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外来语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2:51
    中华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所以汉语应该在五千年前就产生了,从甲骨文到后期的古代文献都证明现代汉语与上古汉语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五千年以前的汉语是什么样子呢?汉语是起源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吗?
一些学过英语的人发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汉字的读音与英语很相像。我们不妨将一些身边常见的汉字同与其对应的英语单词并列,我们会发现两者的发音会难以置信地相似。

汉字 英语单词 含义 汉字 英语单词 含义 汉字 英语单词 含义
包 bag 袋子、包 谈 talk 谈话 摇 rock 摇摆
背 back 后背 碟 dish,disk 碟子 温 warm 温暖
板 board 木板 筒 tube 筒子 壮 strong 强壮
盘 pan 金属 射 shoot 射 脾 spleen 脾
肥 fat 肥胖 声 sound 声音 迷 maze 迷惑
  费 fee 费用 说 say 说 槽 trough 槽子
  买 buy 购买 拍 pat 轻拍 鬼 ghost 鬼、幽灵
  怕 fear 害怕 劈 split 劈开 赁 rent 租赁
  破 break 破裂 送 send 发送 肋 rib 肋骨
  飞 fly 飞 躲 dodge 躲闪 酸 sour 酸
  离 leave 离开 烂 rot 腐烂 路 road 路
  长 long 长 抹 smear 涂抹 屎 shit 大便
  盖 cover 盖子 衫 shirt 衬衫 想 think 想
  给 give 给 这 the 这 铃 ring 铃声
  恨 hate 恨 快 quick 快 冠 crown 王冠
  割 cut 切割 懒 lazy 懒 漏 leak 漏
  大 large 大 点 dot 点
  
  
  如果再找出一些不常用汉字或发音不特别相似的还会更多,举例如下:
  
  汉字 英语单词 含义 汉字 含义 英语单词 含义
  蜂 bee 蜂、蜜蜂 敝 破旧 bad 坏的
  转 turn 转 焙 bèi微火烘烤 bake 烤,烘干
  的 target 目标、对象 渤 原意为海湾 bay 海湾
  众 throng 人群 镈 bó古代钟一类的乐器 bell 铃、钟
  夹 clip 夹子、夹住 博 赌、博弈 bet 赌博
  畔 bank 堤、岸 滨 水边 beach 海滩
  辐 spoke 辐条 笔 毛笔就是一种刷子,也叫writing brush brush 刷子
  贫 poor 贫穷、可怜 岬 jiǎ突入海中的陆地 cape 海角, 岬
  焚 burn 烧 旦 本义: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dawn 黎明、拂晓
  陆 land 陆地、土地 镳 biāo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bit 马嚼子
  律 law 法律 类 种类,像 like 同样的,像
  燥 dry 干、干燥 玭 pín珍珠 pearl 珍珠
  合 group 群,聚合 琲 bèi珠串子 bead 珠子
  步 pace 步、速度 惙 chuò忧愁 trouble 麻烦,烦恼
  
难道这只是巧合?前面我们只是把现代汉语的语音与英语做了比较,然而任何语言都是变化着的。我们知道有古汉语和古英语,其实这不只是语法和词汇发生变化,要知道语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英语的拼写与发音不一致,就是这个缘故,当今的英语词汇的拼写规则是按照500年前的英语语音制订的,与当时的英语发音是完全符合的,只是因为语音变了,而拼写没变,所以拼写与现在的实际语音不符合。汉语也一样,除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别外,每个汉字的读音从古代到现代也始终变化着。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一千年前,那时的汉语语音是什么样的呢?这时的汉语语音称为“中古音”(南北朝~唐朝)。中古汉语很多音节是辅音结尾的,如“合”、“割”、“设”、“辐”等字发音分别为kep、kat、shiet、puk。这一点可以从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以及一些汉语方言里得到印证。日、朝、越三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这些语言里的每个汉字都有个汉语读音。这些读音并非来自现代汉语,而是来自中古汉语,也就是唐代的语音。“合”、“割”、“设”、“辐”等字的发音,日语中为goo(ごう)、katsu(かつ)、setsu(せつ)、fuku(ふく),朝语中为hap(합)、hal(할)、seol(설)、buk(복),越语中为hiệp、cát、thiết、phúc,都带一个辅音尾或类似辅音的结尾。“合”、“割”、“设”、“辐”等字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也有辅音结尾,如广东话分别为hap、got、tsit、fuk,闽南话为hap、gat、siat、hok,江西话为hep、kot、set、fuk。
  我们把一些汉字的中古音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进行对照,还会的出更惊人的结果:
  
