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5:04

头   痛

——古代针灸治疗常见病特点(二)




一、概述:

头痛是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头痛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于高血压、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感染性发热、脑外伤和眼、耳、鼻等疾病中。

中医辨证:

外感头痛(风邪—多兼寒、湿、热)———起病急,病程短;

内伤头痛(肝阳上亢、肾虚、血虚、痰浊、瘀血)———起病缓,病程长。

经络辩证:

阳明头痛——痛在前额;少阳头痛——痛在两侧;太阳头痛——痛在后枕;厥阴头痛——痛在巅顶。

二、古代治疗头痛病特点:

    近年来,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刘立公、上海中医药大学顾杰等人运用自行研制的“针灸古籍中俞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对自《黄帝内经》起至清代末年为止的62种古籍中治疗头痛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323条,穴位193个,总计616穴次。

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百会24,合谷23,风池17,风府13,后溪12,攒竹12,关元12,囟会12,申脉10,列缺9,丰隆9,昆仑9,上星9,神庭8,足三里7,解溪7,委中7,脑空7,太阳7。

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膀胱114,督95,胆80,大肠45,胃42,小肠33,三焦33,任33。

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头面211,手背82,足阳66,腿阳4l,上背30,臂阴29,臂阳2l。

各种方法的穴次为:灸52,放血41,针40(其中泻11,补l,补泻结合1),点烙36,敷贴2。

三、文献选摘:

1、《素问·刺疟》:“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

2、《灵枢·厥病》:“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3、《针灸聚英》:“东垣曰,少阳头痛,风寒伤上,邪从外入,令人振寒,头痛身痛恶寒,治在风池、风府”。

4、《资生经》:“风寒入脑,久远头疼等,亦宜灸囟会”。

5、《外台秘要》载,哑门穴主“泻诸阳气热,衄,善噫,风头痛”。

6、《针灸集成》:“热病极热,头痛引饮三日,以柔索缠肩下臂上,左右尺泽穴上下青络血贯,刺多出血,弃如粪汁,神效,出血与汗同,故也”。

7、《济生拔粹》:“治风痰头痛,刺足阳明经丰隆二穴”。

8、《资生经》:“肾厥肝厥头痛者”,“若欲著艾,须先百会、囟会等穴,而丹田、气海等穴尤所当灸。”

9、《肘后备急方》:“日华子云,治头痛,水调决明子,贴太阳穴”。

10、《奇效良方》:“治气攻头疼不可忍者:蓖麻子、乳香,右同捣烂作饼,贴太阳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