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遮雾罩中的十月革命真相——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6:54
“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曾经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兴衰的十月革命,居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被它的故乡人民——俄罗斯人民说抛弃就抛弃,如今,那里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十月革命节了。
随着上世纪90年代苏联档案的解密,十月革命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难忘的一九一八》攻打冬宫的激烈场面、布哈林派遣女刺客暗杀列宁的惊险一幕,居然都是艺术虚构的伪历史。
当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准备制作《电影传奇》节目在荧屏再来一次攻打冬宫时,却被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泼了点冷水,他被正式告知:“历史的真实不是电影里所讲的那样,不能再影响下一代!”
据说有游客在参观冬宫时询问“墙上累累弹痕,是什么时候修补的?”讲解员的回答却是“守卫冬宫的只有几百名女兵和士官生,没坚持多久就投降了。有史以来冬宫里就没开过枪,弹痕更无从说起……”,“攻打冬宫”的晚上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像样的战斗。
令人不得其解的是,列宁缔造、斯大林继任的苏联共产党为什么要编造如此美丽的欺世谎言?1917年俄历十月在彼得格勒究竟发生了什么?
金雁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俄罗斯、东欧问题研究专家——国某注)告诉我们,在苏联时期出版的神化“十月革命”的著作竟有数十万种之多,仅1958—1959年就有7000多部这类内容重复、假话连篇的著述出版。致使我们今天要弄清这些真相,还不得不与这些伪历史周旋。
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发生两次“民主革命”。
1905年俄历1月9日,沙皇政府下令枪杀和平请愿要求召开立宪会议的首都圣彼得堡工人,1000多人流血牺牲,从此这个流血星期日成为俄罗斯帝国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日子载入史册,它激起了全俄抗议浪潮,接二连三发生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骚动,标榜立宪的、保守的、革命的各色政党纷纷卷入,自由派左翼政党诸如立宪民主党固然主张民主宪政,而社会主义政党诸如社会革命党、社会民主党也打出民主宪政的旗号。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当年颁布《10月宣言》,宣布同意实现民主宪政,同意成立国家级、地方市级杜马(俄文的译音,意为咨议机关,相当于西方参议会——国某注)和苏维埃(俄文的译音,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通常指工农兵代表会议——国某注)。这本来是这个王朝保持君主政体的最后一次机会,就像英国、日本那样至今还有国王、天皇,然而缓过气来的尼古拉二世很快翻脸,驱散了首都圣彼得堡苏维埃,把国家杜马变成了御用图章。终于在1907年6月3日这一天,他强行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逮捕社会民主工党杜马党团人员和民主选举的苏维埃主席,用死刑、苦役、流放对待鼓吹实现民主宪政的政治犯,支持铁腕宰相斯托雷平进行掠夺未来式的不公正改革,从此开始了斯托雷平反动时代。沙皇当局为了寻求新的国家精神支柱,转而求助于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于1914年将国家投入世界大战的泥淖,把世界大战的苦难强加在人民头上,成百万的以农民子弟(他们刚刚在斯托雷平改革中失去了土地)为主的军队被送入绞肉机。历史记录了1905—1907年俄罗斯人民争取君主立宪的英勇斗争,是为俄罗斯第一次民主革命。
列宁就是上文提到的社会民主党(正式名称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隶属第二国际——国某注)领袖,他在1903年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激烈主张将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基本任务列为党的纲领,从而形成以他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俄文译音,意为多数派——国某注),而与他产生严重分歧的马尔托夫等人则被讥为孟什维克(俄文译音,意为少数派——国某注)。该次大会虽然将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列入党纲,但也将主张召开立宪会议列入党纲,明确指出,“国家整个最高权力掌握在立宪会议手里”。
1917年俄历2月,俄罗斯爆发第二次民主革命,史称二月革命。这次革命类似中国的辛亥革命,也是自发的人民革命。由于沙皇尼古拉二世将俄国拖入世界大战,战争打了三年,前线接连失败,后方经济破产,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民忍无可忍,社会矛盾极度尖锐,俄历2月18日,首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1914年后改称此名)普梯洛夫工厂工人率先罢工,随即演变成全城工人罢工和驻军部队起义,工人与士兵逮捕了政府大臣、将军,强大的沙皇专制政体轰然雪崩。因为是自发的人民革命,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
俄历3月2日,临时政府成立,自由派左翼立宪民主党人李沃夫出任总理兼内务部长,当日宣布要召开立宪会议,只是没有规定召开日期,并延误了选举的准备工作。3月25日,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这样,统治俄国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二月革命冲垮了。而临时政府却很不稳定,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动荡中的俄国实际上经历了五届党派构成不同的短暂政府(也有史家称其时有两个政府并存,一个是上述五届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布尔什维克政府——国某注)。俄历6月14日,临时政府宣布立宪会议定于俄历9月17日召开。俄历8月上旬,临时政府又将选举推迟至俄历11月12日。
