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通胀背后是掠夺 货币增发1倍等于拿走百姓50%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3:22

张维迎:通胀背后是掠夺 货币增发1倍等于拿走百姓50%财富

2010年12月29日 11:13商界【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张维迎(来源:凤凰网财经)

央行和美联储竞相超发货币,大灾引发的粮食歉收,游资肆虐,中国的通胀形势,远比我们看到的更为严重?

此轮通涨只是食品价格的短期上涨,甚至有工业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既保发展又控通涨,一切尽在政府掌控之中?

波诡云谲的2011年。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赵代波 白 灵 潘 灯

通涨之辈,通涨之喜

又见通胀。

2008年金融风暴时,企业纷纷追求“现金为王”、“轻资产”,一转眼到了2010年,通涨势不可当、咆哮而来,企业又被要求“重资产”——在通胀的碾压下,现金变得轻如鸿毛。企业的战略、方向变得纠结。一边是屡涨屡控、越控越涨的物价,一边是成本倾轧下越摊越薄的企业效益。什么都涨,就是企业利润不涨。政策走向是保增长而放松管制,还是保稳定而宏观调控?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迷茫期。

2010年12月10日,彷徨期待中的市场终于等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八个大字,依然是让人心怀忐忑:既不会放松调控,也不会紧缩银根。灵活的寓意,也就是继续观察。

在我们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走访中,相对权威的说法是,局部物价上涨,对于很多商品的价格而言,还有与国际接轨的空间——因此,我们只有通胀预期,而没有全面通胀。于是对于以上呼啸耳边的“涨声响起来”,我们还不能称为“通胀”而只能称之为“通涨”——通通都在涨。

2010年底,发改委告诫我们:要做好过高物价日子的准备了。更多的专家学者则直截了当地说:企业用低工资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企业是一个理性的组织,傍山吃山,顺水而生,依势而存,当通涨如陡峭的绝壁硬生生挡住去路时,顺势绕行的企业家们,或将发现另一番别致的风景:

通涨之悲,悲的是成本暴涨,利润稀薄。尽管都早有成本上涨的预留空间,但山雨来得太猛,不跟涨是等死,跟涨是找死;而在如高楼大火般扑面而来的成本暴涨面前,面对不可逆转的高物价高成本大势,企业不得不上下一心挤压管理空间,提升品牌价值,拓展全新商业模式,将企业生生拉到一个更高层面的竞争层面,从此脱离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这不是通涨之喜?

通涨之悲,悲的是企业前途未卜,战略难定。到底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到底是重实业还是重投资?而在变幻莫测翻云覆雨的市场面前,企业或许这才发现,此前自己所谓的战略,其实只是一时的点子,错把权谋当作了智慧。风越劲,树越壮,在通涨的大潮中,企业重新找到了可以永续经营,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长远战略,这不是通涨之喜?

通涨之悲,悲的是人心浮动,重“利”者冲击着重“义”者的内心,招人难招,管人更难。然而骨干是折腾出来的,需要众志成城抵抗风暴,骨干才能真正锻炼成熟百炼成钢,这不是通涨之喜?

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家并没有满口“活不下去”的怨言。当我们穿越各种突如其来的漩涡,挤出曾经成功的泡沫,找到从逆境中突围的方法与机遇,才会蓦然发现,企业之喜,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悲痛之中堆积起来的。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本轮物价上涨却远远不是“货币现象”这样简单。

猜想一 “通涨”为什么

2009年,政府为自己定的下一个任务就是“管理好通胀预期”,一年下来,结果却是越管越管不住。2010年10月份之前,国家统计局还坚守着“全年3%”的底线决不松口,可10月一过,这条“温和的CPI上涨”线突然告破,进入11月,CPI更上扬到5.1%,创28个月来新高。各界一片哗然。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刚刚踏上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之路,欧美依然还笼罩在通货紧缩的阴霾之下大印钞票,我们却尴尬地发现通胀悄然来到了身边。

最近一段时期,不少深圳市民纷纷前往香港采购日用品,因为同样的蔬菜和粮食,香港售价比深圳便宜5%至20%不等。一瓶500毫升李锦记生抽酱油香港售价5.95元,而深圳超市价格是6.6元。蔬菜、鸡蛋等副食品明明从内地运去,而深圳的超市零售价却比香港贵,这是为何?

是因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却在贬值?还是我们在商品流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有专家认为,此轮通胀,与传统意义上的通胀完全不同。垄断行业生产的产品最先涨价,并且通过成本传导等扩散到非垄断行业,由此形成了全社会通货膨胀的格局。实质是垄断行业攫取社会福利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种“坏”的通货膨胀,因此必须从体制上加大反垄断改革。

我们所遭遇的,是否是一次典型的“中国特色的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