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教研第二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2:00
职高教研第二期

 假如我是职高校长

●黄德惠 

    假如我是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忠实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服务新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坚持为构建和谐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实用人才和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培育目标,全力推进学校办学方式的转变,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引领新县职业高中的发展,让新县职业高中这面省、市职教旗帜高高飘扬。

假如我是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继承和发展新县职业高中的办学理念,竭诚为师生服务。新县职业高中现在的办学理念是“真诚面对弱势群体,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根据新县职业高中历史、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将这一理念扩展为“真诚面对弱势群体、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与学生一起成长,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概括地说就是“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由于我校办学性质和人们观念的原因,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家庭没有什么钱、家长没什么权、中考没多少分,许多学生是以应试教育失败者的心态走进职业高中的。作为校长我要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与学生交心结友,知其所需,供其所求,扬其善、救其失,努力培养学生走向成功的核心品质:勤奋、责任心、创新。把新县职业高中办成教育大超市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学生发展提供可以选择的有益又有效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爱什么学什么,擅长什么就发展什么),学其所乐,学其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进,健康快乐地成长。与此同时关心帮助全体教职员工的发展和进步。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基础。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并强化教师发展、成功的欲望,给教师发展搭建宽广的舞台,不断培育学习研究的氛围,让学习、研究成为教师职业生活习惯,构建学习、研究型学校,造就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由首席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同组成\具有良好师德风尚的学术型研究型教师队伍。作为校长我要关心师生生活,做师生生活上的朋友.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推进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在校园内形成文明守纪、崇尚节约、爱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形成人际关系和睦,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让每个职高人在这里快乐生活、成长。

假如我是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继承和发展新县职业高中的办学模式,竭诚为社会服务,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把新县职业高中的职业教育做实。新县职业高中现在的办学模式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教育形式是以学历教育为主,教育目标以升学为主,这一模式顺应了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盼子女上大学跳龙门的需要。高校扩招带动了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膨胀,形成了近几年高中蓬勃发展的局面。但随着高中、大学教育成本的增加,以及高校扩招后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困难、收入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学生和家长开始思考投资子女上高中、上大学是否值得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教育消费必将趋于理性。接受义务教育后,是选择上高中升大学?还是选择上职校学技术快就业?人们不会长久地盲目。这为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创造了发展机会。作为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抓住这一发展新机遇,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守纪律、讲诚信、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为此,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和农村实用技术服务中心,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培植新兴产业服务;二是建设一批实训基地;三是培养、引进一批技能型教师;四是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五是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实现新县职业高中由升学带动为主向就业拉动为主的转变,做实职业教育,是新县职业高中近几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校长我无法回避,必须做好。

假如我是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继承和发展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形成一套与“就业拉动为主”的办学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构架。一是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支持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让每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二是发挥职代会决定、保证、监督、建议、评议、审议、弹劾等作用。吸纳民意、集中民智、凝集民心。发挥教职工办学主体作用,让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校的主人。三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事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以校内结构工资为核心的,涵盖年终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内容的奖励激励机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四是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时、空的效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不虚度、空不虚设。使责、权、利统一,发挥每位领导的作用。五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健全行政监控机制,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多啄磨事,少啄磨人的干事创业氛围。

假如我是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继承为新县职业高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传统。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笑迎八方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帮助、支持。多途径广泛宣传职高,让全县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职高,扩大生源面,形成稳定的生源供应渠道;拓展就业市场,形成稳定的就业基地;扩大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近期要寻求国家、省、市的支持,努力跑成省级职教强县和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项目;寻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实训基地用地问题。中期争取跑成“新县涉外劳务专修学院”项目。

假如我是新县职业高中的校长,我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尽心尽力地为师生服务,为新县老百姓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在职高网站上我见到了这样一个贴子:听说阮校长高就,不知道现任校长是谁?请不要将新县的职业教育产业化,为新县人民想一想,替孩子的将来想一想,新县人民需要职业教育,需要职业高中,请不要将职业高中葬送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新县职业高中是新县人民的职业高中,我要竭诚办好新县职业高中,为新县人民服务。我要坚持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我要坚持谦虚谨慎,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低调作人,高标准做事,要求师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师生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做好师生的表率。

九年的职业教育生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职业教育责任重大无尚光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为平民服务的教育,是阻断贫穷代代传递、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是把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培养成为自强自立的成功者的教育。他没有向名牌大学输送多少多少学生的殊荣,但他有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从事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事业。职业学校多招进多培养一个学生,家庭就多了一分温馨,新县就多了一笔财富,社会就多了一份安宁,国家就多了一个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就增添了一砖一瓦,作为职业教育者就多了一份欣慰和自豪。我珍爱职业教育这份事业,珍爱新县职业高中这块沃土,无论我是否竟聘上新县职业高中校长岗位,我都将继续为新县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把新县职业高中创办成全国示范性职业学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本文是作者在公开推选新县职业高中校长大会上的演讲稿)