召开立宪会议,制定宪法,成立议会,取代君主专制政体,使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使宪法凌驾于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政党、军队之上,是各国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事,也是俄国参加民主革命的各色政党的共同追求。
然而,以“立宪”为党名的立宪民主党,却由于种种担心,主要担心民粹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革命思潮,因主张到民间去而得名,初期以发动农民反对地主统治、反对沙皇专制,采取个人恐怖手段为其特征,20世纪初叶则以倡导“人民专制”、鼓吹不必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为其特征,是一股左倾思潮——国某注)浪潮难以控制,因为国家处于动乱之中,超民粹主义(比民粹主义更激进——国某注)思潮时有发生,故所以反而主张放慢立宪步伐。已经分裂为两派的社会民主工党,其中孟什维克依然保持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革命宪政理念,而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则在接过民粹主义“人民专制”理念的路上越走越远,并将其发展成系统的“无产阶级专政”理念,但是他们在策略上、口号上却保留“革命宪政”话语,甚至比谁都激进,不断地指责别人拖延宪政进程。于是立宪民主党人的“立宪”旗帜落入布尔什维克手中。另外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社会革命党原本也是与“人民专制”相似的搞革命恐怖主义的极左党,这时它的主流却回归到马克思主义正统社会民主党革命宪政立场,只有其中极小部分依然坚持原先的“人民专制”理念,自称左派社会革命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历10月25日夜晚,布尔什维克操控的一支小部队与守卫冬宫的士官生(有文化而无军官特权的军人知识分子,原本是最富进步精神的力量,他们中的多数还倾向正统社会主义即民主社会主义——国某注)发生了不算激烈的冲突。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一声炮响”,只是停泊在彼得保罗要塞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打出信号弹之后发射了几发空弹而已,原本准备打实弹炮轰也因冬宫很快投降而取消。在武装水兵和赤卫队涌向冬宫大门时,由冬宫防卫队长帕里琴斯基亲自打开宫门,并把进攻者带到临时政府正在开会的地方,只有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总理等少数几个临时政府领导人得以逃出冬宫。
当晚,自称是“工人和农民的临时政府”的“人民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成立,人们也至多只是把它当作第六届临时政府而已,因为布尔什维克宣称尽早召开立宪会议,只要立宪代表选举准备就妥后,立宪会议召开,俄国将出现一个全民选举产生的、有权威的民主共和宪政政府,革命宪政从此大功告成。
而当晚被夺权的一方临时政府成员大多为作为社会民主党人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主流派,夺权的一方则是作为社会民主党人的布尔什维克、左派社会革命党,在一般人看来,他们都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党内同志而已,区别不大,只不过是社会民主党、社会革命党两党里的各一部分结盟反对两党的另一部分而已。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不是善良的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走向革命宪政成功,十月革命扼杀了二月革命,扼杀了宪政,十月革命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美丽名义下,延续了专制政体达70余年。
列宁的设想非常美妙,他以为选举立宪代表时,谁执政谁主持召开立宪会议至关重要,布尔什维克理应获得议席中的多数。而一向反对暴动主张温和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卢那察尔斯基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此未经苏维埃授权(即工农兵代表会议通过——国某注)就夺权,使他们陷入“可怕的令人胆寒的孤立”、“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甚至国际主义者,都断然抵制我们。市杜马对我们十分恼火。市民、知识分子,乃至所有人,所有人都是这样……”事态果然如卢那察尔斯基所料,在按期举行的布尔什维克主持的选举中,俄罗斯公民用脚投票,布尔什维克输得出奇的惨,在总共707个席位中只获得175席,仅占24.7﹪;而社会革命党主流派370席,孟什维克17席,立宪民主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与布尔什维克结盟的左派社会民主党也只有40席。
于是,列宁借口到达代表太少,宣布推迟会期,自然遭到立宪民主党人示威反对,要求“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结果遭到十月革命后上台的政府严厉镇压,其当选代表或被杀被捕或逃亡,立宪民主党事实上被取缔。
一个多月后的1918年俄历1月5日,立宪会议终于在没有立宪民主党人参与的情况下于首都彼得格勒塔夫利达宫召开。会前,布尔什维克调集忠于自己的军队进驻彼得格勒,并实行戒严。开会当天,布尔什维克代表居然建议立宪会议(民选立法机构)按人民委员会(布尔什维克控制的政府)要求把权力交给苏维埃(布尔什维克控制的立法机构),并自行宣布解散,多数立宪会议代表拒绝了这个蛮横无理的要求。布尔什维克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代表遂先后退出会议。其余多数代表在暴力威胁下坚持到第二天凌晨4点,终于被布尔什维克调来的军队驱散,随即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解散立宪会议,时为1918年俄历1月6日。
