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光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3:08
虚无的光荣

孙振军

因为一个横跨数省的大型南水北调水利工程的兴建,许多人要背井离乡、远离故土,成为移民。据说,这项工程移民总数涉及数十万人。日前,在某省一家报纸的头版上,刊登了一张移民离家时的彩色新闻图片,画面上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幼儿,幼儿的胸前佩带着一朵大红花及红布条,红布条上写着大大的四个金字:“移民光荣”。

这种红花特别是“光荣”这种称号,对我这样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而言,真是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但是,说不上是亲切,也说不上是惆怅。曾几何时,“光荣”的帽子是满天飞的:“参军光荣”、“入社光荣”,交售爱国公粮“光荣”、“储蓄光荣”,遭灾后不向国家伸手勇于自力更生“光荣”,爱护铁道、公路等集体或国有资产光荣,现在又有“拆迁光荣”、“移民光荣”等等。

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光荣”中,有的是真“光荣”,比如日本鬼子打到家里了,这时候敢于挺身而出毅然从戎,完全有为国捐躯的风险与可能,确实是一种“光荣”。但有的“光荣”就有些牵强附会甚至莫名其妙了。比如“储蓄光荣”。钱多了存银行是最保险、最安全的理性选择,并且还可以产生利息增值,完全是自愿行为,何来光荣之有?比如爱护铁路、公路等集体或国有财产的“光荣”,完全是一个守法公民的份内之事,如果你搞破坏了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又何来“光荣”之有?

既然如此,又何必把许多真“光荣”的或不真“光荣”的事儿,都一锅烩在一起笼而统之地普称为“光荣”呢?造成这种含糊、混沌性的宽泛概念,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有关部门的一时粗心或疏漏,恰恰相反,完全有可能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匠心所在。在汉语的语境中,“光荣”所对应的反义词显然是“耻辱”,如果往“轻”处对应,是“正常”、“普通”、“平凡”。而在某种政治氛围下,让谁“光荣”其实是把谁推到了一种崇敬的高度甚至是圣坛,你不想“光荣”都不行。

那么,用个时髦的语式,为什么非要让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被光荣”呢?也就是说,为什么非要让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冒领“光荣”这顶虚无的桂冠呢?因为虚无缥缈的称谓背后,往往有实实在在的利益纠结、责任逃避甚至是卑劣骗局。“被光荣”者也往往得承受某种压力或自愿觉悟地跟批发“光荣”一方合作,要么选择主动配合,要么选择沉默认可。比如“拆迁光荣”者:你已经享受“光荣”了还有什么理由不搬家?比如“移民光荣”者:你已经不再是普通人了还有什么理由不离乡?至于是否按《拆迁条例》办事,是否按国家的标准对移民安置补偿到位,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具体到移民,综观世界移民史,有学者总结出了合理移民的“推”、“拉”理论,并被学界所公认。“推”,即来自故土的动力或加速度;“拉”,即来自他乡的引力与召唤性。除此之外的移民,无不带有无奈、被迫或强制性。但无论哪种情势,似乎与“光荣”这种高尚的尊号都相距甚远。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那种可以让虚无的荣誉乱飞的年代了,也不再是可以让虚无荣誉做为挡箭牌的时代了。无论是拆迁还是移民或是其他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你如果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早晚都是问题。最近闹出不小动静的《大迁徙》一书,披露的正是五十多年前三门峡库区移民的遗留问题。这也是胡总书记为什么要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