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速成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9:58
学习理论速成课程747个读者FrancisZh... @ yeeyan.com 12/30/2007双语对照 原文字体大小小中大
• 先过大脑关,再和心说

如果需要学习的内容本身让人提不起兴致,即使对学某样东西很感兴趣,学习者的大脑也会想方设法地寻找更有意思的东西。这一原则不但适用于吸引和保持注意力,也适用于记忆。请记住:除非你能先过了大脑的“垃圾过滤系统”这关,你不能学到任何东西。对大脑来说,一个枯燥无味的迂腐解释绝对就是垃圾(无论你心里多么关心这个话题)。
学习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推入”过程

图中文字:(上)错!学习并不是从A的大脑推入B的大脑的单向过程。(下)对!学习是共创过程。学习者的大脑建构新的知识。
学习者不是一个等待被专家、博客、作家或者其他人灌输的“空瓶子”。学习是一件发生在学习者两耳之间的过程——是学习者和学习经历间的共创过程。你不可能在别人大脑里创造新的思维……你要做的是创造一个让学习者“弄懂”的可能性尽可能高的环境。
• 提供一些“为什么你需要懂这个”的情境,让每个学习话题显得更有意义。
当学习者的大脑知道你要说的东西很重要时,学习会变得有效得多。这就是知道某些东西必须来在学习内容之前的原因和好处。否则,学习者的大脑会在你快讲完的时候说:“噢,你现在才告诉我。如果你早点说这个,我会更专心的。”这种“不专心”并不完全在学习者意识的控制范围内,我说过,即使一个人想学这东西,如果一开始没提到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好处的话,大脑仍然会在某些时候自动关闭。
要找到有“意义”的动机,可以和同伴玩“为什么?谁在乎?那又如何?”的游戏:描述你想要解释的东西,然后同伴问:“为什么?”;你回答,然后同伴问:“谁在乎?”;再回答,同伴又问:“那又如何?”——这时候,当你因为他们还没弄懂而几乎想杀死他们的时候,你可能已经知道你第一次(和第二次)应该回答些什么了吧?最有“意义”的理由和好处就是你至少回答过三次“是没错,但关我啥事?”后要说的东西。
• 使用视觉辅助

图中文字:(黄)图片+文字 (蓝)只是文字 (红)只是图片
我们都是视觉动物,大脑处理视觉信息要比处理文字信息有效率得多。可以以多种形式使用图像:
信息图或示意图
视觉比喻
被描述事物的图片,带注解
作品最终完成状态的图片
用来吸引注意力和引发回忆的图片
• 使用冗余来增加理解和保持记忆

冗余不代表重复——意思是“用不同的方式把同一件事再说一遍。”而“不同的方式”是指:
以不同的视角。 从别的信息渠道(包括图形、例子、解释描述、步骤提示/指南、个例分析、练习、总结、要点概述、评论、唱反调、常见问题解答、个人观点等等)
• 情绪也很重要!
同样,使用越多的感官,记忆效果越好。即使学习时有一碗刚爆好的爆米花或刚烘好的曲奇饼,也会效果显著。不过,网上的内容在这方面有点力不从心。
参考文件最好要简洁扼要,但学习内容太简洁的话,却是致命的。最好的学习体验是模仿你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这东西的情形——但却以一种安全、模拟和集中的形式展现出来。现实生活从不会简洁;即使偶尔会有发现(“啊哈!”)和清晰,现实生活总的来说是的无序和混乱的。生活是不是直线,而是波浪线。一个学习博客,书或课堂都不该试图把它拉直。
•用变化和意外来保持兴趣

• 使用交谈语言
图中文字:交谈语言比正式语言牛得多。
如果大脑以为正在进行对话,而且必须“跟上”谈话的话,它会更专心。而且有证据表明即使这“交谈”发生在人(你自己)和书或电脑屏幕(或讲座)之间时,你的大脑仍会更加专心。
• 利用错误、失败和反直觉的“WTF(what the fuck--到底怎么回事儿?)”