 

1、班主任工作体会 

   ● 余义云


班主任是学校最辛苦的群体之一,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的工作是事无巨细、千头万绪的,大到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小到关心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居、行、学习及心理状态。所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学生整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风气好坏,学习成绩的高低等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一.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

我认为一个称职的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必须务实;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除了工作要务实之外,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一定管理才能;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二.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位好教师

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有广泛的爱好和追求;只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善于合作;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受学生尊敬的好教师。

三.几种要贯穿班级管理始终的意识

1.安全意识:对学校来说,安全重如山,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应把安全教育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

2.公平、公正意识:作为班主任,对每位学生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家庭原因而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区别对待。

3.大局意识:一个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一切从学校、年级的大局出发,从学校、年级的整体利益出发,服从学校,年级的统一安排。

4.全面服务意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班主任不应还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应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心理咨询等提供全面的服务。

5.做名师意识:中学的名师不同于大学的名师,中学的名师要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形成一种长期、行为有效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这样我们就在要不断探索、发展,形成有个人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争做“名师”。

四.几种管理措施:

1.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力求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可以受益终生,因为习惯决定命运。

2.落实与创新:在工作中要将学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只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如果不创新不发展,不仅工作没有成效,相反,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影响,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征,不能千篇一律,而且对症下药区别对待。而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工作有时会影响学生很多年甚至是一辈子。

3.对学生尽量做到“三多三少”:也就是“多鼓励,少批评;多身教、少言教;多欣赏,少谴责。”对于学习困难、行为不太规范的学生来说,批评15次和18次只有次数不同,效果不见得很明显,我们不如找到适当的机会和闪光点,表扬几次,鼓励几次,我想效果可能不同。我们班主任少一点指手划脚,多一点身体力行,班主任在工作时,少做“教育警察”,多用鉴赏家的眼光来看学生,我们就会是另一种心态,学生也会是另一种体会和感受,最终会使学生的思想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五.班主任日常工作内容:

1.抓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让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恶习性事件的发生。

3.抓好班级日常管理,每天的到班率,每天的三块卫生,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

4.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健康的心态。

5.充分发挥班干和团干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6.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7.消除各种消极与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如网吧、家庭问题等。

8.及时落实学校、年级或各科室的临时性工作。

9.为各任课教师搞好服务,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生的信息。

10.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果断的处理,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以上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和体会,对于班主任工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我自己能力有限,做所做的难免有不到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提出宝贵意见,我会虚心接受,并予以改正。


电脑入门经验谈

●吴华胜

 

自从电脑诞生那天起,它便成了人类的新宠儿。虽然现在家庭拥有PC机已不再是新鲜事,但由于对电脑认识的种种误区,不少家用电脑的使用者还一直徘徊在电脑知识殿堂的“门口”迟迟不能入门,为此本人把自己学电脑的一些经验写下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让各位“门外汉”早日登堂入室,让电脑真正成为你工作、学习、娱乐的工具。

经验一:电脑只是一个工具,学习电脑前需确定一个目标,也就是准备用电脑作什么。电脑知识可分为许多方面,且各有特点,例如硬件维修、调试、上网聊天、玩游戏、软件编程、电脑办公、电脑制图、网络管理、网页制作等等。对普通用户来说,精通这些技术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使你成为“电脑高手”。但样样精通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因此要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要用它做什么就可从什么入手。如上网聊天,就直接从学会聊天开始,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再逐步学会解决它。

经验二:学习电脑时要有时代感。虽然现在有很多计算机学校,但不少这种学校的课程实在让人失望:明明Windows XP已经大行其道,有些学校还在教学DOS;明明有些操作在Windows操作中能很简单的执行,但某些教师还在传授着如何适用DOS命令来完成;在Office 2003 和WPS OFFICE 2005已日渐风行的时候,少数世外“高僧”还在念着WPS FOR DOS的经。也许他们会以电脑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作为这样做的理由,但正如一本书中所说:“电脑业的准则就是永远向前看,不需要回首。”,电脑的发展趋势是用越来越复杂的后台技术来实现前台操作的日益简单(人机界面友好),因此各位在学习电脑时千万记住一定要注意从最新的入手。

经验三:学习电脑时要有胆量。在我刚学电脑时,曾买过许多所谓初学者必读书籍,本以为凭借它们便可畅游电脑世界了,谁知读了这些书后我越来越不敢碰电脑了。书中对初学者的这个规定、那个禁区实在是太多,而且把后果写得很严重,不能不让初学者面对电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来,有“老鸟”劝我:“书里写的不要去管它,你大胆玩,最多软件坏了重装一遍。”听了他的话,我这才鼓起勇气……现在想一想,我当初的境遇应该也是不少初学者今天的困惑,因此奉劝各位“虾米”,学电脑一定要有勇气。

