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副主席投资22.8亿元养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2:37

重庆政协副主席投资22.8亿元养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0日11:34  新民网 昔日地产大亨孙甚林俨然变成了养猪专家。

  地产大亨孙甚林养猪记

  本报记者邓全伦 发自重庆

  丁磊养猪,高盛养猪,西南地产大亨孙甚林也养猪。

  12月28日中午,孙甚林刚从距离重庆市区150多公里、坐落在涪陵新妙镇的养猪场回来。3个多小时的舟船劳顿,丝毫未能抑制其兴奋心情。

  “2010年我养猪的利润肯定超过1000万元。”孙甚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自信溢于言表。

  孙是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南方集团董事长,一位亿万富豪、地产大亨。三年来,当房地产商们纷纷将重资砸在购买土地、盖房赚钱上时,他却沉迷于一件让不少人都费解的事情上—拿出22.8亿巨资挺进养猪业。

  事实上,养猪业对孙甚林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而投资伊始,他就遭遇了危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2009年底养殖一头商品猪出栏,亏损已超过了100元。”

  然而出乎意外的是,孙甚林竟成功地将危机变为了商机。如今他的养猪业已然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1226头美国原种猪已繁育出合格的种母猪2万多头;已修建养猪场11个,还有29个养猪场正在建设中;饲料厂、屠宰厂和加工厂也将在两年内完工。

  “到2012年,我的商品猪出栏量将达到100万头,整个生猪养殖产业产值上百个亿,当全国最大的‘猪倌’。”孙甚林坦言,他建造“生猪产业王国”的梦想正变得越来越近。

  养猪前传

  孙甚林是2007年底决定介入养猪业的。当时,孙创办的重庆南方集团,已经过20年的发展,资产高达20多亿元,是重庆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商,许多著名楼盘都出自其手。

  从1989年做汽配起家到投身房地产、教育、旅游酒店业三大产业,孙甚林每一次创业转身都取得了成功。但这次当他宣布进军养猪业时,许多人却感到意外,“养猪业风险大、周期长,你为什么还要养猪?家人都反对我养猪,外界也是嘲笑和质疑”。

  但孙甚林认为他养猪不是心血来潮,“是经过慎重考察后作出的战略决策”。

  作为重庆地产大亨,孙甚林首先看到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危机。他称近年来游历世界各地后有一大感悟:房地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逐渐日趋饱和。如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一年的房屋成交量还不到300套。

  重庆主城500万人口,目前有3000多家房产企业,一年开发上千万平方米楼房。但孙甚林认为,这种状态并不具可持续性,10年、20年后开发量会锐减,也许某一天,重庆一年的房屋成交量也只要几百套了,那么几千家房地产企业就面临转行。“与其10年过后再去转行,不如我现在就先发展一个产业出来。”

  孙甚林在选择新产业项目时,就想找一个能持续发展的行业,就瞄准了生猪养殖业,“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饮食构成中,猪肉最受欢迎,因此,生猪养殖业前景光明。只要人类要吃一天猪肉,这个企业就不会垮。”

  而他在对重庆猪肉消费市场考察时,亦发现了巨大的市场空缺。重庆市一年的生猪需求量大概2000万头,但本地产的生猪只有1500万头左右,需从外地调进500万头。

  事实上,孙甚林与猪有不解之缘,他当知青时曾养过一次猪。

  1969年,初中毕业的孙甚林,成为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一员。第一年的农村生活是幸福的,国家给每一位知青都发有粮食,尤其是第一个月,下乡的村里家家户户轮流请知青吃饭,不愁吃喝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但第二年国家停发口粮,知青每天得上山干活,靠挣“工分”过活。

  “那时候,国家每月给每个知青发一斤肉票,大家做梦都想吃肉。”孙甚林回忆:为解决吃肉问题,经过商量,他所在的知青集体户共同出钱买了一只小黑猪仔来喂养。

  孙甚林自告奋勇负责喂养这只瘦小的毛猪,每天在繁忙的体力劳动间隙,为它打猪草、煮猪食。1年后长到56公斤,宰杀后让大家好好过了一顿吃肉的瘾。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喂养小黑猪的艰辛,至今让孙甚林感慨:分散个体的小农经济模式养猪效益太微薄,“一般意义上的养猪我就不去做了,我要干的是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养绿色猪。”

