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4万亿投资应偏向制造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2:02
作者:mxf111222
寻觅“严冬下的生机”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已开始陷入困境。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突围?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国企业家。
为了解答企业家们心中的疑惑,昨日新快报协同益策(中国)学习机构、暨南大学等单位,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暨南大学开讲。该讲座是“严冬下的生机”系列讲座的第一期。
尽管昨日并非休息日,讲座2800元的收费也堪称不菲,但慕名而来的企业家仍使得能容纳数百人的礼堂人满为患。如何“过冬”,正是企业家当前最关切的话题。
-新快报记者 陈昊旻
“在大萧条即将来临之际。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其出手之快、力度之大,让我很是佩服。”昨日在暨南大学礼堂由益策(中国)学习管理机构举办的“中国名师大讲堂”上,一向被认为和官方看法不一致的郎咸平如此评价我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但和他一贯风格相符的是,他对该计划的实际效果仍然有着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考虑到此次我国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制造业的衰退,政府应该将投资方向偏向民营制造业,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获得利益,从而推动消费,改变我国当前畸形的经济格局。
资金投向基建难改制造业困境
“我现在担心的是,4万亿投资用在基建上实际上是把钱投向了已经过热的行业,如钢铁、水泥等,而已经过冷的制造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曾经一片欣欣向荣的我国经济也没能幸免,股市、楼市大幅下跌,众多企业也是难以为继。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出台了规模巨大的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达到4万亿。但是该计划明显侧重在公路、港口、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此,郎咸平分析称,4万亿中有1万亿来自地方政府,而财政状况并不乐观的地方政府必然要发债,承担主体很可能要转移到民营企业上;而银行也要承担两万亿,这两万亿中很大一部分便是来自民营企业的存款。如此挤压之下,让民营经济层面的资金继续流出,使得我国制造业的资金状况难以得到改观。
郎咸平指出,我国此前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占GDP比重30%左右的过热部门在此期间一直有超过30%的增长速度,也正是这些部门支撑了我国高增长。而其他部门如制造业却一直保持萧条状态。这意味着,我国维持10%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制造业)企业越来越贫穷,人们越来越没消费力。按照他的“工商链条理论”,这样最终将导致我国内需持续萎缩,国家经济面临全面萧条。
“政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拯救经济,这一点我也很赞同,但方向不对。”郎咸平认为,继续将资金投向基建的确可以带来靓丽的GDP增长,但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制造企业生存的现状,或许仍然会有更多的人面临失业的威胁。“政府在公用事业上的投资的确可以带动一部分就业,但那毕竟是少数,我国90%的就业仍然是由占经济比重70%的民营经济提供的,这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郎咸平指出,政府投资很多时候更像是“一锤子买卖”,过几年工程完成了,雇佣的工人仍然面临就业问题,而所修建的基础项目大部分也不是能持续产生效益的项目。另外,根据他的计算,上世纪90年代我国靠投资拉动GDP仍有50%的效率,而现在就只有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