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谛 (夢痕煙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3:41:35
道,渊兮大兮,浩兮广兮,天下归之,万物从之。而人照之于天地,以生万象,是以通达于大道矣!——题记
道有三个道,本源的道,说出的道,本体的道。我从生命的简短的意识历程以及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这样一个角度去阐释我的理解。也就是说,我在此处说的道,是本源的道,也就是这句话里的道。
先不甚严密地定义几个概念,只要求得可以理解就行了。也是从平常人们的日常经验里来定义的。
物:即人们平常所说的物质,指的是不依人而在的现实的实体。
实象:人以自己的感官体觉意识感知物而得到的存在者,也即人们一般说的表象。
空象:人以自己的逻辑智性意识思维所得的实象而产生的存在,比如抽象的3。
象:所有的、人通过自己不同的意识所得到的存在,包括实象、表象、空象。
表象在此文中不出现,就不定义了。它不是原先的表象的意思,而是那些所谓象征之象、比拟之象。和实象空象互相独立而有联系。
我(主体):人在获得某一象时的自我存在。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因而我(主体)也是象。可以称为我象,由佛家称为一种末那识的意识来获得,不属于实象的范围内。末那识就是获得我象(自我存在)的意识。
还有几个词,抽象、联系、结构,感官、意识、思维按原来的意思,意识是对人意识活动的总称的意思。逻辑是广义上的逻辑。拟象就不定义了,目前我还得不到很严密的定义,因为对这个词很尊敬,所以不敢造次。在后文有论述。
生命意识发展的历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其一,意识初起之时,也就是所谓宇宙洪蒙,生命初涌之时(主要指动物,这是个模糊的阶段,因而如此)。这时,人还没有产生,那些低级生命对物的感觉非常薄弱,或几乎没有,还不足于成为象。也就是说,此时世界上还没有象在,惟有物存,但已经孕育了具有平台供意识生长的生命。生命的本性与物的本性同一,融合在一起,这就是道(无)生一的状态,是一团未经分化的太极。从这时一直到产生能感知物而成象的意识的过程就是一的阶段。
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就是形成了受精的卵细胞的过程。受精就是人之从无到一的历程。从这时一直到产生能感知物而成象的意识的过程就是一的阶段。按常识笼统的讲,就是在妈妈的肚子里,从受精到分娩的阶段。这也是老子所向往的(应该称为人永久缅怀的)抱玄守一的天然境界。玄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比拟的就是妈妈的子宫,能够达到“抱玄守一”,甚至“复归于无极”的境界,就是老子的梦想。或说因为被放逐(出生下来)到人世间后,缅怀曾经温暖的天堂,要用人类的思维智性去寻找“复归”的道路。此道何在?即是本体的道,在中国文化里就是易经里的道。这和原先作为本源的道是不一样的。(传说老子呆在母胎里不肯出来一直到七十二岁才被生下来。一出来就盈颜皓首,目光如电,耳垂到膝,所以叫老子。又指着一棵李子树说这是自己的祖先,所以叫李耳。这个传说显然是根据老子的思想造出来的。)
先承接个体的意识发展讲下去。当人的意识成熟到足于感物成象的时候,就是同世界万物的本真开始分离的时候了。为什么我们是人而不是别的?既然是人,就不可能没有人性,对世界的感知就不可能不烙上人性的印记。当人的意识足于取象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和物处于融合状态了。和他融合“同生共死”的,是象。或者这样说:当一个人对某一物进行一个角度的一次认识(感知)之后,就得到了一个象。此之为取象。这时,也同时产生了一个认识(感知)此象的自我,可以简称为我,或称主体。我与象是同时产生、同时逝灭的,共生共离,而且之间形成联系,这就是二。所以,在一生二完成以后,人虽然已经不是和物融合在一起,所得的却也是一团模糊完整的象。婴儿在意识开始成熟时对世界的反应如此,动物也如此。
综上所述,二指的是我象之二,而不是阴阳两象之二,这时阴阳之象还没有产生。那些认为二为阴阳的人都是用西方的本体哲学的对本体的“分”法而不是中国的主体哲学融合进了主体的“生”法来理解这句话里的“生”的。体现出来的,仍然是西化思维,没有走出那一道樊篱。
那么,阴阳是如何产生的呢?或说,是如何被人认识到的?这个过程,就发生在人对自己所得之象进行判断、也就是进行思维的时候发生的。
举个具体的实例有助于理清这个过程。一扇门在那里,你看到它,因此而得到一个从其中一个角度的有关门的象。这时,在你未作出任何判断(思维)之时,此象就是一个模糊的整体的象。现在你从其中一个角度对此象进行判断了,你得到的判断是:这扇门是开着的。你可以想一想,你凭何而可以判断此门为开?(仅从这一角度来讲,不考虑其他的比如黑白、大小、窄阔)这个“此门为开”的判断里是否已经包含了“这门不是关的”这样一个判断呢?你当然会说理所当然,这两个判断是同一的,它们同时产生,相互依存,非此即彼,而彼此不离。好了,现在,阴阳之象产生了,因你的判断(思维)而产生。而你的自我也由原先的仅与原象(之门)(太极)对位而转变为与开关(之门)(阴阳两仪)对位。作出判断的是“自我”,而得到“开关”二元对立之时,此新“自我”也就产生了,其不是“开”也不是“关”,却与“开”“关”不离。这就如同阴阳鱼里的中间的S曲线,依阴阳而存,却非阴非阳,而不离阴阳。这是主体的性质。