  巨资挺进

  2008年1月,孙甚林对外宣布成立重庆南方金山谷农牧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生猪养殖产业。孙甚林的养猪计划可谓宏大:计划5年共投资22.8亿元,到2012年肉猪出栏100万头。

  首个养猪场选址在距离重庆市区150多公里的涪陵区新妙镇,海拔700多米的山顶,总面积为1000亩。但此举也曾在涪陵引起质疑,当地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责孙甚林是借养猪之名行圈地搞地产开发之实。

  但孙甚林接下来的行动很快打消了人们的疑虑。养猪场投入了1000万,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建成了。2008年10月1日,价值2000多万元的1226头美国原种猪,乘波音747飞机运抵重庆,被饲养在这个猪场。

  “我们要走高起点进入养猪这个行业。”孙甚林认为有了从美国进口的原种猪,就有了他在中国生猪行业中的竞争力。据称,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单批进口种猪量最大的一次。

  要想把商品猪出栏量达到一年100万头,最少要拥有优良的种母猪5万头。继从美国进口1226头优质原种猪后,2009年又从加拿大引进优质种猪和中国本土血统的太湖猪1580头。

  这批价值昂贵的原种猪,经过精心的饲养,到2009年底,繁育出来合格的种母猪达到了20000多头。同时,孙甚林的养猪场目前也建造了11个,投资近5亿元。“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2011年,种母猪的数量就可以达到5万头以上,2012年我就能完成年出栏100万头商品猪的目标。”孙甚林说。

  “进口的种猪是曾祖代,要经过几代杂交繁育才能成为商品猪。我们繁育的种猪单窝产子数多,繁殖性能好,料肉比、猪仔瘦肉率高,肉质口感好。”房地产出身的孙甚林已俨然一个现代“猪倌”,对自家的种猪如数家珍:用同样的养殖方式、喂同样的饲料,有的本土品种猪从断奶到长到110公斤要8个月甚至一年以上,而自己的美系“冠军种猪”则只需4个月。

  而正是这批价值昂贵的原种猪,让孙甚林在2009年到2010年6月猪肉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化解了危机。

  今年初,孙甚林听取了手下负责生猪经营的相关负责人关于2009年初到2009年底猪肉价格调查的汇报。孙甚林坦言听后冷汗直冒:“2009年底养殖一头商品猪出栏,亏损已超过了100元了,而且行情还在继续走低,这就意味着我出栏的商品猪越多,赔的钱就越多。”

  “1头猪亏100元,出栏100万头猪不就亏1个亿?”南方集团很多员工对孙甚林宏大的养猪计划担忧起来,认为养猪业的折戟将影响到整个集团的房地产、教育、酒店产业,甚至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后经过慎重决策,孙甚林调整经营思路,养殖场繁育出来的种猪除用于补充自己的猪场外,直接推向市场销售。

  “美国原种猪繁殖速度快、产崽多,一推向市场即受到了众多养殖企业的欢迎,平均每头可卖到6000元。从2009年底到现在,我们靠种猪销售就净赚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孙甚林颇感欣慰地称,目前旗下的优质种猪已出售到了新疆、北京、山东、四川、江西等地的猪场。

  “链条猪”

  在生猪行情低迷局势中,孙甚林2010年初再次启动了对生猪产业的深入调查。而这次调查让他对生猪产业有了新的认识高度。

  “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上,从种猪的优化繁殖到生猪的肥育饲养,从饲料生产到出栏猪的宰杀、加工,还有冰冻、运输等,大概有八九个产业链。”孙甚林表示,但在这些产业链里边,亏损几率最高的是生猪养殖。

  “如果把整个产业链建起来后,在市场低迷时,就可以用其他产业的效益来缓解生猪养殖的风险。”孙甚林笑称,他养的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链条猪”。

  “经济有个周期曲线,有涨有跌。猪肉价格波动性很大,而养猪周期很长,对价格根本无法评估和把握。企业随时都有危机,最关键的是看企业想什么办法翻坎。”在孙甚林看来,通过对产业链上各环节可控性和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可有效地规避养猪业的风险,有了完整产业链,当猪价下跌时,下游屠宰加工就会受益。

  孙甚林介绍说,他养殖的第一批商品猪将在2011年6月上市,生猪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00万元;2012年出栏商品猪将超过100万头,产值可达60亿元,“按照3%的利润率,也可赚到近2个亿”。

