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着的村庄——茅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19:37
     人小的时候随地是茅厕,人大的时候茅厕是茅厕,人老的时候痰盂就是茅厕。所以,小小的茅厕打发掉人类漫长的一生。
    农村人拿茅厕与房屋的建造比,显得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房屋建造的漂漂亮亮的,人住着也清心气爽,除了逢事出门,秋麦的收获,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房屋里度过。手头宽敞的房屋墙壁可以先用水泥抹上,外层在刷上爽心悦目的涂料;手头拮据的房屋墙壁可以不抹水泥,用石灰水粉刷一遍也能凑合,墙壁的造价是有弹性的。但屋墙和房顶就不能凑合了,料用好料;屋墙的结实与否直接影响房屋的经久耐用,房顶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茅厕就不同了,说白了,就是个恭房。中间挖个坑,为了防止坑的蹋陷,坑四周用砖垒砌好。上面再横放两块桑木或榆木板做茅厕板,间隔一砖长,太窄了容易被粪便污染,太宽了,出恭的人站在上面实战时不方便。方便时,自然“上面是不可以坐的”,只能蹲着解决,排泄之物由一个小洞坠下。倒不用担心“水”花四溅的问题,因为水面离臀部至少还有半米的距离。这两块茅厕版成了家长教育我们生动列子。记得母亲多次对我说,你聪明不聪明也就罢了,你这根好料就是做不了什么大梁,可千万别作茅厕板。一吃饭时就嘱咐我,就差拧着我的耳朵上纲上线了。这问题拿在饭桌上讨论可不雅,但母亲一定要在开饭是开诚布公。
    外面再围上一圈砖头,或者用玉米秸简单插一下也就行了。这样一个糊弄巴瞎的地方,提供给村民拉撒排泄场所。简单的近乎寒酸,根本就没有一点安全感。其实只要再多加几块砖或者多插些玉米秸就行,而是从老一辈留下来的风俗,茅厕做到一定时候就不做下去了。风吹雨淋后,砖缝的泥皮脱落,玉米秸也腐朽成灰,茅厕的围墙便形同虚设,里面进行着的白花花的皮股就难免春光泄露。虽然茅厕不太安全,但在农村,人人都很憨直,善良,不会出现被窥视或者在厕所遭强奸这类灾难。
    茅厕的顶部基本上是无遮无挡,没用什么东西覆盖着,白天抬头望太阳树叶,晚上抬头望星星月亮,甚是富有乡野风情。能感觉溜河风来往的轻盈,同样也能饱尝雨水的淋漓。一般雨天或雪天就要戴上斗笠或者撑把伞挡住老天的慷慨。如果任其自然的话,等你上完茅厕就会饱受淋漓之苦。
    假如是人丁兴旺的家族,一家十好几口共一个茅厕,有时难免手搭在腰带环上在外面等着,不说有伤风化,却也实属不雅。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宴上,这类景况就更屡见不鲜了。看见有人匆匆奔来,慌忙掳起裤裆,往往把那些未出阁的黄花闺女羞得面红耳赤,半天不敢抬头看人。结婚后的媳妇就无所谓了,提着裤子一边系着腰带一边与急忙如厕男人开着玩笑,很坦诚,没有丝毫的羞涩感。
    茅厕旁边就是猪圈。茅厕里那个坑还有一个巨大的作用是用来装猪粪和尿。人的排泄物通过坑底的一斜坡流溢到猪圈里,猪吃饱了拉出来的屎和尿就沉积在猪圈里。等到人畜的排泄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该清理猪圈里,当做肥料上到田地里,省下了一大包化肥。
    如厕最难耐的要数夏天和冬天。夏天的气温高,秽物在高温的发酵膨胀下,恶臭固然刺鼻难闻,毕竟坚持十几分钟足矣。可世界上偏有蚊蝇无限喜欢、眷恋龌龊之物,苍蝇率先嗡嗡叫唤着前来光顾。如厕的,必先挥动手臂,驱赶它们飞去,再摆好下蹲的态势;谁知,未等享受到淋漓尽致的快感,那苍蝇和蚊蚋又来个回马枪,如战斗机轰鸣着,在屁股底下横冲直撞。夏天每次去上茅厕时我都要带上一本书本或者扇子。主要的目的是用来驱赶蚊蝇和扇风,把臭味扇走。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因为茅厕是用砖一块块砌起来的,没用沙浆把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缝补好。玉米秸插的厕墙就更不用说了,冷风一来,风就穿过缝隙,像老流氓的手,在如厕的人身上,屁股上,肆意游走。蹲的时间久了,手上,鼻子,脸上,屁股都被冻僵了,没多少知觉。
    那时没有像现在流行的洁白如雪的卫生纸,茅厕的墙缝里塞着学生用过的书本或作业本,它们散发余热,循环再利用。不讲究的把秋天剥落下来玉米的外壳,放在茅厕里擦试秽物。小孩子更省事,撅着屁股,对着墙棱,上下往复移动,就完成了自身的清扫任务。
    乡下的孩子,吃着朴素的粮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茅厕里拉着干干净净的粪物,我们在无可奈何中渐渐长大。初中的暑假,蹲茅厕时捧着《平凡的世界》仔细研读的情景,宛在眼前,转身已成过往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