经验四:不要为学打字花太多工夫,其实很多人打字是在聊天时不自觉学会的,但一开始掌握一下正确的指法倒是必要的。如果不准备当专业打字员,五笔字型并不是要非学不可的。

经验五:学习电脑要有计划。制定计划的原则是由浅入深,要先掌握一些通用的知识,再专攻一项技术。例如:要学PHOTOSHOP制图,那就先要学用Windows操作系统,然后再学一些图象、色彩、图形文件及格式的知识,最后才是主角POTOSHOP登场亮相的时候。

经验六:学习电脑要有理智。有些人在学电脑时喜欢追根问底,这固然是个好习惯,但有人在学习中会为了一个小工具的细节如何而绞尽脑汁,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其实就象一本书中所说:“在设计程序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去研究这些‘零件’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就像要盖一栋房子,用户会去研究如何提炼钢筋、如何制造水泥、如何压制铝门窗吗?直接采购成品不是更为方便吗?”要记住,我们只是普通的电脑使用者,并不是电脑专业工程师。

经验七:学电脑要会积累经验。想要成为电脑高手就必须要学会积累经验。 "纸上谈兵"的人不一定会成为电脑高手,电脑高手其实就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计算机迷。在此我提两个建议:第一是多看一些实践经验性电脑杂志与报纸,因为此类刊物登载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各电脑高手的经验之谈,我们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二则是平时在操作电脑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己查资料,网络搜索求助,确实没办法后再请教一些 “资深”电脑玩友帮你解决。

    认识电脑、掌握电脑并其实不是一件难事,学电脑关键要的是一种思路,希望我上面的经验能帮助各位早日“电脑入门”。

浅论安全防范学生成长的“保护神”
 

    学生应该如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呢?我们认为,同学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校园中的安全问题,涉及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预防的关键,就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同学们入校以后,要充分了解和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注意了解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掌握安全防范知识

安全防范知识,包括安全知识和防范知识两类。所谓安全知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涉及安全方面有关规定的解释;二是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经验性总结;三是为预防安全事故而进行的劝导和防范。就这三个方面而言,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往往会使同学们感到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限制。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些规定为什么要产生以及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它们都是由于发生了类似安全事故之后,学校为了防范此类问题再度发生并尽量减少损夫所采取的一种“亡羊补牢”的措施,从而制定了若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条例。把上述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全面掌握和理解安全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同学们一般缺乏社会阅历,所以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比较贫乏,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和出现处理不当。因此,同学们还应当注意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防范知识。

三.注重心理卫生健康

由于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和对社会时尚的渴望追求,加之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限制,从而使得不少同学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面临着双重困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激

烈的竞争中,面对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学习的种种压力,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很容易在精神上产生变异、心理上发生扭曲,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那么,怎样使这些同学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呢?最有效的办法是注意心理卫生、进行心理咨询、适时做好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并不是一般的安慰,它不仅可使人开心,还可以使人成长。它可让你认清问题的本质,使你不愉快的经历当做自己成长的良机,使你积极地看待人生所经受的挫折和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让你知道该怎么做,从而达到人们常识的一种心理平衡,还会享受平衡产生的美。

四.参与安全教育管理

校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安全管理的任务,则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从而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安全。

安全教育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辐射面广、影响面大。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在以教育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强化目标管理,对重点对象和部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有关规章制度,以进行必要的控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重视入学教育;其二,积极支持和参与事故的预测、监控和处理。

    总之,学生的安全,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而只有学校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同学应有校园主人翁意识,与学校一道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安全工作的网络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和学生一起成长

●    刘光斌

教师的天职是帮助学生成长。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会与之一起成长,正所谓“教学相长”。

帮助学生学习进步,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就必须用心教学,用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熟练把握教学规律;就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如此,学生在进步,教师的业务素质便会随之相应提高。

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使之放下思想包袱,教师的爱心会得到升华,人格魅力会得到提升。

促进后进生转化,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维品质,教师的教育能力会得到全面增强,人民教师的价值会得到更好地体现,“关心弱势群体,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这一教育理念便会落到实处。

学生成才了,我们自己进步了,我们的工作乐趣会更强,生活质量也会更高。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在成长中贡献,在成长中享受工作、生活的快乐。

教师是春雨,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是红烛,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是园丁,辛勤地浇水施肥剪枝,使学生健康成长,百花满园;是舵手,让学生的生命之舟平稳驶向人生海洋,也让职高这艘大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也曾是受教育者,我们要用勤勤恳恳回报社会,构建让学生走向成功的立交桥,用自身的不断进步推动新县职业高中持续、高效、健康地发展!