自由派左翼立宪民主党人已经被镇压而失声无语,而与布尔什维克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社会革命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即孟什维克)以及工人阶级、劳动群众却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当天,彼得格勒、莫斯科爆发数万人参加的抗议解散立宪会议的示威游行,遭到布尔什维克军队血腥镇压,宣布罢工的全俄铁路总工会(俄国最大的行业工会——国某注)以及其它非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工会随之遭到取缔,从此,俄国境内只有专管发发电影票、送送花圈的御用官办工会。
当天,一向同情布尔什维克的左翼作家高尔基著文《1月9日(意指1905年1月9日沙皇血腥镇压要求召开立宪会议的游行人群——国某注)与1月5日(意指1917年1月5日布尔什维克调集军队威逼立宪会议解散——国某注)》,严厉谴责布尔什维克的“来复枪驱散了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
当天,主要由孟什维克组成的(联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发表《致全俄公民书》,指出“立宪会议被以武力驱散了”、“自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以来,苏维埃的全部作用归结为在‘人民委员会’的决定上盖上一个印章(意即政府拥有不受制约的无限权力,苏维埃即政府,政府即苏维埃——国某注)”。
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统治的合法性遭遇重大挑战!伟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列宁将何以应对?
(本文参照《炎黄春秋》2007年11月号何方文章《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回顾与思考》、2008年7月号金雁文章《一月剧变:超过十月革命的大事件》写成,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云遮雾罩中的十月革命真相——2.无产阶级专政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那个解散了立宪会议的政府、那个建立了毋需全民选举而永不下台的苏维埃政府,今又安在?十多年前这个政府连同它的国家轰然倒塌,恰如10级地震,它的余震居然震塌了与它一个模式的东欧诸国。它的余震当然也波及曾经与它一个模式的中国,在民间、更多的则是在高层,一时之间,弥漫着红旗落地的惊叹、怅然与沮丧,充斥着究竟是社会主义救中国还是中国救社会主义的发问、疑惑与不解,而邓小平对高层及时发出的告诫——“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以及始于十多年前告别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终于使中国平静地接受了苏联东欧的解体、以及随之引发的对于意识形态的反思;终于理解了事发当地的民众在当时的那种兴高采烈情绪的由来。于是,震后的世界复归于平静。
震后的世界,在前苏联的废墟上重建了15个新独立的国家,其中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则是俄罗斯联邦,在全民公决后,于1993年12月重建了立宪会议(正式名称为联邦议会,分上下两院,上院为联邦委员会,下院为国家杜马——国某注 )。
当十月革命硝烟散去将近百年的今天,人们可以比较客观、比较公正地评价它的利弊得失。
毕竟,由十月革命引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整个20世纪最重大、最壮丽的历史事件,许许多多欧洲的、亚洲的、美洲的共产党人都为此奋斗了终生、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社会主义在许多国家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阵营曾经是对立世界的两大阵营中间的一个,而站在重新审视的立场上积极参与评价十月革命及其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恰恰是那些幸存的老共产党人、甚至曾经处于高层的各国知名的老共产党人,当然,还有对人类负有传承作用的历史学家。
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的列宁主义,占据马克思主义正统话语地位长达70余年的列宁主义,它的主要学说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
毛泽东有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他老人家看来,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其实不然。
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贡献,学界普遍认为是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以及关于帝国主义是没落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论断。
列宁主义学说最精髓的部分,当推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列宁于1917年俄历8、9月间,写下了旷世名著——《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列宁将马克思关于在革命转变时期实行的短暂的临时性的无产阶级专政拉长为整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请注意“过渡时期”一词,后来追随列宁的国际共运各国领袖们则再将它拉长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国某注)”,声称在这个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承认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从而把自己归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范畴,而给不同意他的见解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如他在文中点名批判的考茨基,扣上修正主义者,也即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帽子。
请注意,列宁写作此书的时间。那是在二月革命几个月后、临近十月革命爆发的一段短时间,这个时期,正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在国内标榜自己比任何其它政党都热心、积极于立宪会议的尽早召开,而指责其它政党屡次推迟立宪会议召开、拖延宪政进程!