综上段所述,二生三的过程也就是人对感知到的象进行思维判断的过程,二生三就是在这一个过程中的主体与象发生的变化。到这时我与阴、阳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一象成一象,二象成一联系,三象成一结构)在中国的文化里面,用“天地人”这个“语言文字符号”来指称这种结构,也用阴阳鱼模型这个“图式符号”来指称这种结构。此“天地人”结构是一种能够拟似地说明解释万象的最小的单位,也是最基本最集中的结构。中国人以这种方式来考察世界,这就是拟象思维,而“天地人”结构是拟象的最小的单位。抽象的最小单位是抽象之象(也即是抽象的存在,比如3),是对任何一个独立的象(实象与表象)进行抽象得到的概念。其不能对联系、结构等分别至少需要两、三个象组成的“组合”进行抽象。(我们说联系、结构本身也有抽象的概念,本身也是一种概念,这是指联系、结构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而言,而不是联系、结构。结构可以由实象组成,比如刚才的我、开与关组成的最简单的结构。)相反,拟象只能对结构进行拟象,不能对联系、也不能对独立的象进行拟象。也就是说,对没有形成结构的象或象的组合的考察不能上升到思维逻辑高度,而只能进行比拟。比如天、地、人分开来只能表达抽象的概念与比拟的范畴,而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拟象的结构。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与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之八卦分开来只能模糊地比拟(范畴)与清晰地定义(概念),组合在一起则可以拟似所有的结构了。可以对世间万象进行拟合归纳,在结构内则可以进行循环推演,这是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对之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的开发出来。
在个体意识的成长阶段,二生三的过程完成于宝宝的小脑袋开始进行简单的思维而不仅仅局限于感官的感知的时候了。他(她)开始区分冷热、父母、快意与不快意,能够“决定”是哭还是不哭之时,阴阳对立之象也就在其心灵中产生。为什么人会恰恰对所得之象进行二元判断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人会对世界做出二元对立的基本判断呢?这也许太好解释了,那就是:这是最简单的方法,非此即彼,符合人从简单到复杂的本能。或者,同父母为双亲、也就是人为两性有关,总之这是人性决定的,而人性是宇宙之本性决定的。也许在其他的宇宙里的生命最基本的对立是三元的呢。这有待于大脑的揭密去阐释其原因了。
二元对立是最简单的思维,有些动物也有。
在人类整体的历史阶段,就是从……还是猿猴或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人类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也就是说,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发展也会按着这样的过程进行的,我们正处在二与三之间,需要我们去构造出或说演绎出包含主体的三象一元的逻辑方法。西方的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二元逻辑,是一分二而不是一生二的方法,更谈不上三了。他们不包含主体进去,而把人分为肉体、灵魂,世界分成物质、精神这样的两大实体。事实上,如果人没有意识,那么对世界的认识是无;如果意识模糊混沌未分,则得到了一;如果仅以感官意识去感知世界那么处于二的境界;当我们以思维对“象”进行判断的时候就通达于三了。也就是说,在如阴阳鱼般的世界上最简单的二元对立的结构中天生就有人(主体)在里面,我们不能不理会这个主体而单纯去考察万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对立等等)。这样得出来的辩证法不能不是怪胎,它同中国“天地人”结构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在于这个主体。天地人的语言文字符号里有人,阴阳鱼模型的图式符号里有一条S形曲线,用来表达主体。而五行八卦本身即在阴阳的统帅之下来表达。而西方的辩证逻辑用语言概念作为符号来表达的时候就没有作为主体的符号了。他们单纯地说:大小、黑白、物质精神、肉体灵魂,如果体现在图画上就是两个分离的割裂的对立东西,没有组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拟象思维与西方辩证逻辑的本质区别。全在于主体!他们的有些比如马赫的三实质上仅是实体的分类,是不折不扣的一分三,而和老子的二生三大异其趣矣!
附录:用我的定义对几句西方哲学名言进行清晰的阐释。
一,巴门尼德:存在与思维是同一的。真实涵义是:空象与思维是同一的。
二,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真实涵义是:实象即是被感知。象之在即是被意识。
三,海德格尔:确实不能把存在当成如存在者这般的存在来看待。真实涵义是:确实不能把空象当成如实象这般的象来看待。
西方人用存在表达的意思,作为名词来说,有空象表象实象以及象的意思,很乱。而存在还有一个作为动词的意思。西方人是用大小写来区分词性,在翻译过来的存在里又多了一个意思了。比如”我的存在“这句话就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我的存在“这个事件,这里的存在是动词性的;另一种是我的”存在“这种东西,这里的存在是名词行的。这种情形在思考存在的文本里经常引起误解,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