     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努力将新县职业高中建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立体式培养目标的构建与实践

黄德惠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发展变化的形势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构建立体式培养目标体系和符合学生差异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差异性教育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既要做到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又能更好地实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确立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体系,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从实际出发,构建立体式培养目标体系

(一)确定培养目标的背景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建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的大流动将会成为历史潮流,在这种形势下培养能出国、出省、出县的创业者,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因此确定培养目标时,不应拘泥于当地狭小的区域,而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的朝阳已冉冉升起,传统产业在新技术和信息化的装备下,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时新兴产业大量涌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主流。终身意义的岗位已不复存在,岗位提升和转岗已成为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因此确定培养目标时,不应拘泥于过去和眼前,而应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出发,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打通了升入高等院校的途径,越来越多的中职生通过普通高考和职业对口高考升入大学,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大学是青少年的普遍追求。适应这一形势,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要兼顾升学与就业。我们学校位于集老区、山区和欠发达地区于一体的新县,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经济的命脉,林果业和劳务输出是支柱产业,近年来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实现温饱并逐步走向富裕的新县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扩大,同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希望就近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而新县县小财力有限,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只有4所,年招生不足2000人,近2/3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本县高中(注:2002年情况,目前高中已基本普及)。这样的县情,决定了我们学校承担着普及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双重任务。

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差悬殊,好的中招成绩在400分以上,距离重点高中分数线较近,差的100多分、200多分,初中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同时学生内在的发展目标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想通过普通高考进入普通高校,甚至名牌大学;有的想通过职业对口考试,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有的想学到一技之长,为就业做准备。面对这样的学生实际,我们必须构建立体式培养目标体系,进而创造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教育。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终端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的一环,必须根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构建立体式培养目标体系,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能与时俱进,稳步发展。

(二)构建立体式培养目标体系,需要走出三种思想误区

1.中等职业教育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就是为本地培养“落地式”、“永久牌”人才,而不能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培养“飞鸽牌”人才。我们的做法是坚决摒弃这种狭隘的服务观,坚持按照“立足本地、面向市场,永久、飞鸽一起培养”的思想,构建培养目标体系,以更好地实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2.教育平等就是向受教育者提供无差异的教育。社会主义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将教育平等简单地理解为向受教育者提供教学内容无差异的教育,“文革”期间在全国取缔了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这种思想极端化的表现。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背离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平等的教育内容下,制造的将是教育更大的不平等。我们的做法是坚决摒弃这种形而上学的教育平等观,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人订标,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3.中等职业教育是特定工种的就业技能教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过分强调劳动技能培养,忽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就业空间,我们的做法是摒弃狭隘的职业教育观,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学生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在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强化文化知识教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其宽口径就业和转岗就业奠定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只有走出上述三种思想误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为学生发展构建起立交桥,使学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特点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特征是“培养目标立体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指向的层次性。总体上分升学和就业两大层次,其中升学又分普通类(重点、本科、专科)和对口类(本科、专科与不同专业)两个层次。就业分为面向国际、国内和当地三个层次及面向不同专业、工种、岗位。

2.目标内容的综合性。培养目标内容要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

3.目标取向的发展性。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就学,仅是其人生发展的一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必须要承前启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应面临的挑战,一个最重要的对策就是要将过去那种挑选适合的学生进行划一规格的教育,改变为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订标,定向培养,创设可供学生选择的差异性教育。

(一)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的教改实验

围绕“立体式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职普渗透、逐步分流”的教学模式。高一阶段按教学大纲开足开全普通高中课程,加开必要的专业课,开办“扬长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高二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及志愿分为普通类和职业类。普通类注重文化基础知识培养,职业类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高三分流,根据对口升学的专业设置分为十几个不同的专业,变固定的“行政班”为动态的“教学班”,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学其所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开展“成功教育”教改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成功教育”教改实验,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推行“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多鼓励”的教学模式。学生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什么学科差就补什么学科,什么地方差就从什么地方入手,让他们看到希望,鼓起勇气,树立信心。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设活动课,技能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计算机技能技巧、财会图表制作、书法、绘画、摄影、剪纸、演讲、作文、体育比赛,对获胜者给予鼓励,一年中要让70%左右的学生获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得到锻炼和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依据学生发展需要设置专业

在专业设置上,我校的做法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围绕新县县委、政府提出的“兴田足食、兴山富民、兴工强县”的“三兴”发展战略,走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与支柱产业相结合,与骨干企业相结合,与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四结合”道路。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以林果为龙头,农牧为骨干,以培养乡镇经济管理人才和农村科技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开设了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管理、电脑财会、服装裁剪、机电、宾馆服务、音乐、美术、幼儿教育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专业,体现了“立足本地,面向市场,永久、飞鸽一起养”的专业设置构想,把“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口号落到实处。