比起直接展示如何成功地如期完成某件事,人们往往能从失败中学到更多东西。
最让人难忘的学习体验是那些一开始发展顺利,很合理,却突然跌进一滩浑水,混乱不堪的经历。描述那些没成功的例子往往会比展示那些成功的例子有效得多。(我们把这个叫做“WTF法则”)
但是,展示比描述效果好,比展示效果还要好的是让学习者体验。把学习者领进一条花园小路,一开始什么万事如意,直到一切崩塌。这样,他们更可能记住这一体验,比你简单说:“记得要这样或那样做”会好得多。
想保护学习者避开现实生活的磕磕碰碰的想法是很诱人,但是很多时候(对于很多话题),你的这种做法并没有给学习者以任何帮助。
• 使用电影导演(和小说家)的“描述但不告诉”原则
不要说教关于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的这类细节,带领他们经历一个故事或情形,让他们一路感受路途的颠簸起伏。
• 使用“分块记忆”降低认知负荷
记住,我们的大脑只有非常有限的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RAM)。通常的标准是我们大概能同时记住7样东西,还想记忆新东西的话,就要把一些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里,或者索性抛弃某些信息。只要一有干扰,你短期记忆里的东西就会一下消失。假如你刚找到个电话号码,你必须不断地重复这个号码而且没人再问你问题,才能记住这个号码——一般刚刚够你拨完那个号码。当你和对方通话完的时候,你早就忘记那个号码了。
分块记忆能把分散的数据/事实/知识组合成有意义的或至少是容易记住的群组,从而减少你需要放到短期记忆里的信息量,还可以增加记忆效果。比如,如果给你30秒钟时间记忆下面这些1到10的“编码符号”:

如果你在30秒后马上进行的测验中答对了60%就很幸运了。因为在如此短暂时间内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能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的办法。
但是……只要简单地换一种方式呈现这些符号——而不用改变这些符号:

30秒的时间就能让大多数人在随后的测验中回答得完全准确无误。换句话说,通过把这些符号以一种有意义并且容易记忆的方式组合,我们减少了单个记忆(可能是需要强制记忆)的信息量,从而增加了正确回答的可能性。
• 由于压力和焦虑会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要想尽办法让学习者感到自信和放松。
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学习材料“傻瓜化”,而是让学习者知道:“这的确有难度,所以不用担心现在感觉捉摸不定。当你浏览过剩下的例子,它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让他们知道他们现在还没懂并不代表他们很笨。对于困难且复杂话题,让学习者明白他们在各个阶段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并且帮助他们决定是否需要复习和重复某些东西。确保他们了解“重复”是正常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有失败的时候才做的事情。
如果你担心过度庇护学习者,那就别庇护他们。直接告诉他们学习那些内容需要付出多少。但是,除非你真的知道初学者学这东西有多困难,你并不清楚怎样和学习者沟通。作为专家,我们可能很难记起“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如果你不确定该怎么做,做个研究。想找到新手到底在那些地方感到困惑,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去相关话题的网络论坛里的新手板块看看,这个办法同时也很适合设计目录和话题列表,因为你觉得很简单的知识可能正是每个新手都感到困惑的知识,而你觉得很难理解的知识却可能对大多数人是小菜一碟。
重点是:你并不一定是判断你的受众是如何学习某话题的最佳人选。而移情其实很少起什么作用——除非别人的大脑和背景跟你非常相近,你并不真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你必须查明你的学生们到底对什么感到困惑,而不要轻易判断“这应该是小菜一碟。”
那些曾教过某一话题的教师们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应对过学生的问题,见证过学生的困惑和挣扎。他们知道如何度量某些知识的难度。但你也可以学到和他们的程度,只要你去论坛的新手板块潜下水(或者加入新手讨论会)。
• 用诱惑、魔力或神秘激发好奇心

图中文字:使用诱惑和神秘来激发好奇心
我们会注意并追寻感兴趣的事物,这是人的本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向学习者推销某个想法,而是帮助他们专注地学习。知道对什么(和何时)有所保留是你拥有的最有用的工具。如果你在写一个参考资料(比如这篇文章),“有所保留”可能会把人们都惹毛了。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你需要创造引人入胜的体验。不要以为“引人入胜”不能用来描述某些知识,比如:技术资料。如果目的是学习,学习者必然需要保持专注。让他们目不转睛自然需要你为他们编织引人入胜的体验。这种“专注”有时只需在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有时你也可在文中留下悬念,以使读者对多篇文章都保持兴趣——如果你的确需要这样覆盖某个话题。
• 使用螺旋上升模式让受众专注

游戏开发者知道“下一关”的重要性,而学习体验也要这样做。每次螺旋反复都应该从一个激励人的有意义的目标开始,接着是让你不断靠近目标的互动、活动和阅读,然后是有意义的收获。如果这个“有意义的收获”恰好能引导学习者发现另一个激励人的目标,那就更理想了。
举个例子,在游戏里,你通关的收获可能是“你获得了新装备”。现在有了新装备,你就可以做这个很酷的你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了。学习并不需要和游戏有任何区别。 “想象你想在你网站上实现X功能……”是你开始某一学习过程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学习内容可能就提示你:“现在你有那个新的 “超能力”了,如果你能实现Y功能,岂不更酷?”——就这样,学习者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过程。

• 不要剥夺学习者们思考的机会!