请注意,列宁写作此书的境况。二月革命爆发时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于两个个多月后的俄历4月间才赶回国内,却遭到以立宪民主党为主体的临时政府的通缉(其原因,一说是遭受临时政府迫害、一说是涉嫌领取敌国经费德国马克——国某注),于7月间逃到了俄罗斯最边缘省份芬兰(1809年并入沙俄,1917年12月独立——国某注 )重又过起流亡生涯,《国家与革命》正是那个时期的杰作。待到临时政府几经改组,立宪民主党退出主政地位,改由社会革命党主政,并由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出任临时政府总理,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也都是参政党之时,列宁迅即返回彼得格勒,鼓动党内同志起来武装夺权,处于党内核心层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居然把他们反对列宁武装夺权的意见公开登在报纸上,泄漏了布尔什维克天大的机密,而临时政府居然毫无动作。
仓促之下,列宁策划、托洛茨基执行的冬宫夺权提前进行,居然意外地顺利。以列宁为首,一个标榜更快召开立宪会议的新的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 ——国某注 )成立了,这个新临时政府以给人民土地、面包、和平(即退出世界大战——国某注)为号召,以“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旗帜,而“苏维埃——工农兵代表会议(将议会的立法权、政府的行政权合而为一的权力机关 ——国某注 )”正是俄罗斯人民在1905-1907年民主革命时期的伟大创造,天真的人们以为俄罗斯从此将进入民主宪政的新时代。
列宁的设想非常美妙,他以为选举立宪代表时,布尔什维克既然已经担纲主政临时政府、并且已经实际主持立宪会议的召开,布尔什维克理应在全民选举中获得立宪会议议席中的多数。确实,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部彼得格勒、莫斯科选区以及军队中获得压倒多数选票,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由于农民投了社会革命党的票,遂使布尔什维克遭遇滑铁卢惨败,将把刚刚到手的政权拱手让给依法取得多数席位的社会革命党,于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悍然启用武力,威逼立宪会议解散、血腥镇压抗议解散立宪会议示威游行数万人群,开枪屠杀工人、封闭工会,学者金雁教授将此事件,称之为“一月剧变”。
一月剧变,使俄罗斯国内矛盾迅速激化,不久,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惨烈内战。各色民主党人纷纷打出立宪会议的旗号公开反对苏维埃,先后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蕯马拉、乌法等地形成了很大势力,在格鲁吉亚等地还建立了孟什维克领导的民主共和国。其中大量社会民主党左派势力(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主流派)也成了反对派,要求回到十月革命前的民主政府,甚至只要求回到一月剧变前的苏维埃政府。这些造反的民主党人则被布尔什维克称之为“民主反革命(一种奇怪的称谓——国某注)”,在后来的《联共党史》里则被改称为“资产阶级民主派(一种我们这代人相当熟悉的称谓——国某注)”。而更为严峻的是,在二月革命后摄于整个民族对民主的认同以至于蛰伏的各种旧俄势力、右翼反民主势力乘机作乱,比如,乌克兰哥萨克首领斯科罗帕茨基、前沙俄将领高尔察克、邓尼金;甚至外国武装干涉也卷入其中。雪上加霜的是,苏维埃政府强行征集余粮,激起农民的强烈反抗。内战惨烈的景象,我们即使仅从官方允许出版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萧洛霍夫《顿河故事集》、《静静的顿河》中也还能窥见个约略。
显然,列宁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如此棘手的问题。列宁在刚回国的4月提出的《四月提纲》和此后不久写就的《国家与革命》中,还非常乐观地设计了“比资产阶级民主千百倍”的政治体制,其中既有直接民主制(请注意“直接”一词——国某注),官员选举产生,并能随时撤换;也有废除常备军,设想无产阶级所建立的国家是“立即开始消亡,而且不能不消亡的国家”,等等。而布尔什维克原先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口号中的“苏维埃——工农兵代表会议”是包括各个民主政党的,十月革命只不过是布尔什维克抢先夺取主持召开立宪会议的权力而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布尔什维克只要主政,是可以与其它政党合作,组成多党制的联合政府。偏偏出了意外,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不愿意依据宪政原则,将主政权力交出,从而引发了全国的激烈反抗!