(四)依据学生发展实际设置课程

从学生起点低、基础知识底子薄和科技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出发,依据“加强文化课,调整专业课,突出技能训练活动课”的课程设置原则,遵循国家颁布的大纲要求,对统编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加相应的乡土教材,制订并实施学校《课程设置执行计划》。

 

构建立体式培养目标体系,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走职普渗透综合发展之路。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学业有成,家长满意舒心。这样,中等职业学校就能抓住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机遇,摆脱困境,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柔肠一寸愁千缕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李庆枝

摘要李清照历来被誉为“言愁高手”,她本人也常在其词作中以“愁人”自居。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她的愁情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首先,从内容上看,李清照将亲身体验入词,词作中的“愁情”经历了春愁到离愁到乡愁的演变;其次,从愁情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封建时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展现,另一方面是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最后,从艺术表现上看,她使用了多样化的言愁手法。

关键词李清照   愁情词   女性独立意识   生命体验   言愁手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这首“愁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愁情词,令历代文人骚客大动笔墨。李清照也因此被誉为“言愁高手”。李清照究竟写了哪些愁情,又哪儿来的如此多愁令“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呢?她是怎样做到言愁多而不使人厌倦呢?下面将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和具体词作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论词中的愁情

宋词善言愁,李清照则是“言愁高手”。说她是“言愁高手”,原因有三:一、词作中“愁”字出现的频率之高;二、词作中愁情之浓之重;三、言愁手法之巧之妙。后两条暂时不论,就拿第一条来说吧。笔者曾作过统计,剔除存疑之作不记,在确信无疑的51首词(《全宋词》)中,无视“伤心”、“寂寞”、“幽怨”、“凄凉”、“凋零”、“憔悴”、“瘦损”、“泪痕”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有17首。古人也因此往往在读过李清照的作品后掩卷感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i]

李清照的愁情词的创作按照她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孀妇时期,与之相对应所展现出的愁情大致为春愁、离愁、离愁加乡愁。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愁

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女,在其少女时代即有大量词作问世。这期间的词作大都富有青春气息,展示了情犊初开的青春少女的种种情怀,欢乐居多,偶尔也有感时伤春言愁之句。如《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上半阕写词人在一个春风轻拂,天气和煦的寒食天幽闺独处,甚感无聊,春梦初回,斜欹山枕,对着香炉里缕缕残烟在出神。下半阕写江梅已谢,柳絮初生,燕子虽然还未从海上飞来,而那些天真的女伴已经按捺不住青春的情怀,走出闺门去做斗百草的游戏。而自己直到天晚还是足不出户,默默的看着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空挂着的秋千。词中既写了时令,也写了人物。从上半阕到下半阕,词中的天气由晴转阴,心情也由娇慵转入凄清。词中仅着一个“湿”字,即使少女的伤春情怀神情毕现,惜春的淡淡哀郁和“青春期潋滟的轻愁”跃然纸上。

又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女主人公经过一夜的送春风雨,不待起床,便急切向卷帘人探问海棠的消息。“海棠依旧”再不能,“知否?知否?”一再透

 

露女主人公对“绿肥红瘦”的伤悼,对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前途无望的感伤。

同样,她在《点绛唇》中也流露了“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惜春、伤春情绪。

(二)“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离愁

在封建社会里是先有婚姻,再有爱情的,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婚后俩人的感情很好。他们俩的文化修养都很高,都热爱文学,喜欢收藏,不仅情投意合,而且使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氛围。但他们常因家事国事而小别。这一方面是两个人的离愁别苦,另一方面也正好给李清照提供了大量离愁别绪的素材。李清照也常常感物伤别离,用诗词来排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流泻于笔端的也往往是怀人伤感的悒怅愁情。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作于崇宁年间。当时因受党争株连,李清照被迫归宁。她思念丈夫,同时心中藏有难以化解的政治块垒。词人上片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展示出秋天冷落衰败的景象,隐约透露了词人愁闷的心情;登舟着一“独”字,感情再透出一层;又写“月满西楼”,目送征鸿,联想到鸿雁传书及雁字“人”形,见景怀人之情由隐而显。下片着重写别后相思。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表达出作者无法排遣的思念,并暗示了华年易逝之理,因此有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再加上当时心中难以化解的政治块垒,其愁情又加深加重一层,因此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作背景与《一剪梅》差同,只是节序稍晚的《醉花阴》更是将词人心中浓重的愁情表达到了极点。词中这样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描写了在重阳佳节这一天,窗外,愁云惨淡,薄雾飘渺,一片暗灰色的沉闷;窗内,一片幽冷,词人独守深闺,百无聊赖,深感度日如年,那袅袅升腾的香烟如词人的愁思绵绵不绝。白昼是如此的难捱,更何况那“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呢?寂寞、凄冷、“愁永昼”对李清照的折磨,党争的忧患给她所带来的体损神伤也定然使她憔悴得“人比黄花瘦”了。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诸如此类写离愁别苦的还有很多,如《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点绛唇》(“寂寞深闺”)、《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行香子》(“鸣蛩”)、《好事近》(“风定落花深”)等,在此不一一列举。需要指出的是,李清照的愁情与晏殊、柳永、秦观等的闲情有着不同。李清照在闲愁中注入了政治纷争的内容,并以女性的亲身体验写愁,使得其愁情更真实、更凝重。