图中文字:你选择那个?
别简单地告诉他们每一步该怎么走,向他们提问,摆出多种可能冲突的视角,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学习话题,构建能让学习者使用大脑高阶思维能力的情形或练习。鼓励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这是指让学习者归纳、组织、应用、推断、评价等。别怕提出那些你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
回忆你的那些提问过后马上回答的老师们,然后比较下那些问完问题,却只是在那等待的老师们……
• 使用80/20法则,减少认知过载
让学习者把关键知识记牢比一下子暴露所有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对于你将省去的东西,你要毫不迟疑,不留情面。在学习设计过程中,知道不包括哪些内容要比知道要包括那些内容重要得多。
• 情境很重要
试着把事实、概念、程序和例子放在同一个大情境中。即使你们已经讨论过某个情境,别怕再重复此情境一次。比如,不要只是展示程序代码片断,在这些代码经常出现的上下文中展示这代码。把你需要学习者注意的代码加上高亮,把它放入一个方框里,如此这般——学习者将不再被过多的代码弄得不知所措,而能够专注你们所谈论的那部分代码,而且他们仍能看到这片代码与其余的代码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的经验是:把代码放在上下文中出现两三次以后,才开始只展示代码片断(虽然这条规则随不同的代码有很大变化)。

人们更容易学习和记忆他们感受到的东西。看看你所写的东西,如果显得枯燥而没有生命,就注入一些精神吧。枯燥的、书卷气的、正式的、说教风格的文字经常是最糟糕的学习材料。
一个利用情绪(并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办法就是利用大脑对人脸的反应。几乎所有的带有强烈表情的人脸都会唤起大脑一专门处理人脸的区域。对大脑来说,准确地识别人脸和解读面部表情是生存的重要功能。


• 永远不要低估“好玩”使人专注的作用

玩得开心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表情,所以,一切与“好玩”有关的事物都更可能被记住。
• 使用故事
人类从故事中学习,这已经持续了非常非常非常长的时间了,比我们只从讲座里的数据和信息学习长了几千年。我们说到的“故事”并不一定真指那些虚构的比如“因为他装了个什么插件,张三的网速慢了……”,虽然这些故事也有用。但“故事”也可以是简单地让学习者想象自己想做某件事情,然后提供一段如果她真的去做这件事的可能经历,这段经历也有所有的高潮和低估,也有假线索和其它东西(但没有她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体验的实在的失败痛苦)。比如,飞行模拟器就是一个故事。你不只是在那里学习操纵,你是在按照某个故事情节飞行。
如果你是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另一种思考故事导向学习的方式是把使用案例与学习故事结合起来。让你的学习内容围绕各个使用案例,让学习者面对案例。一个设计故事导向学习的简单技巧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每个话题:“想象你想做……” 然后经历整个过程。这样会使学习过程变得真实而有组织,并且能确保你能摆脱那些不需要在那里的东西。如果在案例/故事中没有出现,你确定你还应该教这些东西吗?
• 变换节奏并不断转换使用大脑的各个区域

图中文字:(上)介绍新内容  (下)加工和应用的时间
学习,尤其是记忆,并不以平稳的节奏进行。大脑,尤其是其的特定区域,会变得疲惫而难以集中。通过变换学习内容的节奏和形式,受众的大脑才有机会让某一区域暂时休息,而让另一区域接手。举例来说,如果刚刚完成大量使用左脑的技术工作,可以随之提供有关同样话题的概括示例或故事。这在两个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冗余意味着两个储存信息的不同机会,而你通过转换使用大脑某个区域的同时让大脑另一区域休息的方式,使你的大脑能更长时间地工作而不至疲惫。
试想——如果你只用你右腿不断上下跳跃的话,右脚肯定不能坚持像你左右腿轮换使用那么久。通过不断变换使用身体的不同区域(在这里是大脑),变换节奏能使你在更长时间内精力充沛。
而且,把东西记录到长期记忆里极少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虽然相关的情绪越强烈,大脑更可能更快地记忆)。记忆是当你暴露于某件事物以后才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如果有什么东西打断了这一过程,记忆将不会被存储下来。这就是那些头部受重伤的人们经常无法记起受伤之前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的原因——因为把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的加工过程被突然终止了。
如果你想让某人记住某件事情,你必须给他们加工那些记忆的机会。毫不留情地摆出新的难理解的信息(比如一大把代码或复杂概念),而不给学习者反思、加工、思索、使用、回顾等的机会,这几乎肯定会使大量已学到的知识白白遗忘。
•记住,学习永远不是你的问题。学习是学习者学习经历的结果,是他们在此经历中自己体会到的感觉。

图中文字:其实重点不是你,而是你的受众们。
别把学习内容设计当作炫耀自己知识的机会——这几乎肯定会使你的内容对用户不友好。把它当作帮助别人生活的机会。
一个成功的学习博客应该帮助读者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变得了不起,你的站点统计数据自然会水涨船高。相反,假设读者都对你本人感兴趣的话,你肯定不会有多少读者。如果你只提供给你的受众们你的观点和看法,无论多么言之有理,也许很难使他们花费他们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