,人们刚刚经历了一次明显的通货膨胀。许多商品价格在短时间内涨幅都超过了30%,有的甚至翻番。相比之下,人们的“钱包”却赶不上通胀。虽然目前物价已有回落迹象,但是人们的通胀预期并没有消失。
其次,“想理财,却越理越少”成为新的苦恼。对于在高位买房、买股票、买基金的人来说,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转眼间灰飞烟灭,其心痛程度可想而知。“花园洋房梦往后推10年”;“换车计划泡汤”;“买商铺的计划搁浅”……有人甚至担心,中国的新生代——中产阶级在这一轮波动中会被大量消灭。
即便是那些损失小的或没有损失的,此刻也会受悲观情绪影响,或对理财失望,或对自身理财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有了重新认识。总之,牛市时的雄心已不再。
更主要的,还是对未来的悲观。学经济的人都知道,过热会导致过剩,通胀之后往往是通缩甚至萧条……这一点如今正在应验。美国仍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中,银行不断倒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日渐显现,欧洲亦是如此。中国乃至亚洲受到波及,经济放缓在所难免。这对工薪阶层和创业者来说,都是个坏消息。
未来,如果房价下跌,越来越多的“房奴”会不堪重负,加上理财遭遇的损失,未来如果企业再减薪、裁员,大批小企业及小型创业者面临失败,这个“冬天”可能格外冷。
对于成长中的国内中产阶层来说,该如何过好这个“冬天”?
在美国,“中产阶级”(middle class)指的是家庭年收入2.5万至10万美金的阶层。这个阶层占了美国总人口的80%,代表多数的普通大众。在中国,则称为“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中间阶层”。
对中产阶级的描述有很多,比如,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方式买的)两间或四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一条狗、两部汽车、门前有修剪得很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当然,这是美国式的,并不代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中产阶级”的正确定义应该就是社会的中间阶层——“纺锤形”分布的中间部分,至于具体收入高低、有多少资产、生活方式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产阶层是社会的大多数,关系着稳定;中产阶层要为理想而奋斗,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中产阶层占有的社会资源有限,却是消费的主体;中产阶层受到的扶持很少,却经常承担额外的社会成本;中产阶层无法像富人那样避税、逃税,却最容易成为权贵资本蓄意掠夺的对象;中产阶层理财的需求强烈,却请不起高级的私人理财顾问……更要命的是,中产阶层始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根本就输不起。
因此,在笔者看来,中产阶层就如同被鲨鱼驱赶的鱼群,在惊惶失措中游来游去,患得患失,既不自信,亦不从容。中产阶层要想摆脱这种与生俱来的焦虑,除了要做好职业规划、事业规划外,还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理财方式。
中产阶层命中注定不能靠天、靠政府,要想安然“过冬”,只能是靠自己。中产阶层虽然拥有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财力和积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安于现状、及时享乐。因为,除了通胀因素外,工资水平、年龄并非一成不变,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仍然缺失或不足,如果片面追求“大房子”、“好车子”、“生活品质”,今后可能会面临更大压力。古人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也许,只有“深挖洞,广积粮”,才是“过冬”的最好法宝。
中产阶层如果有好的消费观、投资理财观,于个人、家庭、国家、社会都有利。其实,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理财,无论是炒房、炒股,还是开办实业,道理都一样。身在“鱼群”之中,中产阶层生存的根本之道就在于:既要熟悉了解所处的环境,也要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既不能目光短浅,也不能盲目跟风;既要顺从趋势、借助群体力量不落后,又要能独立思考,在关键时刻把握机会,反向操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