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引起的震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8:40

媒体应肩负什么样的责任

“维基解密”模式不仅引发各国政府对安全保密的担忧,让美式双重标准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也使国际舆论开始冷静看待媒体的作用,及其对媒体报道方式的启示意义。

思考一:媒体是否负有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如何用好“话语权”?在“维基解密”事件中,阿桑奇把涉密文件分发给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多国媒体。在这一案例中,媒体是否负有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 一度引发人们的大讨论。媒体为吸引眼球,往往只突出事件的某一方面,片面的报道往往误导读者,在国际上引起非常恶劣的影响。

思考二:“网络举报人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媒体是否应负起甄别责任?新美国基金会的媒体研究专家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维基解密”等网站为记者调查提供更多线索和便利,这或许能够开启一个新的新闻时代,即“网络举报人时代”。“网络举报人”并非新鲜事物,它是舆论监督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但在“维基解密”事件之前,并未发展成规模,也没有出现专门的举报揭秘类网站,今后可能出现更多的类似网站。它们的真实性如何?针对它们提供的线索,媒体应如何承担甄别责任?特别是如何从海量文件中挑出有价值、可信赖的信息,这对新闻媒体形成了巨大挑战。

“谁也无法制止的机器”

如今“维基解密”事件的大幕还未落,各种揭秘网站已开始在世界各地走红。12月3日,原“维基解密”二把手丹尼尔 •伯格创建了新的解密网站“公开解密”(Openleaks)。伯格表示他的网站将提供新的泄密方式,不会发表或校对解密材料,而是将这些信息直接移交给媒体、非政府组织、工会和其他利益团体,同时为各类“揭秘者”提供技术支持。该网站的做法显然吸取了阿桑奇被捕的教训,将风险转嫁给了公布秘密的媒体,而只从中抽取利润。类似的解密网站还有“布鲁塞尔解密”(Brusselsleaks)、“印尼解密”(IndoLeaks)和“巴尔干解密”(BalkanLeaks)等。在阿桑奇和“维基解密”命运还未尘埃落定之时,揭秘类网站的纷纷出现似乎也昭示着一种新迹象。《时代》周刊认为,无论身在伦敦囚室的阿桑奇最终命运如何,他已经制造了一台“谁也无法制止的机器”,他所代表的行为和文化谁也阻止不了。

如今阿桑奇已被保释,等待他的还有接踵而至的审判。他和曼宁这样的“小人物”可以与国家对抗,这或许只有在网络时代才办得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尤其当这种自由触犯到世界惟一的霸权国美国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一句风光的口号了。网络可以抹平主权和国界,但现实世界却依然是用实力和地位说话的疆界。等待阿桑奇和曼宁的,是牢狱之灾或是更加颠沛流离的生活。预计在今后的时间里,美国将会召集世界其他国家一道,倡议共同制约揭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王 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