(三)“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离愁+乡愁

李清照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出生环境,并嫁与了一个情投意合的丈夫,但是她所享受的幸福是短暂的。如果说党争逼迫她与丈夫分离是一种痛苦和无奈的话,那么国家的重大变乱使她展转流亡,丈夫的去世使她变得形影相吊,更是给予她纤弱身心的迎头棒吓。她完全陷入了国破家亡的浓愁中,渐渐变成了一个“愁人”。她在作品中所展示的愁情更加悲凉和浓重,是离愁和乡愁的叠加。如她的千古不朽的名篇《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对这首词,历来评价很多。梁启超评曰:“这词,是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词都是咬着牙根咽下。”[ii]的确,这首词写出了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备受煎熬的生活。它随意提取一天的境况,让人去推想无数个浸润着泪水与苦寂的日日夜夜。起首十四个叠字,是词人遭受磨难、饱经忧患所凝结成的一串串眼泪,一颗一颗的落在读者的心田,形成一种抽泣式的节奏。词人就蛰伏在无边的愁绪里,守着窗儿,默默的承受着,但觉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遂发出“独自怎生得黑”的沉重叹息。到黄昏,绵绵细雨洒落在阔大的梧桐叶上,点点滴滴,无休无止,像一支冗长而凄凉的曲调,揉捏着词人凄苦的心,使得她不得安宁。词人的忧思苦意至此再也无法遏止,终于一起迸发出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缘何如此,国破、家败、人亡、自飘零也。其愁是对亡夫的思念,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又如《添字丑奴儿》(芭蕉):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词人在词中以“北人”自指,写被国忧乡愁折磨得已经体损神伤,羸弱不堪的“我”这个彻夜失眠的北人最不愿意听到半夜三更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因为芭蕉树使得雨声音量加大,从而更加触动“北人”的乡愁。

另外《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等词作也均表达了词人浓重的家国之思,深沉的离愁和乡愁。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论愁情的内涵

“愁情”是宋代文人的常见题材,许多封建士大夫均在词作中反映了一些莫名的闲愁。如宋初的晏殊,生活优雅,仕途显达,所谓莫名闲愁,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对未知的困惑,对往昔的珍视和惦念。而李清照则不同,她在词的高处求精,她赋予伤春、怀人、离愁别绪以特殊的含义。

首先,拥有“许多愁”、“愁永驻”的词人李清照虽是一封建社会的弱女子,然而,在她的愁情词中却时时流露出“不许愁人不起”的骨气。李清照之愁,不光是缘于女子的敏感、多情善感,更是缘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男女平等意识的萌发。

李清照是在封建磐石的裂缝中长出的一枝奇异的灵芝。她能在像罐头一样窒息女性的封建社会得以横空出世,这与她具有“盐絮家风”[iii]的良好家境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出身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曾受到当代文豪苏东坡的赏识,且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不仅在文风上禀受苏轼豪放、旷达风格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上也十分通达。当他发现女儿有写作天赋时,非但没有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伦理道德加以戕害,而是庆幸“中郎有女堪传业”,使李清照在写诗、填词、绘画、斗草、饮酒、鉴赏古玩金石中很适意自由的度过了少女时代。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辰(《全宋词》有他的《沁园春》逸句传世)之孙女,也有学问,会诗文。正是这样一个学术、文艺空气浓厚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的女性独立意识逐渐觉醒。她出嫁之前的作品也因此大都很轻快、明丽、自由、舒畅。以《如梦令》为例,她在词中写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自述词展示了李清照无拘无束、适意自在的少女生活。一个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这种自然、自由的生活,使李清照品味了像男人一样的生活境界,不自觉的获得了自我觉醒的意识。