  汉 字 合 簿 割 敝 夹 辐 岬 设
  中古汉语音 kep bak kat biet kiap puk kap shiet
  英 文 group book cut bad clip spoke cape set
  
如果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两千年前甚至更早,那时的汉语语音是什么样的呢?这时的汉语语音称为“上古音”。上古汉语不但有很多辅音结尾,而且像英语一样还有诸如kl-、spr-等复辅音,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证实。人们常感到奇怪,为什么“路”以“各”为声旁,“裸”以“果”为声旁,“剥”以“录”为声旁,“纶”以“仑”为声旁,语言学家据此推出上古汉语存在着gl-、bl-等复辅音。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杨剑桥教授列出一系列谐声字与复辅音声母的关系:
  
  各/路——kr- 果/裸——kr- 柬/练[練]——kr- 肤[膚]/卢[盧]——pr-
  检/敛——kr- 使/吏——sr- 品/临[臨]——p‘r- 麦[麥]/来[來]——mr-
  京/凉——kr- 禀/凛——pr- 笔[筆]/律——pr- 晒[曬]/丽[麗]——sr-
  兼/廉——kr- 剥/录——pr- 泣/立——k‘r- 睦/逵/陆[陸]——mgr-
  禁/林——kr- 风/岚——pr- 悝/里——k‘r- 缪/胶[膠]/廖——mkr-
  位/立——gr- 庞/龙——br- 纶/仑——kr- 数/屦/娄——skr-
  莒/吕——kr- 降/隆——kr-
  
  我们将语音学家郑张尚芳所拟的汉字上古音与对应的英语单词对比如下:  
  
  汉字 中古音 上古音 英文
  协 ghiap hleb help(帮助,协助)
  夜 yak nlak night(夜晚)
  夹 kiap krep clip(夹子)
  马 ma mrah mare(母马)
  明 miang mrang bright(明亮)
  壮 tswang srang strong(强壮)
  丫 ghia qraa crotch(分叉处,丫叉,胯部)
  暗 am qrum gloom(阴暗, 阴沉,变阴暗)
  叶 yap lep leaf(叶子)
  交 kiau kreew cross(交叉,十字架)
  
