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45:41
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若干对策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郑宁渊
摘要:本文分析了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如何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对策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
现在我们正大力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然而人们普遍谈论的素质教育中,劳动素质教育谈得并不多。其实早在80年代我国就提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把劳动教育列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可见我国历来就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建国后,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根据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了学校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青年学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当代青年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一,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只有引导广大学生经常深入到工厂、农村参加各类生产劳动,通过亲身体验企业、农村的生活,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他们投身改革,献身四化的热情。同时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艰苦奋斗以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
第二,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需要。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但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只有指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大量的企业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否则只是“黑板上维修设计”,通过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经过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加深对科学基础原理的理解,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三,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身体成熟的重要时期,参加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进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其抗病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力。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劳动,锻炼健康的体魄,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锻造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四,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需要。劳动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的美感,并在劳动中提高审美能力。生产劳动的过程,是一个接触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大自然的娇美、秀美,集体劳动的壮美,劳动号子的音乐美,以及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劳动人民的心灵美,劳动产品的创造美。所有这一切都是美感的来源,大学生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对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很有意义。
第五,劳动素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需要。目前,由于大学生本身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交往压力的日益沉重,使大学生中各种心理问题非常突出,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大约有20%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因此高校在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劳动素质教育也是缓减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参加适量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明显地减轻压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劳动强身健体,精力充沛,应对能力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可以暂时改变压力环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可以使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些缺陷得到一定的补偿,劳动既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又可磨练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大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的若干对策
(一)实施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应注意“三个结合”
第一,集体劳动与自我劳动的结合。
大学中,学校对集体劳动组织得比较好,因为在集体劳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但对大学生的自我劳动重视的不够。其实自我劳动对青年学生自我约束的劳动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大部分时间的劳动是自我劳动。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向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我劳动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不会做饭,不会缝补衣物等家务活,就连宿舍卫生也懒得搞,于是有人提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担忧。
第二,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相结合。
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要双管齐下,即要有一般劳动更要有专业劳动,一般劳动可以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美德;参加专业劳动不但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增长才干。
第三,义务劳动与有偿劳动相结合。
参加校内的清洁卫生,绿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服务的劳动,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这些劳动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但适当的有酬劳动,有助于学生勤工俭学,培养自立的精神和很好的劳动习惯。对大学实施劳动素质教育,要注意义务劳动与有偿劳动相结合。
(二)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四条重要途径
第一,公益劳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青少年为社会的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在内心就会更加深切地珍惜那些好像与他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并且会享受到光荣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大学中也应积极提倡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扶贫助困等活动,要通过青年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照顾孤寡老人,义务家教等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有效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第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和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是推动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每年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到农村牧区、厂矿企业等生产第一线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基层,另一方面又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通过与工人农民共同劳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劳动人民为创造物质财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第三,生产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既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第四,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是“五四”运动前后在我国兴起的青年知识分子寻求真理,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革命活动,意在“勤以做工,俭以求学”,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高校实施并轨招生以后,困难学生相对增多,由此而引出的特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勤工俭学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要通过勤工俭学劳动,教育他们正确对待人生,要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要自立、自信、自强。
三、加强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是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至大学校长,下至每一名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必须提高对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它提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位置上来,把劳动素质教育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紧密结合起来。
(二)加强基地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保证。没有基地,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学校必须在大力气加强基地建设,例如生产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勤工俭学基地,坚持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农场,牧场,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安排实习的场地。此外,要积极开辟和创建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广大学生在假期,广泛深入农村牧区厂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农牧民,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还要将适宜学生的工作岗位,让给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在勤工俭学的同时,得到劳动锻炼。
(三)进行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是取得劳动教育效果的关键。现在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一般都是不固定的、零散的一些劳动,没有指导老师,没有考核管理,很难起到应有的结果。因此,必须对劳动素质教育实行规范化管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劳动前动员,即有指导老师向学生讲清劳动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作好劳动前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劳动中指导,即在组织劳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和发现典型,召开劳动现场会,对学生进行示范;最后是是劳动后的总结与考评,劳动结束后,要对学生从出勤,劳动态度,遵守纪律,掌握技能,完成任务,集体观念及爱护工具等方面进行考评,进由带队老师进行总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这种规范化管理,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很有意义。
(四)通过劳动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是劳动素质教育的重心。大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既区别于中小学的劳技教育,又不是纯粹为劳动而劳动,它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行,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目前大学生毕业分配就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些大学生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成果,贪图享受,只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等。因此在大学生的劳动中要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家乡和自己美好的未来。
(五)设置大学生劳动教育课是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出路和发展趋势。现在大学中的劳动教育由于没有中小学的劳技课那样完整、有序的课程体系,实施起来只是一种零打碎敲的做法,没有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很难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很多专家已经呼则在大学也设置劳动教育课,部分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就是规定大学生在每年必须修够一定学时的劳动课学分,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课程上有人代,与其它课程一样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综上所述,劳动素质是一个人诸多素质的基础,因为人的意志、品德、能力等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劳动又是最好的实践。我们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也要把劳动素质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劳动素质教育,才能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磨练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楼锡锦,《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途径》,《高等农业教育》2000(l)。
2、苏富忠等,《论勤劳与勤劳教育》,《新华文摘》1998(3)。
3、张玲,《应重视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3)。
4、聂海清,《试论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中介与结合点》,《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