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科技部长万钢7年间从归国学者到部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16:21
新任科技部长万钢7年间从归国学者到部长(图)
2007-04-30 10:4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资料图片)

  “学而优则仕”,对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而言,这是一条水到渠成的道路。


  从普通归国学者到科技部部长,万钢仅用了7年时间。在熟悉万钢的人眼里,这与其说是一个为官升迁的奇迹,不如说是一段知识报国的佳话。


  昨天,从北京返回上海的万钢召集同济大学有关负责人开了一整天的会,就自己的工作交接等问题进行了商议。按照安排,万钢将暂时继续兼任同济大学校长,直到今年5月20日该校百年校庆活动结束之后。


  “海龟”汽车专家


  对于身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万钢获任科技部部长,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教学试验中心副主任王石泉教授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这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广纳贤才,贯彻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体现。


  他说,显然有关部门对万钢已经考察了很久。这个决定说明,中央对科技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已经极其重视,万钢也将有能力把中国科技管理带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层面。


  万钢的才能被发掘,与教育部和科技部几位部领导的充分信任有关。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告诉记者,1999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委托万钢带领中国留德汽车工业博士工程师代表团回国考察汽车工业,当时正值中国汽车如何发展成为国内热点的时期。考察结果让万钢非常忧心。因为在他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对国外的依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与此同时,万钢从当时欧洲爆发的能源危机中受到启发,判断新能源汽车将是全球汽车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于是,2000年,他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他分析,在传统汽车业领域,各大跨国公司的技术已经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如果中国从零开始做内燃机汽车,势必会碰到一些知识产权的问题,而只有在新领域进行研发,才能规避这些问题。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中国汽车业战略发展的机遇,也是一种必需。


  据同济大学校长助理董琦介绍,这份建议最终被采纳了。当时的科技部部长朱丽兰还向万钢发出了回国邀请。之后,下一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又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的重任交给了他。


  2000年12月24日,西方圣诞节的“平安夜”,万钢辞别工作了10年的德国奥迪公司,坐上了回国的飞机。此时,他还并没有获得任何正式工作合同,更没有任何单位高薪聘请他。董琦对本报记者说,吸引万钢回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确实想为中国做点有创新意义的事情。


  低调“帅才”


  万钢是受科技部和同济大学邀请回国的,回到同济大学后,他从普通教授、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做起,再做到汽车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并于2004年就任同济大学校长。


  这次履新后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万钢表示:“与许多同志相比,我自感才疏学浅,特别是在从政经验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对此,董琦说,虽然万钢的上升速度在常人看来很快,但他确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万校长刚回来之时,赤手空拳,一个人都没带回来,出差也没有科研经费,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


  在余卓平和董琦眼里,万钢是个低调、埋头做实事,并善于组织管理的人——董琦把他形容为一个“帅才”。

    【发表评论】
新任科技部长万钢7年间从归国学者到部长(图) 新任科技部长万钢7年间从归国学者到部长(图) 万钢从普通海归学者到科技部部长仅用了7年 新任四大部长:杨洁篪 万钢 徐绍史 陈雷 新任四大部长:杨洁篪 万钢 徐绍史 陈雷 科技部长万钢:中国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11位新任“部长”看中央用人取向 从11位新任“部长”看中央用人取向 科技部万钢部长会见美国总统科技助理兼白宫科技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 科技支撑发展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访科技部部长万钢 科技部长万钢:觉得很遗憾 今后自己不能再研发汽车 科技部长万钢:二氧化碳并不是废气 应当作资源进行利用 万钢:非中共人士出任部长是中国政治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科技部长万钢:党派身份对我没太大难度 // 新任水利部长陈雷再兼党组书记 从养路工到铁道部长——刘志军 刘文辉:从四川军阀到共和国林业部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上海市委党校的讲演---科技创新与世博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上海市委党校的讲演---科技创新与世博会 解读中国新任部长:多人颇具个性富有政绩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科技部部长万钢:战略新兴产业要“抱团创新” 中国外交、科技、国土资源、水利四部部长易人 中国外交、科技、国土资源、水利四部部长易人 科技部长称博士生应走出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