  在语法方面也是如此。众所周知,英语的疑问句、否定句和感叹句要倒装。古汉语的疑问句、否定句和感叹句也有倒装现象。例如;
  ①何以赠之?琼瑰玉佩。(疑问句倒装) ——《诗•秦风•渭阳》
  ②时不我待(否定句倒装) ——成语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倒装) ——《史记•鸿门宴》
  ④甚矣,天下之惑!(感叹句倒装) ——《庄子•在宥》
另外,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语言学上讲这两种语言语法上不应该有什么相似之处。只学过英语的中国人会有一种错觉,以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序都是“主-谓-宾”顺序。其实世界上的语言语序五花八门,“主-谓-宾”、“主-宾-谓”、“宾-主-谓”、“谓-宾-主”、“谓-主-宾”、“宾-谓-主”应有尽有。令人费解的是,汉语的语序与英语几乎完全相同,而与相邻的蒙古语、朝鲜语、日语、藏语的“主-宾-谓”顺序完全不同。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感觉到,汉语在越古老的年代越与英语相像,这是为什么?按语言学的规律,如果有两种有过多的相似之处,就会考虑这两种语言存在同源关系。这种同源关系一种可能借源,像日语、韩语里有很多汉语词,但语法结构与汉语完全不同,一种可能是两种语言有亲属关系,即可能来源于同一种古老的语言。
那么汉语与其他欧洲语言有什么相似性吗?欧洲的主要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也包括印度诸语和波斯语),英、德、丹、瑞、挪属日耳曼语族,法、西、葡、意等属拉丁语族,俄语与其他一些东欧语言属斯拉夫语族,而希腊语与阿尔巴尼亚语各自属于单独的语族。日耳曼语族是英语已经与汉语做了比较,那么我们就拿拉丁语和希腊语与汉语做一比较。为了方便,我还是拿英语中借用的拉丁词和希腊词与相对应的汉字做比较。
  拓=type
  英语中的单词type,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打字”,再就是“型号”。单词type来自希腊语tupos(τυποσ),最初含义是“敲打”,就是在模子上敲打出痕迹来,这就好理解“打字”和“型号”的含义了。这种方法与中国人在碑刻上拓字是一个道理,那么这个type应该就是汉语的“拓”,而“拓”的古音就是thap。英语原生词tap的含义也是“敲打”,那么tap也是“拓”。
  文=Muse
  缪斯(Muse/Μουσα)是希腊神话中的9位文艺女神。在希腊神话中,缪斯是众神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尼莫赛尼在奥林帕斯山麓的庇厄里亚度过9夜,生了9个女儿称作“缪斯”,她们是掌管雄辩和史诗的卡拉培、掌管历史的克利欧、掌管天文的乌拉妮娅、掌管悲剧的梅耳珀弥妮、掌管喜剧的塔利亚、掌管舞蹈的特普斯歌利、掌管爱情诗的依蕾托、掌管颂歌的波利海妮娅、掌管音乐和抒情诗优忒毗。由此看出,九个Muse都跟“文化”有关,而由Muse衍生的单词有music、museum、和mosaic。music就是“文艺”、“文娱”,博物馆museum就是陈列文物的场所,马赛克mosaic是艺术,也都与“文化”相关。
  汉字“文”古音为mun,与Muse很像,如果按“文”的含义逐层分析,仍相配。
  
  【 文 】 【 Muse 】
  ①文字:甲骨文|汉文|英文 ①史诗、爱情诗、抒情诗、历史
  ②文章:散文|文人|文学 ②雄辩、史诗、爱情诗、抒情诗
  ③文化:文明|文物|文艺 ③历史、喜剧、悲剧、舞蹈、音乐、颂歌
  ④自然现象:天文|水文 ④天文
  ⑤文身、刺青 ⑤马赛克
  