  在育肥猪上,孙甚林采取了“公司+农户”模式:任何农户凡愿养猪的,金山谷公司将把猪苗、饲料、疫苗、兽药挂账且送到农户猪舍,免费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仔猪养成肥猪后,金山谷保价回收统一销售。

  而100万生猪的肥育饲养仅仅是他建造“生猪产业王国”的第一步。孙甚林目前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生猪产业上,还组织有强大的畜牧专家团队和管理队伍帮助打理。他的目标是,建设完成集良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饲料生产、生猪屠宰、肉食品深加工、科学研究所和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重庆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目前,孙甚林旗下的金山谷公司正在筹备成立科研所,种猪繁育与品种改良将受到重点关注和研发。他除了重庆的涪陵和酉阳11家养猪场外,正在建设的养猪场还有29家。

  2010年6月,年产30万吨的饲料厂已投产。孙甚林透露,冻库、屠宰场以及肉制品加工等生猪养殖产业链上的一系列相关产业也会在两年内建成。

  要个性还是要标准 乡村基遭遇连锁两难

  “中式快餐连锁店‘连易锁难’,”乡村基掌门人李红曾如此感叹道。试图做大做强的中式快餐在标准化方面一直遭遇障碍。许多誓言要挑战麦当劳的中式快餐纷纷倒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上海荣华鸡快餐、红高粱中式快餐等。就连大名鼎鼎的小肥羊也因没能解决标准化问题和过快扩张而萎缩了。

  特约记者 黄丽静  发自广州

  乡村基在上海繁华地段的第一家店轰然“倒”下了。对于刚走出重庆、正在加紧布局全国的乡村基而言,问题与困难正在逐步暴露出来,年底能否完成130间店的承诺也受到质疑。

  “乡村基很有本土特色,在西南的二、三线城市很有竞争力。但要从西南发展到一线城市,还是相当有难度。”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乡村基的价格优势很难在一线城市表现出来,而且目前定位还不够清晰,在标准化与特色之间没找到很好的平衡点,如果扩张过快,将会有负面作用。

  对此,乡村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因不符合内部考核标准,上海的豫园店关闭。但是,这并不代表乡村基在上海开不下去,我们在上海还有三家店依然经营得很好,而且其他品牌关门的店数比乡村基还多,开关店也是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环,属于正常的营运管理。以后乡村基还会继续在上海寻找合适的位置开店,推出适合当地口味的产品,不排除繁华地段。”

  一线城市扩张难

  一只乡村鸡卖出凤凰价,这并不是神话。3个月前,乡村基在美国纽交所的出色表现,已经实现了飞上凤凰枝头的梦想。2010年9月28日,乡村基以每股16.5美元的发行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每ADS对应4股普通股,筹资规模约9487.5万美元(在扣除承销商佣金和上市费用之前)。IPO当日,乡村基涨幅达47.27%,股价报24.30美元。

  但正当乡村基不断实现布局全国的想法时,却遇到了上海的豫园店关门的噩梦。“门店不赚钱,每个月还要贴进去一点,我们自然就把门店关掉了。” 上海乡村基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豫园店是乡村基在上海繁华地带的唯一一间店,还有其它正常营业的3家店,但都是位于相对市郊地区,房租较为低廉。豫园店的关门,意味着乡村基在上海这类一线城市的繁华地带扩张出现问题。

  “在上海,乡村基的优势未必能够发挥出来,”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在重庆,乡村基物美价廉,在同等的快餐里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比,环境、服务不差,却有更多菜式可以选择,有本土区域特色,而且价格便宜,但是从西南发展到一线城市,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据了解,在上海,中式快餐竞争激烈,租金、人力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高很多,成本压缩的空间小,乡村基如何继续低价保持利润,面临严峻考验。

  “乡村基在上海不是那么受欢迎,”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上海有自己的派系,喜欢甜食,不喜欢辛辣,大部分人喜欢中规中矩的快餐。

  对于关门店,乡村基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之所以关门,是因为这间店没有达到公司内部的一些评断门店优劣的考核指标,但具体原因不方便透露。同行业其他品牌关门的店数比乡村基还多。乡村基把不达标的门店关掉,实行优胜劣汰更是对投资者和股民负责的表现。