然而,在那个晦暗的时代,在李清照所生活的社会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彻头彻尾的男性话语系统,它给了女人一个从属性的文化定位,它把女人从仕途空间中抽离,将其锁定在闺房、绣房和厨房,成为男人的附庸。女子只能被动的分享男子在仕途升降沉浮中的喜怒哀乐,而对自己的主体世界全然没有支配的权利。优秀的女性不仅不能跻身仕途,即连优秀本身也都成了罪过。在这“女子无才便是德”,否定女子才智的男性霸权文化背景下,李清照即使“学诗漫有惊人句”,也无奔仕途之路;即便有“盖不待俯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气概、资质、才智、胆魄,也不得不像其他女性一样被囚禁在局狭的闺阁中,只有在窗下、帘内、镜中、酒里去瞻望那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仕途空间,只有“倚楼无语理瑶琴”,“独抱浓愁无好梦”,在凄风苦雨中吟唱“怎一个愁字了得”。倘若李清照如当时社会的众多女子一样昏昏沉沉地过,没有接受浓厚学术文化的熏陶,没有获得自我觉醒的意识,想必也不会如此的敏感多愁。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即是明证。词中写了两个人物:女主人公和她的侍女,情是在她们的问答中流露出来的。这两个人物的心绪不同,语气各别,因而相映成趣:一个非常感伤,借酒浇愁,回想夜来风雨,对海棠的命运十分担心,语气忐忑不安;另一个却不那么善感,语气平和乃至漫不经心。可以说,李清照的愁缘于她的敏感,惜春、爱花,更缘于她的觉醒。想到风雨过后花的凋零,她必然会联想到自己,联想到当时社会女子只能是男子附庸的生存处境,那不正是“绿肥红瘦”吗?从而对社会上男女不平等感到不满和抱怨。

李清照的女性独立意识不但表现在自我的觉醒上,更重要的是她以词的形式为抒情工具,冲破封建思想的禁区,勇敢而热烈的描摹自己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感受。在她的词作中,女主人公形象不是“花间”体的歌伎,而是贵族世家的妇女她自己;亦非出自男作家的塑造,而是一位女词人真切而又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怀。她因此受到同时代的封建卫道士的诋毁,其词被诋斥为“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iv]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李清照在当时社会的女子中是别具一格的。如《醉花阴》(九日)、《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一剪梅》(红藕香残)等词作通过对各种物事的描摹,把与丈夫离别之后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毫不隐瞒的展现出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是李清照对夫妇小别所带来的寂寞、愁苦的真切体验和内心独白,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少有的。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是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

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进入最腐朽最黑暗的时代。朝廷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冲击下,长期把朝官卷入反复混战的新旧党争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廷之当时正是分属不同的党派,两家经常因政治纷争而走向对立。李清照因而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经常感受到政治纷争给她带来的愁苦和压力。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丈夫展转流亡,深感流离之苦。国难尚未平息,更深重的家难接踵而至,丈夫赵明诚在奔赴湖州上任的路上病逝。至此李清照彻底地品尝了国破家亡的大难。按理说,李清照的人生悲剧至此也应如当时社会的众多女性一样画上句号了,但她的悲剧却没有终止。丈夫死后,“玉壶颁金”的谣言陷害又使她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李清照是时代的见证人,历史的受难者,一生尝尽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等种种苦难,膝下又没儿女。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一名获得女性觉醒意识的弱女子来说,其所能体会到的愁情是何等的浓重。其愁情是作为历史受难者女性自然人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难怪刘大杰先生评论说:“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平民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难民的生活情感的代表。她虽没有直接表现当日的现实事件,但她所表现的却是当日千千万万的国破家亡的民众的痛苦精神。”[v]这无疑道出了李清照词的精神实质。从《声声慢》中可看出,词人虽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但还在“寻寻觅觅”,企图用“三杯两盏淡酒”来消除浓愁,因为她深深懂得“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而从《武陵春》中可看出,词人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已沉潜在内心深处。在词人的情感领域中,家国之叹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一提及便“欲语泪先流”,因为国破家亡所导致的世事变迁太大了,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那双溪的舴艋舟又怎能载得动这许多愁呢?就这样,词人的晚年就浸泡在“愁”的憔悴中,抒写的似乎是十分个人化的情感,沉潜的却是受难民众的痛苦精神。

总之,“愁”是李清照词作的主要抒写对象,也是李清照词作的情感特征,它透露了李清照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论言愁的艺术手法

前面已经提到李清照被誉为“言愁高手”的原因有三,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言愁手法之高之妙。这也正是李清照词中多愁而不令人厌烦的原因。在她的愁情词中采用了白描、铺叙、“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确实做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别具一格。

(一)善用白描

李清照的愁情词在婉约风格的基础上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把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把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或国愁家恨再现在读者眼前,吸引着、打动着千秋万代的人们。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倪”):

香冷金倪,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婚后不久,主要抒发了词人与丈夫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词一开头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副闺阁图景:香炉冷,锦被翻,头不梳,奁尘满,日高放起,渲染的是一种慵懒的气氛。虽用多种表情法,仍不把真情说破,激发读者睹影测物,强化了读者的审美动机。下片尽情诉说,风神摇曳。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上隐下显,跌宕曲折。

