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量力而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4:22
谭新木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助邻国,保香港,受到了世界各国关注和赞扬;十年后当新一轮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时候,全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中国“英雄救美”的呼声不绝于耳,让中国在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扮演当年美国角色的说法也开始流传了。
听起来的确让人感觉不错。毕竟,更强的实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不用说当世界老大了。但是,只要中南海还没有被溢美之辞熏得昏昏然,飘飘然,就很容易看出来,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金钢钻,揽不了这个磁器活。中国应该积极参与抵御金融风暴的努力,但当不了头,也不应该当头。
60多年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实质上是对美国在战争期间确立的无可争议的全面霸主地位在金融领域的确认。虽然美国后来亲手推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被削弱,但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在其它领域的霸主地位还得到了加强。这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华尔街被冲击得满目疮痍。但是,美国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持续增长的劳动生产率,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减震保护和自我恢复能力。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世界格局,远未到重新洗牌的时候。
欧洲和美国看好中国,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拥有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且不说这些外汇储备是以中国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和资源的廉价转移为代价累积起来的,也不说这些外汇储备随着中国在海外投资的失误已经大大缩水,只要看看这次金融风暴的深度和广度就能明白,假如使用不当,即使全部砸进去恐怕水花都掀不起一个。
审慎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历来“危”和“机”并存。只不过中国政府在处理这场全球性危机的时候,要把握好轻重,掌握好次序。
首先,要不惜一切稳住中国国内经济。虽然由于体制的不同,中国的金融体系受到的打击似乎不如西方严重,但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却令人担忧。第三季度GDP增长速度下降到9%,为5年来最低,而且放缓的速度超过了预期,已经给北京发出了警告,因为中国保障就业和收入增长的GDP底线是8%。自身不保,何谈救人?现在,中国国内股市低迷,楼市不振,企业盈利下滑,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推出降息、放松信贷限制等系列货币政策后,北京又宣布了总额为4万亿元的巨额财政刺激计划,以通过投资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内需,创造就业。据专家们估计,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可能拉动GDP约1.8至2个百分点。作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市场和贸易伙伴,保持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就是对这些国家的支持。
其次,要大力援助亚洲邻国。这是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地缘政治的需要。中国与很多亚洲国家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利益密切相关。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那时候,日本牵头成立地区性货币基金的意图遭到了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反对而不了了之。现在美国无暇西顾,中国可以大力推进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为基础的“清迈倡议”的多边化进程,在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发挥主导作用。
欧洲之所以将定于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20国首脑金融会议称为“第二次布雷顿森林会议”,是想借此机会改革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监管缺位、投机猖獗的现状,同时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中国可以对欧洲努力予以支持,尤其是在IMF的决策机制改革方面。IMF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成立,以维护当时确定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IMF的作用被弱化和异化,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甚至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沦为美国向亚洲各国施压的工具。现在,美国在IMF仍然拥有在重大事务上一票否决的权力,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不能反映其经济实力。
假如在解决好国内问题和帮助邻国之外还有余力,中国应该对美国施以援手。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增持美国国债吗?中国已经拥有太多了。美国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日本和中东产油国长期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资本,为其信用过度扩张埋下了伏笔。增持美国国债并非良方。收购美国优质资产?几乎可以肯定会遭到极大的阻挠并且可能在日后成为“中国威胁”的证据,前景并不看好。或许可行的办法之一是美国允许向中国出口所需的高科技产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且保持了灵活性。假如哪天不合适了,双方随时可以中止交易。如果美国还不同意,那么中国就可以转而向俄罗斯或者其它国家去购买石油去了。
(本文作者谭新木曾任新华社驻华盛顿和耶路撒冷记者。文中所述谨代表他个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