于是,原本打算废除常备军的列宁,于1918年俄历1月15日,即一月剧变后的第十天,以苏维埃政府的名义颁布了成立红军的紧急命令,十月革命期间立下攻打冬宫不朽功勋的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受命组建红军,遂使竖子成就红军缔造者的美名。从此,俄国陷入空前残酷的兵燹战祸之中,数百万人死于非命。托洛茨基因此获得仅次于列宁的崇高地位,一个时期以来,他的肖像得以与列宁的肖像并列,那个时候,斯大林还只是一个二流角色。
随着托洛茨基的名声大振,他的名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得以广为流传,不过,下面还有一句话“开辟了铁与血的新纪元”,却被有意无意地隐匿。
“铁与血的新纪元”,自然是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建立新秩序。那种秘密警察式的可以毋需审判即可处置反革命分子肉体生命的契卡(俄文译音,意为“肃清反革命委员会”的缩写——国某注)应运而生,它的首脑捷尔任斯基也因此青史留名,从此俄罗斯境内被踩在脚下的除了民主、自由之外,还加上了法制。曾经在内战中提出“在'左派’专政与右派专政之外另行选择道路”的社会民主党人,终于在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面前承认“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孟什维克);表示放弃武力推翻苏维埃政府的任何尝试(社会革命党)。于是孟、社两党又被“苏维埃政府”允许公开活动,准予出版报纸,甚至参加竞选。一党专政的局面终于形成,孟、社两党虽然沦为在野党,毕竟可以有限地活动。
好景不长。
1921年俄历2月,发生了喀琅施塔水兵叛乱案。喀琅施塔水兵曾经被誉为红色水兵、革命主力,是“十月革命”尚未组建红军时期、除20000赤卫队员外的支持布尔什维克的重要军事力量,而26000名水兵中有十分之一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们只是不赞成一党专政,要求实行原先承诺的民主、自由而已。列宁的回答是坚决镇压:“我要让你们几十年里不敢再打反对派的念头”。可叹的是,卷入了这场反对一党专政,争取民主、自由叛乱的,还有部分其它军队以及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在野反对党。自然,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也遭到了严厉镇压。
从此,“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不论公开的还是妆扮成非党分子,他们的安身之处应该是监狱(列宁语)”。
从此,俄罗斯共产党是“国内唯一合法的政党,不允许任何政治派别出版物毒害人的思想(列宁语)”。
历史必须大书特书苏俄这一伟大创举,因为它开辟了党禁、言禁的新纪元!
请注意,列宁的党——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已经于1918年更名为“俄罗斯共产党”,此名称来源于70年前的1848年青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著名纲领《共产党宣言》。这一名称改变,既表明了布尔什维克已经不屑自己从前归属的社会民主党范畴、也表明了与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布尔什维克是其中一员——国某注)的彻底决裂、更表明了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旗帜、以社会民主党为名称的第二国际麾下各党已经堕入修正主义泥坑。
列宁随之组建了第三国际,也即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国某注)。列宁开始了推进世界革命的伟大事业。
从此,以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为标志,以消灭私有制、建成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几乎席卷了整个20世纪。
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成为新的经典。马克思原先设想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且只适用于较短时间,列宁主义却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时间拉长、从实践上把范围扩大变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阶级专政”演变成“一党专政”,从对敌人的专政演变成对自己人的专政。这是因为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喀琅施塔水兵中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先从自己人演变成敌人,怨不得列宁。
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终于告诉我们,布尔什维克是在攻打冬宫中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里夺取政权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隆隆炮声,起义士兵、赤卫队员与反革命士官生的浴血战斗,激战的场面,充斥在电影《列宁在十月》(此片与《难忘的一九一九》据说都是向“十月革命”20周年献礼的影片,其时正是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国某注)的画面里。我们终于明白,布尔什维克是在民众的支持下,经过暴力革命,从而取得无产阶级的伟大胜利!谁叫主政这个临时政府的社会革命党及其附庸孟什维克象它的前任自由派右翼立宪民主党一样继承沙皇政府对协约国的承诺,依然对德作战?不去解决民众迫切需要的土地和面包?自甘堕落成资产阶级的帮凶?