再如她的《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该词成功地运用了白描的艺术手法。用洗练的文字,不加渲染,不用烘托,质朴自然地勾勒出鲜明的形象。通过伤今追昔,表现作者深沉的家国之思、悼亡之情、身世飘零之感。“晚来风势”,暗含金兵疯狂进犯之意。“难看梅花”,隐喻着南宋王朝的岌岌可危,人民深陷水火,对南渡前生活的留恋,对丈夫的深情怀念等都是“以不言言之”。

另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词都是运用白描艺术手法的词林佳作。

(二)巧用铺叙的手法

李清照善于将自己的心情和节令、天气、景象、物候等结合在一起细致深入的描写,使愁情层层推进,形成愁情堆积的高潮。如她的《念奴娇》(萧条庭院):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隐,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在这首愁情词中,作者运用了铺叙的手法。上片开头写景,融情入景,使景语亦为情语。“萧条庭院”、“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即暗示女主人公心绪落寞,孤独凄切。再碰上“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女主人公的心情由落寞变得烦闷愁苦。次两句“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写词人用写诗饮酒消磨时光,诗成酒醒,却依然坐卧不安,闲得难堪,虽没直接写愁,却用人物行动情态来暗示其愁无法排遣。下片“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仍是进一步的言说离愁别苦。这样层层铺叙开来,步步深入,层次井然,词人浓的化不开的愁情跃然纸上。

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运用了直接铺叙、多层次言愁的手法。有评此词:“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睛,以‘愁’字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全词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vi]

(三)善用“比”的手法

愁情词是婉约派的一个传统题材,很难写出新意,无论是浅露的还是典雅的,都很难突破传统的风格,而李清照在此方面却善于创新。她常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创造出清新的意境。善用寻常语做比喻,常能“比”的出人意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

以花物等喻人瘦,李清照的《醉花阴》并非为第一例。如“人与绿杨俱瘦”(宋秦观《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周邦彦《一落索》)等,虽然“瘦”字比的都很妙,但在此词人以黄花自比,更胜他们一筹。有评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其所以备受称赞,因为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景况相类,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愁情之深,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vii]

在词史上关于愁的比喻很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贺铸《青玉案》),“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这些比喻都很经典,但将“愁”量化的却只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把愁这种精神的东西变成物质的,并赋予它以重量,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这一句比喻便概括了她国破家亡,丧夫流离等苦难给她带来的无法排遣的浓愁。

可见,李清照在用比喻时,多以平常之物作比,不讲求精工细琢的那种典雅秀丽,而是着重于发清新之思,造绝妙之词。

总之,李清照在言愁时无论是白描、铺叙还是“比”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做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愁情词无论是在内容上内涵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很有特色。其愁情由春愁到离愁到乡愁不断的加深加重,展现出的是女词人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其言愁善于创新,能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因而其愁情词也自是“愁”中第一流。

 

 

注释:

①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

②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转引 向梅林《论李清照词中“愁的文化内涵》(《求索》2001年第一期)第104

③刘瑞莲《李清照新论》第1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④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转引于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求索》2001年第一期第104页 转引于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1940年版

⑥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转引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P121页 -P122页

⑦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 情浓意密离恨深》转引自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P129页

参考书目:

⑴《李清照词新释辑评》陈祖美  中国书店2003年出版

⑵《李清照全集评注》徐北文 济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⑶《李清照新论》刘瑞莲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⑷《全宋词(增订注释)》朱德才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⑸《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  人民文学出版社

⑹《唐宋词史论》王兆鹏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⑺《词学研究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⑻《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 武汉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⑼《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1999)》中国宋代文学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 武汉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⑽《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0-2001)同上2002年出版

⑾向梅林《论李清照词中“愁的文化内涵》载于《求索》2001年第一期P102-P104

⑿于瑞桓《谁解清照“愁”滋味》载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P76-P78页



注释:

[i]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

 

[ii]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转引 向梅林《论李清照词中“愁的文化内涵》(《求索》2001年第一期)第104

[iii]刘瑞莲《李清照新论》第1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iv]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转引于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v]《求索》2001年第一期第104页 转引于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1940年版

[vi]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转引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P121页 -P122页

[vii]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 情浓意密离恨深》转引自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P129页

参考书目:

⑴《李清照词新释辑评》陈祖美  中国书店2003年出版

⑵《李清照全集评注》徐北文 济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⑶《李清照新论》刘瑞莲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⑷《全宋词(增订注释)》朱德才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⑸《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  人民文学出版社

⑹《唐宋词史论》王兆鹏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⑺《词学研究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⑻《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 武汉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⑼《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1999)》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 武汉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⑽《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0-2001)同上2002年出版

⑾向梅林《论李清照词中“愁的文化内涵》载于《求索》2001年第一期P102-P104

⑿于瑞桓《谁解清照“愁”滋味》载于《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P76-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