  范= form
  单词form的含义有“形状”,“形态”,“外形”,“表格”,“形式”等。汉字“范”本义为“模子”,又转义“范围”,也就是“外形”了,“表格”应该就是“纸上画出来的模子”,“形式”也是就是“规范”。 “范”字的古音为bom,音也像。
  阀= fame
单词fame是“名声”,family是“家庭”,好像fame与family好象没什么联系,汉字“阀”却能将它们联系在一起。“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阀门”,但那是英语valve的译音,并不是“阀”的本义。“阀”组成的词我们熟悉的是“军阀”、“财阀”和“门阀”,这里“阀”的含义是“有权势的家庭”,但这仍不是“阀”的最初含义。“阀”的本义是“阀阅”——仕官人家自序功绩而树立在门外的柱子。也就是说,“阀”是关系一家名声的东西,那么“阀”也就关乎fame了。“阀”可以由“阀阅”引申为“家庭”,那么fame衍生出family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没有‘阀’的”就是infamy(声名狼籍),“去掉某人的‘阀’”就是defame(诽谤)了。
  其实早在19世纪,英国汉学家、传教士艾约瑟(JosephEdkins),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G.. Schlegel)相继提出欧亚语言同源假说。1963和1965年,美国谢飞(R.Shafer)的《欧亚语》和《欧亚语言学的超级语系》中又再次提出这一同源说。1995年,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Edwin G.Pulleyblank)在《汉语的史后和史前的联系》中从语音结构和同源词两方面试图论证汉藏语和印欧语的发生学关系。他拟出了上古汉语与原始印欧语元音系统的对应关系,以及辅音方面的一些对应规律。蒲立本还推出汉藏语和印欧语的分化在6000年以前。德国华裔学者张聪东在《古汉语复辅音在印欧语词汇的印证》(1991)中,从谐声字和印欧语词根音义相通的“同源系列”入手,试图揭示汉语和印欧语的相似性,他甚至还认为北日耳曼语的语法最接近于汉语。美籍华裔学者王士元在其《汉语的祖先》一书中也探讨过汉语与印欧语的同源关系。
  进入21世纪后,国内也陆续有一些关于汉印欧同源问题的书出版,有《汉英词汇的近源探秘》(2001年)、《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2002年)、《中国语言文化史》(2003年)、《吐火罗人起源研究》(2005年)、《汉语与北欧语言》(2008年)、《中国人应该这样记单词》(2010年)等。《中国人应该这样记单词》更是将汉英同源理论直接应用到英语学习中,更适合一般人阅读。
  单纯从语言上比较,汉语与欧洲确实能找到一定的联系,但真正人们无法接受的并不在于汉语与西方语言上的差异,而在于人种上的差异。前两年网上有一个热帖《中国华夏民族是白种人的后裔?》,里面根据一些近年来学术的成果做了一番演绎,可能相信的人不多。《吐火罗人起源研究》一书作为严谨的学术著作,通过基因分析,结合群体遗传学和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将汉族人的祖先与印欧人联系了起来。书中还提到“中国和日本学者对山东临淄周—汉代人骨的研究认为,2500年前的临淄人与现代欧洲人的关系要近于其与其他东亚人的关系”,还提到“中国新疆等地区从远古到中世纪早期的的人中状况,是欧罗巴型人种占优势”(第243页)。
  1980年在新疆铁板河墓地发现了一具古代干尸,古尸为女性,距今约3800年,为白种人,因其地为古楼兰国所在,故被称为“楼兰美女”。1981年4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又发现了一具楼兰少女古尸,死亡时距今2000年左右,死者高鼻、深目、金发,也明显显露出欧洲人的特征。楼兰是我国西汉时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名,又称鄯善,楼兰人使用的语言是吐火罗语。
  本文集近年来各种有关吐火罗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中国境内的古代欧洲人——吐火罗人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时代有张骞出使西域。他去西域的目的就是寻找原先居住在陇西的大月氏,以联合其抗击匈奴。大月氏很早就生活在今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现代学者认为其为吐火罗人,为印欧人的一支。最晚在秦统一中国时,大月氏与另一支吐火罗人乌孙还在河西走廊地区活动,他们还在此建立了敦煌、张掖和武威等城市。古代吐火罗人来自遥远的欧洲,吐火罗语属印欧语系,与大部分欧洲语言有着极近的亲属关系。
  欧洲现存语言(除巴斯克语、芬兰语、匈牙利语等以外)都同属于印欧语系,亚洲的波斯语、印度诸语也同在此语系。
  语言学家将印欧语分为两大语组:
  ①Centum语组:
  罗曼语族(拉丁、法、西、意、葡、罗马尼亚)
  凯尔特语族(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
  日耳曼语族(英、德、荷、瑞典、挪、丹、冰)
  希腊语
  Centum语组主要分布在西边。
  
  ②Satem语组:
  印度-伊朗(包括阿富汗语和塔吉克语)语族
  斯拉夫语族(俄、乌克兰、波、捷、保、塞等)
  Satem语组主要分布在东边。
  
然而经研究发现,在地理上位于东方的吐火罗语不属于邻近的Satem语组,相反却与远在欧洲较西的诸语言更为接近,属于远方的Centum语组。语言学家的解释是吐火罗语一定是在Satem语组从原始的Centum语组分化前就已离开并东迁。据此推测,吐火罗人在距今4000~6000年前离开印欧人的发源地欧洲,逐渐进入中国的新疆地区以至甘肃地区。也恰巧就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也在今甘肃一带兴起,创造了后来的华夏文明。这时间和地域的吻合不能不让人将炎黄部族与印欧吐火罗人紧密联系到一起。汉语的始祖华夏语一定与来华的这组Centum语言有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