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 与“飞索求学”、“山洞里的学校”及其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2:16
国家大剧院 与“飞索求学”、“山洞里的学校”及其它……
(原创作者:应学俊)
最近偶然登录了“国家大剧院”网站。其实,笔者是一文艺爱好者,青少年时登台表演也是常有的事情。可尽管如此,我在惊叹国家大剧院的气势恢宏外,不知怎的,并没有像看到我国卫星上天、原子弹氢弹爆炸那样欢欣鼓舞,说句实话,笔者很少去看央视报道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等信息,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可能并不合时宜问题总占据着内心。(第二天发现原链接打不开了,不知何故?原来的国家大剧院网站关闭了?——现在链接的是成为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的页面。特说明。07/11/13)
一、造价:
国家大剧院总投资总投资 268,838 万元,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所谓中央财政,即纳税人的钱)。
不知何故,网站用了这样一种数字表达形式?好生奇怪。于是只好换算一下——哦,约等于26.9亿人民币,约等于三分之二座长江下游的长江大桥。再算一下,假设一个农民一年吃穿需要5000元的话,这些钱将可以供1000农民吃穿537.7年,可供一万个农民吃穿53.7年。如果以3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的话,那可以建8961所希望小学(实际上,据报道,一般建一所规模不太大的希望小学,有10万元左右即可)。如果以一个大学生一年需要学费6000元/年(再乘以4/年)的话,可以资助112,015名贫困学生读完大学。
——国家大剧院就是这样规模的一种投资。
二、此项目立项的“必要性”问题
国家大剧院是1996年决定立项建设的,那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应该比不上今天发展的程度,如此立项,是不是有点“过”了?

从图片上、电视上看到大剧院如此辉煌,气势如此恢弘,除了震惊、赞叹外,不知怎么回事,头脑中出现的却是央视“圆梦行动”节目中的很多镜头,出现的是那些考上大学的贫困高中毕业生和他们父母亲的衣衫褴褛、满面愁容或呆滞、无助的面孔;出现的是至今还有的漏雨透风的农村小学校的教室,孩子们有很多每天要往返十里、数十里步行在泥泞的乡间泥路上到这样的小学里“上课”;出现的是云南怒江边七八岁的孩子每天要在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命悬一线;出现的是贵州大山里被称为“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的“山洞里的学校”——当我们看到他们在大山洞里每天向国旗敬礼、升旗时不知心头涌上的是何种心酸、五味杂呈……脑海还会出现一些灾难接踵而至的不幸家庭和这些家庭中那些几欲轻生的绝望的面孔,有懂事的患白血病的孩子眼看父母无法付出巨额医疗费而放弃治疗漂流他乡准备让生命自行结束……这些不幸的人们,如果得不到民间的捐助和救助,他们除了像大海里的扁舟一样随生活苦海之波飘向可知或不可知的远方又能怎样呢?——是的,人类是具有同情心的生物,慷慨解囊的好心人、好心富人总是有的,可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贫困人口众多的国家里,他们的捐赠只能是杯水车薪啊!
是的,云南省怒江上小孩子“飞索求学”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倡导捐款建“爱心桥”,现在已经筹集民间捐赠款,建起了吊桥,但还有好几处需待建——这时,我们不能不想到,我们的人民政府是否该做点什么呢?我们当地的政府官员难道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天风雨无阻“飞索过江求学”无动于衷?难道百姓的困难、灾难就指望民间捐款来“互救、自救”,那要政府干嘛?我们是公民、纳税人,国家大剧院的投资中有我们小小的小小的一份,我们可以向政府发出这样的质疑。(笔者不否认政府在重大灾难时投入救灾的力量,但上述问题依然是无解的。)
【央视·道德观察】命悬一线 飞索求学
',1)">
国家如果真的贫穷到无法救助它的受苦受难的百姓,那也只有作罢,大家都受苦吧!比如抗日时,全国高呼共赴国难。
但问题是,国家还是可以拿出一些钱的(比如动辄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的“一些”),拿出“一些”钱来建设如此金碧辉煌、也可以暂时不建或缓建的“国家大剧院”的。
那么,真的有必要在为数相当的老百姓还如此贫困的时候、在国民收入水平还排在世界许多国家之后的时候,花26.9亿元来建这样的大剧院吗?中国没有这样的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中国没有这样一座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大剧院真的就丢脸了吗?早在40年前,两三千人出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不就是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吗?反过来想,如果五年、十年内,我国没有这样世界一流的大剧院,国家利益会受到什么影响呢?我们可不可以说国家大剧院也是一种“形象工程”呢——且耗资巨大?
