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看汉诺威世博会)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3:02
“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看汉诺威世博会)
汉诺威世博会给世人留下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德国18世纪至19世纪的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曾有一句名言曰:人诗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代人应该套用这句名言说,人要负责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第一次在德国的土地上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没有像1889年巴黎世博会给世界留下一座埃菲尔铁塔,也没有像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留下一座原子球。有人曾经说过,埃菲尔铁塔是19世纪资本向全世界扩张的象征,是市民阶级要求摆脱束缚的解放宣言。而1958年布鲁塞尔的原子球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端,也是二战后为曾经被用作为杀人武器的先进技术恢复名誉的尝试。也许正是因为“可持续发展”这个内涵丰富的指导思想很难用一座标志性建筑来作为象征,汉诺威2000年的世博会没有类似的标志。如果一定要问,这次有19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参加、展览场地阔达170公顷的超大型博览会给人们留下了什么?那恐怕就是一道思考题:我们将如何用技术为人服务?我们将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从博览会上,记者欣喜地得知,各大洲的人民发挥着才智,正在对这个问题作出负责任的回答。
这次世博会的一大特点是,并非所有参展项目都集中在汉诺威,在世界各地遍布着767个世博会项目,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例如,大约6年前,南非开始了太阳炉工程。这一计划采用一种新型的特高效太阳能收集器,每隔两三个小时把太阳能收集器对准太阳,收集到的热能足可满足烧饭、取暖和用电,从而减少了砍树取柴,而这种高技术的设备可用废弃材料制成,太阳反射镜用旧铝板制成,支撑座用废塑料制作。又如德国南部奥格斯堡老城的地下停车楼。这是德国第一座螺旋式停车楼。它深入地下15米,直径26米,像一个放大了的旋转楼梯,其优越处在于它没有一般停车楼的行车道面积,驾驶员把车开进一个地面上的入口箱就不用管了,一个起降平台通过计算机为它寻找空位,自然将这辆汽车送到该位置上。这座地下停车库因为无须建造通风设备、载人电梯、行车面积而大大降低了造价。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它不与人争土地。又如柏林附近的一个风力发电场开辟了新思路,现有电力网的远程输电塔上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的叶轮和相应的装置,就成了一个风力发电机,从而节省了风力发电塔的造价。
大量的事例证明,只要人们把自然界放在中心位置,聪明才智大有用武之地。例如,一家高科技公司用传感技术为农作物施肥已达到“开小灶”的境地。当拖拉机驶进农田后,该装置通过对准植物叶面的摄像机,从叶面绿色的深浅就可以获知这株植物是否缺少氮肥,电脑则控制拖拉机拖带的施肥机自动向植物施以它恰好需要的肥料量。这样不仅减少了土地的负担,而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10%。
现代社会是个汽车世界。谈环境总离不开汽车废气对大气层的污染。维斯巴登的空中货运公司在汉诺威世博会上展出了已在试验中的运货飞艇设想。这种面向未来的新型货运工具长250米,直径61米,容积可达45万立方米,采用最新的航空航天技术,碳纤维为骨架,高密度多层塑料为艇身材料。根据设计,这种飞艇载重达160吨,在2000米的高空时速可达100公里,可以不间断地飞行10000公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为它指引方向,操作人员仅10人。这种飞艇虽然目前还在计划阶段,但缩小的原型已经诞生。试想,一艘这样的飞艇可以取代多少辆日日夜夜行驶在世界各地的大型载重卡车?它的普及又将对环境保护做出多大贡献?
问题在于当今人们是否已有足够的意愿,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努力。在世博会主题公园的“21世纪”展厅,设计者提醒观众,如果没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计划,社会将会陷入怎样一种灾难的境地。设计者根据伦敦城市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选择了德国亚琛、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巴西的圣保罗和中国的上海四个城市,对设计中的未来和现状进行了一番别开生面的比较。这个名为“回到未来”的部分从2100年开始,经过对2070年的“考古”新发现,回到2030年,再回到2000年。2100年的圣保罗地铁发达,交通畅达,而2000年是一幅污染严重、交通混乱的画面。2100年的亚琛是一个紧凑而有活力、以知识经济为主要支柱、几代人安然和睦相处的城市,2030年是一个人口老化、传统工业衰微、老城破落、富人住在隔离的郊区的图景。这个展厅的首席设计师说,通过两种画面的对比告诉人们,现在选择还不晚。未来难以预测,但未来可以设想,未来是掌握在当代人手中的。
《人民日报》 (2000年10月26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