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钱”出海千万别重蹈日本覆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4:27
经济观察:“中国钱”出海千万别重蹈日本覆辙
文章提供 于 2008-9-26 15:49:9 (北京时间: 2008-9-27 3:49:9)
文章作者: 汤昕    阅读时出现乱码?解决办法
[新闻热评 首页 ] [加入博客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买家共花费292亿美元收购海外公司,国外收购中国公司支出215亿美元,中国海外收购额首次超过了海外买家在中国的收购额,并且重点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金融业和资源产业。
与中国目前情况极其相似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中日两国同样面临的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剧增上升到世界第一。国内流动性泛滥,资金充裕。货币稳步升值,美元资产价格相对较低。企业做强做大,国际化的欲望增加。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对美元加速升值,巨额国内资本开始寻找海外机会,对外直接投资狂飙。
仅在1985至1990年期间,超过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达到21起。尤以在美国的收购项目引人注目,包括洛克菲勒中心和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等地产项目,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加州联合银行、MCA唱片公司、火石轮胎等企业。
日本的经验教训
日本的大部分收购给买家带来了巨额亏损。除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加州联合银行等特例,最终大部分被折价转让。由上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收购到90年代的草草收场,日本上一轮的海外并购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第一,战略目标不明确,很多收购并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投资者根据国内的投资经验,主要选择了房地产投资,投机性因素多,没有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一致。个别收购比较成功的例子, 都比较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二,日本买家大都依靠日资银行的融资或担保支持,受银行银根松紧的影响很大。广场协议前后,日本政府一直担心日元升值影响需求,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导致融资成本极低,流动性泛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疯狂增长。1989年日本大藏省采纳巴塞尔协议,但考虑日本股市大涨导致银行账外收益非常高的因素,放宽条件,将银行账外资产的45%作为自有资本计算。1989年底开始的股市大缩水,使得日本银行达不到巴塞尔协议的8%的自有资本要求,从而大规模缩减贷款规模,日本资金纷纷从世界各地撤回。
第三,自信心过于膨胀,心态浮躁。快速增长的经济,膨胀了日本人的经济信心;再加上相对于日本不动产价格,很多日本买家认为美国的不动产价格低廉,一些并购出于好大喜功的心理。
第四,引发了美国人的抵触心理,公共关系紧张。日本人连续收购了一些美国的标志性产业,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洛克菲勒中心等;美国人担忧对本国的金融体系失去控制;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种种事由,引发美国媒体长篇累牍的倾向性报道,使得民众担心美国的时代正在结束,日本时代正在来临。
种种原因,尤其是上世纪90年的房市、股市大泡沫的破灭,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萧条,银根被迫紧缩,使得企业自身实力大损,无力支持扩张的计划。
中日海外并购比较
今天的中国,与当年日本相比,有我们的优势。其一,经济自主意识强。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大有不同,中国的经济受美国干预的程度小。虽然目前经济有所下滑,但出现全面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其二,经过近一年的股市冬天和房市低迷,中国现在股市趋于合理,房市的泡沫目前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中国的不足之处更多。其一,日本当年在生产效率、竞争力等很多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尤其很多企业是从垄断性的国内市场走向全球竞争,在竞争力和整合能力上大大不足。中国银行宣布收购洛希尔银行20%股份后,针对中行是否打算收购华尔街大投行的提问,副行长朱民表示:“我实实在在地说,我们今天并没有实力去做一个全球经营的银行,我们的风险管理水平、IT水平,其实还不足以支撑全球经营的一个机构。”其二,中国企业的人才储备、管理水平和当年日本同行比也是有所不及。其三,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将遇到的法律、政治层面的问题也会多于日本企业。
来源: 投资者报