至于随之发生的那场惨烈内战,其发生的原因,列宁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内战是“苏维埃政权反对'普遍、直接、平等、秘密的’选举的斗争”,也就是列宁以内战为代价做出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摧毁宪政的举动。因为列宁坚信议会制是资产阶级欺骗劳动大众的货色,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代表劳动大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专政”战胜了“资产阶级民主”。不幸的是,无产阶级专政走向了极权专制主义,摧毁宪政也就摧毁了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也就埋下了“永久政府”最终垮台的祸根,也使他开创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伟大实验终究归于失败。
顺便说几句,当初列宁承诺的土地、面包、和平,后来怎样了?农民分得的土地被性急的斯大林集体化了;“面包会有的(《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著名台词”,确实有了,可惜太小了(以当年列宁流亡的芬兰为例,十月革命后取得独立,198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人均15000美元,而与它相邻的苏联的三个波罗的海沿岸加盟共和国人均还不到4000美元);布尔什维克执政的俄罗斯确实退出世界大战,和平了,但是,它是以签订屈辱的将几乎整个乌克兰割让给德国的布列斯特和约为代价的。至于“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中那个“苏维埃——工农兵代表会议”,则沦为某党的御用图章,专司同意盖章之职,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意志。
回望历史,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它结束了沙皇专制政体的统治,导致了不同党派的社会主义者(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联合临时执政,以期向宪政时代过渡。这是一次实践宪政的民主革命,或者说是一次民主社会主义革命,而并不是象《联共党史》上所指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至于十月革命,充其量只是“'不稳定民主国家’中常见的一次政变而已(学者金雁教授语)”。而1918年1月剧变,社会主义者(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占压倒多数的立宪会议被武力驱散,意味着二月民主革命的终结,它结束了民主Democracy(民主并非“资产阶级”的),开始了专政dictatorship(专政未必“无产阶级”的),在英语里“专政”与“独栽”是同一个词:dictatorship。
狭义的“十月革命”只不过是没有流血或流了很少血的一场政变,只不过是同为社会主义者的布尔什维克取代社会革命党主流派主持临时政府的一场政变。
广义的“十月革命”则是充满血腥味的致使数百万俄罗斯儿女死于非命从而开创社会主义美丽新世界的一场革命。
今天,当我们重温恩格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如下教导,在那些专制落后的国家,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主,实行宪政,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通道路。我们将作何感想?
今天,当我们多多少少对民主社会主义有所了解,知道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主流派当初所主张的“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正是符合恩格斯的上述民主社会主义教导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思想,倡导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流派。我们又作何感想?
今天,当我们得以知晓,恩格斯在临终前所写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已经明确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1948为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的年份,1948-1949则为马克思、恩格斯参与领导的欧洲革命时期——国某注)”,“已经陈旧了”,意味着恩格斯在临终前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最后反思后,明确地舍弃了《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暴力革命。19世纪末叶恩格斯在世时,民主社会主义已经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所接纳,这些政党多以社会民主党命名(也有称社会民主工党、工党、社会党——国某注)。我们又作何感想?
也许,我们今天真的还不具备评价十月革命的条件,十月革命真相依然处在云遮雾罩之中?
所幸,我们国家在始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中渐渐走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阴影,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重建民主、自由、法制,回归世界主流文化。
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引领改革开放的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老一辈共产党人!
(本文参阅资料:《炎黄春秋》2007年11月号何方《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回顾与思考》、尹彦《十月革命后俄国政局演变》,2008 5月号尹彦《列宁时期党内民主是如何被破坏的》,7月号金雁《一月剧变:超过十月革命的大事件》。全篇完,谢谢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