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华:石挥——睡去的狂傲(中国青年报 2008-1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54:28

石挥(1915~1957),原名石毓涛,天津人,被誉为“话剧皇帝”,“中国影史演技第一人”。
在生活中,石挥显然不是个令旁人“如沐春风”的角色。
他傲得厉害。旧时的上海滩,一次组剧团,老板宣告:在座几位都是A级演员,拿最高月薪600块!石挥旁若无人地冒出一句:我要601!”一时众人皆惊,事后,石挥就多了个“601”的外号。
就连当时公认的一号男角赵丹,他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曾有人拿他和赵丹作比较,他不屑地说:“比什么比?我有我的好处,赵丹有赵丹的好处。”
成名前,石挥生活多艰辛,他当过车童,铲过煤,当过牙医学徒,养过蜂,在电影院门口卖过票……就连演戏,也是因为“能管一餐饭”。
受尽冷遇的石挥,早早就看透了世态炎凉,他甚至跟同屋的黄宗江说:“人人都是王八蛋!”黄宗江愕然问道:“也总有好人吧?”石挥慢腾腾地说:“那也要先把他看成王八蛋……”
这个出身于草根的巨星,实在没什么“巨星相”,小眼睛,模样平平。可他的戏演什么像什么。有人正正经经来问他:“您师从哪派”?他答曰:“天桥加京剧”。
的确,小流氓、穷警察、老园丁……这些“小而坏”的市井人物,被石挥演绎得光芒四射。就连曹禺都心悦诚服地说,《雷雨》中的奴才鲁贵,“石挥演的,比我写的都好。”
石挥曾在《假凤虚凰》里扮演过一个假冒富商的理发师,他自创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领带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发业工会投诉。800多名理发师围成人墙,阻止观众进影院看电影。海报上,石挥的名字被油漆涂成了大乌龟,长达一年多,他只能“缩着头”,在家里理发。
“大老粗”演起一代红伶秋海棠,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当石挥那张贴着口香糖当疤痕的脸,凄然地面对观众落幕时,连台下的梅兰芳都高声叫好。
旧时的上海滩,这个处于事业巅峰中的“话剧皇帝”,甚至用他人看来十分狂妄的言语宣称:“我上场前要观众盼着我,在场上要观众看着我,下场后要观众想着我。”
石挥却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剧本,他像着了魔一样,把剧本的空白处写得密密麻麻,因为,“剧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才是我们演员创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连他的亮相,也那么与众不同。上场前,先一阵咳嗽,引起观众的注意。接下来,观众看到一把雨伞的伞尖,随着雨伞的收起,观众看到一个人的后背,他在甩伞上的雨水。然后才转过身来,露出真容。
他享受着这种得心应手地操控舞台和观众的感觉,即便是在一场悲剧中,下面的观众哭得唏哩哗啦,可他在台上拿手捂着脸,从手指缝里偷偷看,心里暗暗地笑。
但这个戏剧皇帝最后的人生,却成了一场谁也无法掌控的悲剧。
1957年,他被打成了右派。11月中旬,石挥的批斗会在上影厂的一间大会议室举行,100多人挤得满满当当。会上,同事“揭发”他骄傲自大,有点成就,就跟党讨价还价;演戏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一夜间,石挥从人杰变成了鬼蜮。
两天后,这个狂傲一生的“话剧皇帝”,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棕色呢子大衣,戴着他那块全上海只有6块的名表。他吻别新婚三年的妻子,去银行给母亲汇了最后一次款,然后告诉路上的熟人,“以后我不能再演戏了”。
他踏上了最后一部电影《雾海夜航》的道具船,跳进大海,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最为合适的去处。
17个月后,人们在海边找到了石挥的尸骨。在话剧《日出》中,石挥曾写道:“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在这一刻,他真正地睡去了。
几十年后,人们又从黑白胶片和发黄的文字中发现了他。1995年,石挥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研究石挥,已经成了电影学院的必修课。一家收藏旧物的旧书店中,常年高价悬赏石挥的旧剧照。
可如今,全国只征集到一张石挥话剧《雷雨》的剧照。照片上,他的脸白花花的,模糊得看不清楚。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08/content_2381641.htm
从玉华:石挥——睡去的狂傲(中国青年报 2008-10-8) 从玉华:赵巧云——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中国青年报 2008-7-23) 从玉华:谷磬——为了不容亵渎的美(中国青年报 2008-7-30) 在秦淮的萧管里睡去 从玉华:黄佐临——戏剧顽童(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狂傲怪诞的阮籍 从玉华:父辈的“污点”不是下一代的胎(中国青年报 2009-7-8) 从玉华:一个动迁户的十年讨房路(中国青年报 2008-4-9) 从玉华:刘晓琳、彭飞、加勒特、柳的妞(中国青年报 2008-5-14) 从玉华:多余的十五年(中国青年报 2008-12-3) 从玉华:多余的十五年(中国青年报 2008-12-3) 从玉华:生死线上的凝望(中国青年报 2009-7-8) 从玉华:“地王”频出的幕后推手(中国青年报 2009-8-3) 从玉华:陈调甫:为国家漆上自己的颜色(中国青年报 2009-8-12) 从玉华:杨端六:中立的货币学(中国青年报 2009-8-19) 从玉华:刘鸿生:和“洋火”作对的人(中国青年报 2009-8-26) 从玉华:推倒文化"柏林墙"(中国青年报 2008-11-5) “我爸是李刚”——超国民的狂傲与霸气_于向真的博客_凤凰博报 从玉华:书记市长公开手机之后(中国青年报 2008-10-22) 从玉华 林天宏:被淹没的声音、北京,你应该感恩、领情、快乐的人(中国青年报 2008-5-14) 从玉华:驻京办、 8号窗口、恒源祥、城市的爱情心(中国青年报 2009-2-4) 从为己维权到帮助他人——一个父亲的心路历程(中国青年报 2008-9-12) 洪克非:疑罪从轻还是从无——对湖南一起死刑案的调查(中国青年报 2008-12-3) 张伟:李长之——从复杂到简单的裂变(中国青年报 200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