  “但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开店,不排除上海的繁华地带”,乡村基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其实我们在上海开的店都开得挺好的,只是一家店面开得不好,不代表整个区域不好,乡村基现在在西安、武汉、长沙、上海都有开店,目前受到了消费者较高的认可。我们虽然是重庆发展起来的中式快餐,产品以川味为主,但也有很多适应每个区域的地方菜肴,去适应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

  受困“标准化”

  在标准化问题上,乡村基也遭遇了中式快餐同行普遍面临的问题。“乡村基目前定位还不够清晰,最初是西式快餐,接着发展中式快餐,接着又推出标准化。”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表示,在标准化方面,乡村基仍在摸索期。

  据了解,中式快餐连锁行业一直遭遇“标准化”的紧箍咒。由于很难标准化,因此很难工业化,规模扩张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在内部管理控制上难免漏洞百出。此外,餐饮消费者往往喜新厌旧,“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餐饮现状,也对标准化的连锁模式提出了考验。

  而目前,乡村基目前面临的挑战正是在于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三大方面。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严格的工业化标准,全世界统一风味,在中式快餐里难以完成标准统一化,要提供规格、口味、分量统一的产品更是困难重重。

  “乡村基追求标准化后,在市场中比较中庸,定位比较模糊,丧失了一部分特色。”黎雪荣表示,因为标准与特色,很难两全其美。如果要推行标准化,就会减弱区域特色。例如,川菜、湘菜、粤菜八大菜系都有自己特色和区域风格,各地区对口味依赖比较强。标准化后哪个菜系都不属于了。

  “乡村基定位模糊,是一个致命伤,”对此,林岳也表示,乡村基到底突出在哪里,看不出来,乡村基既不是标准式的快餐也不是川菜,没有有力的拳头产品。虽然乡村基提出要20%的菜本土化,但是现在行动还不够。标准化不仅仅包括产品,还涉及到选址、装修、员工管理等,但乡村基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

  “乡村基很多方面仍然不足,”林岳表示,例如真功夫有街边的调研,比如调查消费者喜欢什么搭配、喜欢吃什么、就餐时间等,但是,乡村基却很少有这些活动;乡村基的品牌名称也一般,乡村基给人感觉像农家菜、农村菜,但是实际上又联系不上,因此,需要品牌文化和品牌升级。

  在标准化问题仍在摸索期的时候,乡村基却大步在全国扩张起来。“年底完成130家店没有问题,下一年,我们还要开90家店,”董事长李红如此表示。与发展前十年只开十间店相比,如今的乡村基的扩张不免让人担心。据了解,从2007年底开始,由于得到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向乡村基共同注资的2000万美元,乡村基就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08年单店数为43家,2009年单店数81家,截至2010年9月底单店数为114家。

  据了解,在纽交所,乡村基成功募集9487.5万美元。李红曾表示,乡村基此次募集资金中,约4010万美元用于开新餐厅,目前开一家新餐厅的成本估价在20万美元至30万美元。

  “进行大面积扩张未必有好处,”对此,黎雪荣表示,在某区域得到认可的品牌,并不一定需要再把这一优势、特质进行大面积扩散,例如北京烤鸭,在北京很出名,但是如果大面积复制,北京烤鸭的特质、稀缺性未必能保存。

  “乡村基想走标准化模式、大规模扩张门店的道路,有一种危险性,” 黎雪荣表示,中式快餐跨区域发展有难度,如何在另外一个区域保持自己的特色又不被排斥,有难度,而且,在一线城市,各个地方的特色都有,走上标准化路线的话,如何体现个人特色是个问题,乡村基在一线城市扩张远远不及在二三线城市发展容易。

  “希望乡村基发展稳健,不要扩张太快,中式快餐经常是扩快过快后,负面影响就出来了。”黎雪荣表示,快速扩张后,管理资金要跟上,单店营利又要有所保证。小肥羊就是因为实现标准化后过快扩张出现了问题,现在又萎缩了。

  “我们是稳打稳扎的企业,不会贸然去做事情。” 乡村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乡村基现在而言,西南地区是布局的重点,这里是乡村基的大本营。未来,乡村基将致力于把西南地区的市场做深做透,稳打稳扎前进。华南、华东目前去得比较少,但以后也会逐步扩展,以西南地区为主打,再以点带面去扩展,也会不断推出适合当地口味的产品,适应当地发展。

  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