再者,十三亿中国老百姓中能有多少人可以迈进这国家大剧院?假设能有一百万人有幸跨进这座剧院的门槛,那也是十三亿中国人中的7%左右。这是不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呢?也许笔者愚钝,看不到它的伟大意义,竟发出如此疑问。欢迎朋友或领导能对国家大剧院项目必须于此时立项建设的“必要性”给予有说服力的论证。
窃以为,如果用建国家大剧院的近27亿人民币,资助十多万在贫困中矢志求学的大学生,他们在日后会对国家建设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其意义一定高过在今天建这样一座大剧院;如果用这近27亿人民币建起八、九千所造价为30万元一所的农村小学(平均每个省可以有大约220所左右),其意义和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如果用这二十几亿人民币专门救助那些因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绝症病人(尤其是孩子、青年或壮年),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的作用可能更是无法估量的,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当然,还可以用这些钱来增加对国家尖端科研的投入,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巧,最近看了《大国崛起》,了解到最终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普鲁士,之所以能成就大业,并且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故乡,他们是那样地重视教育,早在19世纪就实现了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在德意志统一前夕,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就达到了97%以上;而且,就在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文末附有视频连接)
对此,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三、“国家大剧院”立项的决策程序?
国家大剧院网站这样记载: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建设国家大剧院。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建设国家大剧院。199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国家的某一项具体建设工程应该有谁决策?这属于党内的事务还是政府的事务?是否大型建设项目都要由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决策?那么政府干什么?长江上的一座座大桥也都是比国家大剧院造价更高的几十亿元的建设项目,是否都是由党中央拍板?草民不懂国家决策程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但记得邓小平曾说过:党“没有超越政权的权力,没有单独下命令下指示的权力,它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政府通过才生效力。要反对把党团变成第二政权的错误。”“不可经常地以党的名义提出意见”,“只有大的事件大的问题,才用党的名义提出主张。”  (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19、18、17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而在国家大剧院的立项上,不知是不是超过了三峡工程、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这样的大事件、大问题,反正是政治局先“确定”、“决定”的,然后才到国务院“批准”的,这个“批准”是可想而知的政府行为。
当然,国家大剧院毕竟比不上“三峡工程”这样的项目,是否应当经过全国人大讨论乃至投票表决,草民不懂,不得而知。但笔者总认为,这样一个几十亿元的大项目,除了党中央开会决定外,是否应该举行一点科学论证会?是否可以在一部分省市请一些党内和党外的代表性人物来开几次听证会?不知道笔者这样的想法是否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这个十七大议题的题中之意?看到现在党和政府在决策中很注意通过多种媒体听取全国老百姓的意见,看到民主正在似乎一点一点向我们走来,笔者才敢表达出上面的疑问。否则,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我们怎么能说一个“不”字?
反正,实话应当实说:看到我国高速动车组建成、运行,笔者很感振奋;看到我国新型战机翱翔蓝天,看到嫦娥号、神七奔向月球、太空,笔者为之欢欣鼓舞;看到我国的导弹穿越海空,笔者感到自豪;看到长江上、海湾上一座座大桥建成,笔者感到欣慰——而看到国家大剧院,看到它像一个馒头似的匍匐在广场上,想到它的投资额和其所谓意义的“性价比”时,很自然地想到我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和上不起学的孩子,想到被绝症、重症折磨而几近绝望的穷苦百姓……笔者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如果把建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可建可不建或可以缓建的项目资金用以救助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那是一种怎样的效应啊!!毕竟所谓国家大剧院,其意义和08奥运会的“鸟巢”也还说不上是一回事啊!
笔者思忖:不仅自己未必有机会进国家大剧院,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未必有兴趣进到里面去,反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会关注这个馒头一样的国家大剧院的,也许今生也不会跨进这个剧院,因为一想到本文链接中的那些事儿,心里总觉得堵得慌……除非包括广大农民弟兄在内的13亿公民真的基本过上了有保障的小康生活。□

贵州:山洞里的学校(08年6月报道)
--------------------------------------------------------------------
【相关链接】 ▲央视:山洞里的学校(08年6月 视频)
▲央视《大国崛起》片段:教育与德意志联邦的崛起 (视频)                                              ▲ 浙江在线:没钱治病只能等死的社会整体视角审视
▲ 新浪网:没钱治患白血病女儿 父亲卖器官卖儿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